29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doc_第1页
29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doc_第2页
29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doc_第3页
29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doc_第4页
29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 摘要 农村初中的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读书是无动力,无压力;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是无监督,无辅导。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呢?本文就结合笔者研究的课题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自身各种教研活动地实践和理论地学习,谈一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策略。关键词 农村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它不仅融入了数学的自身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基本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启发和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建模于数学的理论学科。农村初中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依赖在课本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更要到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体会、学习和应用。以下是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策略:一、 借助“图像”创设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农村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数的加、减运算。例如:教师讲数学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差是减数的两倍,那么差等于多少呢?”时,可这样创设数学情境:一个正方形表示被减数,三角形表示减数,圆形表示差。列数学竖式如下: (图一) (图二) (图三)由于差是减数的两倍,所以(图一)中的差是“圆”变成(图二)中的差是“两个三角形”,再由于被减数等于减数与差的和,于是变成(图三)中被减数是“3个三角形”。又因为题中介绍“减数、被减数、差的和等于90,所以6个三角形就等于90.即1个三角形就等于15,差就等于30.学生利用图形、符号等,把思考线索描述下来,以此发现问题,更宜解决问题。二、 借助“活动”来创设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1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例如:浙教版七(下)“2.1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如下: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折纸游戏,看哪些小组能折出漂亮的图形?”。教师先进行了示范,手上拿了张彩纸,把它对折,再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撕了一块,一棵漂亮的松树展示在学生面前。随后,学生们也开始折:有的折纸鹤,有的折纸青蛙,有的折纸飞机,有的折纸窗花一转眼,手上一张张彩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于是,从折纸作品中自然引入了新课程的学习“轴对称图形”。其中折纸作品如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是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上面的教学实录就是教师通过折纸游戏来引入学生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不少农村大妈也有很巧的“剪花”和“贴墙花”的才艺,都是利用了图形的轴对称性。例如:教师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时,课前让学生统一做若干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把做好的立方体从不同的方式用剪刀剪开。教师收集学生剪开的各种表面展开图进行归类或补充。下图是上课板书拍下的照片:教师总共归纳为11种表面展开图,分别是6种“一四一型”,3种“一三二型”,1种“二二二型”,1种“三三型”。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和归纳的数学知识内容,记忆深刻。整堂课学生参与度大,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好。2多媒体的动态活动。例如:教师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7.4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时,为更有效地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教师创设“动态”情境,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本章中函数图像的许多动点问题也可采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来解决。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性质定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地形式表现和出示,激发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三、 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先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旧知识。题目: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且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让学生板书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然后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所以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很容易解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很快归纳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教师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农村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学生自己探索出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又例如:浙教版七(下)“5.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师先出示两道开放题。教师提问:1、任选下列两个代数式构造乘法算式,你能写成哪些算式?(只需列式,不要计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向大家汇报如下六种算式: 教师提问:2、试着将你写的算式分类,你认为整式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向大家汇报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然而,本课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中的“同底数幂乘法”。该教师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领略即将学习的整个章节的数学知识体系,通过两题,学生不仅复习了前面已学的“代数式”,而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学-“数的乘法”正迁移到初中-“整式乘法”的新知识学习。通过两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同底数幂乘法”的学习热情,而且对正在学习中的本章核心内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等的后续的延续学习兴趣倍增,农村学生普遍对预习自觉性差,而教师如此精心设计,势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热切期待。四、 借助“背景知识”创设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它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停靠点。” 教师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2.6探索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它的历史背景: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的别称有“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和埃及三角形”等。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结合”、“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正如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所说:“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是形影不离地并肩发展的.十七世纪笛卡儿解析几何的发明,正是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与方法在几百年停顿后的重现与继续。” 农村初中学生有了对“勾股定理”历史背景地了解,学习勾股定理更亲切,更有责任感,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早有发现和证明,这在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古代数学家的探索和钻研精神,努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五、 借助“生活”创设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情境。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长度的问题。比如田间一条河的宽度,屋后一座山的低部,学校一幢楼的高度等等。例: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距离,你能设计出哪些测量方案?A方案:图(一),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量出DC的长度就知道AB的距离,你知道为什么吗?OABCDABECFOABCD 图(一) 图(二) 图(三)利用ABOCDO(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线段CD和线段AB相等,即测量线段CD的长度,就是线段AB的长度。B方案:图(二)在地面上选择了点C,连接AC和BC,取AC和BC的中点E,F,量出EF的长度就知道AB的距离,你知道为什么吗?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ABC的中位线EF等于第三边AB的一半。即测量线段EF的长度,得AB=2EF,故知道线段AB的长度。C方案:图(三)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使点O能直接到达A,B两点,连接AO和BO,延长AO到C点,然后从点C沿着和AB平行的方向行走,使之和B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D,测量出AO ,OC,CD的长度。通过计算即可知道AB的距离,你知道为什么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ABOCDO,通过比例式,知道线段OC,OA,CD的长度,就能计算未知线段AB的长度。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这几点策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有了主动探索的精神,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自主、和谐、可持续、发展地学习数学,推动了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进步,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第二章时,学生自己制作等腰(边)三角形,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自己进行拼图,利用拼的图形编题、同伴解题等活动;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第三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立方体,以及让学生动手用几个立方体搭成几何体等等。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第四章时,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整理并且计算班级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第六、七章时,让学生在方格纸内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点坐标的变换;画函数图像,研究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应用等。第二、教师创设地各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学生能积极参与,兴趣高涨。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趋开放性和活跃性,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在不断上升。2教师和学生能处于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场境中,教师变得爱教、乐教,学生变得乐学、好学,初步形成一种教学的良性循环。苏霍姆林斯基说:“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每个学生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在学习,即学生的心情、想法和教师心心相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