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探讨 觋晤学囿 2007年9月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赵建良 安荣勇 (1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 河北大学外语教研部 河北 保定)【摘要】 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常常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语用失误。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一些语用失误现象产生的根源。【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目的语语用迁移1 引言什么是语用失误?冉永平在其语用学现象与分析一书中说到:“根据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的产生就是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某一或某些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问题尤为重要。”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目的语的语言知识掌握不够,而造成所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导致的语用失误。比如,下面是外教A和中国学生B的对话:A: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book?B:Yes,I could说话人A的目的在于请求B帮忙。而B显然没有领会A的意图,只按一般的语法规约进行了回答。这很可能是因为B套用语法知识,认为一般疑问句用yes或no来回答而导致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下面是一位英国客人和中国女主人的对话片段:Guest:Your dress is really beautifu1Hostess:Ah,itg only an ordinary dress本来女主人是出于礼貌用自贬的中国模式表示谦虚,但英语文化中对于称赞则一般是要接受并表示感谢,因此这一差异就会导致交际障碍。客人对这一回答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会认为女主人对自己的称赞不领情,甚至以为女主人对自己欣赏衣服的品位表示怀疑。这个语法上正确、而语用上错误的回答就是因为中英两种文化中对赞扬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社交语用失误。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难免出现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用失误。本文就这三个方面对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作简要分析,探讨这些失误产生的根源。21 语音语用失误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汉语的每个音节(字)都有固定的声调,调变则意变。比如:ma(妈),m6(麻)m矗(马)ma(骂)。这就意味着汉语句子的语调受到了很大限制,只能在意义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变化。而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一个单词本身无论读成升调还是降调,词义都不会产生变化,放到句子中时才会产生区分意义。例如:This is a bookIs that a bok?英语句子一般用降调表示陈述,用升调表示疑问。由于汉、英语声调、语调上的差异,交际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往往把母语的特征带进交际,有时就会产生误解。比如,笔者通过自身体会和访谈发现,英语人士之间交谈时从语调上很容易分辨对方是否在开玩笑,但以汉语为母语者和他们开玩笑时,英语人士却很少能从语调上分辨出对方是在开玩笑,常常因此产生误会。这主要是受汉语声调影响所致。汉语作为声调语言,语调调整幅度不能很大,所以,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平平,升降起伏不是很明显。正是这种汉语声调、语调的负迁移,造成了上面的语用失误。同时,英语人士在说汉语时也有类似的错误发生。比如,很多人把“这里真好”说成“这里真浩”这与英语里用降调表示陈述有关。这种由于母语语音、语调对目的语形成负迁移而影响交际的情况并不少见,是造成英汉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汉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一字一音,而且绝大部分汉字是开音节。因此,汉语说起来讲究“字正腔圆”,各个响亮,字与字之间极少产生连读现象。而英语有开音节、闭音节,而且多音节词很多,因此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连读现象很多。这一差别也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负迁移而导致语用失误。很多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常常会犯句子重音错误,说起英语来,每个音节往往同样重,发音听起来很古怪。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往往会把连读模式用到汉语中,如把“西安”说成“先”。除了语调、连读、重音外,英汉音位体系的差异也会在交际中产生影响,此不一一赘述。22 词汇语用失误一外国朋友到餐馆很自信地说“我要凉喝”,其实他想要“冷饮”。他认为cold汉语是谅 drink汉语意思是偈 因此正好是“凉喝”。但这里drink在cold后面是个名词,现代汉语中drink作名词为饮料之意,可略为饮 而偈则为动词,而习惯上修饰饮料汉语要用“冷”而不用“凉”。这种对构词规则的应用错误在初学者中很常见,表现在交际中就会出现上面的语用失误。另外,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语用失误也常常是由于词汇空项或词汇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比如有人说:“My cousin has justbought a new car”,中国人不禁会问,这个cousin是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还是姨兄弟,姨姐妹?不做特别声明,中国人理解起来很难,势必会对交际造成影响。汉语中亲属词分得很细,而英语则常常把同一辈分的人给予同一称谓。这就造成了很多词的对应空项。除了cousin,还有brother,sister,uncle,aunt等等。而这些词常常会在交际中引起误解。还有一类词是文化传统专有词。比如要表达“阴阳、风水、粽子、知青等”,由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往往要用一大串词或一个句子甚至一段话来表明相应的概念。就是这样也很难保证交际的效果。当然随着中国的崛一190 维普资讯 2007年9月 觋留学囿 学术探讨起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有些中国文化专有词汇为越来越多的英语人士所知,进而逐渐溶入英语词汇。例如tea,china,tofu早已成为英语中很常见的词汇。而象“yin,yang,fengshui”等词也为很多外国朋友所知。但这些词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词汇空项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总是存在的。还有一类词概念意义相同,而文化意义相差很大,这类词最容易误用产生交际失败。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将“走狗”译成“running dog”。英语文化中,dog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一般带有正面含义,同汉语的狗常含贬义的情况大不相同。那么大多英美人士初见此词,一定不知这是称赞还是贬抑。所以走狗一词翻译成running dog属于失误,达不到交际效果。对词汇文化意义了解不够事实上是我国目前广大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低的一大因素。23 语法语用失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有相似之处。但有的语法结构差异也很大,这一点也会引起跨文化交际当中的语用失误。一次,一外教在某学校做报告介绍他来中国后的感受。提到吃早餐时,他用洋腔洋调的汉语说“我要一个小粥,五个小包子。”在座学生哄堂大笑。这个量词“个”不能用来说“粥”,而“小”也是搭配不当。正常情况下恐怕要说成“一小碗粥”。这种失误在初学汉语的人当中很常见,大部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足够的汉语量词。还有一些语用失误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形式的差异导致的。英语的否定疑问句和前面否定,后面肯定形式的反意疑问句作答时,汉语回答与英语回答相反。但笔者发现在与外教交流时,不管英文程度高低,学生和老师误用汉语句式作答的情况相当普遍。其普遍程度竟然能让在中国的外教很快就达成默契,知道中国人对此总是答反。一次外教问某教师:“Didnt you go to Beijing last week?”“No,I didnt”教师即刻回答。接着笔者听见问话的外教笑着对另一个外教说:“Thattheiranswer”他们知道这位教师去过北京这一事实,看来只是想再验证一下他们在众多学生中发现的这个“规律”。所以母语中的语法形式向目的语的负迁移,也会在交际中产生类似失误。除上面提到的构词、语法结构外,象词序、主被动、非人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等汉英语的语法差异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3 结语跨文化交际参与者要至少具备双语能力,但其母语能力一般要强于外语或第二语言能力。因此由于母语与外语(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几乎不可避免。为了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要求跨文化交际者深入系统地学习两种语言及文化,重视二者差异,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与转换,熟悉其文化差异,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参考文献1 Levinson,Stephen C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 Samovar,LAPorter,REStefani,L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a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o3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6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o27 张卓宏,王文广等国际音标与语音语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o5(上接第189页)了“Hello或Hi”,有10的人选择了“吃了么”,有l91 的人选择了“干什么去啊?”这三种表达方式都是语言中用来协调关系的专门用语,属于具有社交功能的应酬语,功能相同而形式不同。之所以会有形式的不同是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汉文化注意人的社会性,熟人之间或初次见面的人可以随便问私人话题,比如“干什么去啊?”,这被认为对方定位在一个离交际主体相对较近的位置;在英语文化中,隐私的外延比较大,一些汉文化中礼貌的言语行为,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虽然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功能相同,但是后两者在某些时候还是会有不便回答的一方面,前者则更具有简洁、予他人之便的特点,而被当代大学生多为选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夹杂英语的情况,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上也受到了英语文化的影响。调查问卷中,“在受到赞美时”有62 的人选择了说“谢谢”,其他人则分别选择了“哪里哪里”、“那呀”、“差的远了”及“其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凝结着群体文化和思维方式。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而英语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是礼貌的。因此英美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了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而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是,调查结果则显示当代大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已经明显受到了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而选择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际表达方式。当代大学生语言生活中出现的这种语言现象,是时代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这些语言现象中,有的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顺应发展潮流的,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春季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4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
- 中医耳鼻喉科学临床操作技巧2025年模拟试卷
-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高效能项目管理职责及成果保证承诺书(8篇)
- 行政文书档案管理标准工具包
- 铁路局劳动合同
- 品牌联名营销合作合同书
- 贷款支付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农用塑料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口腔门诊药品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AI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T/CCASC 5001-2021电石法聚氯乙烯电石损耗查定及技术要求
- 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电信行业应急保障措施及网络维护策略
-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
-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课件
- 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美育(同济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摩托车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