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5 2 在图 1 02 中 已知3 1 ImA 1 2 ImA 试确定电路元件 3 中的电流 3 I和 其两端电压 3 U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3 k10 k20I1I2 V30 V80 I3 U3 图1 02 解 mA2 123 III mA60303010 113 UIU 3 U 3 I实际方向相反 故元件 3 为电源 mW120260 333 IUP 发出功率 mW80180 222 IUP 发出功率 mW90330 111 IUP 吸收功率 mW11020902010 2 2 2 1 IIPR R PPPP 123 功率平衡 1 7 1 试求图 1 10 所示电路中 A 点的电位 4 V6 2 V3 A 1 图图1 10 解 A1 21 3 IQ 又V6 B VQ V51 BA IVV 1 7 2 试求图 1 11 所示电路中 A 点和 B 点的电位 如将 A B 两点直接连接或接 一电阻 对电路工作有无影响 V16 4 12 8 4 V20 AB 图图1 11 解 V820 812 8 A V V816 44 4 B V A B 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 对电路工作无影响 因为 A B 等电位 所以不管是 连接导线或是电阻 其中均无电流流过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 1 1 在图 2 01 的电路中 V6 E 6 1 R 3 2 R 4 3 R 3 4 R 1 5 R 试求 3 I和 4 I 1 R 2 R 3 R 4 R 5 R 4 I 3 I E 图2 01 解 图 2 01 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 a 和图 b 2 R 3 R 4 R 5 R 4 I 3 I E a 1 R a b I 5 R E R b 2 36 36 41 41 14 RR RR R 2 243 24 3 1432 1432 RRR RRR R A2 21 6 5 RR E I A 3 2 2 36 3 2143 2 3 I RRR R I A 9 4 3 2 63 6 3 14 1 4 I RR R I 2 3 3 计算图 2 12 中的电流 3 I V1U1 1R1 1R2 1R3 A2IS 1R4 图2 12 3 I 解 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图 2 12 所示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 a 和图 b 由图 b 可求得 A2 1 5 02 3 I 由图 a 可求得 A6 02 1 2 1 2 1 3 II VU1 1 1 1 R 1 2 R 1 3 R V2U2 1 4 R 3 I a 2R I b 1 2 R 1 3 R 3 I V3U 2 6 1 在图 2 19 中 1 当将开关 S 合在 a 点时 求电流 1 I 2 I和 3 I 2 当将开 关 S 合在 b 点时 利用 1 的结果 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 321 III和 4 ab S V20 2 V120 V130 2 3 I 1 I 2 I 图2 19 4 2 V120V130 2 3 I 1 I 2 I a 4 2 V20 2 3 I 1 I 2 I b 解 1 当将开关 S 合在 a 点时 图 2 19 所示电路即为图 a 用支路电流法可得 12042 13042 32 31 321 II II III 解得 A25 A10 A15 3 2 1 I I I 2 开关 S 合在 b 点时 利用叠加原理图 2 19 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 a 和图 b 其中图 a 电路中 130V 和 120V 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电流已在 1 中 求得 即 A15 1 I A10 2 I A25 3 I 由图 3 b 可求得 A6 42 42 2 20 2 I A46 42 4 1 I A26 42 2 3 I 则 A11415 111 III A16610 222 III A27225 333 III 2 6 2 电路如图 2 20 a 所示 V10ab V12 4 321 URRRRE 若将 理想电压源除去后 图 2 20 b 试问这时 ab U等于多少 1 R 2 R 3 R 4 R I a b E I 图2 20 a 1 R 2 R 3 R 4 R I a b I 图2 20 b 解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图 2 20 所示电路如图 4 所示 1 R 3 R 4 R a E b 2 R 图 4 这时 V312 4 1 4 1 ab EU 根据叠加原理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V7310 ababab UUU 2 7 4 在图 2 24 中 1 当开关 S 断开时 试求电阻 5 R上的电压 5 U和电流 5 I 2 当开关 S 闭合后 试用戴维宁定理计算 5 I 已知 10 1 V4 V13 V15 54321321 RRRRREEE 1 E 2 E 3 E 5 U 1 R 2 R 3 R 4 R S 5 I 5 R 图2 24 解 1 当开关 S 断开时 0 5 U 0 5 I 2 当开关 S 闭合时 图 2 24 所示电路 5 R左右两侧可得两个有源二端网络 如 图 a 所示 1 E 2 E 3 E 1 R 2 R 3 R 4 R a a bc 01 U 02 U 5 U 01 R 02 R 5 I 5 R b b 根据戴维宁定理可得图 b 所示等效电路 其中 V14 1 21 21 101 R RR EE EU 5 0 11 11 43 43 02 RR RR R 5 0 11 11 21 21 01 RR RR R V21 11 4 4 43 3 02 R RR E U 由图 b 可求得电流 5 I为 A09 1 11 12 105 05 0 214 50201 0201 5 RRR UU I 2 7 6 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分别计算图2 26所示桥式电路中电阻 1 R上的电流 9 1 R 6 3 R A2 I 4 2 R 2 4 R VU10 图2 26 6 3 R A2 I 4 2 R 2 4 R VU10 a 0 U 解 1 用戴维宁定理计算电阻 1 R上的电流 由图 2 26 可得到如图 a 所示的有 源二端网络 其开路电压为 V21024 0 U 把该有源二端网络化为无源二端网络 电压源开路 电流源短路 其等效 电阻为电阻 2 R 即 4 20 RR 则 A154 0 94 2 10 0 1 RR U I 即电阻 1 R上的电流为 0 154A 5 R 0 U 0 R b 5 R S I 0 R a c II a b b 2 用诺顿定理计算电阻 1 R上的电流 可以用 d 图来计算短路电流 S I 6 3 R A2 I 4 2 R 2 4 R VU10 d a b S I 2 I A5 2 4 10 2 2 R U I 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A5 05 22 2S III 其等效电阻与 1 中相同 等效电路如图 c 所示 A154 05 0 49 4 S 01 0 1 I RR R I 2 7 9 电路如图 2 29 所示 当 4R时 A2 I 求当 9R时 I等于多少 1 R 2 R 3 R 4 R 1 U 2 U 2 2 2 2 R I a b s I 图2 29 解 图 2 29 所示电路 a b 左侧部分可等效为图 7 所示电路 其中 1 22 22 24 24 0 RR RR R V10 41 2 00 RRIU 由下图 a 可知当 9R时 R 0 U 0 R a a b A1 91 10 0 0 RR U I 2 7 11 两个相同的有源二端网络 N 与 N连接如图 2 31 a 所示 测得 1 UV4 若 连接如图 2 31 b 所示 则测得 1 I 1A 试求连接如图 2 31 c 时的电流 1 I为多少 N N a b a b 1 UN N a b a b 1 I 1 I a b N 1 a b c 图2 31 1 U 解 两个相同的有源二端网络 N 和 N可分别用下图所示电路等效 1 U 10 R a b a b 2 U 20 R 根据题中给的条件 可得到下式 01 0201 0201 011 R RR UU UU 0201 0201 1 RR UU I 0201 RR 0201 UU 将V4 1 U A1 1 I代入上式 可得 V4 0201 UU 4 0201 RR 根据图 2 31 c A8 0 14 4 1 01 01 1 R U I 2 8 2 试求图 2 33 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V10 I5 0 I 图2 33 k1 k1 解 1 求开路电压 0 U 由图 2 33 可知 V10 0 U 2 求短路电流 S I 如下图可知 V10 S I5 0 k1 k1 S I V10 k 5 1 a 105 0 SS II 所以 mA 3 20 S I 3 求等效电阻 0 R k 5 1 0 0 S I U R 这样其戴维宁等效电路为图 a 所示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3 2 1 图 3 01 所示各电路在换路前都处于稳态 试求换路后其中电流i的初始值 0 i 和稳态值 i b t 0 6A i 2 L1 L2 a t 0 6V i 2 2 L t 0 6V i 2 2 C c d t 0 6V i 2 2 C 2 图3 01 解 a A5 1 2 6 5 0 0 5 0 0 2 1 0 LL iii A3 2 6 i b 0 2 66 2 0 6 2 0 6 0 cc uu i A5 1 22 6 i c A6 0 0 ii A0 i d A75 0 4 36 4 0 6 22 0 6 0 cc uu i A1 222 6 i 3 4 1 在图 3 07 a 的电路中 u为一阶跃电压 如图 3 07 b 所示 试求 3 i和 c u 设 V1 0 c u a 图3图3 07 1uF uCuC k2 k2 k1 R1 R2 R3 u u C i3i3 u 0 4V b t t 解 s102 3 31 31 2 C RR RR R V2 22 2 4 C u V1 0 0 CC uu V2 500 C t etu mA75 0 1 4 0 31 1 31 31 2 32 2 32 32 13 RR R RR RR R RR R RR RR Ri mA144 3 i mA25 01 500 3 t eti 3 4 2 电路如图 3 08 所示 求0t 时 1 电容电压 C u 2 B 点电位 B v和 3 A 点电 位 A v的变化规律 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 t 0 6V 6V A B S k10 k25 k5 pF100 u uC 图3 08 解 1 求0 t时的电容电压 C u V15 255 6 0 0 0 C C uu V5 15 25510 6 6 C u s1044 010100105 2510 6123 故V5 05 1 5 11 5 1 66 103 21044 0 C tt eetu t 0 时时 6V 6V A B k10 k25 k5 pF100 u uC t 0 时时 6V 6V A B k10 k25 k5 1V 2 求0 t时的 B 点电位 B v 注意 0t时 由于电容中存在电流 0 C C dt du Ci 因此 10K 和 5K 电阻中的电流不等 V86 2 14 3 610 2510 112 6 0 B v V310 25510 12 6 B v V14 0 3 386 2 3 66 103 2103 2 B tt eetv 3 求0 t时的 A 点电位 C v V36 0 5 1 6 103 2 CBA t etutvtv 3 4 4 有一 RC 电路 图 3 10 a 其输入电压如图 3 10 b 所示 设脉冲宽度 T RC 试求负脉冲的幅度 U 等于多大才能在 t 2T 时使0 C u 设0 0 C u 图3 10 u uC u V 0 10 U t C R u u T2T a b c V u t 0 U T2T 10 解 1 暂态过程可以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阶段 在充电阶段 Tt 0 C u的初值为 0V 稳态值为 10V 时间常数为 RC 由三要素法可求得 tuC为 1 10 t C etu 因为RCT 故 V32 6 1 1 10 e TuC 在放电阶段 TtT2 C u的初始值为 TuC 稳态值为 U 时间常数不变 由三要素法求得 0 1 2 2 e UTUUeUTUUTu TT C 由此可解得 V68 3 10 1 1 1 10 V ee e U 解 2 仔细分析图 c 所示的充 放电过程可以发现 两个阶段的时间常数相同 暂态持续时间相同 而且暂态变量 C u的变化幅度也相同 由此可以推断引发这两 个响应的激励幅度也应该相同 即两个阶段的稳态值与初始值的差值相同 由此可 得 UTU 10 计算结果与 解 1 完全相同 3 4 5 在图 3 11 中 开关 S 先合在位置 1 电路处于稳态 t 0 时 将开关从位置 1 合到位置 2 试求t 时 C u之值 在t 时 又将开关合到位置 1 试求 2 2 10ts 时 C u之值 此时再将开关合到 2 作出 C u的变化曲线 充电电路和放 电电路的时间常数是否相等 图 3 11 10V t 0 k10 u uC F 3 1 1 2 k20 0 01 0 02 V uc 0 0 3 68 9 68 t s b 1010 解 电路充电 放电的时间常数不等 充电时 s1033 0 10 3 1 1010 263 放电时 s01 0 s1010 3 1 10 2010 263 当s01 0 0 t时 放电 V10 0 0 CC uu V0 C u V1010 100 01 0 t t C eetu V68 310 01 0 1 euC 当s02 0 01 0 t时 充电 V10 C u V32 610 1068 3 10 01 0 01 0 300 0033 0 01 0 t t C eetu V68 932 610 02 0 3 euC 当s02 0 t时 再放电 V0 C u V68 9 02 0 02 0 02 0 100 01 0 02 0 t t CC eeutu C u的变化曲线如图 b 3 6 1 在图 3 12 中 1212 2 1 0 01 0 02RRLH LH U 6V 1 试 求 1 S闭合后电路中电流 1 i和 2 i的变化规律 2 当 1 S闭合后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再 闭合 2 S 试求 1 i和 2 i的变化规律 图3 12 U i1 i2 S1 S2 R1 R2 L1 L2 解 1 开关 1 S合上瞬间 根据换路定则 0 0 0 11 ii 电路稳定后 电感线圈相当于短路 所以 A2 12 6 21 1 RR E i s01 0 12 02 001 0 21 21 1 RR LL 根据三要素法公式求 1 ti 得 A 1 222 0 10001 0 11121 ttt eeeiiititi 2 开关 2 S合上瞬间 根据换路定则 电感 1 L 2 L的电流仍保持原来的稳定值 即 A2 0 0 11 ii A2 0 0 22 ii 电路稳定后 电感 1 L相当于短路 电感 2 L及 2 R串联支路被开关 2 S短接 所以 A3 1 1 R E i 0 2 i 电路时间常数应分别求出为 s005 0 2 01 0 1 1 1 R L s02 0 1 02 0 2 2 2 R L 根据三要素法分别求得 A3 32 3 200005 0 1 tt eeti A2 02 0 5002 0 2 tt eeti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4 2 1 图4 01所 示 的 是 时 间t 0时 电 压 和 电 流 的 相 量 图 并 已 知 12 220 10 5 2 UV IA IA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及复数式表示各正弦量 1I 2I U 0 90 0 45 图4 01 解 三角函数式表示 tu sin2220 V A 90sin 210 0 1 ti A 45sin 10 45sin 225 00 2 tti 复数式表示 V0220220 00 0 j eU A901010 090 1 0 j eI A452525 045 2 0 j eI 4 5 1 在图 4 08 所示的各电路图中 除 0 A和 0 V外 其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在 图上都已标出 都是正弦量的有效值 试求电流表 0 A和电压表 0 V的读数 A1 A2 R XC 10A 10A A0 a V2 V1V0 60V 100VR XL b A1 A2 3A 5A A0 c V0 V1V2 10V R d 10V XC XC jXL V1 A1 100V 10A jXC j5 5 A0 j10 e V0 解 各电路的相量图如下 1 U A210 0 I b V80 0 U c A2 0 I d V210 0 U e A10 0 I V2100 0 U 4 5 2 在图 4 09 中 电流表 1 A和 2 A的读数分别为 12 34IAIA 1 设 12C ZRZjX 则电流表 0 A的读数应为多少 2 设 1 ZR 问 2 Z为何种参数才能使电流表 0 A的读数最大 此读数应为多少 3 设 L XZj 1 问 2 Z为何种参数才能使电流表 0 A的读数最小 此读数应为 多少 Z1Z2 A1A2 A0 1I 2I I 图4 09 解 1 当RZ 1 C XZj 2 时 则电流表 0 A的读数为 5A 2 当 21 ZRZ 为电阻时 电流表 0 A的读数最大 此读数为 7A 3 j 1L XZ C XZj 2 时 电流表 0 A的读数最小 此读数为 1A 4 5 3 在图 4 10 中 122 1010 22005 L IAIAUVRRX 试 求 2CL IXXR 及 jXC I R jXL 1 I 2 I R2 U 图4 10 I R U C U U 1 I 2 I 0 45 解 以电容上的电压 CU 为参考相量 画出相量图 从相量图上可知 A10 I V50510 R U V15050200 RC UUU 所以 15 10 150 1 I U X C C 5 7 j5 7 4525 7 45210 0150 0 0 0 2 2 I U jXRZ C L 故 5 7 2L XR 4 5 4 在图4 11中 1 2 10100IIAUV u与i同相 试求 CL IRXX 及 jXC I R jXL 1 I 2 I U 图4 11 0 45 2 I C U 1 I I U L U 解 以电容上的电压 CU 为参考相量 画出相量图 从相量图上可知 A2101010 22 I 又因为 V10045tan 0 UUL V100 U V2100 C U 所以 25 210 100 I U X L L 210 10 2100 2 I U R C 210 10 2100 1 I U X C C 4 5 12 在图4 18所示的电路中 试求U 和I 同相时 ab Z等于多少 已知 1 10 10 abbcCabL UURXZRjX wC I R U 图4 18 C a b c Zab 解 55 1010 1010 bc j j j jXR jRX Z C C 所以 5 5 55 1 1 LL bcab bcab XjRIjjXRI ZZIUUU 若 U和 I同相 则上式的虚部必为零 即 05 L X 5 L X 又因为 bcab UU 则 bcab ZZ 22 22 1 55 L XR 解之得 5 1 R 于是 55 ab jZ 4 6 1 在图4 19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 100 1000 500 2000 LC UO XXR 求电流 I jXC I R jXL U 图4 19 jXC jXL jXC jXL a jXC jXL ab U U a b 解 应用戴维宁定理 将电阻R断开 求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ab U 由图 a 可知 V300 500j1000j 500j 500j1000j 1000j ab UUU jXC jXL b jXC jXL0 Z a b R c a b 0 Z I U 内阻抗 0 Z可由图 b 的电路求出 它等于两个串联的 L X与 C X并联电路的 等效阻抗 即 2000j 500j1000j 500j 1000j 2 0 Z 由 c 图求出电阻R中的电流 即 A45106 0 20002000j 300 0 0 ab RZ U I 4 8 1 今有40W的日光灯一个 使用时灯管与镇流器 可近似地把镇流器看作纯 电感 串联在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 已知灯管工作时属于纯电阻负 载 灯管两端的电压等于110V 试求镇流器的感抗与电感 这时电路的功率因数 等于多少 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 8 问应并联多大电容 解 日光灯的等效电路及相量图如图 a b 所示 u R L i a Z R R U I L X L U U b 已知V110 R U W40 R P 所以 A36 0 110 40 R R U P I 从相量图上可知 5 0 220 110 cos U UR 0 60 6 305 36 0 110 I U R R 则 0 60tan L X 3 529 6 3053R H68 1 314 3 529 L X L 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 8 应并联电容值为 F58 2 37tan60 tan 220314 40 tan tan 00 2 21 2 U P C 4 8 2 用图4 24的电路测得无源线性二端网络N的数据如下 U 220V I 5A P 500W 又知当与N并联一个适当数值的电容C后 电流I减小 而其他读数不 变 试确定该网络的性质 电性阻 电感性和电容性 等效参数及功率因数 f 50Hz C AW V N 图4 24 解 因为与N并联C后 I减小 所以N是一电感性网络 由 cosUIP 得出 45 0 5220 500 cos UI P 0 63 又因为 44 5 220 I U Z 故 2 39j206344 0 ZZ 其中 20R 2 39 L X 由此得 mH125 314 2 39 L X L 第五章 三相电路 第五章 三相电路 5 2 2 有一次某楼电灯发生故障 第二层和第三层楼的所有电灯突然都暗淡下来 而第一层楼的电灯亮度未变 试问这是什么原因 这楼的电灯是如何连接的 同时 又发现第三层楼的电灯比第二层楼的还要暗些 这又是什么原因 画出电路图 解 这楼的电灯连接如下图所示 原因是中线的某处断线而引起的 第一层的电灯 工作电压没有改变 而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电灯串联后所施加的电压为 BC U 因此都 暗淡下来 第三层楼的电灯比第二层楼的还要暗些 是由于第三层楼的电灯的总功 率比第二层楼的大 电灯功率越大 其电阻值越小 而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小 实际 消耗的功率就越小 一楼二楼 三楼 一楼二楼 三楼 A B C N 5 2 4 在图 5 02 所示的电路中 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为 380 220V 接有对称星形联 结的白炽灯负载 其总功率为 180W 此外 在 L3相上接有额定电压为 220V 功 率为 40W 功率因数5 0cos 的日光灯一支 试求电流1 I 2 I 3 I及 N I 设 V0220 o 1 U L1 L2 L3 N 1I 2I 3I 3 I 3 I 白炽灯日光灯 图5 02 NI 解 每相白炽灯的功率为总功率的 3 1 电阻 R 为 807 3180 2202 R 由于白炽灯负载对称 故可求得白炽灯负载的各相电流为 A0273 0 807 0220 0 0 1 I A120273 0 807 120220 0 0 2 I A120273 0 807 120220 0 0 3 I 日光灯中的电流大小为 A3636 0 220 5 040 3 I 由5 0cos 可知 日光灯中的电流滞后 L3相的电压相位 0 60 A603636 0 0 3 I A3 85553 0 0 3 3 3 III 由三相电源的对称性可知三相星形负载所形成的中线电流为零 故可得出 A603636 0 0 3 3 3 2 1 N IIIIII 5 3 1 在线电压为 380V 的三相电源上 接两组电阻性对称负载 如图 5 05 所示 试求线路电流 I I 10 38 L1 L2 L3 图5 05 解 首先 将阻值为 38的三角形负载变换为星形负载 其电路和电路参数如下图 a 所示 10 1 I 3 38 a L1 L2 L3 2 I 由此可算出线路电流为 A 4 39 338 10 220 I 5 4 2 在图 5 06 中 电源线电压380 l UV 1 如果图中各相负载的阻抗模都 等于 10 是否可以说负载是对称的 2 试求各相电流 并用电压与电流的相量 图计算中性线电流 如果中性线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定得同电路图上所示的方向相 反 则结果有何不同 3 试求三相平均功率 P R C X L X L1 L2 L3 N 1I 2I 3I NI 图5 06 3 I 2 U 3 U 2 I 1 I NI 1 U a 解 1 虽然各相负载的阻抗模都等于 10 但各相负载的复阻抗并不相等 因此 三相负载不是对称的 2 各相负载电流的有效值为 A22 10 220 I 各相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图如图 a 所示 从相量图上可算出中性线电流 A 1 6032222 N I 若中性线电流的参考方向选定得同电路图上所示的方向相反 中性线电流的相 量与原中性线电流相量大小相等 相位相反 3 三相平均功率为各相功率之和 L2相和 L3相负载为电感和电容 其有用功 功为零 因此电路的平均功率为 L1相的有功功率 W4840 10 2202 1 PP 5 4 3 在图 5 07 中 对称负载接成三角形 已知电源电压220 l UV 电流表读数 3 17 l IA 三相功率 P 4 5kW 试求 1 每相负载的电阻和感抗 2 当 L1L2 相断开时 图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和总功率 P 3 当 L1线断开时 图中各电流表的 读数和总功率 P L1 L2 L3 A A A 图5 07 解 1 每相负载的阻抗为 22 73 1 3 17 220 3 l l P l I U I U Z 由三相功率的公式 cos3 llI UP 求得682 0cos 因此 可求得各相的电阻和电感各为 15cosZR 1 16sinZXL 2 当 L1L2相断开时 L3相的线电流不受影响 而 L1相和 L2相的线电流等 于 L2L3相和 L3 L1相的相电流 即 A10 22 220 21 II A3 17 3 I L1L2相断开时 L1L2相的功率为零 而 L2L3相和 L3 L1相的功率不变 均为 1500W 即 W300015001500 3123 PPP 3 当 L1线断开时 L1线的电流0 1 I L1L2相的负载与 L3L1相的负载电流 相同 为正常情况下的一半A5210 3112 II L2L3相的负载电流不变 A10 23 I 所以 A15 32 II 当 L1线断开时 L2线和 L3线之间的负载为 L1L2相的负载与 L3L1相的负载串 联后与 L2L3相的负载并联 由于各相阻抗相等 L1L2相的负载与 L3L1相的负载串 联后的功率为 L2L3相的负载功率的一半 因此 W2250215001500 P 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 1 4 有一铁心线圈 试分析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 线圈中的电流和铜损 2 I R在下 列几种情况下将如何变化 1 直流励磁 铁心截面积加倍 线圈的电阻和匝数以及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2 交流励磁 同 1 3 直流励磁 线圈匝数加倍 线圈的电阻及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4 交流励磁 同 3 5 交流励磁 电流频率减半 电源电压的大小保持不变 6 交流励磁 频率和电源电压的大小减半 假设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工作点在磁化曲线的直线段 在交流励磁的情况下 设 电源电压与感应电动势在数值上近于相等 且忽略磁滞和涡流 铁心是闭合的 截 面均匀 解 1 B 不变 I 不变 cu P不变 2 B 减半 I cu P 3 B 加倍 I 不变 cu P不变 4 B 减半 I cu P 5 B 加倍 I cu P 6 B 不变 I 不变 cu P不变 6 3 4 在图 6 01 中 输出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有中间抽头 以便接8 或3 5 的扬声 器 两者都能达到阻抗匹配 试求二次绕组两部分匝数之比 23 NN 8 3 5 0 N1 N2 N3 图6 01 解 85 3 2 32 1 2 3 1 NN N N N 51 1 5 3 8 3 32 N NN 2 1 51 0 3 2 N N 6 3 5 图 6 02 所示的变压器有两个相同的一次绕组 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为 110V 二次绕组的电压为 6 3V 1 试问当电源电压在 220V 和 110V 两种情况下 一次绕组的四个接线端应如何正 确连接 在这两种情况下 二次绕组两端电压及其中电流有无改变 每个一次绕组中 的电流有无改变 设负载一定 2 在图中 如果把接线端 2 和 4 相连 而把 1 和 3 接在 220V 的电源上 试分析 这时将发生什么情况 图6 02 1 2 3 4 110V 110V 6 3V 解 1 电源电压为 220V 时 2 3 相连 从 1 和 4 端输入 220V 电源电压为 110V 时 1 3 相连 2 4 相连 然后各接入电源的一端 这两种情况下二次绕组的电压 电流均无变化 一次绕组中的电流在电源电压 为 220V 时 是电源为 110V 时的一半 2 一次绕组电感量为零 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相当于短路 将被烧毁 6 3 7 图 6 04 是一个有三个二次绕组的电源变压器 试问能得出多少种输出电压 220V 1V 3V 9V 图6 04 解 能输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V 共 13 种电压 第七章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 7 4 1 已知 Y100L1 4 型异步电动机的某些额定技术数据如下 2 2kW 380V Y 联结 1420 r min cos0 82 81 试计算 1 相电流和线电流的额定值及额定负载时的转矩 2 额定转差率及 额定负载时的转子电流频率 设电源频率为 50Hz 解 1 效率 81 输出功率 kW2 2 2 P 输入功率 kW72 2 81 0 2 2 2 1 P P cos3 1llI UP A03 5 82 0 3803 100072 2 cos3 1 l lP U P II 额定负载时的转矩 mN80 14 1420 2 2 95509550 N 2 N n P T 2 额定转差率 053 0 1500 14201500 0 N0 N n nn s 额定负载时的转子电流频率 Hz67 2 1N2 fsf 7 4 2 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 其额定转速为 1470 r min 电源频率为 50Hz 在 a 起动瞬间 b 转子转速为同步转速的 2 3 时 c 转差率为 0 02 时三种情况下 试求 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提示 o snpfn 60 22 4 转子旋转磁场对 定子的转速 5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 解 a 起动瞬间 n 0 s 1 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r1500 2 506060 1 0 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r150001500 0 nn 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r1500 02 snn 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r1500 0 n 5 因为转子旋转磁场和定子旋转磁场总是以同一转速在空间旋转着 所以转 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 b 转子转速为同步转速的32时 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r1500 2 506060 1 0 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r5001500 3 2 1500 0 nn 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r1500 0 n minr5001500 1500 10001500 0 0 0 02 n n nn snn 5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 c 转差率为 0 02 时 1 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minr1500 2 506060 1 0 p f n 2 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4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5 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为零 7 4 6 某四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30kW 额定电压为 380V 三角形联结 频率为 50Hz 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 其转差率为 0 02 效率为 90 线电流为 57 5A 试求 1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2 额定转矩 3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解 02 0 minr1500 2 506060 2 N0 s p f np 1 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minr30 0N2 nsn 2 额定转矩 minr3014701500 1 1500 00 nsnn minr301500 1500 14701500 0 0 0 02 n n nn snn minr1500n0 kW30 minr1470 1 20N Pnsn mN 9 194 1470 30 95509550 N 2 N n P T 3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9 0 cos3 2 1llI U P P V380 l U A 5 57 l I 88 0 3 cos 2 llI U p 7 5 1 上题中电动机的2 1 Nst TT 7 Nst II 试求 1 用 换接起动 时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 2 当负载转矩为额定转矩的 60 和 25 时 电动机能 否起动 解 1 联接时 起动转矩 2 1 N st TTQ mN88 2339 1942 12 1 N st TT 起动电流 7 Nst IIQ A 5 4025 5777 N st II Y换接起动时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 A17 134 3 1 stYst II mN93 77 3 1 stYst TT 2 YstN 94 116 60TT Q 当负载转矩为额定转矩的 60 时 不能起动 YstN 725 48 25TT Q 当负载转矩为额定转矩的 25 时 能起动 第十章第十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0 2 5 在图 10 01 中 有几处错误 请改正 KM FR Q FU 2 SB1 SB2 M 3 KM KM 1 图图10 01 解 有四处错误 如 a 图所示 1 熔断器应接在刀闸开关 Q 的下面 2 控制电路的 1 端移到主触点 KM 的上面 3 辅助触点 KM 的左端应右移到停车按钮的右端 4 控制电路应串接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KM FR Q FU 2 SB1 SB2 M 3 KM KM 1 a a 10 3 1 某机床主轴由一台笼型电动机带动 润滑油泵由另一台笼型电动机带动 今 要求 1 主轴必须在油泵开动后 才能开动 2 主轴要求能用电器实现正反转 并能单独停车 3 有短路 零压及过载保护 试绘出控制线路 解 设油泵电机为 M1 主轴电机为 M2 控制线路如下图所示 FR1 FU SB1 SB2 KM1 FR2 KM1 SB3 SB4 SB5 SB5 SB4 KM2F KM2F KM2F KM2R KM2R KM2R 10 4 2 在图 10 02 中 要求按下起动按钮后能顺序完成下列动作 1 运动部件 A 从 1 到 2 2 接着 B 从 3 到 4 3 接着 A 从 2 回到 1 4 接着 B 从 4 回到 3 试画出控制线路 提示 用四个行程开关 装在原位和终点 每个有一动合触点 和一动断触点 B A 1234 M2 M1 SQ3SQ4SQ2SQ1 图图10 02 设 M1 正转时 运动部件 A 由 1 移动到 2 M1 反转时 运动部件 A 由 2 移动到 1 KM1R 和 KM1F 分别为 M1 的正 反转接触器 设 M2 正转时 运动部件 B 由 3 移动到 4 M2 反转时 运动部件 B 由 4 移动到 3 KM2R 和 KM2F 分别为 M2 的正 反转接触器 FR1 SB1 SB2 KM1R FR2 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信息化项目合作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中国覆盆子酱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06 增分微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形异质同”问题 【答案】听课手册
- 2025年中国风机叶片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保姆培训知识家政公司课件
- 口腔专业知识培训
- 保利物业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5 Friends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沪教版(三起)
- 保健知识技能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乡镇非遗普查员招聘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接诉即办培训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完整题库(附答案)
- 贷款居间合同免责协议6篇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GF-2015-0212)2025版
- (零模)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 物理试卷(含答案)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17)-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 04质量奖(现场)评审报告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中药商品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