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抚顺博爱医院药剂科 辽宁抚顺 113008)范丽洁维生素K1广泛应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的防治等,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汇总如下。1 过敏反应1.1 心脏骤停1某患者,因“发热、咳嗽”给予维生素K1、头孢哌酮治疗,用药约3min时出现神志不清、全身发绀,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停用维生素K1等。约10 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跳缓慢、心率在20-30次min,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样呼吸,神志不清。频繁惊厥,约0.5h后再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2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率仍缓慢、呼吸不规则,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于第2天死亡。1.2 过敏性休克:例12:男,5岁。因“发热”就诊,体温高达39 ,咳嗽气促4天,右肺闻及细罗音,胸透示:右下肺中外带絮状阴影,诊断“支气管肺炎”,外院予青霉素240万单位静点一天,咳嗽未见好转,第二天继续静点青霉素,维生素K1 20mg加入墨菲氏壶中,给药大约5min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下降。有休克早期表现,院外误以为是青霉素过敏,更换吊瓶给予肾上腺素lmg后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血压50/30mmHg,呼吸40次/分,患儿精神弱,面色苍白,肢体冷甲床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弱,腹软肝脾不大。无青霉素过敏史。考虑为维生素K1所至的药物反应,予吸氧、平卧、保暖,静点654-2 5mg及氢化考的松80mg,补充2:1液350ml。约30min面色好转,呼吸平稳,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4小时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退。次日停用维生素K1继续用青霉素未见不良反应。例23:女,29岁,“先兆流产、停经4个多月,下腹闷痛5h,阴道出血2h”就诊,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65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愎部稍膨隆,宫底U一2,胎位不祥。胎心听不清。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人院后给予10GS 10ml+ VitK1 10mg静脉推注射,约5min时,病人诉胸闷气喘,头晕目眩,刚说完则出现两眼上翻,手脚抽搐,继而人事不醒,呼之不应,BP 12070mmHg、P 120次/min、R 24次/min,立即停药,吸氧,按压人中穴,非那根25mg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约5min神志清楚,30min症状消失。1.3 过敏性皮疹4女,44岁,因“腹痛、腹泻、发热”给予维生索K1 20 mg+5%葡萄糖500 ml静滴,约2min时,患者出现面红口干、胸闷不适,继而严重腹痛,额面部大片斑丘疹,全身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以大腿内侧、足背多见。立即停药,经抗过敏治疗,0.5h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1.4 迟发型过敏反应5女,46岁。因“子宫肌瘤8年”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K1 20mg,1次/d,连续3d。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0天左右,右侧臀部出现皮肤红斑、肿胀,呈橘皮样改变,质硬,皮温高,直径约15cm,伴剧痒和烧灼感,考虑为“肌注维生素K1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热敷3天后未见好转,右侧臀部红肿加重,面积约15cm20cm,周围见粟米大小红色丘疹,无破溃。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91012/L,N 082,L 018,血小板401109/L。给予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口服氯苯那敏4mg/次,日3次,局部皮损处冷敷。治疗5日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恶心,面部高度水肿,睁眼困难;血压72/40mmHg,心率104次/min,心音弱,双肺呼吸音低,少量哮呜音。考虑为“维生素K1致全身不良反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d及对症治疗。6天后,无明显不适,皮损好转明显,无硬块,全身症状好转。1.5 过敏性哮喘6女,38岁。因“支气管肺炎”,给予维生索K110 mg+极化液250ml中静滴,滴入约50 ml时患者皮肤出现面色潮红,咽喉堵塞不适及咳嗽加重,大约5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立即停药,静推氟美松10 mg,喘定0.25 g,吸氧,约25min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1.6 其他7女,28岁,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肌内注射维生素K1 10mg,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虽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但仍旧导致新生儿死亡。2腹痛8女,3岁,因“支气管炎”在门诊治疗,给予0.9%NS 150ml+亦欧青0.25g静滴,维生索K1 10mg从莫非氏滴管加入滴注20滴min。约2min。患儿突发腹痛,面色青紫。立即停止输液,吸氧,地塞米松5mg静推,山莨菪碱4mg静推,非那根12mg肌注。患儿面色逐渐转红润,观察2h,生命征平稳,出院。次日维生素K110ml再次从莫非氏滴管加入滴注时,患儿又出现与昨天相同的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盐酸肾上腺素lmg肌注。患儿面色逐渐转红润,30min后生命征平稳,转儿科病房住院,6d后痊愈出院。3严重心律失常1某患者,因“急性喉炎、喉梗阻”来院,查体: 心率120次/min,心律齐,无早搏,给予维生素K1、地塞米松治疗,当静滴维生素K1约10 min时,患儿气急加重,烦躁不安,检查发现心率146次/min, 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2030次/min,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立即停用维生素K1,静注地塞米松,吸氧,约0.5 h后病情好转,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观察1d。心电图、心肌酶正常,1年后复查正常。参 考 文 献1 王听听,王丽珍,金小红维生索K1引起严重不良反应8倒分析J中国d,JL,急救医学,2006,13(5):4392 毛会玲.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12例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4(11:6)830-831.3 陈晓泉,陈晓俊,张晓好.维生素K1致8例严重不良反应救护与分析.Strail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18 No6 2006 189-190.4 王秀玲,刘桂华维生素K1致变态反应2例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ll(8):7625 朱爱华,于小兵,肌内注射维生素K1不良反应1例,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年5月第12卷第5期:42.6 刘力新维生素K1致过敏性哮喘2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9547 Anderson TH, Hindsholm KB. Severe complication to phytomenadione afte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n woman in labor.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1989;68(4):381-2. 8 陈兰贞,静脉滴注维生素K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O卷第l期,109.9 周晓洁,等. 维生素K1配伍稳定性考察. 药学通报,2005,24(5):448.Vitamin K1 should be given as a single intramuscular dose of 0.5 mg (birthweight 1500g or less) or 1.0 mg (birthweight greater than 1500 g) to all newborns within the first 6 h after birth following initial stabilization of the baby and an appropriate opportunity for maternal (family)-baby interaction. For newborn infants whose parents refuse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the physician should recommend an oral dose of 2.0 mg vitamin K1 at the time of the first feeding. (A minority of committee members believe that physicians should have the option to recomme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K for newborns under their care.) Use of the parenteral form of vitaminK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is all that is currently available. This should be repeated at two to four weeks and six to eight weeks of age. Parents should be advised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by receiving follow-up doses and be cautioned that their infants remain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late HDNB (including the potential fo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using this regimen. 临床药学室2011年3月14日 维生素K1医药数据库中心 药学论坛 主治 防治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若有紧急需要或有急性出血情况,K1较其它制剂作用更快、更有效。然而在严重出血时,同时输注新鲜全血或血浆则更为安全,因为投药后需3小时以上才能制止活跃性出血。本品通过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镇痛作用,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 1口服抗凝药所致低凝血酶原血症 香豆素类抗凝药轻度过量引起的轻度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出血症,只需停药即可纠正。中度或严重出血可选用维生素K制剂,但需考虑到过量常干扰需要抗凝的基础病治疗。如出现这种情况,需应用更大剂量的抗凝药以重建抗凝。 2新生儿出血症 西方国家推荐新生儿常规给一剂维生素K1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国内大多医院已予采用,特别是母亲在妊娠期曾接受抗凝或抗惊厥治疗的婴儿,出生时应接受预防量维生素K1。K1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或溶血性贫血发生率低于其它维生素K制剂,尤其适合于早产儿。 3其它疾病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 症维生素K1常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段切除后,因肠吸收利用功能不良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磺胺、奎宁、奎尼丁或广谱抗生素可干扰维生素K活性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故有指征与维生素K合并应用,或停用扰乱凝血机制的药物,二者择一。维生素K也适用于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腹泻后,或其它原因的维生素K缺乏症。 4杀鼠药二苯茚酮钠中毒解救,需大剂量。 药理作用 维生素K是位于肝细胞内浆网的羧化酶辅因子,能促进因子、的无活性前体蛋白氨基末端谷氨酸的加羧基作用。-双羧基化的凝血因子,通过与Ca+的桥联,云集在血小板膜磷脂表面。高度浓集的凝血因子在止血阶梯反应中相继活化,导致凝血酶在血小板表面生成,产生止血功能。维生素K缺乏将使上述凝血因子功能降低,虽然免疫学测定无活性前体蛋白的抗原量仍可正常。这种功能性低凝血酶原血症可致凝血障碍,产生出血倾向。足量维生素K能逆转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对肝脏合成活性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 体内过程 口服维生素K1,在胆盐乳化脂肪参与下始能经近端小肠吸收,通过淋巴管进入血循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的维生素K1则随脂蛋白转运。吸收后的药物短期集中在肝内被利用。蛋白羧化作用中被氧化成环氧维生素K1,然后经维生素K1还原酶还原成维生素K1,这是一种循环过程。维生素K体内分解代谢十分缓慢,主要以氧化衍生物或葡萄糖醛酸类形式,少量以游离形式通过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尿排出,体内只有少量积贮。口服维生素K1后6-12小时或肠外给药后1-2小时,血浆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增加,12-24小时可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妊娠31-38周的新生儿单次给维生素K12mg,6-12小时维生素K1血清水平自基础值17ng/ml升至213-275ng/ml,第5天仍可达65ng/ml。维生素K1能通过胎盘,分娩前11-47分钟,维生素K11mg静脉注射,能使母体血浆维生素K1水平达45-93ng/ml,脐血药物浓度平均0.14ng/ml。人乳能分泌维生素K1,但含量较牛乳为低。哺乳妇女单剂维生素K120mg,12、36、48小时后乳汁中维生素K1含量增至140、50、5ng/ml。 。 用法用量 维生素K可口服或肠外给药,给药方式取式于凝血酶原缺乏的严重程度。胆汁分泌减少者,维生素K1肠外给药,适用于胃肠道不能吸收或不能保持药物血浓度的患者。静脉给药只适用于不能采用其它途径投药的患者,例如过低的凝血酶原血症注射局部易于出血或其他不宜皮下或肌内注射者。静脉注射可用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体,缓慢输注,速度不超过1mg/为口服剂。 1抗凝药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临床无出血倾向者:维生素K12.5-10mg/d,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仅个别患者需要25mg/d。为避免重建抗凝时发生耐药现象,宜采用最低有效剂量,维持纠正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值略高于有效抗凝线即可。口服者每日1-2次重复给药,肠外给药者每6-8小时重复给药。低凝血酶原血症伴临床出血者,维生素K110-50mg缓慢静注,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 2新生儿出血症 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或皮下注射维生素K10.5-1mg,可预防新生儿或早产儿出血症。少数需重复用4-7天。母亲分娩前12-24小时内给维生素K11-5mg肌注,也可预防新生儿出血症,但多不主张给母亲用药。 3其它疾病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12-25mg肠外给药,很少需要25mg/d以上,偶有采用50mg/d。儿童凝血酶原缺乏每日用量2mg,较大儿童5-10mg缓慢静脉注入。为预防低凝血酶原血症,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成人患者需要维生素K15-10mg/kg,每周注射1次,儿童2-5mg,每周1次。婴儿喂养期(母乳或人工)维生素K11mg/d肌注。婴儿腹泻数日则需1mg/d肌注。 注意事项 1 维生素K1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间更为延长。试验剂量无效者提示疾病非维生素K依赖性,无必要重复投药。维生素K不能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2维生素K1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出现颗粒沉淀,维生素K1与维生素C、B12、右旋糖酐混合,溶液失去透明性。 3注射剂维生素K1含苯甲醇(防腐剂),剂量过大100-400mg/(kgd)对新生儿有毒性。故提倡按规定剂量给药。 4口服抗凝剂时不应同时经给生素K1,除非为了治疗抗凝过度。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适应症】用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用法用量】1、 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沾化法务咨询解决方案
- 嘉兴工装拆除施工方案
- 协议书单方终止合同
- 附录 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人教版2004
- 养老院咨询方案
- 2025-2030乳品过敏原去除技术配套添加剂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痛风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报告
- 2025-2030中国饮料行业绿色包装解决方案调研报告
- 河南市场品牌策划活动方案
- 医生爱心咨询活动方案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 2025-2030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行业发展动态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工程围墙销售方案(3篇)
- 危急值报告管理课件
- GB/T 45683-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一般几何规范和一般尺寸规范
- JG/T 9-1999钢椼架检验及验收标准
- 外贸公司简介课件
- 2023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范
- 法务合同协议模板下载
-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
- 数控脉宽脉冲信号发生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