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任务书_第1页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任务书_第2页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任务书_第3页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任务书_第4页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任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大气再分析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 任务书任务书 任务名称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 委托单位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承担单位 经 费 实施周期 联 系 人 地 址 电 话 邮 箱 2018 年 5 月 30 日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 目目 录录 1 1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3 1 1 系统概述 3 1 2 文档概述 3 2 2 用户与系统任务用户与系统任务 3 2 1 用户 3 2 2 系统任务 3 3 3 运行环境运行环境 4 4 4 功能要求功能要求 4 4 1 产品获取子系统 5 4 2 产品评估管理子系统 6 4 3 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子系统 7 4 4 产品评估展示子系统 9 5 5 非功能要求非功能要求 9 6 6 接口要求接口要求 10 7 7 软件设计要求软件设计要求 10 7 1 软件工程化的要求 10 7 2 软件工程化的设计 10 7 3 数据格式规则 10 7 4 模块化规则 11 7 5 容错规则 11 8 8 测试要求测试要求 11 8 1 被测试对象 11 8 2 测试方法 11 8 3 测试结果 11 8 4 软件测试记录要求 12 9 9 文档要求文档要求 12 9 1 文档 12 9 2 软件程序 13 1010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 13 10 1 管理标准 13 10 2 管理机构 13 10 3 开发进度 13 10 4 质量保证 14 10 5 软件配置管理 14 10 6 人员配备 14 10 7 外部评审要求 15 1111 验收与交付验收与交付 15 11 1 完成形式和交付内容 15 11 1 1 文档文档 15 11 1 2 软件程序软件程序 16 11 1 3 用户培训用户培训 16 11 2 软件验收准则 17 11 3 验收运行环境 17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2 11 4 服务范围 17 11 5 软件移交 17 12 维护维护 18 12 1 软件保障 18 12 2 承制方的责任 18 12 3 交办方的责任 19 13 知识产权要求知识产权要求 19 14 安全保密要求安全保密要求 20 1515 附录附录 20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3 1 1 项目项目概述概述 1 1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是大气再分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对大气再分析系统输出的数据产品的天气学质量 气候态 气候变率 大气 主要变率模态 环流系统 季风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分析 并通过可 视化方式展现质量评估结果 帮助研究人员及时发现大气再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 能够对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 1 2 文档概述文档概述 本文档的编制目的是要详细说明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在 技术与规格方面的要求 明确界定项目建设的范围 本文档的内容包括用户需求 开发过程与产品要求 是该项目技术开发合同 的技术附件 与合同主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文档将作为委托 承制和最终用 户方进行开发 验收和交付的技术依据 2 2 用户用户与系统任务与系统任务 2 1 用户用户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直接用户是大气再分析数据产品研 究人员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究人员 管理者 产品评估者 对承制单位提出 的用户需求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全权负责诠释和维护 2 2 系统任务系统任务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主要开发任务是基于大气再分析系 统输出的数据产品 建立 B S 浏览器 服务器 模式 可自由扩展产品栏目的人 机交互式大气再分析产品质量评估系统 对数据产品的天气学质量 气候态 气 候变率 大气主要变率模态 环流系统 季风指数等指标进行质量评估和诊断 评估结果通过网页进行可视化展现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4 3 3 运行环境运行环境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高性 能服务器 云平台等硬件环境运行 软件环境主要包括 高性能服务器已有的 Linux 操作系统 JAVA 运行平台 Tomcat 网站服务器 4 4 功能功能要求要求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主要开发任务是基于大气再分析系 统输出的数据产品 建立 B S 浏览器 服务器 模式 可自由扩展产品栏目的人 机交互式大气再分析产品质量评估系统 对数据产品的天气学质量 气候态 气 候变率 大气主要变率模态 环流系统 季风指数等指标进行质量评估和诊断 评估结果通过网页进行可视化展现 该系统由 4 个子系统组成 如下图所示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5 图 4 1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结构图 4 1 产品产品获取子系统获取子系统 作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运行的数据支撑 实现系统外部数据 的自动和人工获取 具体包括国际其它再分析资料 ERA Iterim ERA5 JRA 55 NCEP DOE CFSR MERRA 等 产品获取子系统除了完成数据的获取之外 还具有数据格式标准化处理等功 能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 定时自动下载 以 FTP 或 URL 方式 实现多源数据的定时自动下载 下载连接时的账户信 息可配置 已下载的数据需要形成列表或日志文件 方便用户进行正确性检查 2 人工手动下载 可以根据时段 要素等条件进行一键下载 也可以对自动下载失败的文件进 行单个或批量补下载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6 3 数据完整性检查 实现对所下载的多源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并记录检查结果 4 数据格式标准化处理 对所下载的多源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输出 4 2 产品评估管理子系统产品评估管理子系统 作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的运行支撑 实现系统内各种产品 评估算法 用户权限等的配置管理 支持该系统运行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 产品种类管理 大气再分析产品种类繁多 具体可参见附录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实现产品 种类的分级管理 并提供新增 修改 删除 排序等功能 2 评估算法管理 集成系统内各种产品不同指标的评估算法 实现对所需评估产品及相关算法 的配置和管理功能 根据产品特性 提供可视化界面对算法参数进行灵活 可扩 展配置 3 用户和权限管理 系统用户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分为三类 管理员用户 拥有系统所有权限 包括系统用户的创建及权限分配 开发者 负责对评估产品和算法进行配置和管理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算法 进行改进与更新 使用者 通过本系统对大气再分析产品进行实时评估或定制浏览 实现对不同用户和功能的分级管理功能 根据用户类型划分系统角色 每一个角色对应的系统功能可配置 用户登录后 进行权限认证 向用户开放权限内功能 4 日志信息管理 对系统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和管理 方便出现问题时的追溯 5 信息备份与恢复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7 实现产品评估管理子系统配置信息的自动备份和恢复功能 避免因系统故障 服务器更新维护造成信息丢失 4 3 产品质量评估与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子系统图形绘制子系统 作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的运行支撑 实现系统内各种数据产 品不同指标的质量评估和图形绘制 以及各种运行作业的调度管理 1 天气学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天气学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天气学产 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位势高度 风场 温度 相对湿度 位势高度 风场等产品特定区域特定层次的均方差 距平相关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 数据和图形 2 气候态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气候态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气候态产 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 2m 温度 降水量 海平面气压 高度场 经 向风 纬向风 相对湿度 比湿等产品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特定空间范围的质 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3 气候变率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气候变率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气候变 率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 2m 温度 降水量 海平面气压 高度场 经向风 纬向风 相对湿度 比湿等产品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特定空间范围的 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4 大气主要变率模态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大气主要变率模态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 作大气主要变率模态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 NAO 指数 AO NAM 指数 AAO 指数 PNA 型指数 EU 型遥相关指数 EAP 型遥相关指数 WA 西 大西洋型遥相关指数 EA 东大西洋型遥相关指数 WP 型遥相关指数等产品任意 时段的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8 5 环流系统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环流系统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环流系 统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 Walker 环流指数 Hadley 环流指数 北 半球极涡面积 北半球极涡强度 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 西太副高强度指数 西太副高面积指数 西太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西太副高西伸脊点指数 东亚大槽 强度指数 南亚高压强度指数 澳大利亚高压强度指数 阿留申低压强度指数 东亚西风急流强度指数 yang 2002 等产品年际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 和图形 6 季风指数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季风指数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季风指 数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 Webster Yang 印度夏季风指数 Zhang QY 东亚夏季风指数 南海夏季风指数 Jhun lee 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Zhu 东亚冬 季风强度指数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指数 Bin Wang 澳大利亚夏季风 北美夏季 风等产品年际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7 对流层 平流层过程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对流层 平流层过程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 作对流层 平流层过程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平流层准两年振荡 QBO 指数 北极地区平流层 20hPa 温度变化指数 北极地区平流层 20hPa 纬向风变化指数 北极地区上传波动热通量变化指数等产品年际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8 青藏高原产品质量评估 依据青藏高原产品质量评估算法原型 规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 制作青藏高 原产品质量评估与图形绘制模块 实现地面气温 地面感热通量 地面风速 区 位势高度场等产品年际区域平均的质量评估分析 输出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处理参数配置 对各个产品的处理参数以文件的方式进行管理 参数可配置 和保存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9 运行调度 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对所需要处理的产品建立定时作业 控制各 处理作业的启动 中断和结束等 并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对异常中断的处理作 业 可以继续提交或全部重做 数据归档 输出的评估结果数据和图形按要求分类分目录整齐归档 方便评 估展示 4 4 产品评估展示子系统产品评估展示子系统 作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的前端应用窗口 产品评估展示子系 统直接面向使用用户 提供定制产品的评估展示 产品实时评估与展示以及数据 和图形的下载等功能 1 定制产品评估展示 对定制生成的产品评估结果进行展示 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输入定制产品查询条件 提交后系统根据定制产品配置 信息 获取产品评估结果图形或数据在页面快速显示 2 实时评估与展示 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输入指标计算参数 提交后系统自动调用指标诊断评估 算法程序进行实时评估 输出评估结果图形和数据文件 并通过网页进行可视化 展现 3 图形和数据下载 对展示的评估结果图形和数据文件 提供本地保存和下载功能 5 5 非功能要求非功能要求 1 系统应能稳定 连续运行 除硬件 数据库及网络故障因素外 不应出 现报错 自行退出或界面卡死等情况 2 页面总体布局结构清晰合理 界面精美 3 操作灵活简便 交互性强 符合日常使用习惯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0 4 系统计算效率要求 单产品实时质量评估所需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6 6 接口要求接口要求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主要基于大气再分析数据产品 对各类气 候质量评估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 评估指标种类多 可变性 强 其输入输出需要满足的接口要求如下 1 输入的指标评估算法接口形式为 bat 或 exe 可执行程序 2 产品获取接口包括 URL 和 FTP 根据实际需求可配置修改 7 7 软件设计要求软件设计要求 要求严格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的软件工程化方法进行 7 1 软件工程化的要求软件工程化的要求 对软件性能进行优化 使之合理使用系统资源 实现软件结构模块化 同时 提供必要的软件注释和模块注释 提供执行日志 执行返回信息以便于执行过程 跟踪 完善全部软件工程化文档 7 2 软件工程化的设计软件工程化的设计 实现从系统设计 软件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软件设计到软件测 试和系统集成等多个阶段的严格控制 为软件的正确性和质量提供保障 7 3 数据格式规则数据格式规则 规定静态数据 动态输入 输出数据以及内部生成数据的逻辑结构 列出这些 数据的清单 说明对数据元素的约束 建立数据字典 阐明数据来源 处理及目 的地 包括数据使用的一致性 精度控制 属性控制 数据运算范围控制 全局 数据的使用 合理性检查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1 7 4 模块化规则模块化规则 软件模块遵循的模块化规则来自一些程序设计的模块化质量准则 目标模块 的简单性或单一性 即在各模块中不再有任何内容相同的处理 过程 每个软 件单元的源代码最多不应超过 200 行 7 5 容错规则容错规则 尽可能对错误情况进行判识 并给出报告 检查输入参数的可用性 资源的 可用性 系统过程与系统服务 其它操作的调用成功与否 数据的可用性等 程 序应能判别错误的性质 根据不同情况 按统一格式给出报告 8 8 测试要求测试要求 8 1 被测试对象被测试对象 被测试对象以软件部件为最小单位 8 2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 本项目针对软件产品的测试方法与要求是 1 软件单元级的集成与验证 采用 白盒法 进行单元级的集成与验证测 试 要求语句覆盖率要达到 100 2 软件部件 配置项级的集成与验证 采用 灰盒法 功能的验证用 黑 盒法 接口及异常处理的验证用 白盒法 进行部件 配置项级的集成与验证 测试 要求软件部件 配置项级的功能 接口及异常处理覆盖率要达到 100 3 系统综合测试与确认 采用实物 半实物仿真环境下的 黑盒法 进行 系统级 包括软硬件 的确认测试 要求系统级的功能 接口及异常处理覆盖率 要达到 100 8 3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模板如下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2 测试结果一览表 测试用例名称 标识号 成功 失败 错误 软件问题报告编号 评语 8 4 软件测试记录要求软件测试记录要求 软件测试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 内容要求是 1 测试用例名称和项目唯一标识 2 测试目的 说明测试被测试对象的什么特性 3 初始化 执行测试之前的软 硬件准备工作 4 操作步骤 执行测试时 实际操作的步骤 5 测试输入 与 软件测试说明 中的测试输入应保持一致 6 期望测试结果 与 软件测试说明 中的期望测试结果应保持一致 7 评估测试结果的标准 与 软件测试说明 中的评估测试结果的标准保 持一致 8 实际测试结果 9 测试结论 10 测试人员 11 测试时间 12 测试完成后应提交测试报告 对整个测试结果给出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9 9 文档要求文档要求 9 1 文档文档 本项目验收时开发方可根据本软件系统的规模和项目要求 按 计算机软件 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确定的取舍与合并原则 产生并交付下列文档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3 1 需求及实施文档 需求分析及详细实施方案 包含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2 测试文档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 说明和测试分析 报告 3 验收文档 系统实施方案 测试分析报告 软件用户手册 工作总结报 告 技术总结报告 9 2 软件程序软件程序 应交付的软件程序包括 1 可执行程序 以 CD ROM 介质提供与文档相符的执行程序 支持软件 测 试工具 负责进行系统安装工作 2 系统源代码 与文档相符的系统源代码功能 头文件 编译连接过程文 件 系统安装过程脚本 或控制文件 以 CD ROM 介质提供各两份 1010 管理要求管理要求 10 1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 相应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应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中 的有关规定执行 10 2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主管单位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用户单位 全球大气再分析技术研究与数据集研制 项目的团队成员及相 关科研人员 10 3 开发进度开发进度 本项目的实施过程按合同书时间进度要求进行 下表中 S 为签约生效时间 单位为月 开始时间为一月的第一天 结束时间为一月的最后一天 本项目的实施开发周期为十个月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4 时间时间 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 S 0 S 1 编制完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通过专家评审 并提交相关文档 编制完成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概要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并提交相关文 档 S 2 S 4 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及集成 完成内部测试 S 4 S 5 完成整体软件系统的集成部署与测试 通过系统初验 并提交相关文 档 进入试运行阶段 S 6 S 10 根据测试及试运行情况进行系统优化 并完成系统验收 10 4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应贯 穿软件开发的各个控制节点 并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或 总装 备部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实施 10 5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 承制方应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或 总装备部软件工程技术 规范 的要求 对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的所有正式产品 包括 文档 程序源代码和数据 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0 6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 承制方组建 8 人 含 以上规模开发团队 开发团队中 1 人需驻场开发 驻场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承制方成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和 质量保证体系 安排好项目管理团队参加本项目的建设 在组织机构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任职资格及成果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应分别配备有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承担本项目工作 其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两 年以上相关项目软件设计 开发和集成经验 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承制方应确保服务于本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主要开发人员稳定 需要组成 专门的开发团队 要求团队成员具有软件开发经历 未经交办方允许不得调整核 心团队成员 交办方有权要求更换承制方项目团队成员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5 10 7 外部评审要求外部评审要求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至少应进行下述几 个阶段的外部评审 1 需求分析评审 2 概要设计评审 3 软件测试方案评审 4 软件测试评审 5 项目初验评审 6 项目终验评审 1111 验收与交付验收与交付 本系统的验收和交付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的要求执行 11 1 完成形式和交付内容完成形式和交付内容 本系统的设计按照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进行 软件设计者应认 真编写设计文档并进行严格的技术评审 只有在上一阶段经过评审验收后 方可 转入下一阶段 软件开发任务的完成时交付内容包括 各类文档 软件源代码和可执行代码 11 1 1 文档文档 按照项目要求交付任务书规定的文档 并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及 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版本更新 以确保其文实相符 文文一致 所交付的文档应 以电子方式和硬拷贝方式各提供 3 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按进度应向用户提供 相应技术文档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的相关文档 1 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实施方案 包括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 书等 及相关评审意见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6 2 软件测试报告及测试意见 3 程序文档 应交付的软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可执行代码 以 CD ROM 介质提供与文档相符的全部执行代码 并提供相 应的支持软件和测试工具 源程序代码 与文档相符全部源程序 脚本 或控制文件 以 CD ROM 介质 印刷载体同时提供 程序说明文档 程序流程图 模块说明 程序编译软件说明等 4 全部手册文档 系统部署安装说明 软件用户手册 工作总结报告 技术总结报告等 5 合同要求的其他相关文档 11 1 2 软件程序软件程序 应交付的软件程序包括 1 可执行代码 以 CD ROM 介质提供与文档相符的执行代码 支持软件 测试工具 负责进行系统安装及客户化工作 2 源程序代码 与文档相符的源程序模块 头文件 编译连接过程文件 系统安装过程脚本 或控制文件 以 CD ROM 介质提供两份 3 程序说明文档 程序流程图 模块说明 程序编译软件说明等 各提 供三份 11 1 3 用户培训用户培训 1 培训方式应包括现场培训和集中培训 并应在进行培训之前向用户提 交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 2 培训效果应确保每一位系统使用人员能够独立 熟练地完成操作 系 统用户能够独立处理软件系统故障 3 集中培训地点由用户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具体培训时间由用户 与承制方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协商确定 4 承制方负责为培训搭建所需的环境 并提供培训教材等相关用品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7 11 2 软件验收准则软件验收准则 验收准则是 1 软件产品符合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功能和质量要求 2 软件通过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 所要求的各项测试 3 软件连续稳定试运行 3 个月以上 4 文档齐全 符合任务书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5 文档和文档一致 程序和文档相符 11 3 验收运行环境验收运行环境 本软件任务书的指定软件运行环境作为验收运行环境 11 4 服务范围服务范围 承制方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 1 协助进行总体技术协调 2 系统的开发 调试和相关技术支持 3 系统综合测试和相关技术支持 4 运行支持和相关用户培训 5 即时响应故障维护需求 并针对故障进行技术支持和用户培训等 11 5 软件移交软件移交 软件产品验收通过后 承制方必须按验收评审意见 做好后续工作 并在得 到验收委员会或其指定人员认可后 按合同书要求 将软件产品移交给交办方 具体要求如下 1 交接双方应按验收大纲的要求做好移交 接收的准备工作 成立相应的 组织 指定软件产品交接的负责人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8 2 承制方根据合同规定提出软件产品移交项目清单 在验收委员会的审 定与监督下 逐项核实并移交给交办方 移交结束后形成产品移交文件 并由双 方签署完整的移交项目清单 该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移交项目的名称 数量和 装载媒体等的详细说明 移交的时间 地点 交接负责人签名 12 维护维护 12 1 软件保障软件保障 在软件移交完成之后 承制方必须按合同书规定继续做好软件运行期间的支 持工作 本次招标要求承制方能够提供从系统终验之日起 2 年免费服务 提供及 时到位的售后技术支持 免费服务期内 承制方至少派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每周 2 8 小时驻场 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并负责修正软件本身的缺陷 系统发 生异常时 提供 7 24 小时的服务响应 维保阶段用户拥有 15 的软件需求变更 权利 质量保证期后 承制方仍应根据合同要求向交办方提供技术服务 以合理价 格提供软件功能改进技术服务 质量保证期间的维护服务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质量保证期后按合同约定进 行维护 12 2 承制方的责任承制方的责任 按合同对软件保障期内承制方责任的规定进行 主要工作是 1 承制方应在任务书规定的支持环境下完成软件的安装和检查 2 承制方提供的代码 应支持在任务书规定的支持环境下的重新生成和 维护 3 承制方应按任务书规定向交办方提供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的培训和其它 服务 4 承制方应按任务书规定帮助用户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19 12 3 交办方的责任交办方的责任 按合同对软件保障期内交办方责任的规定进行 主要工作是 1 建立适当的使用组织 配置合适的人员 明确各种人员的职责 2 组织参加各种培训 使有关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为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必需的环境和资源 4 建立合理有效的软件使用规程 管理办法 特别是配置管理办法和问 题报告办法 5 记录并收集软件使用中的有关数据 特别是软件失效数据 13 知识产权要求知识产权要求 全部及 或任何部分的相关知识产权 包括源代码 相关权益 归交办方所有 承制方有不可争议的义务确保采购人依据本次采购所获得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任 何瑕疵并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行使相关权利 包括各项延伸权利 若因此发生任何 争议均应当由承制方独自承担全部及 或任何责任 包括但不限于应当承担其自身 及采购方为排除任何争议或瑕疵所应当或所需支付的一切相关 或由此引起的费 用 承制方应当保证其有关参与本次采购相关的活动包括履行本次采购的任何 行为 以及本次采购活动结束之后的任何涉及到本次采购的行为 均不会侵犯任 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若因此发生任何争议 侵权 均应当由承制方独自承担全 部及 或任何责任 包括但不限于应当承担其自身及采购中心为排除任何争议及 或赔偿侵权所应当或所需支付的一切相关及 或由此引起的费用 为交办方提供与本项目设计 开发和集成有关的各类技术咨询服务 协助交办方预见本项目设计 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中和项目其他建设工作中 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困难 并向交办方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在系统的运行维护阶段提供技术支持 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建议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20 和解决方案 提供其他与项目相关的服务 积极协助配合交办方开展与项目有关的工作 技术支持工作需要及时 有效 充分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14 安全保密要求安全保密要求 承制方必须对项目技术文件以及由交办方提供的所有内部材料 技术文档和 信息予以保密 未经交办方书面许可 承制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透露本项 目标书以及本项目的任何内容 1515 附录附录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 目前可调研到的评估指标如下表所示 具体评估指标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完善和补充 表 12 1 大气再分析产品质量评估指标 评估评估类别类别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时间属性时间属性 空间属性空间属性 算法算法 天气学质量天气学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位势高 度均方差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风场均 方差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温度均 方差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相对湿 度均方差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位势高 度距平相关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风场距 平相关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温度距 平相关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21 各区域平均特 定层次相对湿 度距平相关 daily 区域包括全球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 东亚等 5 各区 域 主要以 200hPa 500hPa 700hPa 850hPa 为关键 层次计算分层产品质量 评估评估类别类别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层次层次 时间属性时间属性 水平空间属性水平空间属性 垂直空间属性垂直空间属性 算法算法 气候态气候态 2m 温度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降水量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海平面气压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高度场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经向风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纬向风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相对湿度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比湿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气候变率 年气候变率 年 际 趋势 际 趋势 2m 温度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降水量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海平面气压 地面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高度场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经向风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纬向风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相对湿度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比湿 任意层次 任意时段 全球 东亚 任意纬圈范围 平均的经度 高 度剖面 全球 东亚区域平均 时间 平均 评估评估类别类别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时间属性时间属性 空间属性空间属性 算法算法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22 大气主要变率大气主要变率 模态模态 NAO 指数 任意时段 20 N 90 N 0 360 区域内 标准化 500hPa 高度场经验正交 函数分析 EOF 所得的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 为北大西洋 涛动指数 AO NAM 指数 任意时段 北半球热带外 20 N 90 N 1000hPa 高度异常场 相对 1981 2010 年气候场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EOF 所得的第 一模态的时间系数的标准化序列 AAO 指数 PNA 型指数 任意时段 20 N 90 N 0 360 区域内 标准化 500hPa 高度场经验正交 函数分析 EOF 所得的第二模态的时间系数 为太平洋 北 美遥相关型指数 EU 型遥相 关指数 任意时段 Wallace and Gutzler 1981 EUI 1 4 55 20 1 2 55 72 1 4 40 120 其中 为 500 hPa 位势高度场距平 EAP 型遥相 关指数 任意时段 IEAP 0 25Z 60N 125E 0 50Z 40N 125E 0 25Z 20N 125E where Z Z sin 45 sin lat is the standardized seasonalmean 500 hPa height anomaly at a grid point with the latitude and Z0 Z mZ is the summer seasonal mean 500 hPa height anomaly at the grid point Huang 2004 WA 西大西 洋型遥相关 指数 EA 东大西 洋型遥相关 指数 WP 型遥相 关指数 任意时段 20 N 90 N 0 360 区域内 标准化 500hPa 高度场经验正交 函数分析 EOF 所得的第四模态的时间系数 为西太平洋 遥相关型指数 评估评估类别类别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时间属性时间属性 月 月 空间属性空间属性 算法算法 环流系统环流系统 Walker 环流 指数 年际 以 SOI 指数代表 达尔文和塔西提标准化 SLP 的差值 Hadley 环流 指数 年际 全球 东亚纬向平均的质量流函数 基于 v w 算出 经 向环流圈 具体算法可参考秦育婧等 2006 文献 北半球极涡 面积 北半球极涡 强度 西伯利亚高 压强度指数 年际 选取西伯利亚高压气候平均位置 40 N 60 N 80 E 120 E 计算该区域冬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值 并进 行标准化 西太副高强 度指数 年际 500hPa 高度场 10 N 60 N 110 E 180 范围 5880 位势 米 gpm 的区域内 格点位势高度与 5870 位势米 gpm 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 西太副高面 积指数 年际 500hPa 高度场 10 N 60 N 110 E 180 区域内 5880 位 势米 gpm 区域的球面面积 西太副高脊年际 500hPa 高度场 10 N 60 N 110 E 150 E 区域内 逐条 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综合评估系统软件任务书 23 线位置指数 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 即纬向风 0 且 u y 0 0 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 西太副高西 伸脊点指数 年际 500hPa 高度场 10 N 60 N 90 E 180 区域内 5880 位 势米 gpm 等值线最西端位置所在经度 东亚大槽强 度指数 年际 500hPa 高度场 30 N 55 N 110 E 170 E 区域内 槽 线上各点位势高度之和 减其中位势高度最大值 加其 中位势高度最小值 为东亚槽强度指数 槽线定义参考 东亚槽位置指数 南亚高压强 度指数 年际 选取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 0 55 N 0 180 E 上 空 100 hPa 东西风零线上位势高度最大处为主高压中 心 定义高压中心的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