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doc_第1页
宝钢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doc_第2页
宝钢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doc_第3页
宝钢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doc_第4页
宝钢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高炉II系设备工艺一、概述高炉是一个庞大的高温反应容器,它传给炉体的热量将全部由二系作业区负责的冷却系统带走。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炉的正常生产,影响着高炉的长寿,因此,二系作业区在高炉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系作业区管理着三座高炉的冷却系统,但3BF与1BF、2BF的冷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1BF、2BF的冷却方式为冷却板(共2384块,铁口12块、风口72块、炉身46段50块)加冷却壁(150块,在R段),而三高炉是冷却壁(共790块)加微冷管(共809根,开炉后加的);炉底埋设管:1BF、2BF有26对,3BF有28对;十字测温:1BF、2BF有3根,3BF有4根;炉顶洒水枪:有12根,3BF有11根;炉缸冷却:1BF、2BF用洒水枪冷却,3BF用冷却壁冷却。二、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性能特点3BF炉体使用纯水进行冷却,在6层平台上布置了5个头部罐(本体系4个、强化系1个)用以清除水中的气体和控制水位;1BF、2BF炉体是用清循环水进行冷却的,它没有设置头部罐。此外,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还有炉身探测器、流量计室、集尘风机、局部风机、十字测温、炉顶洒水枪等。1、头部罐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罐内介质:纯水N2; 使用压力:0.03MPa; 设计压力:0.2MPa; 使用温度50100; 设计温度100; 水压试验0.25MPa; 容积14M3; 贮水量:103; 净重:3.7; 满水重:17。冷却系统补水标准:当头部罐水位低于-300时开始补水,当头部罐水位高于300时停止补水。强化系一天补水34次,每隔7、8个小时补一次水。2、炉身探测器 工艺技术条件安装位置高炉第五层平台GL+36.60测量处炉内压力0.25MPa测量处温度500800测量点数9点测量频率一般在早班测一次 主要技术规格探头截面尺寸210550探头行程最大行程8600最小行程5800探头推进速度2.6/min探头推力550kN探头冷却水量303/液压系统电机功率37kW额定功率14 MPa油泵排量150/min3、流量计室每个高炉各有4个流量计室,分别位于4根柱子旁。3BF各流量计室内控制的风口为:1流量计室:3538,16;2流量计室:715;3流量计室:1625;4流量计室:2634。4、集尘风机3BF集尘系统有3台集尘风机,编号分别为0、1、2风机,0风机负责摆动流嘴(炉前脱硅)的除尘,1、2风机负责其它部位的除尘。3BF集尘系统由32个吸尘点组成,其中:铁口部分:铁口(2点),撇渣器,铁沟,摆动流嘴(3点),1个铁口7点,4个铁口共28个吸尘点;炉顶部分:皮带机头部,上料罐口,群罩之一,群罩之二共4个吸尘点;管道分为:炉前脱硅除尘总管(较细的一根),出铁场除尘总管(较粗的一根)。5、局部风机局部风机位于重力除尘和1线、2线旁,其作用是向炉身周围不断鼓风,加强炉身周围空气的对流,尽可能降低煤气含量。6、十字测温十字测温使用高压水冷却,如果某根十字测温发生漏水或断水,则改用N2冷却。7、炉顶洒水枪操炉根据炉顶温度的高低决定是否进行炉顶洒水,炉顶洒水枪的操作由操炉负责。三、3BF冷却系统使用的循环水及其冷却部位3BF冷却系统使用的循环水有纯水和清循环水之分。1、纯水系统按冷却部位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炉体本体系冷却系统; 炉体强化系冷却系统; 炉底及热风阀冷却系统。三个系统分设有两个循环泵站: 炉体本体系和强化系与清循环水泵组布置在一个循环水集中泵站; 炉底与热风阀系统为一个独立的泵站,布置在热风炉平台下。纯水系统供水部位: 炉体本体系:水压8kg,向炉缸(H5、H6段)、风口区(T1段)、炉腹和炉腰(B1B3段)及炉身中下部(S1S5段)冷却壁的竖排水管供水; 炉体强化系:水压11kg,向炉底侧面(H1H4段)、出铁口的冷却壁水管以及炉腹、炉腰和炉身中下部冷却壁的角部水管、凸台水管和背部蛇行管供水,以及炉身上部水冷壁的冷却; 炉底及热风阀系统:水压0.70kg,用于冷却炉底水管、直吹管头部、炉身探测器及热风阀部位。2、清循环水系统高炉冷却系统使用的清循环水包括高压水、普压水和污循环水。 高压水:水压16kg,用于冷却风口小套、炉顶洒水、十字测温、热图像议、炉顶液压室; 普压水a、不断水:水压6.5kg,向风口中套、破损冷却壁、微冷管供水;b、一般水:水压6.5kg,供集尘系统冷却用; 污循环水:水压4kg,用于炉缸洒水(3BF没有)。四、3BF冷却系统的冷却特点1、冷却器种类3BF冷却系统使用了冷却壁和微冷管两种,微冷管是后来加的,3BF投产时全部是冷却壁。3BF炉体自下而上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冷却壁,具体分布如下: 炉底及炉缸设置了6段光面冷却壁(H1H6段,分别有20,22,20,20,50,52块) 风口带设置了1段光面冷却壁(T1,有38块); 炉腹及炉腰设置了3段镶砖冷却壁(B1B3段,每段各有56块); 炉身中下部设置了5段镶砖冷却壁(S1S5段,每段各有56块); 炉身上部采用了3段水冷壁(R1R3段,每段各有40块)。共计18段、790块冷却壁。微冷管共809根,分布于B2S3(S2段上只有4块,2002年12月定休才装上的)五段冷却壁上,每块冷却壁上分布有24根微冷管,呈上、下、左、右分布。2、冷却系统流程 本体系本体系包括H5(4个铁口有12块冷却壁,属强化系),H6,S4,S5共11段、576块冷却壁中所有竖排管道。本体系共有228串管道。本体系流程如下图所示: 强化系强化系包括H1H4段,铁口,B1S5段中的凸台、角部管、蛇管,R1R3段。强化系流程可用如下简图表示: 微冷管微冷管联络管有2个1串、3个1串、4个1串的,其形式如下图所示:3、安全保障措施本体系和强化系各有4台泵,其工作模式为3用1备,遇紧急情况若备用泵无法启动时系统可转为气体冷却。五、冷却器破损的检知方法及处理措施1、生产时破损本体管的确认方法破损征兆:某区域的热负荷上升异常、H2含量升高、炉皮上某部位漏水等。 将排水阀(4层平台)下面的三通阀切换至排水状态; 观察此串管的排水是否喘息、混浊,是否有煤气漏出(点火试验); 判断此串管是否破损; 若已破损,则将此串管的给水阀(位于炉缸周围)关闭,切断其纯水供应,再使清循环水通过排污阀接至此串管; 打开B1段上的煤气检测阀,若有气泡冒出,则H1B1段有破损,否则再打开B2段上的煤气检测阀,若有气泡冒出,则B2段有破损,否则,再依此类推; 定休时对破损冷却壁作打压试验,分别向上、向下打压,若均可保压,则说明第步中判断正确; 若B管、C管破损,则可穿管处理,若A管、D管破损,则将上下两块冷却壁的对应管道连上,跳开此破损的A管或D管。2、生产时破损微冷管的分解处理 点检微冷串管的排水,观察是否有喘息、混浊、漏煤气(点火试验)现象; 判断此串管是否破损; 若已破损,则将最后一根隔离开来(切断前面的三通阀),点火检查是否有煤气漏出,若有,则此微冷管破损,否则,依次检查到第一根微冷管为止; 用金属软管将破损微冷管两端连起来; 休风时更换破损微冷管。3、风口破损的发现和处理方法 中控确认:差流量一次报警(10L/min)、差流量二次报警(15L/min); 现场确认:风口内部是否挂渣,风口和中套接触处是否漏水,冷却壁周围是否漏水,排水是否有断水、白浊或喘息现象; 确认风口是否破损; 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风口的水量。4、直吹管头部破损的确认及处理 低风压时,通过观察风口内情况,发现直吹管有破损嫌疑; 关小或短时间关闭直吹管给排水来确认破损; 确认破损后,给排水阀各开20,保持直吹管头部微小水量通水; 更换直吹管前关闭给排水阀。5、II系作业区特殊事故的处理遇到特殊事故时,如:风口严重破损(风口发黑或风口进水断或风口喷出渣铁和焦炭)、中套严重破损(喷出渣铁和焦炭)、直吹管烧穿(有爆炸声和漏风声)、冷却壁停电等,应该采取紧急休风措施,但应尽可能出尽渣铁、并要防止风口灌渣等二次事故发生。六、高炉定休中II系的作业内容定休中,II系的主要工作是控制好冷却系统的水量,以及配合检修人员更换风口、更换微冷管、打压试验、穿管等。1、炉体冷却壁的休送风作业休风作业: 休风后1小时,本体系、强化系各停1台泵,即本体系3台1台、强化系3台1台; 休风后4小时,强化系再停1台泵,即强化系2台1台; 休风后8小时,本体系再停1台泵,即本体系2台1台。送风作业: 送风前1小时,本体系、强化系各启动1台泵,即本体系1台2台、强化系1台2台; 送风后,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