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ppt_第1页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ppt_第2页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ppt_第3页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ppt_第4页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第一节遗民诗人 一 顾炎武 1613 1683 初名绛 明亡后改炎武 字宁人 学者称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 明末加入复社 清兵入关 在江南积极参与抗清活动 失败后亡命北方 考察山川 访求豪杰 图谋恢复 晚年终老于陕西华阴 有 亭林诗文集 传世 存诗四百多首 他主张 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主性情 不贵奇巧 反对摹拟 其诗抚事感时 同情人民悲惨遭遇 充满深厚民族感情 格调慷慨悲壮 苍劲沉郁 海上 精卫 秋山 等 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 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精卫 万事有不平 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第一节遗民诗人 二 黄宗羲 1610 1695 字太冲 号南雷 学者称梨洲先生 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明末以反对阉党著名 清兵入关 积极投身抗清斗争 后隐居著述 屡拒清廷征召 他关心天下治乱安危 以学术经世 强调诗写现实 注重学问 推崇宋诗 诗歌感情真实 沉著朴素 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云门游记 感旧 宋六陵 哭外舅叶六桐先生 等 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 虽有悲凉之感 但不消沉颓丧 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第一节遗民诗人 三 王夫之 1619 1692 字而农 号薑斋 湖南衡阳人 明崇祯举人 曾从永历桂王举兵抗清 南明灭后隐遁归山 埋首著述 博通经学 史学和文学 贡献卓著 学者称船山先生 他生于 屈子之乡 受楚辞影响 步武 离骚 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 表现 孤愤 是其诗突出的内容 如 补落花诗 九首之 乘春春去去何方 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 含蓄蕴藉 深沉瑰奇 第一节遗民诗人 四 屈大均 1630 1696 有 道援堂诗集 他的诗富于民族意识 多故国之悲 如 鲁连台 大同咏叹 也有关心人民疾苦之作 如 民谣 屈大均的诗悲歌慷慨 气势纵横 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长于五律 屈大均在清初影响颇大 又和陈恭尹 梁佩兰号称 岭南三大家 第一节遗民诗人 五 吴嘉纪 1618 1684 布衣诗人 著有 陋轩集 其诗内容充实 反映社会矛盾 同情人民疾苦 如 绝句 挽船行 过兵行 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 白居易诗歌传统 以深厚工力 质朴语言 白描手法 遒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 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 偷闲一刻是乘凉 此诗为人称道的主要是白描手法出神入化的运用 作者以自然纯真的 天籁 林昌彝 海天琴思录 赞吴嘉纪语 之笔 记下的是历史的真相 三四句是 诗眼 诗人不正面写 汗如雨下 一类 煽情 语 但盐民的异常艰辛自在文字之外 第二节古文三大家 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一是以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为代表 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 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社会功能的 学人之文 形成清初散文质实和致用的文风 第二节古文三大家 二是以侯方域 魏禧 汪琬为代表 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 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的 文人之文 古文三大家 指清初以写作文学散文而著称的侯方域 魏禧 汪琬三人 魏禧以观点卓越 析理透辟见长 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 侯方域的影响最大 继承韩 欧传统 融入小说笔法 流畅恣肆 委曲详尽 一 侯方域散文 侯方域 1618 54 字朝宗 号雪苑 商丘人 有 壮悔堂集 散文往往将班马传记 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 形成清新奇峭风格 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李姬传 表现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 辨是非 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 反面人物阮大铖等均形象生动 文字简练 叙事分明 情节曲折 具短篇小说特点 李姬传 特点 1 选二三典型事件 突出李姬鲜明的性格特征 2 短小精悍 结构严谨 从 定情 到 分别 再到 别后 三个阶段 紧密相联 层层推进 步步发展 融成有机整体 3 把明末政治斗争的变化与侯 李两人爱情的发展 结合在一起 互相影响 4 对比的手法 李姬与侯方域的对比 与阮大铖 田仰的对比 阅读 李姬传 不妨参阅 桃花扇 可以有助于加深对 李姬传 的了解 也可以有助于了解艺术种类 艺术创造等等问题 二 魏禧 1624 1681 散文魏禧有 魏叔子文集 其文有凌厉雄杰 刚劲慷慨之气 叙事简洁 又善议论 入清不仕 喜表彰抗清的志节之士 具强烈的民族意识 大铁椎传 是传世名篇 三 汪琬 1624 1691 散文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翰林院编修 康熙帝曾称赞他说 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 首称数先生 李元度 国朝先正事略 著有 尧峰文钞 他的文章力求雅正 结构严谨而叙事有法 朴实流畅 反对 以小说为古文辞 观点偏于正统 代表作为 江天一传 因为合于 道 又合于皇帝的喜好 在当时负有盛名 第三节清初入仕诗人 一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被称为 江左三大家 一 钱谦益 清诗开山宗师 有 初学集 有学集 投笔集 等 性情 世运 学养三者并举 主张转益多师 兼采唐宋 广收博取 推陈出新 以补救 七子 公安 竟陵之弊 确立清朝一代诗风 主宗宋 其诗词藻华美 才气纵横 尤工七律 第三节清初入仕诗人 二 虞山诗派 受其影响 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虞山诗派 主要成员 冯舒 冯班 钱曾 钱陆灿等 其代表人物是冯班 1602 1671 曾师从钱谦益 反对七子 竟陵和严羽 著 钝吟杂录 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 其诗沉丽细密 抒亡国悲痛 出入温 李 婉而多讽 后来的吴乔 赵执信 或继承或私淑冯班诗论 批评王士禛之神韵说 第三节清初入仕诗人 二 吴伟业和 梅村体 叙事诗 吴伟业 字骏公 号梅村 江苏太仓人 明末复社成员 官至少詹事 因与马 阮不合 辞归 明亡后被清世祖强逼入京 任宏文院侍讲 迁国子监祭酒 后借口母病 还乡归隐 吴伟业是清初尊唐派领袖 诗歌内容 一 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 反映山河易主 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 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 志在以诗存史 如 永和宫词 圆圆曲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捉船行 等 二 痛失名节的悲吟 如 自叹 过吴江有感 过淮阴有感 组诗 遣闷 等 梅村体 代表作 圆圆曲 写于顺治八年 1651 全诗以陈圆圆和吴三桂悲欢离合曲折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重大变化 名句 冲冠一怒为红颜 相传 吴 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 吴勿许 其诗为艺术的实录 故称为 诗史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妻子岂应关大计 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红妆照汗青 梅村体 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 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 反映社会变故 感慨朝代兴亡 吸取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元稹 连昌宫词 等歌行写法 侧重叙事写人 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 晚唐温 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 代表作 圆圆曲 永和宫词 等 成为古代叙事诗新的高峰 后人取吴伟业之号 称之为 梅村体 第四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清词中兴 之概况 首先 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 叶恭绰 全清词钞 共录词人3196人 词作8260多首 其次 从朱彝尊 词综 到张惠言 词选 万树 词律 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第三 词作整理 编辑成就巨大 有王鹏运辑 四印斋所刻词 朱孝臧辑 彊村丛书 江标辑 宋元名家词 等 清初词坛兴盛 著名词人有陈维崧 朱彝尊 纳兰性德 号称三大家 一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一 陈维崧1625 1682 字其年 号迦陵 康熙十八年 1679 举博学鸿词 授翰林院检讨 其 迦陵词 存1600余首 居清代之冠 第四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评价 国初词家 断以迦陵为巨擘 后人每好扬朱而抑陈 以为竹坨独得南宋真脉 呜呼 彼岂真知有南宋哉 迦陵词气魄绝大 骨力绝迹 填词之富 古今无两 只是一发无馀 不及稼轩之浑厚沉郁 然在或初诸老中 不得不推为大手笔 迦陵词沉雄后爽 论其气魄 古今无敌手 若能加以浑厚沉郁 便可突过苏 辛 独步千古 惜哉 蹈扬湖海 一发无馀 是其年短处 然其长处亦在此 盖偏至之诣 至于绝后空前 亦令人望而却走 其年亦人杰矣哉 其年诸短调 波澜壮阔 气象万千 是何神勇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二 阳羡词派 阳羡词派是以陈维崧为领袖 在词坛占有主导地位 它形成于顺治中期 极盛于康熙二十年 余波及于康熙后期 政治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蕴的郁勃心理使他们的词风总体上以悲抑奇崛 凄清疏放为基调 阳羡词派主要倾向在学习辛弃疾 蒋捷 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 兼 跋扈 清扬 两种特色 而以前者为主 南乡子 天水沦涟 穿篱一只撅头船 万灶炊烟都不起 芒履 落日捞虾水田里 鸡狗骚然 朝经北陌暮南阡 印响西风猩作记 如鬼 老券排家验钤尾 此词直面农民之惨痛疾苦 以词特别是小令的形式抒写类似杜甫 三吏 三别 的主题 是陈维崧的创新 足以见出他的真胆识 真精神 用笔则意不说破 锋芒内敛 若绵里藏针 第四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二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一 朱彝尊 1629 1709 是浙派 一称 浙西派 词的领袖 现有词500多首 纂辑唐 五代 宋 金 元词600余家词为 词综 为词的研究和创作提供重要资料 他写词宗法姜燹 张炎 多在字句声律上下功夫 一般有精工隽永 清丽流畅之胜 咏物怀古词往往有所寄托 如 长亭怨慢 雁 卖花声 雨花台 纵观朱词 大都精巧有余而沉厚不足 二 浙西词派 浙西词派是以浙西六子为核心的一词派 浙西六子指朱彝尊 李良年 李符 沈皞日 沈岸登 龚翔麟 以朱彝尊为领袖 浙派宗法南宋 主张用姜夔 张炎一派之清空醇雅矫正苏轼 辛弃疾一派之雄豪发露 具古雅峭拔格调 疏淡清远意境 严谨和谐音律 桂殿秋 思往事 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 小簟轻衾各自寒 此词是回忆往事之作 在温柔敦厚之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凉 词中所叙之事 乃是与一个女子乘船渡江 于雨夜昏黑的烟波江上 两人彼此有意 却依然咫尺天涯 词中所流露的关爱 甚是无奈 第四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三 纳兰性德与京华三绝 康熙十七年前后 清廷统治日趋稳固 词坛中心转移到了清王朝政治中心北京 南北词人荟集皇都 京华词坛涌现出群雄纷起的新景观 其时曹贞吉 顾贞观和纳兰性德最为杰出 被誉为 京华词苑三绝 1674年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 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 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 生而婉娈 性本端庄 成婚后 二人夫妻恩爱 感情笃深 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 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 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 从此 悼亡之吟不少 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 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 纳兰性德三十岁时 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 纳江南才女沈宛 纳兰性德 字容若1654 1685 有 侧帽集 后更名 饮水词 300多首 作词崇尚南唐二主 主情致 不事雕琢 反对模仿 其词直抒胸臆 情致深婉 风格哀郁凄婉 语言清新自然 多写离别相思 伤情悼亡 爱情 悼亡词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 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中既描绘了边塞的雄浑郁勃之美 又刻画了塞外的苍凉凄清 思念故乡的伤感 翻山越岭的辛劳 无可奈何的愁闷与席地狂风 铺天暴雪溶合在一起 建构了全词的沉抑基调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王国维说 明月照积雪 大江流日夜 中天悬明月 长河落日圆 此种境界 可谓千古壮观 求之于词 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 如 长相思 之 夜深千帐灯 如梦令 之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差近之 王国维说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 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 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评价 容若天资超逸 悠然尘外 所为乐府小令 婉丽凄清 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 如听中宵梵呗 先凄惋而后喜悦 顾贞观 通志堂词序 或言 纳兰容若 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予谓重光天籁也 恐非人力所能及 容若长调多不协律 小令则格高韵远 极缠绵婉约之致 能使残唐坠绪 绝而复续 第其品格 殆叔原 方回之亚乎 周之琦 箧中词 一引 第五节王士祯与康熙诗坛 一 王士祯与 神韵说 王士禛 字贻上 号渔洋山人 官至刑部尚书 有 带经堂录 渔洋诗话 等 其论诗 力主妙悟 创神韵一派 时天下翕然应之 王士祯擅长七言近体诗 善于融情入景 创造出一种幽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