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 365 427 又名潜 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曾祖父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 军功显著 官至大司马 都督八州军事 荆 江二州刺史 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 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 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 谢等士族相比 但又不同于寒门 陶年幼时 家庭衰微 八岁丧父 与母妹三人度日 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时名士 渊明 存心处世 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 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在学者以 庄 老 为宗而黜 六经 的两晋时代 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 老子 庄子 而且还学了儒家的 六经 和文 史以及神话之类的 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 培养了 猛志逸四海 和 性本爱丘山 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在家族中 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 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 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 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群 任真自得 尝著 五柳先生传 以自况 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欣然忘食 性嗜酒 而家贫 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 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 少日 自解归 州召主簿 不就 躬耕自资 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侯之 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 柰何自苦如此 对曰 潜也何敢望贤 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 後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 以为三径之资 可乎 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 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 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 曰 吾常得醉於酒 足矣 妻子固请种 亢 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五十亩种粳 岁终 会郡遣督邮至 县吏主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 赋 归去来 徵著作郎 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不能致也 陶渊明传渊明尝往庐山 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斋酒具 於半道栗里之闲邀之 渊明有脚疾 使一门生二儿舁 一作举 篮舆 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 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抑後军功曹 在浔阳 与渊明情款 後为始安郡 经过浔阳 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 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 一作赴坐 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 留二万钱与渊明 渊明悉遣送酒家 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 出宅边丛中坐久之 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 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 而蓄无弦琴 一作无弦素琴 一张 每酒知 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 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 便语客 我醉欲眠 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常侯之 值其酿熟 取头上葛巾漉酒 漉毕 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 事释惠远 彭城刘遗民 亦遁迹匡山 渊明又不应徵命 谓之浔阳三隐 後刺史檀韶 苦请续之出州 与学士祖企 谢景夷三人 共在城北讲礼 加以雠校 所住公廨 近於马队 是故渊明示其诗云 周生述孔业 祖 谢响然臻 马队非讲肆 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 亦能安勤苦 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 耻复屈身後后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 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 将复徵命 会卒 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宋本 陶渊明集 陶渊明传 渊明尝往庐山 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斋酒具 於半道栗里之闲邀之 渊明有脚疾 使一门生二儿舁 一作举 篮舆 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 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抑後军功曹 在浔阳 与渊明情款 後为始安郡 经过浔阳 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 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 一作赴坐 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 留二万钱与渊明 渊明悉遣送酒家 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 出宅边丛中坐久之 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 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 而蓄无弦琴 一作无弦素琴 一张 每酒知 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 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 便语客 我醉欲眠 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常侯之 值其酿熟 取头上葛巾漉酒 漉毕 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 事释惠远 彭城刘遗民 亦遁迹匡山 渊明又不应徵命 谓之浔阳三隐 後刺史檀韶 苦请续之出州 与学士祖企 谢景夷三人 共在城北讲礼 加以雠校 所住公廨 近於马队 是故渊明示其诗云 周生述孔业 祖 谢响然臻 马队非讲肆 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 亦能安勤苦 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 耻复屈身後后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 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 将复徵命 会卒 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宋本 陶渊明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宝贵 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三个阶段 少年 青年的闲居阶段 29岁前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出身望族 少有壮志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 壮年的辗转出仕阶段 29 41岁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 十三 年 中晚年的隐居终老阶段 41 63岁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箪瓢屡空 不慕荣利 最超脱 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 任情自得 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 纵浪大化 最艺术化的人生 两个分期 前期 41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 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泽令 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隐居时想出仕 出仕时要归隐 心情很矛盾 后期 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 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 408 他家乡遭焚 生活陷入极端贫困 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 418 朝廷征他为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 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但心情仍不平静 元嘉三年 426 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 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 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三个阶段两个分期 五番出仕 一仕 晋孝武帝太元18年 393 29岁 任江州祭酒 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 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 后被召江州主薄 不就 393年得长子俨 394年妻子去世 续娶翟氏 夫耕于前 妻锄于后 396 399间 陶渊明的次子俟 三子份 四子佚先后出生 二仕 晋安帝隆安二年 398 34岁 到江陵 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当时桓玄正阴谋篡夺晋室政权 陶渊明感到失望 五年冬 401 母亲孟氏卒 他便趁机丁忧回家 在家闲居三年 躬耕田野 写了一些田园诗 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安帝元兴元年 402 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 举兵东下攻入京师 元兴二年 403 桓玄篡位 改国号为楚 五番出仕 三仕 元兴三年 404 40岁 刘裕起兵讨伐桓玄 入建康 任镇军将军 掌握了国家大权 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不到半年即离职 四仕 安帝义熙元年 405 41岁 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这年3月 晋安帝复位 刘敬宣自表解职 陶渊明亦退仕 五仕 安帝义熙元年8月 405 41岁 改任彭泽县令 在官80馀日 11月就辞官归隐了 郡遣督邮至 县吏曰 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印绶去职 宋书 陶渊明传 从此未再出仕 陶渊明的思想 一 安贫乐道的思想 安贫乐道 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 道 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 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 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鄙视出仕 但绝不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 又希望功成身退 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 但是他能用 道 来求得平衡 猛志逸四海 有志不获骋 猛志固常在 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 先师有遗训 忧道不忧贫 总角闻道 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 道胜无戚颜 二 崇尚 自然 的思想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 未经世俗异化的 天真的性情 道德修养上 抱朴含真 生活道路上 归园田居 生死观念上 纵浪大化 总之 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 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 伪我 以求返归一个 真我 小结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后世称他为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 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 他成功地将 自然 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 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 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 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 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 用自己的言行 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题材的分类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 田园诗 咏怀诗 咏史诗 行役诗 赠答诗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田园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区别 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 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 农夫和农耕 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 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 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 并真切地写出躬耕生活之甘苦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 美化了 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一 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 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饮酒 结庐在人境 二 写田园躬耕的生活体验 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 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三 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 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和郭主簿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 移居 四 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 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归园田居 久去山泽游 五 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 田园诗的内容 咏怀诗和咏史诗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 咏史也是咏怀 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 如 饮酒 拟古 杂诗 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 如 三良 二疏 荆轲 以及 咏贫士 所写的古代贫士 读山海经 也可归入这一类 这些咏怀 咏史之作 明显地继承了阮籍 左思诗歌的传统 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 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行役诗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 表达对仕宦的厌倦 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前者是行役诗共同的内容 后两者则是陶渊明所特有的 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 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 成为这类诗的基调 例句 目倦川途异 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久游恋所生 如何淹在兹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二 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 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伊余何为者 勉励从兹役 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赠答诗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赠答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题材 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 曹植的 赠白马王彪 以抒幽愤著名 刘桢的 赠从弟 表现了高洁的品格 嵇康的 赠秀才入军 展示了洒脱的情趣 陶渊明的赠答诗的特点 以其真挚的感情 家常的内容 隽永的意味 温和的语调 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 如 飘飘西来风 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 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 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 念来存故人 与殷晋安别 答庞参军 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赠答诗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答庞参军 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 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 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 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 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 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帷旧 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 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 来会在何年 诗里有欢聚的回顾 有离别的伤感 也有殷勤的叮咛 语重而情深 哲理训诫诗 陶渊明还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如 形影神 连雨独饮 拟挽歌辞 等 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 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 并非 柱下之旨归 漆园之义疏 刘勰 文心雕龙 时序 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 魏晋人注重门阀 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 如 命子 责子 赠长沙公 等 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1 平淡自然人生旨趣 自然 这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创作态度 有感而发 无矫情也不矫饰 诗歌内容 平静的田园风光 悠闲的日常生活 恬静的劳作心情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 又说 余闲居寡欢 兼比夜已长 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既醉之後 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饮酒序 2 淳真亲切将日常生活诗化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这是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 情真事真 唐以前的诗人 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相接触的 只有阮步兵和陶渊明 而陶尤为甘脆鲜明 梁启超 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绝句 3 情 景 事 理浑融一体 意境高远 陶诗发乎事 源乎景 缘乎情 而以理为统摄 重在写心 心境合一 善于透过日常物事 表达至情至理 4 平淡中见警策 朴素中见绮丽 苏轼概括为 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 自然本色 天衣无缝 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 朱光潜 陶渊明 大匠运斤 不见斧凿之痕 惠洪 冷斋夜话 苏轼 渊明诗初看若散缓 熟看有奇句 与苏辙书 朱光潜 总合各家的评语来说 陶诗的特点在平 淡 枯 质 又在奇 美 腴 绮 这两对恰恰相反的性质如何能调和在一起呢 把它们调和在一起 正是陶诗的奇迹 陶渊明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散文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 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 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和 归去来兮辞 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 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 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 却为自己留下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 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 重在表现生活情趣 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 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 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 怡然自得 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唐王绩的 五斗先生传 白居易的 醉吟先生传 等都深受其影响 辞赋 归去来兮辞 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抒写他辞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和生活乐趣 语言清新流利 抒情色彩浓厚 富有诗意 对于后人来说 一切的回归 一切的解放 都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来抒发 因此它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一篇而已 闲情赋 是陶渊明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篇 对陶渊明慧眼独识的萧统视之为 白璧微瑕 从此引起一系列翻案与反翻案的聚讼 其主要原因如杨慎 升庵诗话 所说 陶渊明 闲情赋 瞬美目以流眄 含言笑而不分 曲尽丽情 深入冶态 裴硎 传奇 元氏 会真 又瞠乎其后矣 所谓词人之赋丽以淫 感情细腻而真挚 旖旎多姿 充分发挥铺陈手法的感情表现力 也把希望 失望的矛盾心理 踌躇态度 忐忑情绪表达的婉转深切 第五节陶渊明的符号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 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 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 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诗文学价值的人 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 到了宋朝 特别是经过苏轼 朱熹的弘扬 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 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 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萧统评陶渊明诗文 其文章不群 辞采精拔 跌宕昭彰 独超众类 抑扬爽朗 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白璧微瑕 惟在 闲情 一赋 扬雄所谓 劝百而讽一 者乎 卒无讽谏 何足摇其笔端 惜哉 无是可也 并粗点定其传 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 驰竞之情遣 鄙吝之意怯 贪夫可以廉 懦夫可以立 岂止仁义可蹈 抑乃爵禄可辞 不必游太华 远求柱史 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陶渊明集序 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的典型意义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酒与菊的象征 酒助成物我两忘 菊象征高情远致 从南朝文人鲍照 江淹作了学陶体的诗歌 以后 历代 拟陶 和陶 相沿成风 李白说 何时到彭泽 狂歌五柳前 杜甫说 焉得思如陶谢手 令渠述作与同游 白居易说 常爱陶彭泽 文思何高玄 沈德潜 说诗晬语 云 唐人祖述者 王右丞 王维 有其清腴 孟山人 孟浩然 有其闲远 储太祝 储光羲 有其朴实 韦左司 韦应物 有其冲和 柳仪曹 柳宗元 有其峻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影响 作品选读 归园田居 五首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11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12 户庭无尘杂13 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15 说明 归园田居 共五首 吴仁杰 陶靖节先生年谱 认为 这组诗是陶渊明辞彭泽令之后所作 从下文 久在樊笼里 看 可能是对的 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园田在乙己岁 四 五 十一月 见 归去来辞 序 这五首所咏是归田之乐趣 但榆柳成荫 桑麻已长 并不是冬天的景色 应是归田后第二年所作 即晋安帝义熙二年 四 六 陶渊明四十二岁 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 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 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 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貌 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 这种形象化的心境 正是他对朝市污浊 险恶环境的批判 是他对 尘网 樊笼 厌恶的表现 其二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说明 这一首写他在园田中深居简出 没有世俗的交往 而且屏弃一切尘俗的杂念 专心农事的生活 表现了他和农民往来过程中的淳朴感情 其三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说明 这一首写他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 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 不但没有减少他对劳动的兴趣 而且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 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其四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 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说明 这一首是凭吊故墟 描写农村残破的景象 感慨人生无常 思想比较消极 是陶渊明经过一段宦途生活之后 对社会 人生的进一步认识 其五怅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 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 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 已复至天旭 说明 这一首写自己淳朴的欣然自得的生活 用涧水濯足 洗去尘世的污垢 漉酒杀鸡以招致邻里同饮 荆薪代烛以足竟夕之欢娱 极力抒发自己恬淡自适的感情 饮酒并序 选五首 余闲居寡欢 兼比夜已长 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 辞无论次 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其一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五首 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心远 是一篇的关键 由于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高车驷马的喧扰 其他方面也自然和他们划清了界限 真意 指诗中之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即 归去来兮辞 中之 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 也即 迷途知返 的意思 其二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 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 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八首 作者以青松自喻 借青松来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 这是陶渊明惯用的手法 左思 咏史 曾用 涧底松 和 山上苗 对比 来揭露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 这首诗以 青松 和 众草 对比 显然也含有对士族门阀制度所造成的贤愚倒置现象的揭露意义在 末两句作人生如梦之叹 感情未免消极 其三清晨闻叩门 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 疑我与时乖 槛缕茅檐下 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 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 禀气寡所谐 纤辔诚可学 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 吾驾不可回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九首 是为答复友人劝他做官而作 李公焕注引赵泉山云 时辈多勉靖节以出仕 故作是篇 作者采用 楚辞 渔父 中屈原和渔父问答的形式来反映自己拒绝仕宦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 其四在昔曾远游 直至东海隅 道路回且长 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 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 息驾归闲居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首 写他为贫穷所迫而求仕的事 但当他做了镇军参军之后 随刘牢之东讨孙恩时 亲眼看见 牢之等纵军士暴掠 士民失望 郡县城中无复人迹 见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的现象时 是不会赞成他们的凶暴行为的 同时他也不会不感到和人民所拥护的孙恩作战是心中不安的 所以他决心 息驾归闲居 了 其五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 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 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 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 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 终以绣吾情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六首 叙述自己少怀壮志 认真学习 及老而一无所成 但仍坚守节操 以至于穷困潦倒 始终不变 此情此境却无人了解 中心在慨叹世无知己之人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己的冷漠 无情 移居 二首 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 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说明 这首诗写他很早就想移居南村的理由 是向往那里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 素心人 同时写他到南村之后 和邻里人们高谈阔论 在辩难析理中探讨人生的哲理趣味 其二春秋多佳日 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 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说明 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 农闲时和邻人相招饮酒 谈笑不知疲倦的情景 同时表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无限爱悦和留恋 杂诗 选四首 其一人生无根蒂 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 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 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说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其中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亲 得欢作乐 斗酒相聚的生活愿望 这是他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 追名逐利的恶劣风习十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 其二白日沦西阿 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 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 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 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二首 写他因季节的变更 引起光阴已逝 壮志未酬的悲哀 在月光之下 秋风之中 自己的处境极其孤独冷漠 其三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 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 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 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 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 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 念此使人惧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五首 是回忆他少壮时的雄心壮志 慨叹目前的日渐衰老 写出了少壮时和年老后的两种绝然不同的心境 他感慨余生无几 前途渺茫 但对壮志未酬是不甘心的 古人惜寸阴 念此使人惧 表现了要努力奋发的精神 其四代耕本非望 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 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 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 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 哀哉亦何伤 人皆尽获宜 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为陶一觞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八首 写他努力耕作 但连最低的生活也无法维持的愤慨和不平 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都各得所宜 面自己耕作不辍 反而受冻挨饿 从而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出质问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 蔼蔼堂前林 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 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 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 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 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 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 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 怀古一何深 注释 蔼蔼 茂盛的样子 中夏 夏季之中 贮 藏 留 凯风 南风 因时来 应节吹来 回飙 回风 开我襟 翻开我的衣襟 息交 罢交往 游 驰心于其间 闲业 对正业而言 正业指儒家的 六经 等 闲业指诸子百家 周王传 穆天子传 山海图 山海经 等 卧起 指夜间和白天 园蔬 园里的蔬菜 滋 滋味 礼记 檀弓 必有草木之滋焉 郑注 增以香味 余滋 余味无穷 礼记 乐记 太羹玄酒 有遗味者矣 余滋 遗昧同义 营己 为自己生活谋划 极 止境 过足 超过需要 钦 羡慕 秫 黏稻 舂秫 黏稻 为了做酒 未成音 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真复乐 天真而且快乐 簪 古人用来插在冠和发上的饰物 华簪 华贵的发簪 这里指富贵 这两句是说遥望白云 怀念古人高尚行迹的心情 不自觉地深重起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 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 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 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 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 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 躬耕非所叹 说明 这首诗是写他在收获早稻之后的喜悦心情 说明力田自给是合乎人生的大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招聘教师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人民医院招录卫生专业技术辅助性人员2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快递行业智能快递柜投放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定制化厂房装饰装修工程解除协议书
- 2025年度分公司总经理职位创新业绩聘用协议
- 2025年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餐饮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绿色生态宾馆节能减排装修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传统民居建筑维修改造及装饰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博物馆馆藏艺术品数字化展示与版权保护协议
- 2025跨省化工原料安全运输保障协议
- 家长进课堂金融知识讲座
- 高警示药品管理考试
-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报名登记表(附填写说明)
- JCT2425-2017 坐便器安装规范
- 四年级名人名言80句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课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
- 西门子数控系统调试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电子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经济法说课稿
- 2023年河南专升本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