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人文地理.doc_第1页
复兴人文地理.doc_第2页
复兴人文地理.doc_第3页
复兴人文地理.doc_第4页
复兴人文地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松县复兴镇是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小镇,地处长江中下游之道的北岸,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南与彭泽、湖口两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华阳河、九城两农场相毗连,东与望江县接壤,襟江带湖,沃野平畴,遐迩闻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长江绝岛小孤山就坐落在其境内。8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心建制镇”,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心镇”。 全镇现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4935人,镇党委下辖46个党支部,1166名党员。2005年初外出务工党员95名。已在党员流入地较集中广东省东莞、福建省石狮组建了流动党支部。 镇区人口15924人,镇域面积8732 。以下着重介绍复兴社区。复兴社区是复兴镇的中心社区。社区中纵横交错着三条主干道,各店铺沿干道紧密分布,百业兴隆。除了原籍复兴人外,复兴社区还有部分因三峡移民而迁徙至此处的三峡人口,现已归为复兴社区户籍。原三峡人搬迁定居后,拥有国家统一规划分配的土地。直至现在,原三峡人多从事农业或其他体力劳动。由于复兴社区位于安徽南部,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丰富。这些气候、地理自然条件就为该地文化习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济来源: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社区民众多为商业个体户。但经济来源除了从商外还有务农,因为从商的民众同时拥有政府按人口分配的土地。该地主要农作物是棉花、油菜、玉米等。其中棉花为主要农作物,因其质量与产量双高,复兴享有棉乡的荣誉。近年来,受大城市吸引,社区有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青年在外多从事较繁重的流水线工作,工作稳定者月收入也不低。壮年在外多是夫妻一起创业,生活辛苦,好在收入不低。随着外出工作者人数增加,社区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很难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建筑风格:复兴社区地处湿润气候地区,该地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南方建筑特征。十几年前,这里到处都是青砖瓦房。小窗户、硬山顶(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半米宽的廊檐就构成了充满朴实特色的徽派建筑。由大门进入便是大堂 ,是一般会客的场所。大堂尽头供奉着祖宗牌匾,逢年过节的烧纸祭祖和家庭聚餐都在这里进行,总之大堂代表一个家庭的门面。穿过大堂来到后院,便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区域,一般有一间厨房、二到四间住房、一间厕所以及一口水井。社区整个建筑普遍坐北朝南,建筑内部布局有序,满足人们日常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里楼房林立,不再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开始向现代都市靠拢,但一些建筑特色如廊檐等还是保留了下来。 习俗:【婚嫁】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或相亲或自由恋爱后,由男方请媒人带礼物去女方认亲,也就是提亲。女方若同意,男方就要帮女方家里干体力活,开始为期三年的劳动期。每当女方农忙或有大事发生,男方就必须立刻赶到,帮忙。三年里,男方在认亲后第二年的正月就要上门带着聘礼(布匹、首饰等)去女方,并走完女方的所有亲戚。到了第三年,男方要送节每逢传统重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去女方过节,走亲戚。同年,两家开始看日子,看八字,准备婚事。结婚当天,男方早上抬轿(后由牛车、自行车、轿车代替)到女方,等女方摆完中午酒席后,接新娘回家。晚上新娘在男方家吃完晚饭后,与新郎一起开始逐一敬酒,直至酒席散场后才去休息。【白喜事】老人过世后,不会立刻下葬,而是开始做法事请道士做法;之后的三到四天陆续有人来上香,吊唁;最后在早上摆完酒宴后出殡。出殡时,一般不论亲疏,认识与否,家家都会在队伍经过时,放炮送行,以示尊重。食物:社区虽不种植水稻,但人们仍以大米为主食,面食和各种粗粮为辅。早餐一般是小米粥配咸菜,午餐是米饭和炒菜,晚饭为正餐,菜类也更为丰盛。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摆酒席有着特定的上菜顺序,当冷盘撤下桌后,第一道菜上香菇红烧肉;第二上烧鸡或炖鸡;然后连上三种圆子(肉圆子、汤圆、珍珠圆子等);上完圆子后,放鞭炮,全体客人要起立,这叫做暖席。因为从这开始主人开始逐一陪酒,各桌的气氛变得活络起来。第四上滑肉;第五上一盘鸡蛋;第六猪杂一盘;第七大红枣寓意吉祥;第八炒菜;第九大块红烧东坡肉;最后以一整条鱼结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桌上的菜也越来越丰富,一桌二三十个菜都是常事,所以上完圆子后的菜就不计较顺序了,但最后还是以鱼来结尾。与所有徽菜一样,复兴菜重油,重火候。这些油锅里翻炒出来的佳肴,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见证着复兴的改变与兴衰。宗教:虽然前文提到白喜事时会请道士做法,但复兴社区却是佛教文化相当浓厚的地区,只佛家建筑便有三座,两个佛堂,一个大王庙。每逢初一十五,各种善男信女就会去拜菩萨。一般男人只拜大王庙,大王庙里的主持,主事等只有男性,特别的是他们不用忌口,可以吃荤腥,每年春节后,庙中更是人声鼎沸。而女人们既可以去佛堂也可以去大王庙,但想成为主事(即皈依佛门)便只能在佛堂中,而且佛堂里就只能吃素。若你看见街上有一队人马敲锣打鼓,在两边人家的鞭炮声中,慢慢前行,不要惊讶,这就是在请菩萨。仔细看看就能发现最前面的车中明晃晃的端坐着一尊菩萨,这是信徒在将他们出费造好的菩萨送入庙中。沿街的人家放鞭炮,表示欢迎菩萨,同时希望菩萨能给他们带来福祉。人们怀着善良的诚挚的心,祈祷着来年的风调雨顺,生活的平静安乐。在这片土地上兢兢业业的耕作,一代一代的延续着,并将继续下去。教育:作为曾今的穷困小山村,大家都在艰苦的日子里摸打滚爬过,明白到只有读好书才能出人头地的道理。所以社区里的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大约孩子两到三岁时就会被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教,学习一些基本的语言、计算、诗歌等,让孩子懂得基本的道德礼貌与知识积累。依次学完小班、中班、大班后就升入小学,开始了正统的学习。小学六年里,学的科目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社会、思想品德,近几年还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了英语课。总的来说,小学的课程还是安排的很合理的,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他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六年一晃而过,成为初中生后,学业就开始变重了。新加了数门课程,家长对孩子的监督也加重了许多,人人都希望孩子能考个好高中直到中考就结束,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会读高中,辍学的很少。到了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学习非常辛苦,很多家长都会暂时放弃一切,到学校去陪读,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花费等,家长也是从来不皱眉头的。正是由于大家对学习的重视,社区里大学生很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在外的大学生。现在的生活:改革开放许多年来,社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当温饱不成问题后人们也开始要满足精神需求了。过了农忙时节,人们不像以前一样以赌博为消遣,而是拥有了正确的娱乐方式。妇女们平日里没事聚在一起织织毛线,秀秀十字绣,顺便交流一下心得,晚上吃完饭后有着固定的节目跳舞。几乎整个社区的妇女都非常热衷这一项目,几十个人伴着音乐动作一致,远远看上去很是漂亮。生活在变化,当然有好也有坏。孩子们的学业越来越重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盛行,所有的家庭都一个劲的要孩子读书,甚至有许多孩子“高智低能”的现象出现;年轻人在家时间越来越长,宅男宅女人数激增;小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年轻人大多在外定居,没有回家发展,导致社区人口老人、妇女偏多,减少社区经济发展速度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