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5级教学大纲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 Physical Geography课程编码:1202300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学时数:108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学分数: 6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 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定日期:2005年 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千怀遂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自然地理学是和人文地理学并列的地理学两大分支之一,是地理学的重要基石,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一级学科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现代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它主要阐明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是其它地理学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地理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课堂讲授部分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四)、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无必要的先修课程,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马建华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教学参考书: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潘树荣等编,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王建主编,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0章 绪论第二章 教学内容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4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第三章 重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1.教学内容 1.1太阳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1.2行星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1.3月球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1.4行星地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太阳和地球运动的自然地理效应;难点是月食和日食的发生机理以及与宇宙环境问题有关的空间思维模式的建立。第二章 地球内部动力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教学内容 2.1地球内部因素与地表岩石的形成 2.2地表岩石的构造变形及其地貌表现 2.3板快构造学说与全球大地构造地貌 2.4火山活动与地震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5地壳演变过程与现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的自然地理环境效应,难点是岩石的鉴别以及构造地貌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第三章 大气过程与气候形成 1.教学内容 3.1大气的热力过程 3.2大气的动力过程3.3大气和地面的水分蒸发与凝结过程 3.4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3.5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6气候分类 2.重点和难点本章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较多,其重点是气候形成因素的作用以及气候分类问题。难点主要集中在空气的绝热变化、气压场、大气环流以及与此有关的空间立体概念、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应用等方面。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水体及其相互联系 1.教学内容 4.1河流 4.2湖泊与冰川 4.3地下水 4.4海洋 4.5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水体和水分循环的自然地理效应,难点是海水的运动。第五章 外动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地貌发育 1.教学内容 5.1重力作用与重力地貌 5.2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5.3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5.4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5.5风沙作用与风沙地貌 5.6黄土区的复合动力作用与黄土地貌 5.7海岸带动力作用与海岸地貌 5.8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模型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难点是各种地貌的形成机理及其关系。第六章 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土壤圈的形成 1.教学内容 6.1地表化学元素迁移的一般规律 6.2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6.3土壤圈形成理论 6.4土壤类型划分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分类,难点是土壤的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物质的化学转化与迁移。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教学内容 7.1生物与环境关系概述 7.2生物群落 7.3生态系统 7.4生态系统植物生产潜力的原理及模型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生态系统中的反馈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演替。第八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规律性 1.教学内容 8.1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规律 8.2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变规律 8.3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难点是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地理系统时间演变的原因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层次性。第九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划分与类型研究 1.教学内容 9.1综合自然区划 9.2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其空间组合结构 9.3土地评价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综合自然区划以及土地分类与评价的方法,难点是区划和分类等级系统。第十章 全球变化及其对策(自学)第十一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自学)第十二章 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自学)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0章绪论22CAI课件第一章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1010CAI课件第二章地球内部动力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212CAI课件第三章大气过程与气候形成2020CAI课件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水体及其相互联系1212CAI课件第五章外动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地貌发育1212CAI课件第六章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土壤圈的形成1212CAI课件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212CAI课件第八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规律88CAI课件第九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划分与类型研究88CAI课件合计108108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钢课程名称:遥感概论(Telemetry Generality)课程编码:1202300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 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课外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考核方式:考试 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夏丽华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遥感概论是地理专业的主要工具课,是地理研究,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遥感导概论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内容上着重于遥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而不是侧重介绍某一具体遥感技术系统。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掌握新的航天器和新传感器知识。在方法上注重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遥感概论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适应信息时代的素质,在实践应用和操作方面提高能力,达到能独力操作与分析的能力。在内容上了解遥感发展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理解遥感系统的过程,掌握遥感应用的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课时为100%。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遥感导论课程是地理学的工具课程,每门地理课程都要用到遥感技术手段,与每门课程联系密切,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遥感手段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先学习遥感课程,然后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学习。(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作者:梅安新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慧平遥感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教学参考书:作者:吕国楷遥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一章 绪论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探测系统组成3、遥感与常规观测手段的区别重点:遥感的概念及应用领域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的概念及特点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重点:地物波谱特征难点:电磁辐射原理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1、 了解主要的遥感平台及各平台的工作特点。2、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征。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扫描图像的特征。4、 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的区别。5、 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方法。重点: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征、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方法难点:中心投影的原理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1、 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2、 数字图像的校正3、 数字图像增强4、 多源信息复合重点:数字图象的增强难点:数字图象的校正及数字图象增强的原理与计算方法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3、 遥感制图第六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1、 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2、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3、 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重点与难点: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第七章 遥感应用1、 地质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2、 水体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3、 植被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4、 土壤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5、 高光谱遥感的应用第八章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本章主要掌握3S的基本原理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 实验 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1章绪论33多媒体文字第2章电磁辐射地物光谱特征4116多媒体演示课件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541112多媒体图像及演示课件第4章遥感图像处理44119多媒体处理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346多媒体图像第6章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4229多媒体演示与操作第7章遥感应用336多媒体图片第8章 3S综合应用213多媒体素材合计28185354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Design课程编码:12023004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学时数: 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 课外学时:考核方式:考试 制定日期:2005年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李明霞一、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当今,人类已经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替代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全民中普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教育部非常重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三个层次教学课程体系。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的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是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科目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参加国家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并获得等级证书,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增加学生在各种竞争中的实力打下基础。Visual Basic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较流行的可视化语言,利用它使得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用户界面的编程工作简单易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可视化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熟悉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图形用户界面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从而理解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利用软件开发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今后使用或开发结合本行业工作实际的应用程序奠定基础。2.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Visual Basi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VB)的特点及安装、启动和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2)理解VB的语法规则,各种语言成分及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及运算等各种基本概念;(3)了解VB的工程管理及环境的设置、文件的读写及文件系统控件的设计、VB的图形方法、多文档界面的设计和VB与数据库的关系。(4)理解对象的概念、要素和简单的VB应用程序创建的过程。 (5)掌握VB的基本语句、数组、函数和过程及常用的算法;(6)掌握VB中常用控件、多重窗体的设计与应用。(7)掌握VB的程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8)掌握阅读、编制和调试VB程序的一般方法。3.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较多的课内上机实践。4.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无必要的先修课程,但在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经验,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5.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版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编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魏江江编著,边用边学Visual Basi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 郑阿奇著,Visual Basic实用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 龚沛曾等,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 刘瑞新等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参考书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 Visual Basic 程序开发环境1.教学内容:1.1Visual Basic的特点和版本1.2Visual Basic的启动与退出1.3主窗口1.4其他窗口2.教学重点:主窗口的使用;窗体窗口的使用;工具箱窗口的使用;属性窗口的使用和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的使用。第二章 对象及其操作1.教学内容: 2.1 对象2.2 窗体2.3 控件 2.4 控件的画法和基本操作2.教学重点:窗体的结构与属性、事件和方法,控件属性的设置。3.教学难点:对象与事件驱动的概念。第三章 简单程序设计1.教学内容: 3.1 Visual Basic中的语句3.2 编写简单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3.3 程序的保存、装入和运行3.4 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结构与工作方式2.教学重点:应用程序的构成及事件驱动。3.教学难点:事件驱动的概念。第四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1.教学内容: 4.1 数据类型 4.2 常量和变量4.3 变量的作用域4.4 常用内部函数4.5 字符处理与字符串函数4.6 运算符与表达式2.教学重点: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及运算符与表达式。3.教学难点: 变量的作用域。第五章 数据的输入输出1.教学内容: 5.1 数据输出Print方法 5.2 数据输入InputBox 函数5.3 MsgBox函数和MsgBox语句5.4 字形5.5 打印机输出2.教学重点: 数据的输入及输出,MsgBox函数和MsgBox语句的使用。3.教学难点:数据的输入及输出,MsgBox函数和MsgBox语句的使用。第六章 常用标准控件1.教学内容: 6.1 文本控件 6.2 图形控件6.3 按钮控件6.4 选择控件复选框和单选按钮6.5 选择控件列表框和组合框6.6 滚动条6.7 计时器6.8 框架6.9 焦点与Tab顺序2.教学重点:各种控件的创建及使用示例。3.教学难点:各种控件的创建及使用示例。第七章 Visual Basic控制结构1.教学内容:7.1 选择控制结构7.2 多分支控制结构7.3 For循环控制结构7.4 当循环控制结构7.5 Do循环控制结构7.6 多重循环7.7 GoTo型控制2.教学重点:选择控制结构、多分支控制结构、For循环控制结构、当循环控制结构、Do循环控制结构、多重循环。3.教学难点:多分支控制结构、多重循环。第八章 数组1.教学内容:8.1 数组的概念 8.2 静态数组与动态数组 8.3 数组的基本操作 8.4 数组的初始化 8.5 控件数组2.教学重点: 数组的基本操作。3.教学难点:控件数组。第九章 过程1.教学内容: 9.1 Sub过程 9.2 Function过程 9.3 参数传送 9.4 可选参数与可变参数9.5 对象参数9.6 局部内存分配2.教学重点: Sub过程及Function过程的设计。3.教学难点:参数的传送及对象参数。 第十章 键盘与鼠标事件过程1.教学内容:10.1 KeyPress事件10.2 KeyDown和KeyUp事件10.3 鼠标事件10.4 鼠标光标的形状 10.5 拖放2.教学重点:键盘事件与鼠标事件。3.教学难点:鼠标拖放事件。第十一章 菜单程序设计1. 教学内容11.1 Visual Basic 中的菜单11.2 菜单编辑器11.3 用菜单编辑器建立菜单11.4 菜单项的控制11.5 菜单项的增减11.6 弹出式菜单 2. 教学重点 建立菜单及菜单项的控制。 3. 教学难点 弹出式菜单。第十二章 对话框程序设计1. 教学内容12.1 概述12.2 文件对话框12.3 其他对话框2. 教学重点 文件对话框。3. 教学难点 文件对话框。第十三章 多重窗体程序设计与环境应用1. 教学内容13.1 建立多重窗体应用程序13.2 多重窗体程序的执行与保存13.3 Visual Basic 工程结构2. 教学重点 建立多重窗体应用程序。3. 教学难点 建立多重窗体应用程序。第十四章 数据文件1. 教学内容14.1 文件概述14.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14.3 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14.4 顺序文件14.5 随机文件14.6 文件系统控件14.7 文件基本操作2. 教学重点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顺序文件、随机文件及文件系统控件。3. 教学难点 文件的基本操作。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VB程序开发环境1.51多媒体教学,学生上机第二章对象及其操作2.5以下同上第三章简单程序设计21第四章VB程序设计基础2.51第五章数据的输入输出2.52第六章常用标准控件63第七章VB控制结构23第八章数组2.5第九章过程2.52第十章键盘与鼠标事件过程2.51第十一章菜单程序设计21第十二章对话框程序设计21第十三章多重窗体程序设计与环境应用21第十四章数据文件3.52合计3618地图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图与测量/Cartography&surveying 课程编码: 12023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3.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学时数:7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 考核方式:考试 制定日期:2005年 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审核者: 夏丽华 执笔者:谢鸿宇、冯艳芬一、教学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该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认识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发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的表达离不开地图与测量知识的应用。地图与测量课程是培养具有地图与测量专业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必须掌握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符号、各种测量方法等内容,同时能熟练应用地图学知识开展地图的应用,利用测量学知识及技能开展地图测量工作。(二)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地图与测量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科研中灵活运用各种地图与测量知识,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求必须掌握地图的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熟悉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了解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了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内容,要求对各知识点要牢固掌握。同时,本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环节是该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熟练仪器的操作、熟悉制图的流程。(三)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堂讲授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习题、讨论加深印象,最后实践性内容通过课内实验项目来进行。教学手段主要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四)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逻辑性比较强,所以需要同学们学习过高等数学等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研修计算机地图制图,专题地图编制的相关课程。(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教材:蔡孟裔等著.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潘正风等著.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教材:祝国瑞著. 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廖克著.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2杨正尧.测量学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制作过程第二节 地图学定义与学科体系,第三节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第四节 现代地图的作用与类型地图的功能,地图的应用,地图的类型。重点: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学的结构;地图的功能;地图的类型 难点: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的功能第二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第一节 地球体 地球的三大表面,地球体的三次逼近第二节 地球坐标系与大地定位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第三节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意义,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变形,地图投影方法地图投影分类,地图投影变换第四节 地图投影的应用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地形图投影,区域图投影,世界地图投影。重点: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地球的数学表面(参考椭球面);地球体的三次逼近;大地经度、大地纬度;我国的大地坐标系;地图投影的意义;地图比例尺;长度变形;地图投影分类(按变形性质分类);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地形图投影难点:参考椭球体的定位;大地坐标、天文坐标、地心坐标的关系;地图投影的意义;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地图投影变形第三章 地图概括第一节 地图概括概述地图概括的性质,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第二节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开方根规律的应用第三节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分类,简化,夸张。重点: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开方根规律的应用;分类;简化;夸张难点:地图概括的性质;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第四章 地图符号第一节 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地图符号与地图模型;地图符号的分类第二节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应用地图符号的量表第三节 彩色 彩色的量度,色的表示,彩色的感受效应第四节 注记地名;注记的作用与功能,注记的定位 重点:地图符号的分类;地图符号的量表;视觉变量,视觉变量的组合;彩色的量度,色的表示;地名;注记的作用与功能;注记的定位难点:地图符号与地图模型;彩色的感受效应;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五章 地图表示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比例圆的视觉尺度,点状符号的扩展,点状制图的定位,点值图第二节 线状符号的构成定位线表示图上连续的地物,走向线的定向与量化,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第三节 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定性信息的特征,适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第四节 等值区域制图定量数据的特征,数据的分级,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重点: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点状符号的扩展;点状符号的定位;点值图;定位线表示图上连续的地物;走向线的定向与量化;定性信息的特征;适宜于表示定征信息的变量;定量数据的特征;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难点:比例圆的视觉尺度;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数据的分级第六章 地图图型第一节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地形图的类型第二节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第三节 地理图的设计与编制地理图的编制特点,地理图编制过程,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专题地图的基本特性、类型、专题地图的应用第五节 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专题地图的资料及处理,地理底图的编制第六节 专题地图的设计专题地图设计表示方法的选择,图例设计,图面内容的安排,色彩与网纹设计, 重点: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地形图的类型;国家基本地形图;地理图的编制特点;地理图的编制过程;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专题地图设计;地图集的编制难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专题地图设计第七章 测量学绪论 第一节 测绘工作的任务及其作用,测量学的发展第八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观测误差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节 评定精度的指标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第五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第六节 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重点:观测条件,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特性;评定精度的指标,中误差,平均误差,或然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难点:误差传播定律,观测值倍数的函数的误差,观测值和或是差的函数误差,观测值线性函数的误差,观测值一般函数的误差第九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 水准器第三节 水准尺和尺垫第四节 望远镜第五节 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第六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地球曲率对水准测量的影响;圆水准器,水准管的原理;水准尺的原理望远镜的原理难点: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第十章 水准测量第一节 水准路线的拟定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施测第三节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四节 水准尺的检验第五节 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重点:水准测量的路线拟定,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内业计算;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尺的检验与校正难点:水准误差的主要来源第十一章 经纬仪及其水平角观测第一节 水平角观测的概念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第三节 经纬仪的电子测角原理第四节 经纬仪的安置第五节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七节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较弱的措施 重点:水平角观测的原理,经纬仪的电子测角原理;经纬仪的安置,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难点: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削弱的措施第十二章 光电测距第一节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第二节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重点: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原理第十三章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第一节 大比例尺测图计划第二节 地形控制测量第三节 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第四节 测站点地测定第五节 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教学手段章节 主要内容讲授实习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导论43使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64第三章地图概括42第四章地图符号53实验一地形图识图与分析22第五章地图表示53实验二野外读图与用图22第六章地图图型43实验三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22第七章第八章绪论,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66第九章水准仪及其使用44实验四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33第十章水准测量44实验五水准测量33第十一章经纬仪及其水平角观测44实验六水平角观测33第十二章光电测距仪使用44第十三章大比例尺地形测量44实验七地形图的测量与编绘33 合计541872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课程编码:1202300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先修课程:地理科学导论或引论考核方式:考试 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刘毅华一、 教学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人文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采用相互联系的方式,阐述人文地理现象的形式,构筑人文地理学的框架;突出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其重要基础的特点;用以文化为中介的人地关系组织本课程的框架体系。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文理兼备,以文为主。要求学生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观察社会,关注文化,关心发展,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在地理学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加强对相关学科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指导,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整体研究框架及相关内容,为培养高素质、知识结构健全的地理教育及相关研究人才服务。第三,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二)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人文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整构筑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从而对地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进而能基本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人文地理基本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人文科学的素质方面有所提升。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发展动向和各派学说观点,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知识以及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同时适当配合课堂讨论、论文习作、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除传统手段外,应逐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四) 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地理科学引论后续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陆林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陈慧琳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科学出版社,2002。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及主要理论流派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重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发展历史与思想进程、主要理论难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一节 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四节 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重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难点:以文化作为核心理论的人文地理学分析框架第三章 人口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第二节 人口与发展重点:人口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人口变化与发展的关系难点:适度人口第四章 种族、民族、民俗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第二节 民族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重点:种族、民族、民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化特点难点:种族、民族、民俗文化的时空结合特点及其与其它人文因素的关系第五章 语言地理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第四节 语言景观重点:世界主要语言的空间分布、扩散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难点:语言景观第六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第三节 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第四节 宗教景观重点:宗教的基本概念、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与传播、宗教景观难点:宗教与其它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宗教文化的时空变化第七章 聚落地理第一节 聚落第二节 城市第三节 集镇与乡村重点:聚落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与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难点: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八章 行为地理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重点:地理物象及其评价与行为特征难点:行为方法的引入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意义第九章 政治地理第一节 政治地理要素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第三节 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重点: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综合国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难点:政治地理要素、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第十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节 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第三节 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景观建设重点: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思考难点:文化是人地关系的中介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绪论66Power point2文化与人文地理学66Power point3人口地理628Power point4种族、民族与民俗44Power point5语言地理44Power point6宗教与宗教地理66Power point7聚落地理44Power point8行为地理44Power point9政治地理628Power point10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22Power point小计4865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