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A Critical Study of News Headlines About China in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上有关中国的 新闻报道标题的批判性研究 系 (部) 外语系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年 月 日一、 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华报道从内容和态度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中国进行歪曲事实的负面报道的状况令人担忧。纽约时报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对中国的报道中存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负责任的歪曲,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美国及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和印象,进而损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今,新闻报道仍然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然而读者往往忽略了在这些宣称自己公正客观反映社会现实的报道背后,更多的是新闻报道者及政府的声音和态度。因此,对于纽约时报等的报道,要与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注意分析其背后影藏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二)研究目的和应用价值本文借助批判性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搜集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的标题,对其中有失偏颇的的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背后影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从而显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而提高读者的批判性阅读意识,增强大众的反控制意识,帮助读者更好更客观的分析语篇,透过新闻报道的内容看到事实的真相。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一)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批判性语篇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由R. 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l et al.1979)一书中提出的。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批判性语篇分析从初始到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这表现在:1. 研究、实践的队伍不断壮大,主要有:D. Birch、R. Fowler、N. Fairclough、R. Hodge、G. Kress等。2. 有关这方面的著述增多,如,Style, Structure and Criticism(Brich 1985),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ritical Practice(Brich 1989),The Politics of Writing(Clark and Ivanic 1997)等。3. 国际性的刊物与地区性的合作研究项目出现。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 主编的Discourse and Society就以批判性语篇分析研究为重点;欧洲联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区就专门设立有伊拉斯莫(Erasmus)批判性语篇分析学术交流项目。 与此相比,国内语言学界对批判性语篇分析还没有足够地加以重视。同时,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而关于此报纸,尤其是新闻标题的批判性语篇分析研究却明显不足,对纽约时报上有关中国报道的标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二)参考文献 1 Anderson, B. O. G. 1991.Imagine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M. London: Verso.2 Balkin, J. M. 1998.Cultural Software: A Theory of Ideolog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3 Beam, A. 1996. Dictionary of Canadian English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4 Chomsky, N. 1989. Necessary Illusions: Thought Control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M. Montreal: CBC Enterprises. 5 Cohen, B. C.1963.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 Fairclough, N. 1995. Media Discourse M. London : Edward Amold.7 Fishman, M. 1980. Manufacturing the News 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8 Fowler, R. 1991.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News M. London: Routledge.9 Gee, J. P.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0 Gramsci, A. 1971.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M. 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11 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Baltimore, Md., USA: Edward Amold. 12 Van Dijk, T. A. 1985.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New York, Toronto: Academic Press.13 Van Dijk, T. A. 1988a. News as Discourse M. Hillsdale, N.J.:L. Erlbaum Associates.14 Xin Bin. 2003. Language, Text and Power A.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J, 1:28-32.15 Zhao Qi-zheng. 1995. Demonizing-The Main Melody of the American Major Mass Media A. How Bad is China? M. Jiangshu Peoples Press.16 Zhao Qi-zheng.2004.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Faces A. World Knowledge J, 5. 17 潘志高.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52-55.18 靖鸣.西方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塑造J.当代传播,2007(2).19 司国安,苏金远.2006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文本分析J.新闻知识,2007(5):51-53.20 楚军.广播新闻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55-58. 三、研究内容 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一) 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拟先介绍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其次阐述新闻的重要意义并回顾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在国内外的研究。然后运用介绍的理论知识分析选自纽约时报上的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的三个标题。通过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其背后影藏的意识形态。最后讨论这篇论文的成果、局限性及有待完善的地方。Chapter I Introduction1.1 Aim of Study1.2 Significances of the Study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2.1 Studies on News 2.1.1 Notion of News2.1.2 Characteristics of News2.1.3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2.2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2.1 No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2.2 Development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2.3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Chapter III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3.1 Data Collection3.2 Analysis of Sample One3.2.1 The Social Background3.2.2 Analysis of the Headline3.2.3 Transformation3.3 Analysis of Sample Two3.3.1 The Social Background3.3.2 Analysis of Speech Reporting 3.4 Analysis of Sample Three 3.4.1 The Social Background3.4.2 Analysis of the Headline3.4.3 ModalityChapter IV Conclusion5.1 Summary and Discussions5.2 Major Findings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4 Suggestions of Further Study(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方案:1)反复研究论文主题方向,初步构造框架。2)阅读大量关于批判性语篇分析的书籍和相关资料,对此理论加以较为准确的把握。3)通过互联网浏览大量纽约时报对中国报道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找出歪曲事实的内容,在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与分析。4)借鉴前人此类文章作为范例,集思广益,参考修改。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视角,加以创新,直至最后完成此片论文写作。可行性分析:1)外交类新闻网站资源丰富,便于搜索材料。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图书馆也有部分相关书籍可供参考。2)本学生对外刊尤其美国报刊颇感兴趣,平时关注的新闻类节目以及浏览的网站为此方面积累了不少知识。同时,导师刘方方老师在英语报刊选读具有教授经验,本人相信可以在导师那里获得重要指导。3)虽前人对批判性语篇分析有不少研究,但国内针对纽约时报的批判性语篇分析研究明显不足。不利因素:以前对国内外批判性语篇分析理论知识了解甚少,对本学生来讲是一大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