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练习.docx_第1页
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练习.docx_第2页
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练习.docx_第3页
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练习.docx_第4页
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练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基础落实】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考点深化】1.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法德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2)特点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2)影响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典例剖析】典例1.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由战争复仇到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选C,排除A。材料只是提到法德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B项错误;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D项错误。 构图解史欧洲“一体化”典例2 1974年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没有体现欧共体的经济困境,故A项错误;欧共体与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这本身就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对旧的经济秩序产生了冲击,故B项正确;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故C项错误;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是在关贸总协定开始后,故D项错误。概念解读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典例3(2019泰安模拟)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C十月革命成功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答案】D【解析】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部分学者喊出“历史的终结”,自由世界的民主成为普世性价值观。自此以后,全球化浪潮逐步深入,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表述的时期均处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期,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知识图解一超多强示意图【真题在线】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3(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4(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5(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D项正确。6(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图1 图2欧洲一体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 B C D【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错误,故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针对训练】1(2018淄博一模,35)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 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欧洲一些国家在英国的倡导下结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它采取的一些政策对法德等国家的合作极为不利,说明其成立之初就是针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故A项正确。 2(2019合肥模拟)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C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故B项正确;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冷战终结的标志是苏东剧变而非两德统一,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常识我们不难得知,世界经济区域化是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故D项错误。3. (2019河南洛阳模拟)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得出欧盟通过加强合作以应对欧债危机,体现了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得出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综上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故B项正确。4.(2019山东淄博模拟)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C【解析】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5.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这说明()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答案】B【解析】1956年苏联实力没有超过美国,故A项错误;苏联扩大联合的力量,表明两极格局已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没有体现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故C项错误;没有体现争霸趋向缓和,故D项错误。6.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答案】A【解析】从六十年代提出“发展”概念到七十年代提出“发展权”概念,八十年代通过“发展权利宣言”,可见发展成为国际共识,这是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紧密相连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开始注重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7.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论述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即“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三国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故B项正确。8.(2019天津河北区模拟)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B.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D.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可知,美国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9.(2019四川宜宾调研)冷战结束时,西方世界存在一种“美国化”的趋势,也有不少国家将美国视为帝国新象征。伴随世贸组织的建立和911事件的发生,“单极世界”理论在美国学术界逐渐消退,包括美国精英在内的世人开始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的世界和美国。这些变化反映了()A.多极化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共识B.世界秩序的有序性逐渐增强C.国际格局剧变下认识趋于合理D.冷战后美国的地位急剧下降【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美国化”到“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说明对于多极化理论从忽视到多角度认识,即对国际格局的认识趋于合理,故C项正确。10.剑桥美国史中说:“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答案】C【解析】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故C项正确。11.(2019江西景德镇调研)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答案】D【解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这是霸权主义行为,引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D项正确。1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