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工程学院1安全工程导论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6学时2342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373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04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35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76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497钢铁冶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12学时2528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559化工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5810化工工艺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64学时26111化工设备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6412矿山通风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掌时26713矿山压力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7114矿山灾害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7615矿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7916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12学时28117有色冶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86安全工程导论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易俊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工程导论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各门学科的划分及主要内容,当前的研究发展态势及其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等课程,并为将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 2理解安全科学的学科架构; 3理解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4了解常见的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5了解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 6理解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 7了解大安全观的产生背景; 8了解非传统安全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1安全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 教学内容:灾变与历史;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忿;近代科学发展群体中的安全科学;当代安全科学与安全技术的含义;当代知识结构演化中的安全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领域;安全科学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安全科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安全科学知识结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重点: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 2安全科学的学科架构 教学内容:安全科学学科名称的由来;学科分类及其代码;安全科学的学科内涵分析;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框架。 基本要求:掌握安全科学学科分类及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框架。 重点:安全科学学科中各级学科间的关系。 难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中各级学科间的关系。 3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共享的学科。234 基本要求: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重点: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内容。 4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基本内容:安全评价概述、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评价的依据。 基本要求: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安全评价方法。 重点:安全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 难点:各类评价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5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 基本内容:工业装置、燃烧的基本知识、爆炸的基本知识、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工业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技术系统的发展、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工业装置,燃烧、爆炸的基本知识;理解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理解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重点:理解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难点: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 6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 基本内容:安全立法的起源与发展;安全生产立法的涵义及其必要性;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圉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基本要求: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和基本框架;理解国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的概念。 重点: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和基本框架。 7大安全观 基本内容:安全观及其历史演变;安全科学与减灾科学的发展;大安全观的含义及其树立的必要性;树立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21世纪科学的大安全观;安全、减灾、环保新兴学科的构想;安全、减灾、环保科学相关的学科及其展望。 基本要求:了解树立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 重点: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 8非传统安全 基本内容: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及不同学术观点。基本要求:了解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四、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学 时 分 配合计讲课试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他1安全科学的生产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部222安全科学的科学架构223安全科学基础理论224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25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22235 6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227大安全观228非传统安全22合 计1616五、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崔克清、张礼敬、陶刚,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推荐参考书 沈斐敏、陈伯辉,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第一版)香港:香港长城出版社2004年。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六、执行大纲说明 1本大纲的授课顺序、课时分配,任课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但不能削弱大纲基本要求。 2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前缘,每次授课时,介绍一些最新安全相关学科知识。执笔人:易俊审核人:王文和236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马爱霞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时数:48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管理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近几年企业常见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具备从事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工程概论等课程,并为将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热工基础、高等数学、法律基础、燃烧爆炸理论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化工安全技术趴矿业工程概论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现状;理解安全管理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事故发生机理规律,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事故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管理等知识;使学生具备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理论铺垫。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定义及概念;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发展历史及觋状。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概念;理解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重点:基本定义及概念,系统原理基本原则、人本原理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2事故致因理论及事故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事故的基本概念、未遂事故、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基本特性;事故伤害、工伤的规定及认定;事故的分类,事故存在、发生的原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统计与分析等。 基本要求:了解事故的统计及其分析;理解事故的定义、概念及事故的分类;掌握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能够在安全管理中进行应用。 重点:事故的定义及分类、海因里希法则,事故致因理论及几种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难点:海因里希法则的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及事故统计分析。 3事故调查与处理 教学内容:事故调查与处理目的意义、事故调查准备、事故调查基本步骤、事故调查与处理条例(493号令)。 基本要求:了解调查与处理目的意义;理解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究、伤亡事故调查研究概述、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掌握事故判定技术事先调查与预测隐患。 重点: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事故判定技术事先调查与预测隐患。 难点:伤亡事故统计分析验证技术与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兖。4事故预防与控制 237 教学内容: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预防与控制事故的“3E”对策;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保险与事故控制;应急预案。 基本要求:了解保险在事故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及相应的险种;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及事故预防的程序和步骤。 重点: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难点: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的应用。 5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教学内容:灾难性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灾难性事件的类型与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灾难性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应急计划的编写步骤、内容及指导原则;掌握第一类、第二类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重点: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内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管理措施。 难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急预案(计划)的编写。 6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教学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建设项目“三同时”、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掌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内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内容。 难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三同时”内容的具体实施。 7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教学内容: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健康监护。 基本要求:了解职业病发病因素、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内容;理解职业病的目录、职业危害申报内容及程序;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健康监护要求。 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内容。 难点: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8企业安全管理及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历史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常见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投入与风险抵押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础、安全生产法。 基本要求:了解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概述;理解安全目标、系统安全观点纺织事故的五个步骤;掌握系统安全观点纺织事故的五个步骤。 重点: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难点:安全决策、预测技术和事故预测。 四、课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 时 分 配合计讲课实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它1概论222事故致因理论及事故统计分析882383事故调查与分析664事故预防与控制665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666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647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448企业管理安全管理及法律法规1010合 计4848 五、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第一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 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参考资料 张景林、林柏泉安全学原理(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 注安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 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六、执行大纲说明 1本课程所列学时安排、授课顺序、课时分配可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根据教学需要,授课学时可在46。50学时之间变动,授课内容亦可作适当增减,但不能削弱大纲的基本要求。 2紧密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新的安全理论及研究方向的知识。 3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学期分配课时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执笔人:马爱霞审核人:王文和239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罗云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安全监测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分析,掌握仪器的选用原则、各类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及常用的安全监测方法,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工设备基础、矿山灾害防治技术、石油生产安全技术及HSE管理等课程,并为将来从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化工设备基础、矿山灾害防治技术、石油生产安全技术及HSE管理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安全测试系统的组成、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分析等方面知识有初步认识,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各类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及常用的安全监测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实际情况能选用合理的传感器,设计简单的安全监测系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介绍安全监测检测技术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 基本要求:掌生对安全监测检测技术有个基本的概念,了解其基本情况及发展。 2监测监控技术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测信号分析基础、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原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结合实际例子分析说明组成监测系统所要考虑的参数指标。 基本要求:了解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原理,台旨够对检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解组建一套监测系统所要考虑的参数指标。 重点: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原理、检测信号分析基础、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难点: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原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3传感器技术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安全监测监控用传感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各类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其标定办法,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基本要求:掌握传感器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安全监测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原则;掌握各类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其标定办法。 重点:各类安全监测监控用传感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各类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其标定办法,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难患:各类安全监测监控用传感器的原理、性能指标、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240 4生产工艺安全检测仪表 教学内容:温度测量方法与仪表装置、压力测量方法与仪表装置、流量检测方法与仪表装置、物位检测方法与仪表装置。 基本要求: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检测方法,了解常用的仪表装置。 重点: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检测方法与常用仪表装置。 难点: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检测方法。 5常用安全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各种常用的安全检测方法、噪声及其检测、振动检测、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泄漏检测、火灾参数检测与自动报警系统和设备故障专家诊断技术介绍。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常用的安全检测方法。 重点:各种安全检测方法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及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各种安全检测方法的测试项目。 6检测仪表与系统的防爆 教学内容:检测仪表与系统防爆、检测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和防爆检测仪表的选择与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常用的检测仪表与系统防爆、掌握检测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和防爆检测仪表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各种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和选用原则。 难点:各种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 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用 教学内容:油田安全生产、深基坑信息化施工、煤矿矿井、石化储罐区和隧道信息化施工。 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安全监测系统的功能、组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监测仪器,设汁简单的安全监测系统。 重点: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内客确定、仪器选择、监测方案设计及监测资料整理。 难点: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内容确定和监测方案设计。 8人工神经网路及其运用 教学内容:人工神经网路的基本概念、人工神经网路在安全监测监控技术中的运用。 基本要求:了解人工神经网路的概念及其在安全监测监控技术中的运用。 重点:人工神经网路的概念及运用。 难点:人工神经网路的概念及运用。 四、课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讲课实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它1绪论222监测监控技术的基础知识443传感器技术444生产工艺安全检测仪表665安全检测方法446检测仪表与系统防爆44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用668人工神经网路及其运用22总 计32241 五、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张乃禄、徐竞天等,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推荐参考书 赵建华,现代安全监测技术(第一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刘大文,工程安全监测技术(第一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黄仁东、刘敦文。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六、执行大纲说明 1本大纲的授课顺序、课时分配,任课老师可结合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根据教学需要,授课学时可在30。34学时之间变动,授课内容亦作适当增减,但不能削弱大纲的基本要求。 2紧密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新的安全理论及研究方向的知识。 3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学期分配课时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执笔人:罗云审核人:王文和242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鲁宁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历史及发展方向和主要的研究领域,为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分析与评价,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等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热工基础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化工工艺安全技术、矿山灾害防治技术、油气生产安全技术、钢铁冶金安全技术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相关知识; 3掌握人机功能匹配原则及方法; 4掌握人机系统安全设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教学内容:人机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人机关系的相关概念、人机功能分配的基本含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以及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 基本要求:了解人机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人机关系的相关概念;人机功能分配的基本含义。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以及妄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 重点: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 2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教学内容:人体的尺寸及其测量、人体的人机学参数、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安全人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外在特性及其在研究、设计上的应用。 基本要求:理解人体的尺寸及其测量和人体的人机学参数,理解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了解安全人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外在特性及其在研究、设计上的应用。 重点:人体的人机学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难点: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3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内容:安全人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基本内容: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感觉、知觉、观察、注意、动机、性格等心理特征;人体生物节律、疲劳声等概念;各种生理、心理特性对人体疲劳的影响、主要的疲劳计算方法、相对代谢率( RMR)的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安全人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基本内容: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感觉、知觉、观察、注意、动机、性格等心理特征;理解人体生物节律、疲劳声等概念;掌握各种生理、心理特性对人体疲劳的影响、主要的疲劳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相对代谢率( RMR)的计算。 重点:各种生理、心埋特性对人体疲劳的影响、主要的疲劳计算方法。243 难点:主要的疲劳计算方法、相对代谢率( RMR)的计算。 4安全人机功能匹配 教学内容:人机系统中人的传递函数、人机功能匹配、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相关知识;人体差错的概念、分类;人体差错产生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预防人体差错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对策;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和利用度的概念、人机系统可靠性的特点以及人的可靠性在人机系统可靠性中的地位;串联、并联和混联形式的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人机系统中人的传递函数、人机功能匹配、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相关知识,了解人体差错的概念、分类;理解人体差错产生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掌握预防人体差错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对策。理解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和利用度的概念、人机系统可靠性的特点以及人的可靠性在人机系统可靠性中的地位;掌握串联、并联和混联形式的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重点:人机系统中人的传递函数、人机功能匹配、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相关知识;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和利用度的概念、人机系统可靠性的特点以及人的可靠性在人机系统可靠性中的地位。 难点:人的传递函数、预防人体差错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对策,串联、并联和混联形式的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 5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规范)设计、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作业环境设计、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相关知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不同环境下各系统的设计阶段所起的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工作(规范)设计、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作业环境设计、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不同环境下各系统的设计阶段所起的作用。 重点: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 难点:掌握各相关设计中的考虑安全因素的标准和方法。 6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实践与运用 教学内容:控制室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显示终端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办公室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产品人性设计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和计算机键盘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 基本要求:理解控制室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理解显示终端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办公室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了解产品人性设计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和计算机键盘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通过安全工程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运用,说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启发学生将该理论应用到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改善人机对话环境。重点:掌握显示终端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办公室的安全人机工程学相关如识。244四课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讲课实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它1绪论222人体的人机学参数4223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