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_第1页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_第2页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_第3页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_第4页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练习题(作业)第一套一、填空: 1、氓从诗体上看是一首( )。 2、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 )传统。二、简答: 1、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问题? 2、女主人公的性格在被弃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本诗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充分显现的? 4、 氓中女主人公的怨愤和决绝有什么意义? 5、说明氓的叙述特点 6、“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什么句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分析: 试分析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的特点。练习题(作业)第二套 1、蒹葭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4、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为什么选择蒹葭? 5、这首诗一共三章,比较一下这三章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6、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7、想象“伊人”的形象 ,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 练习题(作业)第三套 一、填空: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其中“我”指( )。 2、彼竭我盈,故克之。说明进攻( ) 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 以下填空用原文回答即默写: 6、曹刿论战的背景是 ( )。 7、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 8、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 9、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 10、最后一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 补出下面句中省略的成分: 11、(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 )人。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解释词语:战于长勺 于:(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 何以战 以: 弗敢专也 专: 忠之属也 属: 神弗福也 福: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简答: 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 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五、分析题: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练习题(作业)第四套 一、填空题: 1孟尝君是战国时期 国人,冯谖是战国时期 国人。 2冯谖客孟尝君一文,选自 。 3战国策是战国时期 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属 体史书,由西汉时 编订。 4. 冯谖客孟尝君主要写了冯谖投靠孟尝君门下,帮助孟尝君 和 的故事 。 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和 ;冯谖的性格特征是 、 、 、 二、解词题 1贫乏不能自存。自存: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 食: 3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乘: 揭: 过: 4后孟尝君出记。记: 5、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谢: 倦: 愦: 拧: 沉: 6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之: 悉: 合: 7衣冠而见之。 衣冠: 8窃以为君市义。窃: 市: 9孟尝君就国于薛。就国: 10于是梁王虚上位虚: 11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反: 固: 12封书谢孟尝君日封书: 13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纤介:三、翻译题 1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2食之,比门下之客。 3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4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5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6孟尝君就国于薛。 7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8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四、简答题 1冯谖为什么三次弹铗而歌? 2冯谖收债于薛,为何矫命焚券? 3本文的第一部分,写冯谖自请为孟尝君的门客,并装愚守拙三次弹铗而歌。对照后文,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这一描写揭示了孟尝君怎样的心态? 5本文刻画孟尝君的形象,对于突出主要人物冯谖有何作用? 6本文哪些地方表现出冯谖临机而断的气魄和高人一筹的胆识? 7“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这一描写,表现了冯谖怎样的心态?练习题(作业)第五套 一、翻译: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思考问题: 1、“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本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2、写蜩与学鸠对鲲鹏的讥笑,意在表明什么? 3、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4: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5: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6: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7、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8、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原文回答) 9、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原文回答) 10、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练习题(作业)第六套 一、单选 1、汉乐府民歌中较多的是( ) A 讽刺诗 B叙事诗 C田园诗 D抒情诗 2、 上邪从形式上是一首(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3、上邪所描写的景物是( ) A 实景 B梦景 C幻景 D造景 4、 上邪的情景交融特点是( )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5、 上邪的总体抒情格调是( ) A诉说 B祈求 C发誓 D斥责二、多选 1、上邪的语言特色有( ) A誓词格调 B祈祷口吻 C长短句交错 D格律化 E口语化 2、 上邪的抒情特点有( ) A誓词格调 B直抒胸臆 C坦率直露 D感情炽烈 E因情造景 3、 上邪是一首( ) A杂言诗 B五言诗 C乐府诗 D格律诗 E爱情诗 4、“乐府”的含义有( ) A西汉王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B西汉王朝音乐机构收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辞 C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D汉代的民歌 E古代词、曲的别称三、简答题 1、指出本诗的抒情特点 2、诗中的景象有何特点 3、为何要虚拟这些景象 4、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 5、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6、本诗构思有何特点?练 习题(作业)第七套 一、单选 1、曹操诗歌表现的内容,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大多用( ) A. 汉乐府 B.乐府旧题 C. 新题乐府 D. 新乐府 2. 从形式上看,本诗属于( ) A. 四言诗 B. 五言诗 C. 乐府诗 C. 格律诗 3、曹操现有诗作中以( )成就最高 A四言古诗 B、四言乐府 C、五言绝句 D、七言律诗 4. “短歌行”题目意思是( ) A. 篇幅短小 B. 诗意短浅 C. 诗情短气 D. 声音短促 5.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 A. 雄奇奔放 B. 雄浑悲壮 C. 苍凉悲壮 D. 沉郁顿挫 6.本诗在抒情上的总体特点是( ) A. 变换跳跃 B. 回旋往复 C. 情景交融 D. 善用比兴7.本诗的主旨是( ) A. 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 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 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 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8.引用“亲亲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B. 思慕贤才 C. 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D. 礼贤下士 9、建安文人中文学成就远大于其他人的作家是( ) A曹操 B、曹植 C、陈琳 D、王粲 二、多选 1文学史上的“曹氏父子”指( ) A 曹操 B. 曹仁 C. 曹植 D.曹睿 E. 曹丕 2.本诗中引用的成句有( )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E.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曹操短歌行中艺术手法包括( ) A引用典故 B、直抒胸臆 C、比喻形象 D、对比鲜明 E、借古讽今三、词语解释题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 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日: 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 故: 沉吟: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 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用: 存: 6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 9、唯有杜康。 杜康: 10、周公吐哺 。哺:四、填空: 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 )时期承前启后的文学家。 2、“山不厌高,( )。 ( ),天下归心。” 五、简答、概括本诗的抒情特点 六、简析题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喻义是什么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概括本段大意 本段哪里使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喻义是什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使用什么修饰手法?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概括本段大意 “ 青青子衿”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喻指什么?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喻义是什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喻义是什么 “周公吐哺”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其含义是什么?练 习(作业)第八套一、单选:下列对归园田居理解有误的是( ) A“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表现出诗人对居室洁净开阔的自怡之情。 B“久在樊笼里”,“误落尘网中”的“樊笼”、“尘网”均是比喻令人厌恶的仕途。 C“方宅十余亩”八句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淳朴,充满诗意,与黑暗的世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D.此诗反映出诗人对淳朴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 二、多选 归园田居诗句中的加色词喻意为“世俗社会”的有( ) A性本爱丘山 B、误落尘网中 C、羁鸟恋旧林 D、池鱼思故渊 E、久在樊笼里三、填空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诗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 四、简答 1、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3、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五、分析 请说明归园田居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极其对主题的作用。 六、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练习题(作业)第九套 1、饮酒诗中的写景句主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请对其中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分析。 2、对“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的妙处作出概括说明。 3、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绪? 4、(1)全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抒情?哪些是说理? (2)哪两句是传诵久远被前人评以“心与境合”? (3)体现了陶诗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4)前四句和后六句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6)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练习题(作业)第十套 一、单选 盛唐与岑参齐名的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人是( ) A陈子昂 B 王昌龄 C高适 D 李颀 二、多选 燕歌行表现的主题很丰富,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 歌颂了战士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 表现出战士妻子的孤寂难耐,彼此的相思深情 C 对统帅的骄傲轻敌、不恤士卒给予尖锐讽刺与批评 D 刻画出战士们报国思亲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对战士的深切同情 E 揭示了苦乐不均、官兵对立的矛盾事实三、填空 燕歌行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诗,对慌报军功的节度使予以( )。 四、简答 1、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尾写“李将军”有何意味? 2、写出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诗中蕴含的感情。 五、分析 试分析燕歌行的艺术特色。练习题(作业)第十一套 一、重点词句: 1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2授之柄而处其下。 3不能通知二父志。 4以为巡死而远就虏。 5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6必以其言为信。7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8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9以此诟远。 10引绳而绝之。 1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1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13亦见其自比于逆乱。14巡就戳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15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16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7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二、简答:1后叙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后叙在记叙许远和南霁云的事迹时,写作手法有何不同?3本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4本文充满激情,其抒情方法是什么? 三、分析: 1(教材):“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设淫辞而助之攻也”。(1)此段分几层?各层大意?(2)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此段的抒情特点是什么?(4)“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句中主要对比成分是 什么? 2(教材第二段中部):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公有言,云敢不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