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红旗桥.doc_第1页
怒江红旗桥.doc_第2页
怒江红旗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5年,怒江-东方大峡谷,一座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这里建成。旅缅华侨梁金山特意从缅甸赶来了一头大象踩桥。在东南亚各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按当地习俗,凡第一位过桥的人,都必须讲几句吉利话,以示庆贺。从龙陵回施甸的老农杨有义有幸做了走过怒江的第一个踩桥人。朴实的农民一边走一边说着即兴编出的顺口溜: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吊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个修好万年牢。听了此话,桥上的人发出一阵笑声,梁金山对他奖赏了300块银元。 有人建议以建桥的主要捐资人梁金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山桥。可梁金山不同意。他认为,建桥的目的是便利中国和缅甸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定名惠通桥。梁金山,1884年生于云南保山。自幼家贫,帮人赶马往来于滇西与缅甸之间。早年马帮下缅甸,在眉苗停留时,听当地人讲,在缅甸只要肯吃苦,容易找钱。少年梁金山凭着一股冒险精神,辞去赶马,徒步行走10来天到了腊戍。少年梁金山先后修过铁路,当过火车司炉,也做过公路道班,码头搬运工,最终,梁金山在腊戊的帮海银厂当了矿工,开始了他的银矿工人生涯。一天,梁金山发现火炉因长期不检修,有的耐火砖已经烧坏,他建议停工检修,可是工头却漠然视之,果然,不几天炼银炉里的耐火砖断裂走火,滚滚浓烟遮没了整座炼银炉,若不及时抢修,不仅这炉银子要报废,而且炼银炉有坍塌危及工人生命的危险,紧要关头,梁金山将棉被浸湿顶在头上,胁下夹起几块耐火砖,数次冒死冲进熊熊烈焰炽烈的炉膛去抢修。炉膛修好之时,他也被火烧伤,倒在火炉门外。好样的,几百度高温他都不怕。这时总管和美国督办恰好来此检查工作,他们对梁金山大为赞赏,请他接任工头一职。梁金山虽然不识字,但他刻苦好学,担任工头期间,从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直到冶炼的整个过程,以及机械性能,他都了如指掌。1903年,23岁的梁金山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炼技术,而且有了一定的财力,于是在腊戍南渡与英方合资开办银厂。他一边率印、缅、华工修筑厂区的铁路和公路,一边以马帮驮运,从事滇缅之间的商业贸易。梁金山辛勤经营3年,铁路和公路先后建成,银厂正式投产,月产白银30余万两,大获其利。1916年,梁金山32岁,南渡银厂购回英制新式机械扩大生产后,月产白银激增到1200余万两。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加上梁金山性格豪爽;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称誉,遂成为缅甸很有声望的华工领袖。一天梁金山抱病照例到工地探查,他从矿洞顶棚籁籁淌下的土块,觉察到矿洞崩塌的先兆。于是,他不顾英方督办对他以故意煽动矿工罢工的指责和阻挠,毅然撤出3000余名矿工,从而避免了一场井毁人亡的巨大惨剧。 此事惊动了英伦三岛。当英国副首相奉女王之命,赶往现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后,不禁拍着梁金山的肩膀,大加赞赏地说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奖赏他蓝光熠熠的左轮手枪一对,崭新的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同时委任他为银厂总经理。 在怒江上修一座桥,这是梁金山青年时代就有的梦想。当年修建惠通桥,估计需要费用30余万卢比,而龙陵县只拿得出10万左右,还有20万卢比要梁金山一人承担。而当时老银厂增添设备,他的存款和股票大都支付出去了。钱不到位怎么办?梁金山毅然将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于是,他手中便有了现款。先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戍,然后又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铜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 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梁金山全身心的投入,苦熬了3年,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终于建成了。当年,由于没有汽车道,这座西式吊桥仍是为古老的骡马运输设计的。负重的驮马,一次仅能过7匹(约重两吨),多一匹都不行。 抗日时期,滇缅公路修到桥头。为了能过汽车,人们又对桥增多和加粗了钢索和吊杆,桥的负重也由2吨升为10吨。抗日战争时期,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先后捐白银9000两,汽车80辆和一架飞机,以助抗战。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全省的救国公债,梁金山一人就认购了总额的一半。1942年3月,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金光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当人缅中国远征军连连失利时,日军也知道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实业家,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于是,梁金山只能收拾细软,抛弃了他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星夜兼程回到祖国的怀抱。梁金山回国定居时已58岁,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1942年,日军进犯西南边边陲。5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混人我北撤的车辆之间,妄图偷越惠通桥,千钧一发之际,守桥工兵立即炸毁惠通桥。后续赶到的大批日军不得不改用橡皮艇渡怒江。危急关头,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先头部队乘汽车从样云赶到东岸,在空军的配合下,经3昼夜的激战,渡江日军大部被歼,其余逃回西岸,从此敌我形成隔江对峙局面长达2年,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也暂告中断。听到惠通桥炸断的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它与滇缅公路一道,共同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或许早年赶马的艰辛,在梁金山心中留下深刻记忆,他的一生都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以极大的热情为修筑保腾公路而奔波。这条连结保山到腾冲,全长156公里的公路,须经过酷热烟瘴的怒江和龙江河谷,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高黎贡山。梁金山顶烈日、冒霜雪、风餐露宿,以古稀之年操劳奔波在这条险恶艰苦的线路上。保腾公路于1953年4月全线竣工。公元1977年,梁金山与惠通桥写完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这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他的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同年,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