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分类.doc_第1页
动物学分类.doc_第2页
动物学分类.doc_第3页
动物学分类.doc_第4页
动物学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学分类第一篇 动物分类原理和方法第一章 动物分类学概述一、1、 分类学:一般也叫系统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有机体分类的科学。是建立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础上,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用于分类学领域中,是一门理论课的基础研究。2、 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种类,探讨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动物学分支学科。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胚胎发育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判定其相互类似和差异的程度,而确定动物界中各个物种,并依各物种间的异同,规定其所属的分类阶元,列成分类系统,以阐明其演化过程,故又称系统动物学。二、动物分类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1、目的意义:对发展起基础知识2、研究内容: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各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和资料。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探寻物种或物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暑期进化过程。三、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一阶段:或称地区种类研究阶段,以林奈为代表。第二阶段:进化思想阶段,以达尔文为代表。第三阶段:种群研究阶段。1、 传统分类学派代表较古老或传统的观念与方法。分类学者常根据自己对该类群的深入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或直觉印象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这些系统并不一定要求反映系统发育实际,主要是为了分类实践中使用方便。设定统一的准则,理论依据也往往含糊不清。2、 支序分类学派基本工作原则是:认为最能或唯一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的办法为共同祖先的相对近度。因此严格规定任何一个自然类群,不论其阶元级别的高低,均应源自同一祖先,即应该是一个单系群。因此,一个分类单元是否为单系群,就成为归类的标准。3、 进化分类学派这一学派与支序分类学派分歧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化认为建立系统关系时,单纯依靠血缘关系不能完全概括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全部情况,尚需考虑各分支之间的进化程度。进化认为凡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类群均为单系群或单源群。进化认为在方法论上生物分类学家的工作是要分出动物的实际具体类群,支序学派方法带有过多的形式逻辑成分,实验性太强。在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进化指出支序的做法中,编辑的层次太多,致使系统过于臃肿,在实践中无法使用。4、 数值分类学派认为其化学派在分类时给各种特征以不同的加权,这样主观因素太大,是不科学的。他们主张不应给特征以任何加权,通过大量的不加权特征所得到的总体相似度,可以反映分类单元之间的近似程度。通过大量的特征状态数值化以后,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求得各分类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称为数值分类,又认为大量表征特征可以反映近似程度,故又称为表征分类。数值分类目前多用作检验其化学派成果。第二章 分类阶元第一节 物种及其形成方式1、 物种:与其他种群在生殖隔离的繁殖群体或繁殖种群。2、 生殖隔离:A 配合前隔离生态隔离或栖息地隔离时间式季节隔离行为隔离配子隔离B 配合后隔离3、 物种形成方式: A 异域形成 B 领域形成 C 同域形成4、 一些与种有关的概念: 同域种:在同一区域里,可以生活许多种类。 地方性种群:许多分布广泛的种分布于同一地区。 异域种: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种类。 中间类型:指在两个异域种分布范围之间的另一类群,即像动物种,又像植物种的类群。第二节 种下阶元1、 亚种:是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特征。亚种的划分:种内两个异域分布的种群具有可以分辨的形态等方面的区别,而其差异个体至少达到种群总体的75%。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在分布区交界处存在中间过渡类群。2、 变种:具有形态、生理、遗传特征上的差异,但在地理分布上可能重叠的群体。3、 亲缘种:两个以上的种群彼此间特征差别甚微,且同域分布而不相杂交,又称姊妹种。4、 超种:极相近似的几个种,其分布区域不相重叠,即使互有接触,彼此也不互配生育。超种所包括的各种其间形态差别常不显著,犹如亲缘种一般。第三节 种上阶元一、 分类体系林奈首先创立分类阶元:1、 纲、目、属、种、变种2、 界、门、纲、目、科、属、种、亚种3、 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种、亚种二、 属:一群较为邻近的种所组成。特征:1、 包括一群推测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2、 它是包括在物种学中的3、 林奈对各制中,种名表明个性,显示区别,属名则显示共性。4、 属的划分对属间区别的程度应与属的大小(含种数的多少)成反相关,即单型属应具有很明显的独特性状。而种类多的大属、种间区别可以较小。5、 一个多型属必须选定一个模式种作为概念固着点。三、 科:是一群属的集合,包括形态、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为科的界限相对比较明确。而且与属相比,相对比较稳定,反映科间的间断程度大。科的特征:1、 科的设置要以一个模式属作为科的概念固着点,在7个基分类阶元中,科是在命名法上受到实际的属、种和标本所限制的最高阶元。2、 属的分布通常限于一个大陆或几个相邻的大陆,而科的分布却常是世界性的,所以研究常以科为单位。四、 目、纲、门通常是内部结构上的差异(可根据结构基型来确定),而不是明显地以适应性状来区别,也不受模式种与模式属的限制。第三章 分类程序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收藏一、 分类学研究用的标本,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已有的收藏,二是由研究者自己收集。二、 标本的野外采集1、 每个种的数量不宜过少。(缺乏代表性)2、 采集的时间和地点应当结合所研究的类群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征周密考虑。(一般异常的种群在种的分布区边缘常发现)应当对不同季节的标本进行采集。3、 采集时,对同种不同分布点的标本按不同的标本来收集,便于各地区系调查和动物地理学研究。4、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同种动物应当同时收集。5、 记录:采集地点(具体到乡级)采集地的海拔高度,采集时间,采集人,生态环境身体体色及体型,采集的大致数量。6、 对标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不同的处理。、 分子生物学研究100%酒精、 传统分类研究75%酒精、 细胞分类研究注射秋素KCL低渗固定液75%酒精三、 标本整理根据不同的类群,做专门的处理。1、 鸟兽的剥制标本,经野外制作后即可应用,兽类的骨头必须干净。2、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无脊椎动物标本通常没于酒精或福尔马林。3、 多数昆虫必须以针插干制作标本保存,有翅需展翅;制作外生殖器的需杀菌。4、 细小昆虫需制玻璃标本。5、 制作标签,制作人、地区、序号等。四、 标本收藏一般标本收藏:1、 按照分类系统对标本进行编码排列。2、 相关记录材料与标本一同存藏。3、 某些定不出名的标本请教专家,应有整理、鉴定专家名单。4、 未鉴定标本:(1)、初步鉴定到科、属,放入所属科、属中。(2)、按地域分类。模式标本收藏:1、 专门收藏,放在隔离的收藏室中,避免在普通研究中不断使用。2、 特殊颜色的标签:正模:红色标签。 配模:绿色标签。 副模:黄色标签。模式标本:为了使各种生物的名称与其所指的物种之间具有固定的,可以查核的依据。确立一个种类时,除了需要文字描述和图解外,尚需将当时研究和确立该种时所用的标本,以及以后与之有关的某些特定标本。赋以特殊意义,另加重视。并长期妥善保存,作为今后稽考的最有效资料。此即为模式标本。因此,模式标本的最主要作用是作为物种名称的依附实体,或所谓“名称的携带者”。模式标本的规定:1、 只有单一标本才具有充分权威。2、 应该用一个种(或亚种)的全部材料进行补充描记。应说明这模式标本和其他标本之间的差别。3、 是在使用一个名称而发生争议情况下的终审裁决者。模式标本的种类:1、 正模: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命名者所选定的一个模式标本,或记载时所依据的唯一标本(独模标本)(正模:性别、采集地、采集日期和存放地点等,红色标签)其上注明“正模”字样及学名和命名者姓名,一般存在永久性机构。2、 副模:命名者所依据的一系列标本中,除一个正模,其他的为副模。3、 配模: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一个副模,一般选用与正模产地、采集日期尽量相同的副模。4、 群模:早期的分类工作者在来选定正模标本的情况下,命名者据以原始描记的每一个标本。5、 选模:近代分类学在研究和整理早期分类学者所制定的群模时,从中选出一个称为选模,其余为副选模。6、 新模:在原始模式系列完全丢失或损失而不能使用时,需要重新指定新的模式。7、 地模:产于种或亚种的模式产地的标本,无论是否是模式系列的一部分。第二节 标本的鉴定一、 鉴定步骤1、 首先检索到目和科,一般用书或手册。2、 检索至属和种,用近期发表的专著,订正性文章及书中插图对照,校对地理分布的记载,一一校对。3、 查考近期目录和常年文献。4、 查阅原始文献。5、 与模式标本或其他已正确鉴定的标本来做对比。6、 鉴定标签。二、 分类性状1、 什么叫分类性状?一个有机体或一群有机体借之与另一分类阶元的有机体相区别或借之与同阶元的有机体相存的任何属性。2、分类性状的种类: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生态性状、行为性状、地理性状。第三节 鉴定结果的整理一、 描记1、 一般描记:一个对分类阶元的分类性状的比较全面记述,不单独找出与其他类群相区别的性状。2、 原始描记:新种的描记3、 再描记:进一步对种再次描记。二、 编制检索表作用:查找种属原则:适应种群所有个体 性状必须绝对的 性状必须是外部的直观的 性状比较稳定的 文体是电报或像描记一样,短语一般用分号隔开。三、 检索表类型1、 逐项退格式2、 对选并靠检索表3、 双岐括号检索表第四节 分类学论文的写作(1)、新亚种、新种、新属用较短的文章描写,但如果把一些材料归于较大规模和较综合性的研究著作中。(2)、尽量少用单篇的描记大家熟悉的类群,若对某类群了解较少可用单篇描记。(3)、发表著作的规模和数量,取决于著作的质量而非数量。一、分类论文的形式1、纲要和评论综述是一个类群所有知识的阐明总结,不需要包括新的材料或新的解释。2、订正:把新资料或新见解通过提要和再评价,并与以前的知识相结合提出的。3、专著:是完备的分类学著作,包括所有种,亚种和其他分类单元的完整分类处理,并包括作者对下列各方面知识的积累。4、动物区系论著:取自一个地理区域,使一个特定地区的鉴定工作成为可能,对这个地理所有物种或一个种群研究。5、图谱:目的纯粹是为了分类。6、手册和指南:主要为了野外鉴定和野外考察使用。7、目录和分类名录:目录:基本上是分类学论文的索引。分类名录:提供一个类群的轮廓,并为参考者和排列收藏提供简便方法。包括一系列有效学名与同物异名。二、 分类学论文的写作1、 题目保证文章在文献中的显著性与意义。易于归类的关键词。不使用标点。主要部分:对所涉及的领域作清整说明。所处理的阶元的科学名称。以科学名称指明所涉及的科和目。地理区域,地物区系或产地。2、 著者姓名和地址3、 致谢4、 序言5、 方法和材料6、 正文:所涉及的最高级阶元的定义。所有中间阶元。同物异名。模式种讨论。产地。模式标本的保存处。7、 同物异名新的同物异名表示法:学名,定名者,年,出版等。按发表单位进行排列。无标点符号。8、 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题目,出版处,卷数,页数,年份。第二篇 无脊椎动物分类学无脊椎动物分类学重要意义1992年,132.5万个整个无脊椎动物占全部动物137万个的96.71%,占全部生物(173.9万个)的76.19%。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界:1、原生动物门2、中生动物门3、后生动物门:(1)、侧生动物:扁盘动物门、海绵动物门。(2)、真后生动物:两胚层,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栉水母动物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扁形动物门、颚胃动物门、纽形动物门。假体腔: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轮虫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真体腔:软体动物门、腮曳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螠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须腕动物门、缘步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幕虫动物门、毛颚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一、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1、 个体微小,多数30,形态多样。2、 具有单个细胞基本结构和动物的各种生活机能。3、 其生理机能有多个细胞器完成。4、 具有简单的群体,有的种具有植物特征。5、 世界性分布,对环境变化敏感,具有趋光(眼虫)、趋食(变形虫)、趋化(草履虫)、趋温、趋电、趋流、趋热等应激性,体内具有N肽。6、 生殖:无性(二分裂、裂体、孢子、出芽) 有性(配子、接合)、有世代交替,有包囊。二、 原生动物的分类与系统发展a 分类的关键特征是细胞器超微结构,运动和生殖方式,核酸序列。分为四个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b 分类(进行了修正)分七个亚门1980鉴于许多鞭毛虫的生活史中有变形期,许多肉足虫的生活史中有鞭毛期,有的种类本身就兼有鞭毛和伪足,所以把两大纲合并为肉鞭动物亚门。传统的孢子虫纲内有些种类的生活史中并不出现孢子,应当分出来。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某些种类在子孢子或裂殖时期其顶端有一个复杂的亚显微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