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营养PPT课件.ppt_第1页
特殊人群营养PPT课件.ppt_第2页
特殊人群营养PPT课件.ppt_第3页
特殊人群营养PPT课件.ppt_第4页
特殊人群营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主讲 甘伍叶TELQ 445088300 1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3 理论知识鉴定点 参照 助理公共营养师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节选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 定义高温环境通常指320C以上的工作环境或350C以上的生活环境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水及无机盐的丢失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可溶性含氮物的丢失消化液的分泌减少 消化能力下降能量代谢增加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水及无机盐的丢失人体汗液99 以上是水分 0 3 为无机盐无机盐主要为钠 钾 钙 镁 铁等多种钠占54 68 每天约丢失15g 25g 天钾的丢失仅次于钠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维生素C流失最多其他B族维生素 核黄素 尼克酸等也相应丢失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可溶性含氮物的丢失出汗引起氮的丢失由于水分丢失和体温增高引起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消化液的分泌减少 消化能力下降胃纳减退易饱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能量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增加机体对高温的应激 适应通过出汗 心律加快等体温调节引起机体耗能增加 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 水分和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蛋白质能量与脂肪 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 水分和无机盐补充水的原则 丢失水量保持机体内水平衡劳动强度和具体生活环境中等劳动强度 中等气象条件 3 5L强劳动 高气温 辐射 5L以上补水方法 少量多次补水温度 10oC 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150 200mg day维生素B1 2 5 3mg day维生素B2 2 5 3 5mg day 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 蛋白质汗液中赖氨酸排出最多蛋白质补充原则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达12 优质蛋白质的比例 50 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 能量与脂肪能量 3500Kcal主要通过主食补充 碳水化合物 58 也要注意从副食中补充能量脂肪 30 食欲差 不宜补充过多油腻食物 高温环境下的膳食 合理搭配精心烹制谷类及动物性食物鱼 禽 蛋 肉 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补充含无机盐尤其是加盐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水果 豆类以汤补充水及无机盐的重要措施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 低温环境环境温度在10oC以下的环境作业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能量 增加10 15 基础代谢增加10 15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耗能增加 肌肉寒战防寒服增加负担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 宏量营养素的需要脂肪供热增加 35 蛋白质 13 15 甲基可提高耐寒能力 增加含蛋氨酸多的动物蛋白质 50 碳水化合物 50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 微量元素的需要维生素增加30 35 硫胺素 2 3mg核黄素 2 5 3 5mg尼克酸 15 25mg维生素C 70 120mg维生素A 1500ug维生素D 10ug增加钙和钠的摄入食盐 适当增加 据调查寒带地区居民摄入食盐达26 30g day 低温环境人群膳食 供给充足能量能量 增加10 15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13 15 35 40 45 50 保证蛋白质的供给提供富含维生素C 胡萝卜素和无机盐钙 钾等的新鲜水蔬菜水果 适当补充维生素C B1 A 烟酸等 较常温增加30 50 食盐推荐摄入量每日15 20g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高原环境人群营养 高山和高原的特点 缺氧气压低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高原习服 人体对高原缺氧的适应 高原环境人群营养 高原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能量 增加碳水化合物 代谢增强蛋白质 分解增强 酪氨酸氧化增加 组氨酸和精氨酸代谢障碍 大量补充B族维生素可减轻 脂肪代谢 缺氧导致脂肪动员增加 酮体增加 水盐代谢 尿量增加 铁需要量增加 高原环境人群营养 高原缺氧习服的营养需要原则 高碳水化合物 低脂肪 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有利高原适应和消化 多选则多糖类食物脂肪 避免高脂肪蛋白质 适量 优质蛋白维生素 B族维生素 维生素E 维生素C 维生素A无机盐 铁增加 补充钾 限制钠 碳水化合物提高低氧耐力的原因 分子结构中含氧原子多消耗等量氧 产能高代谢产生更多的CO2 有利于纠正低氧过度通气所致的碱中毒 高原环境人群膳食 能量增加10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适宜比例为1 1 1 5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12 13 25 30 55 65 每日微量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维生素A1000ugREVitB12 0 2 6mgVitB21 8 2 4mg烟酸 20 25mgVitC80 150mgCa 800mgFe 25mgZn 20mg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能量消耗骤然增多 代谢旺盛 代谢产物堆积 身体内环境改变 心血管系统容量明显增大 心输出量水平升高 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营养与运动能力 营养不当损害运动能力能量物质的消耗脱水电解质丢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酸性代谢产物丢失 营养与运动能力 合理营养提高运动能力提供足够能量ATP 最直接的能量来源预防外伤产生预防疲劳解决特殊医学问题 减体重问题促进恢复 能量 取决于运动强度 频度和持续时间 蛋白质 1 5 2 5g kg bw 脂肪 占总能量的25 30 碳水化合物 占总能量的55 60 大运动量前按9 10g kg bw 补水 含无机盐的低糖 低盐水 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摄入量 特别是VA B族维生素 钙 铁等 运动员营养需要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消耗 kJ m2 min 摘自 张爱珍主编 医学营养学 第一版 1998年 运动员的营养 运功员的营养代谢与营养素需要量运功员的能量代谢和需要量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 运动代谢 一般活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运动代谢 运动强度 运动密度 持续时间能量 3500 4400Kcal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重量比 1 1 4产热比 15 30 55 运动员的营养 运动员的蛋白质需要蛋白质 需要量增加 但不同运动项目 不同运功员 不同年龄 生理情况需要量不同 优质蛋白质 30 营养强力作用增加肌肉组织支链氨基酸预防中枢性疲劳 运动员的营养 运动员的脂肪需要脂肪 30 对持续时间长 冬季开展的项目 可适当增加 MCT 比赛前使用 运动员的营养 碳水化合物的需要体内糖储备影响运动员耐久力体内糖储备 300g 400g糖储备消耗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为头晕 乏力 眼前发黑 严重时出现低血糖 碳水化合物 50 60 缺氧运动 65 70 运动员的营养 维生素需要需要量增加 不同运动项目 需要不同主要是维生素A B1 B2 C需要量增加 运动员的营养 无机盐的需要钾钠铁钙 1 1 5g day 各项运动的营养需要 耐久力运动项目 马拉松 自行车 长跑 长距离游泳 滑雪运动特点 有氧氧化丰富的蛋白质和铁 鸡蛋 绿叶菜 瘦肉等脂肪 33 35 富含蛋氨酸的食物 牛奶 牛 羊肉等补充B族维生素 维生素C消除疲劳 各项运动的营养需要 灵敏 技巧项目 乒乓球 体操 击剑等特点 中枢神经紧张总热量不高蛋白质 15 脂肪 20 维生素B1 4mg 维生素C 140mg 磷 4g day视力活动紧张注意补充维生素A 足球 篮球 排球等项目对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应全面考虑 举重 投掷 短跑 跳高 跳远 跳水 武术 柔道和摔跤等项目蛋白质达到2g kg bw以上 优质蛋白占50 各项运动的营养需要 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适当调整赛前饮食量适当减少能量 保持适宜体重赛前食物选择 高糖 低脂 含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食物易消化及时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C 赛前一次性大量补充维生素A B族维生素十天前开始补充补充量不宜过多维生素C 200mg维生素A 2mg 维生素B1 15mg维生素B2 2 5mg 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赛前的饮水量赛前1天 2500ml 约8杯水高温 赛前2小时饮水500ml 临赛前几分钟饮水300 500ml 避免高温蒸汽浴 喝酒 运动员在比赛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赛前饮咖啡 浓茶 咖啡和浓茶可促进脂肪代谢 提高兴奋性 赛前补糖运动时间 40分钟 补糖意义不大耐力项目可补糖时间宜安排在赛前2小时或运动前几分钟 避免在赛前30 90分钟补糖 容易出现低血糖 补糖量不宜过多 50g或1g kg体重以混合糖或低聚糖较好 减体重期饮食营养 经常需减体重的项目举重 拳击 摔跤等有级别比赛体操 跳水需保持体形的项目 减体重期饮食营养 如何减轻体重 目前方法 控制饮食和饮水赛前短期饥饿脱水 高温出汗 服用利尿剂不利因素 对健康不利 长期影响运动员的机能和运动能力 减体重期饮食营养 最佳方案循序渐进 每日不少于2000Kcal安全和适宜速度 1kg 周每日减少1000Kcal能量分阶段 1 1 5月完成小量减体重期 80 主要减体重期 60 减体重巩固期 80 减体重期饮食营养 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18 20 优质蛋白 1 3脂肪 35 碳水化合物 40 45 保证食物体积 解决饥饿问题补充水分 可予维生素 矿物质 柠檬酸的饮料防止口渴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减重前10天即可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运动员膳食 平衡膳食 包括 粮食 油脂 食糖及薯类 乳及乳制品 动物性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新鲜蔬菜和水果 菌藻类 坚果类 高碳水化合物膳食 高能量密度和高营养素密度膳食 注意食品的色 香 味 形状和硬度 注意食物多样化 采用少量多餐制 三餐二点制或三餐三点制 运动员合理膳食制度 原则定时定餐饮食有节不喝酒不吃刺激大的食物 运动员合理膳食制度 合理安排进餐时间运动结束后应休息30分钟大运动量休息45分钟方可进食训练和比赛结束后进食前不宜饮水剧烈运动 安排在饭后2 5小时 至少2小时以后 运动员合理膳食制度 膳食质量分配 注意早餐质量一日各餐热量分配比 运动员膳食注意事项 运动员应遵循合理的膳食制度食物多样化兼顾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使用药物补充营养应注意剂量及副作用 最好使用天然食物进餐时间与运动相适应 运动后休息45分钟后进食饭后2 5小时运功注意Ca Fe Mg等的补充 运动员膳食注意事项 运动膳食必须符合训练期 比赛期 恢复期的膳食要求训练期和恢复期 碳水化合物 55 脂肪 30 蛋白质 15 运动员膳食注意事项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忌挑食 偏食 零食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不要迷信补品忌吸烟忌饮酒 补充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针对锻炼者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 按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 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运动的目的运动的类型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 运动的频率注意事项等 2020 1 27 61 1 运动目的 运动处方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 有序的身体活动 给人体一定负荷的运动刺激 使机体产生反应与适应性变化 从而使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 运动处方的对象既可以是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情况的人群 也可以是体弱 慢性病患者 残疾者等 因此 依不同的对象 不同身体健康状况或不同的要求 运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促进生长发育 发展身体素质 2 增强体质 提高体适能 延缓衰老 3 防治某些疾病 保持健康 4 丰富生活 调节心理 提高生活质量 5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提高竞技水平 2 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是指依据个体运动处方的目的而采用的专门运动种类 它将决定运动处方的运动效果 因此应根据运动处方的目的来选择运动类型 如治疗性运动处方 是适用于某些疾病或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它使医疗体育更加定量化 个别对待化 如某人中等肥胖 体重超标10kg 他需每天爬山1小时 约16周的时间体重可以降到标准范围 又如为了预防动脉硬化 运动处方规定了中等强度的耐力跑 使脂肪和胆固醇等物质不易沉积 从而达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3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运动量的核心 是运动处方效果的关键运动强度的划分与评价 4 运动时间 运动的时间一般是指除了必要的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外 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可相应缩短 运动强度小 运动时间可相应延长 在运动处方制订中应依据运动目的 运动强度以及个人年龄和身体条件来设定能够引起机体产生最佳锻炼效果的运动持续时间 5 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 运动锻炼所获得的效果遵循生理学 刺激一反应一适应 的原理 每一次的运动负荷对身体是一次刺激 引起机体产生一定的反应 多次适宜刺激可以使机体产生的良性反应逐渐积累 并使之产生适应 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 因此要取得好的锻炼效果 就要合理安排每周的锻炼次数 持之以恒 6 注意事项 这是运动处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确保运动安全与防止伤害事故有重要作用 1 明确指出禁忌的运动项目 2 提出运动中自我观察的指标和停止运动的指征 如心脏病患者在康复运动时出现头晕 气短 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3 重视做好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4 明确运动疗法与其他临床治疗的配合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处方制定一般需要经过3个步骤健康检查与评定运动试验与体质测试制定运动处方 1 健康检查与评定 通过了解病史 到医院的体检中心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运动史调查 对锻炼者当前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了解是否有潜在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判断能否进行系统的负荷运动 防止发生运动事故 2 运动试验与体质测试 通过运动试验与体质测试 可以了解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反应 评定心脏功能 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等疾病 确认是否能够参加锻炼测得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和最大心率 为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定量依据 防止在锻炼时因运动负荷水平过高而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运动量过小而达不到锻炼目的 3 制定运动处方 在健康检查 运动试验和体质测试基础上制定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特别应注意 必须根据锻炼的目的确定运动强度 时间和频度从运动的可行性和系统性出发精心选择运动项目参考锻炼者的兴趣 运动经验 锻炼场地 居家环境等 以确保运动效果 运动处方的实施 严格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按照运动处方的要求进行加强医务监督充分考虑安全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发展病率 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通过膳食 体育锻炼和药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冠心病 1 运动处方 运动类型 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 包括步行 慢跑 骑车 爬山 游泳 打门球 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有节律的舞蹈 中国传统的拳操等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一般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 60 每次锻炼时间约20 40分钟 运动频度 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 运动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从低强度运动开始 切忌在初次活动时即达到负荷量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 病情 体力情况 个人爱好及锻炼基础来选择运动种类及强度 每次活动中可交替进行各种运动 如散步与慢跑交替有临床症状或外伤应暂时停运动 老年人并发疾病多 症状不典型 更要注意勿运动过量并兼顾其他疾病的治疗 运动中适当延长准备及整理时间 上午6 9时是心脏病发病的高峰时间 冠心病病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最好避开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安排下午及晚上 案例介绍 高血压 运动类型以低强度 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好 应选择全身性的 有节奏的 容易放松 便于全面监视的运动 如步行 慢跑 踏车 游泳 跳舞 太极拳 降压体操 武术等 运动强度对于I期高血压者 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02 125次 分钟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 为宜 而对于 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后心率不应超过运动前的30 应以缓慢运动为宜 运动时间 频率和运动时机 每次运动持续20 40分钟 在下午16 17时左右运动最佳 其次为晚间 饭后2 3小时 运动频率应该每周至少3次经常运动者可以每周锻炼5 6次 注意事项运动训练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 如果停止锻炼 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 只有坚持长期锻炼 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案例介绍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科学合理的运动 不但可以降低血糖 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还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 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 中度的 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的 型糖尿病患者是最佳适应者 运动处方 1 运动类型主要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利于葡萄糖代谢和脂肪的利用 比较适宜糖尿病患者 适用的有氧运动有 快步走 慢跑 广播操 太极拳 自行车 球类 跳舞等 具体选择哪种应结合患者平时的爱好和身体承受能力 一般认为快步走最为简便 安全 且易于坚持 应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 2 运动强度 运动时患者心率不应超过个体60 的最大吸氧量 个体60 的最大吸氧量时心率 基础心率 个体最大心率 基础心率 60 其中个体最大心率可用220 年龄粗略估计 基础心率可以早晨起床前测得的心率估计 运动量适宜的标准是运动结束后应在休息5 10分钟即可恢复到运动前心率 并且运动后轻松 愉快 食欲和睡眠良好 虽有疲乏 肌肉酸痛 但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 此外 运动强度还要遵循个体化和循环渐进的原则 3 运动时间 每次20 30分钟 可逐渐延长 但不大于1小时 4 运动频率可安排于三餐后活动20分钟 也可于一餐后1小时开始 连续活动3次 每次活动20分钟 间隔时间10 15分钟 运动负荷量应由小逐渐加大 5 运动时机及注意事项 空腹运动易发生低糖原 因此要重视饮食与运动的关系 餐后立即运动影响消化吸收 所以原则上主张餐后60 120分钟运动较为合适 但对从事正常劳动的人 不可能专门在餐后60 120分钟拿出时间进行锻炼 因此可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 自我调整安排 如脑力劳动者可在三餐后各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锻炼 案例介绍 肥胖者的运动处方 运动减肥是通过增加体内能耗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应根据肥胖程度和个体的体质 选择较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减肥为目的的运动类型应选择有氧运动 如长跑 长距离步行 长距离游泳或自行车等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60 70 最大心率 HRmax 相当于50 60 VO2max 或心率控制在120 130次 分钟 运动时间每次保证30 40分钟 运动频率每周3 4次 儿童肥胖者运动处方 案例 某男性 7岁 体重45kg 身高120cm 无疾病史 运动处方 运动项目 慢跑 散步 游泳 踢球 跳绳 接力跑 骑自行车等各种游戏和娱乐性比赛 多种运动方式要交替进行 以增加运动的兴趣 提高运动积极性 运动强度 不宜过大 运动强度应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50 60 开始运动时心率还可稍低些 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 开始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每周3 4次 随着运动应能力的提高 时间增加到30 60分钟 每周5次或每日1次 青少年肥胖者的运动处方 案例 某男性 12岁 体重65kg 身高150cm 无疾病史 运动处方 1 运动项目 采用定量 定时跑 2 运动强度 跑步为100 140米 分钟 心率控制在120 130次 分钟 3 运动时间与频率 每次持续30 60分钟 每天进行2次 中老年肥胖者的运动处方 案例 某男性 52岁 体重75kg 身高168cm 无疾病史 运动处方 1 运动项目 步行 慢跑 登山 爬楼梯 力量耐力性训练 2 运动强度 60 70 HRmax 慢跑速度由100 110米 分钟 逐渐增到120 130米 分钟 运动时心率控制 40岁为140次 分钟 50岁为130次 分钟 60岁为120次 分钟以内为宜 3 运动频度与时间 每次30 45分钟 可做些腰 腿 髋关节微生活 然后慢跑与快走交替20分钟 如步行慢一快一慢 用10分钟走完1200米 速度2步 秒 再用10分钟走跑1300米 最后 身体基础练习15分钟 仰卧起坐20个 俯卧撑20个 提踵50次 立卧撑20次 蹲跳起20次 运动处方与营养处方的结合 案例介绍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 噪声定义在物理上指不规则的 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指任何难听的 不和谐的声或干扰 我国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岗位的噪声强度 新建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 现有企业适当放宽至90分贝 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主要噪声源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 噪声的危害 损害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 危害听觉系统听力下降严重发展为噪声性耳聋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还可引起头痛 头晕 耳鸣 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缓 血压不稳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食欲减退 消瘦 胃液分泌减少 胃肠蠕动减慢等 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 均衡营养能量蛋白质 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可选择蛋类 牛奶 鱼类 大豆及其制品等减轻噪声对组织蛋白的损害 且可促进耳蜗蛋白的合成 有效地防止听力受损谷氨酸维生素在噪声的作用下 体内维生素B 维生素B 维生素B 维生素PP和维生素 的消耗量也增加 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合剂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且可提高肌肉耐力 减轻疲劳感 对防止听力减退有一定帮助 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 常规量补充维生素 对防止听力损害或恢复听力有益 平素应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的食物 如芝麻 花生 大豆 豌豆 蛋黄 橄榄 核桃 玉米油 燕麦片等 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 常规量补充维生素 对防止听力损害或恢复听力有益 平素应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的食物 如芝麻 花生 大豆 豌豆 蛋黄 橄榄 核桃 玉米油 燕麦片等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 电离辐射来源 天然来源 宇宙射线 地壳中的铀 镭等非天然来源 核试验 核动力生产 医疗照射 职业照射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 对健康和营养代谢的影响主要危害 DNA损伤对能量的影响 影响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 增加机体氧耗对蛋白质的影响 DNA和mRNA的损伤 导致氨基酸排出增加 出现负氮平衡对脂肪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 自由基增多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糖异生增加 血糖升高 对果糖影响不大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 对维生素的影响 产生自由基对抗氧化维生素影响较大如维生素A C和维生素E B1等对矿物质的影响 组织分解和细胞损伤造成高钾血症 呕吐和腹泻造成水 电解质代谢紊乱 锌 铜 铁增加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 预防 重点加强防护营养需要 适当增加能量 2500KCAL 高蛋白质膳食 12 18 约80 100g 优质蛋白质 如肝脏 蛋类 牛奶 酸奶等脂肪 增加必需脂肪酸和油酸的摄入 约50g 如葵花子油 花生油 橄榄油碳水化合物 60 65 增加果糖摄入 如水果 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 营养需要 无机盐 适量Ca 1000mg Fe 15mg I 150 200mg维生素 大量补充维生素C E B族维生素和 胡萝卜素等如番茄 卷心菜 酵母 银耳 蜂蜜等vitA660ugRE VitB1 2mg VitB2 2mg VitB6 2 5mg VitB12 3ug VitC 100mg 烟酸 20mg 叶酸 0 5ug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 工种铅 汞 镉 苯 农药 毒物对人体的影响汞 肾脏损害 兴奋中枢导致精神症状 甲基汞导致 水俣病 铅 溶血 神经衰弱 铅中毒性脑病镉 骨骼 肾 消化系统 易出现骨质疏松 骨折 砷 胃肠炎 神经系统麻痹苯 造血系统 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 营养素与毒物蛋白质 巯基具有解毒作用谷胱甘肽 谷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形成的三肽 具有解毒作用金属硫蛋白 能于镉 汞 锌 铜 铁结合 二巯基丙醇 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丁二酸钠脂肪增加脂溶性毒物的吸收 如有机氯 苯 铅 饱和烃类 卤代烃类 芳香烃类 但磷脂能提高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 促毒素排出 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 营养素与毒物碳水化合物 通过结合毒物 增强解毒能力维生素维生素A 增强混合功能氧化酶功能 具有解毒功能维生素C 还原作用 增强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 具有解毒功能微量元素铁 铁缺乏降低细胞色素酶P450和b5的活性锌 直接拮抗毒素 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加硒 抗氧化 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 营养需要 蛋白质 补充含硫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 如蛋氨酸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镉作业人员补充足够钙和维生素D对铅和苯作业人员注意补充造血相关营养素 在急性期使用多钙少磷 或多钙正常磷的成碱性食物 形成磷酸三铅储存与骨骼内 缓解期使用少钙多磷或低钙正常磷的成酸性食物 形成磷酸氢铅 排出体外 注意交替使用 保证钙 铁 硒 锌的摄入保证蔬菜和水果量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25 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运动员的营养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脑力劳动者的生理的特点 脑细胞工作需要大量氧气和碳水化合物 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脂类 主要是卵磷脂 以及对大脑最有影响的维生素B1和烟酸等 在满足热量的条件下 还应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能量 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 5 1 4 耗糖量和氧量增加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 150g d蛋白质和氨基酸大脑智力活动与功能的物质基础 构成神经递质氨基酸的平衡是维持大脑正常活动与功能的重要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