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品翰博士:中医经方解读.docx_第1页
何品翰博士:中医经方解读.docx_第2页
何品翰博士:中医经方解读.docx_第3页
何品翰博士:中医经方解读.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品翰博士:中医经方解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但西医检查没有问题,可是人就是明显感觉不适。遇到这种奇怪的疾病,西医往往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中医界却有很好的武器“经方”。一、什么是“经方”“经方”是指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含有非常经典、非常有效的意思。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包含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称为“方书之祖”、“医书之经”。历代名家均极为推崇伤寒杂病论,注解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名家已经超过100人。如:药王“孙思邈”在写千金要方时,他未能看到该书全本而感遗憾。后经过几十年的搜寻,终于在晚年时觅得,撰写了千金翼方。为什么“经方”这么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呢?复生堂中医门诊部的何品翰医师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经方”的疗效好,如果方证相对的话,“经方”的疗效不仅给患者惊喜,甚至,令医生都惊喜。第二,在于可重复性。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品目繁多,其中也有很多有效方药,但是,这种方药的适应证没有“经方”明确,导致重复性不好,可能甲医生运用后效果很好,乙医生运用后却没有效果。“经方”却不一样,他的适应证非常明确,只要方证相应,重复性非常高。作为经典方药,可以世代相传,是其它方药的基础。所以,“经方”是古人临床治病经验的高度浓缩,具有疗效好、可重复性高的特点,是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二、为什么经方可以治疗怪病奇病呢?何品翰医师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怪病奇病是一种病,它存在于临床实际,之所以称为怪病奇病,是以现代医学的理念出发的原故。西医学抽血化验、B超拍片等检查都是正常的,所以觉得奇怪。但对于中医学来说,一点都不奇怪,中医学是以临床症状、舌苔脉象来治病的,而不是根据化验指标来治病的。针对这些奇怪的症状,中医学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这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经方”。其次,是“经方”的特性决定的。每一个“经方”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主证(各种临床症状和脉象舌象)和副证,只要主证能够与“经方”对上,临床就能够有很好的疗效。很多怪病奇病是以副证的形式出现在医生的面前,但在我们诊治过程中,发现了病人的“经方”主证,对其主证进行治疗,副证自然就痊愈了,怪病奇病自然就好了。三、“经方”治疗怪病奇病案例1.十余年的汗出异常。女,42岁,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主诉:白天动辄汗出,晚上睡觉出汗特别明显,衣服湿透,每天早上都要洗澡,症状持续十余年。起病于十余年前流产后,当时没有注意,后到西医门诊检查,检查指标显示没有异常,配了一些药(具体不详),疗效并不明显。后来也看过中医,疗效也不佳。前前后后,中医西医看过很多年,后来病人也没有信心了。但是,每天晚上汗出湿透衣服仍持续出现,都需要早上洗澡,慢慢地睡眠质量变差,脾气变差,脸色萎黄,人整天病怏怏的。经人介绍,来到何品翰医师处就诊,来时还说“不报多大希望,只要能稍微缓解一下就心满意足了”。何医师根据她汗出不止的症状,进一步询问她怕不怕风吹,回答:“怕风。”在腹诊过程中,发现她肚脐眼上方能够摸到明显的动脉搏动,两边的腹直肌稍有硬感。根据这些情况,何医师给她开了“桂枝加附子汤”,七剂。一周后,患者复诊时说:“哇,这药很灵的,吃了当天晚上明显出汗少了,第二天就不出汗了。”目前,该病人不仅汗不出了,精神也好了,脾气也变好了,脸色都红润了。何医生给我们分析说:这个病人就是典型的治疗漏汗的经方“桂枝加附子汤”证。该经方出自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句就记载了,一个人用了发汗药,结果汗出了不停,人很怕风,而且还有点抽筋、小便不通畅的表现,这种情况就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后来,人们就将“桂枝加附子汤”用来治疗汗出不止的漏汗症,并补充了肚脐眼上方能够摸到明显的动脉搏动,两边的腹直肌稍有硬感的腹症和脉浮等体征。但是,如果不用“经方”,而单纯地运用麻黄根、瘪桃干、糯稻根、浮小麦等止汗药,效果就不会好,她前面就是运用这些止汗药,但是十余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改善。2.二十多年的左下腹疼痛葛某,女,杭州市庆春路绿萍小区。问:怎么不好答:这两天头晕厉害,而且胃胀,稍微吃点东西就胀的厉害,还有潮热问:大便如何?答:大便偏干何医生听后,让患者躺下,摸下肚子。一摸到左下腹,患者立即说“痛!这个地方痛反反复复二十多年了,从我年青还没有结婚时就有了。西医B超检查说没有什么问题,也吃过很多药,但总是不见好,以为这个病看不好,所以刚开始也就没有说。”何医生结合上面的情况又摸了一下脉,看了舌苔后,给患者开了经方“桂枝茯苓丸”合“泻心汤”。一周后复诊,诉:头晕、胃胀明显好转,最好的是痛了二十多年的左下腹不痛了,感觉很舒服,就是大便前面几贴药有点偏稀,人都感觉轻松了。连续服用一月后,病人诉好像年轻了好几岁,以前提前的月经也准时了,月经血块也少了,连黑眼圈都变淡了。何医生给我们分析说:该病人形体偏瘦,面色偏黑,黑眼圈明显,嘴唇紫暗,月经血块多,左下腹压痛,脉有力,这些都是典型的经方“桂枝茯苓丸”证。胃胀、大便偏干是属于经方“泻心汤”证。“经方”与病人的证候相对应了,所以疗效比较好。“桂枝茯苓丸”记载在金匮要略中,原本用于治疗孕妇子宫中有癥瘕(今天肿瘤之类),现在被广泛应用各类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等各类疾病。3.夜间肠鸣厉害,导致失眠两年余。何某,女,23岁。该患者是陪伴她母亲来就诊的,发现她母亲的失眠治疗后明显好转,询问何医生自己的病能不能治。自诉:每天晚上肚子“咕噜咕噜”的响,一响自己就睡不着,非常奇怪。去西医检查了,说没什么问题,配了点安眠药,但吃了安眠药后,第二天头昏昏的不舒服,肚子还是照样响,所以也不怎么吃。已经持续了两年了。问:是否有胃胀、心烦、口腔溃疡等情况?对饮食冷热有无喜好?答:胃很胀,稍微吃点东西就不舒服。睡不着觉就心烦。口腔溃疡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不喜欢吃冷的东西,吃了会胃疼、拉肚子。何医生根据以上情况,摸了脉看了舌苔,开了经方“甘草泻心汤”,一周后,患者胃胀消失,口腔溃疡未发,最明显的是:肚子不响了,睡眠大大改善,早晨起床后精神很好。何医生给我们分析:该患者肚子“咕噜咕噜”响,中医叫做肠鸣,它与胃胀、心烦、口腔溃疡等症状联合起来,就是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有记载。现在该方被广泛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失眠、青春痘、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以上几个病例,在何品翰医生治疗前,患者都进行过西医的化验、检查,但都被告知正常,自己都觉得奇怪。但是,中医是从临床实际出发的,这种情况,中医学的记载是很丰富的,也是很有经验的,特别是应用经方治疗也是很有效的。经方药简效宏、成本低廉,是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的精华,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被证实了的经验方。何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对经方加减化裁,自然能有较好的效果。而研究经方也必将更好推动中医的发展,让更多人领会祖国医学的真正魅力。【专家印象】何品翰,原名何淼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