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园林史复习提纲(打开方式如下)1、 灰色字是我觉得不是特别重点,可以后背的东西,如果有误麻烦提醒我改一下。2、 链接可以当做有的内容的补充阅读部分3、12、13题以及其他开放答案的题目,麻烦小伙伴们再根据自己复习时候的情况补充和整理4、最后一题的景点因为考试时候只用回答两个,所以大家自己选定要答的景点以后可以自行补充。目前的只是列给大家参考。5、每道题负责的小伙伴,我继续留在上面了,有什么不理解的大家可以去找相关小伙伴6、此份资料会持续更新至考试7、感谢小伙伴们大力支持,大家做的都很认真啊8、整理初稿目前是这样,如果有修改意见大家尽力提啊中国园林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典园林源头(要素、类型、物质源头、思想源头)曹江宁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叠山:类型土山、土石结合型、纯石假山、庭石 形态崖壁、峰峦、涧壑、洞穴、坂坡理水:形态湖泊、溪流、瀑布、涌泉建筑:厅堂、楼阁、馆、榭、舫、亭、轩、廊、桥、门、墙花木:乔木、灌木、藤本花木、草本花木、竹类、水生植物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气派豪华)私家园林(精巧别致,典雅秀丽,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想象,更富艺术情趣,也更能激发游人的雅兴。)寺庙园林(清溪环绕,青山掩映,苍松古柏相伴,藏而不露,清幽神秘)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物质源头(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台、园圃这三者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2)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囿(起源于狩猎)殷朝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集中圈养“囿”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并非主要功能,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起源于祭祀)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在台上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周朝,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园圃(起源于农耕)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中栽植蔬菜的场地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做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思想源头天人合一思想:保护山林川泽的生态环境,天人感应、天人和谐君子比德思想:将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和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神仙思想: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中极天柱昆仑1、 中国历代皇家园林典型代表(西周、汉、唐、宋)(苟潇宇) 注:西周考的可能性小、汉建章宫、唐曲江池、宋骊山离宫 西周: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代表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汉:当时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汉代上林苑规模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中有建章宫、甘泉宫、宜春宫等,其中建章宫(见上图)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PS:颐和园是最后一座),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隋唐: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全盛时期,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的统一。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构架巧妙、建筑结构精美、动植物繁多的皇家园林。代表有:长安:1.三大内(宫殿):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2.大内三苑(御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三者中最大) 3.离宫别苑:骊山华清宫、九成宫(建筑顺应地形,应山就势,和谐于 自然风景)、曲江池洛阳:1.隋西苑(唐代称东都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皇家园林,其 中有北海,上有三山。西苑的建成标志着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宋:当时的皇家园林缺少了唐汉以来的庞大规模,但艺术和技法更为精密。 假山叠石的运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着完整的水系。代表有:1.宋徽宗的艮岳(见左图):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 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南北两山东西向环列,包围水体,开了把后来皇家园林中的山成为万岁、万寿的先例。 2.金明池:行宫御苑,一座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原供演习水军之用,开封八景之一“金明过雨”。2、 中国历代造园家及其园林(屈峥) 注:诗人王维、白居易、司马光、苏舜钦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渭上南园、庐山草堂、长安新昌坊宅园、洛阳履道坊宅园,其中庐山 草堂与履道坊宅园的造园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司马光:独乐园苏舜钦:沧浪亭辋川别业(终南别业)-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唐长安附近蓝田县的辋川谷,山谷因有辋峪河和四面山涧的小溪像辐条一样注入湖中,好似车辋的形状,故名辋川。王维依据山川自然形貌,融入自己诗趣画意和对园林山水意境的理解,在绵延近20公里的辋川山谷营造了华子岗、文杏馆、鹿柴、金屑泉等20个景区,构建出一处集诗情画意和自然美景、士人情趣于一体的私人别墅。辆川别业 中空间与景物的布置则讲求主次分明和相互对比的效果,并且构成大小变化、疏密相间等有节奏的变化。王维是我国山水派诗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晚年的辋川别业开诗画园林的先河,对之后园林意境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先驱作用。参考链接/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5&recid=&filename=AHNY200836045&dbname=CJFD2008&dbcode=CJFQ&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VjLzRnaUNvV0E4cWR5ZWdIVFhRSmRrMVlFMVIwN3pteFlUMGpxU00zbzFuUWk5cWhBP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M5MDJYRmQ3RzRIdG5QcVk5QllZ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ZlWmVSbkZ5L25WNzdMSkM=庐山草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庐山草堂记。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履道坊宅园-白居易53岁,长庆四年(824年),罢杭州刺史,秋至洛阳,由田氏手里买得故散骑常侍杨凭的履道坊宅园。白居易的履道宅园是我国唐代园林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个园林。从园林史的角度评价,履道宅园标志着我国自然山水园林发展到唐代,其艺术特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参考链接:/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GDYL200803005&dbname=CJFD2008&dbcode=CJFQ&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cTcwekE2alhRQ2JEaVlyeStGbFErMS9rVnZLdlpERk93NVoyREJuTkREQ1JQVnE1OHlBP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Y1MTJySTlGWV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VaZVJuRnk3blVyM1BJaW5TWXJHNEh0bk0=独乐园-独乐园是司马光与1073年(熙宁六年)在洛阳所建的园。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合,1070年(熙宁三年),宋神宗欲重用司马光,王安石反对,认为这“是为异论者立赤帜也”。司马光也不愿意留在朝廷,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上疏力辞,请求外任。是年九月,出知永兴军,第二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1073年,他在洛阳尊贤坊北国子监侧故营地买田二十亩,修造了这个园子,取名独乐园,并写了独乐园记和三首独乐园咏诗。司马光给他的园子取名叫“独乐”是有深意的。在独乐园记文里,他首先说明自己既不同于王公大人之乐,也不同于圣贤之乐,而是像鹪鹩巢林、鼹鼠饮河一样“各尽其分而安之”。他又说自己不敢比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所以叫“独乐”。 司马光在独乐园中,点缀了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等若干建筑。特色:主题鲜明独乐园以 “ 独乐” 为 主 题 , 园 内景 物 皆 为主 题 服务 , 尽显“ 独乐 ” 意趣 。 读书堂 、 弄水轩 、 钓鱼庵 、种竹斋 、采药圃 、浇花亭 、见山台 , 园中七景分别以董仲舒 、严子陵 、韩伯休 、陶渊明 、杜 牧之 、王子猷 、白乐天的事迹为立意的依据 , 景物 简朴疏朗 、自然天 成 。理水精湛北宋时期洛阳园林的 建筑风格重水不重 山 , 独乐园 就是以水景见长 。独乐园内 沟渠纵横 ,流水贯通。水景动静结合 、过渡自然 , 即开即合 、曲折有致 , 且能够和建筑、 植物巧妙结合。弄水轩以水景结合小巧开敞建筑“ 轩” ,在其中品茗泛觞 , 格外清幽 ; 池沼与修竹相映 , 竹水结合,似隔非隔,似隐非隐,景色丰富 。建筑简朴独乐园中的建筑小品有读书堂 、弄水轩 、种竹斋浇花亭等 ,都是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物参考链接/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2&recid=&filename=JZSX200929216&dbname=CJFD2009&dbcode=CJFQ&pr=&urlid=&yx=&v=MDY4Njg3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VplUm5GeUhsVmJ6S0x6Zllkckc0SHRqT3BvMUVZb1I4ZVgxTHV4WVM=沧浪亭-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时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贬谪后流寓吴中。见孙氏一直高爽虚僻,野水萦回,遂以四万钱得之经营,并取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沧浪亭”。庭院布局以山为主,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绕山布置。因葑溪河绕远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境。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园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半,借助“积水弥漫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的空灵的感觉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其他:汉代园林:汉武帝:上林苑“皇家气派”的缔造者魏晋南北朝的园林:石崇:金谷园 谢灵运:扩建始宁庄园隋唐园林:李德裕的平泉山庄宋朝园林:沈括:梦溪园元朝园林:倪瓒:狮子林明朝园林:计成:东第园 张涟:横云山庄清朝园林:乾隆:圆明园 李渔:半亩园,芥子园3、 明清江南园林、皇家园林代表及集称(古瑞恒) 注:三山五园、苏州四大名园、江南四大名园三山五园:万寿山 香山 玉泉山 静宜园 静明园 清漪园(颐和园) 畅春园 圆明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 沧浪亭 拙政园 留园江南四大名园:江苏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清朝其他典型皇家园林: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避暑山庄4、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符号的历史背景及其典型名称(吴笛) 注:三山、曲水流觞、与谁同坐轩、沧浪、壕濮、喜雨(喜雨亭记)、留听阁三山: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另有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注: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西岳华山(陕西省渭南市)、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中岳嵩山(河南省郑州市)。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王逸少诗云:“羽觞随波泛”。兰亭集会: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有诗: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与谁同坐轩: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此扇形建筑的来历为,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现在的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用精心策划、刻意安排来形容他们的修建过程一点不为过,其扇面两侧实墙上所开的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为清何绍基题写,款署为“媛叟书于吴门”,出自唐杜甫后游诗:“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意为“美好的江山正等待着人们再度登临,花柳无私地呈现出它的色彩风姿”。沧浪: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时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 是楚国的古歌,歌辞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第四句意思,是缅怀古人的交友之道,表示对一班假朋友,就像浊水只能洗脚一样,再也不屑一顾。壕濮:濠濮是园林的一种格局,要表现出的是山水相依的一种景象,其水位较低,水面狭长,往往能产生两山夹岸之感。而护坡置石,植物探水,可造成幽深濠涧的气氛。濠濮涧出典自“濠濮间想”,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为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自来亲人。”更远了找出处,濠指濠水,庄子和惠子濠上观鱼,在此争论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濮指濮水,庄子在此斥退楚王求仕使者,用鲲鹏表示自己的远大理想。喜雨(喜雨亭记):苏轼于嘉祐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次年,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之所。这年春天久早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为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喜雨亭记。留听阁:位于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5、 著名的历史园林论著(作者、主要内容)(张立立) 注:李渔一家言、计成园冶 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美学家。著有笠翁十种曲、笠翁一家言、十二楼、闲情偶寄等五百多万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传。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计成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而知名。他宗奉五代杰出画家荆浩和关同的笔意,属写实画派,因而喜好游历风景名胜。为中年回到江南,定居镇江,专事造园。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令人难以窥其风貌。一家言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李渔把自己的诗文集取名“一家言”,可见他在写作上是力求创新,力求展示自己的个性的,这使他的小品文和明清之际其他小品佳作一样,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格调上,都与一般的正统古文不同。 此书的居室部和器玩部中,对园林借景、装修、家具、山石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是继园冶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述。 其中的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兴造论 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指导思想园说 园说是全书的总论,作者从造园艺术出发,就园林所要达到的意境做了描绘,其中最为精辟的莫过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了。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纲,也是人们评价一个园林艺术作品的重要信条,两篇文字都不仅长,但言简意深。第一篇相地列举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旁、江湖等不同环境中的园林选址和景观设计要求。第二篇立基重点叙述各类园林建筑以及假山选址立基的艺术和技术要领。第三篇屋宇,分疏了各类建筑名称、功能以及梁深结构类型、变通方式后的图式。第四篇装折即装修,说屏门、天花、门窗隔扇等可折装木柞的式样与做法。第五篇门窗讲述园林建筑门窗多种外形轮廓与做法。第六篇墙垣,揭明不同材质所构成不同类型墙垣及其施工要领。第七篇铺地概述各种材料铺装地面形成种种花纹图案。第八篇掇山,以大量篇幅陈述了园山、万山等八种假山以及石池、峰、峦、岩、洞、涧、水、瀑布等堆砌方法、工程技术要领和艺术追求。第九篇选石,罗列了太湖石等十六种可供掇的山石产地及各种的石料的色泽、纹理、品质。第十篇借景以实例说明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6、 明清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年代、建造者、景点)(曹江宁) 注:(拙政园、留园、网狮园、可不做,有重复)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乾隆花园l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年代:清 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造者:基于乾隆皇帝的思想,设计图样由宫廷画师与御匠完成景点:行政区:仁寿殿生活区: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游览区: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排云殿、智慧海、文昌阁、谐趣园、苏州街l 避暑山庄年代:清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造者:“样式雷”家族景点:平原区(山庄北部,60.7万平方米):文津阁山区(山庄西北部,443.5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喇嘛寺庙群湖区(山庄东南,49.6万平方米):烟雨楼、金山岛宫殿区(山庄南部,10.2万平方米):正宫、松鹤斋、东宫、万壑松风l 乾隆花园(又称宁寿宫花园)年代:清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十一年(1776年)建造者:宫廷工匠景点:古华轩、禊赏亭、承露台、遂初堂7、 中国城市风景建构的典型符号(田透) 注:西湖、八景(知网,吴庆洲)中国城市风景建构的典型符号是一种景观集称文化。在中国的风景名胜地,“入景” 、“ 十景”等称谓及见不鲜。燕京八景、西湖十景、避署山庄七十二景等更是闻名遥迩,这种以数字称谓景观的表达方式,形成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第一个自然山水景观集称潇湘八景 据梦澳笔谈: “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西, 尤善为平远山水, 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睛岚、江天荟霄、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人。好事者多传之。” 第一个城市名胜景观集称虔州八境翰州在北宋称为虔州, 古为南康郡治。八境即八景. 虔州太守孔宗翰作南康八境图, 请苏轼为之题诗。八境为虔州的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马祖崖、孤塔、郁孤台、睦润山等八处名胜。第一个园林名胜景观集称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出现在南宋。宋本方舆胜览云: “ 西湖, 在州西, 周回三十里, 其涧出诸涧泉, 山川秀发, 四时画舫遨游, 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 有曰: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种、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景观集称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自北宋潇湘八景间世起, 至今已历九百余年, 发展遏及神州各地, 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丰富的美学、哲学、历史文化、水文化内涵以及命题构景的手法, 对今日的园林景观及城市景观设计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 魏晋时期园林文化(园林符号及对后世影响)(张弢) 注:例如桃花源对后世园林空间影响、曲水流觞对园林活动影响、竹林七贤对生活方式 影响1、简述“桃花源”对后世园林空间的影响答:“桃花源”代表了魏晋文人心中理想的园林空间,构建了完整的空间序列。在导入部分,从“缘溪行”到“忽逢桃花林”,再到“山有小口”和“豁然开朗”,设计的前奏完成了四个推移, 即开始承接压缩打开。一定的吸引力和心理暗示,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引导人自然而然地进入主体部分。并且用一定的紧张感与后来的主体部分形成心理上的对比。而在主体部分,桃花源也有三个层次,一是环境气氛的变化,二是人情氛围的变化,三是时间的变化,主体部分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和特殊情节,让人产生奇特的感受,突出自己的主体思想和个性特色。而在结尾部分设计一个美好的回环, 在游览之后, 让游人不自觉地回头看一眼,引导他们对整个游园再做一个简短回忆, 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起承转合,形成了一个:开始承接压缩打开扩展收缩回环结束的视觉流程和空间流程。2、简述“曲水流觞”对后世园林活动的影响“曲水流觞” 的园林活动乃中国园林公共活动之滥觞,而园林主人构建“曲水流觞”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功能亦是仿兰雅事而游宴雅集。随着时间的流逝,“曲水流觞”的活动已经由原始的巫祭仪式演变为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风雅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些许改变:并不一定要流觞于曲水,传承曲水流觞之意境表达的园林活动举不胜举。因此,古典园林中的曲水流觞景观乃为文人风雅所服务, 而这种活动亦充满了文学的气息和优雅的故事,其园林活动的行为动作充满了无比的美和魅力。3、简述“竹林七贤”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极具特色的文人团体,历来以其率真洒脱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反对礼教的思想和放浪形骸的作风,更因为竹林交游带来了一条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交游标准以精神旨趣会友。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一反古人志同道合式的交游,而将内心被压抑许久的真性情释放出来,并以此作为交友的重要标准。他们不论官阶的高低、相貌的美丑,甚至是政治立场的相悖,全凭精神层面的志趣相投而悠游畅谈于竹林之中,这种新型的交游模式对后代士人交游产生了深刻影响。9、 假山(假山类型/石头类型/(刘帝谷)假山材料的意境以个园为例)(褚欢欢)假山的类型(1)土山。假山是从土山开始逐步发展到叠石的。土山利于植物生长,能形成自然山林景象。在城市绿化中有较多的应用。但易受雨冲刷,故而用草坪或地被植物等护坡。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土山大多限于整个山体的一部分,如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西北隅。(2)土石山。常见的园林假山形式,土石相间,草木相依,便富自然生机。把土与石结合在一起,使山脉石根隐于土中,泯然无迹,而且还便于植树,树石浑然一体,山林之趣顿出。土石山有以土为主的带石土山和以石为主的带土石山。带石土山以堆土为主,只在山脚或山的局部适当用石,以固定土壤,并形成优美的山体轮廓,如沧浪亭的中部假山,山脚叠以黄石,蹬道盘纡其中。其因土多石少,可形成林木蔚然而深秀的山林景象。带土石山先以叠石为山的骨架,然而再覆土,土上再植树种草。其结构:一类是于主要观赏面堆叠石壁洞壑,山顶和山后覆土;另一类是四周及山顶全部用石,或用石较多,只留树木的种植穴,而在主要观赏面无洞,形成整个的石包土格局。(3)石山。全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因用石极多,所以其体量一般较小。小山用石,可以充分发挥叠石的技巧,使它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况且在小面积范围内,聚土为山势必难成山势,所以庭院中缀景,大多用石,或当庭而立,或依墙而筑,也有兼作登楼的蹬道的,如苏州留园明瑟楼的云梯假山等。假山石材类型常见六种1、千层石:产于江苏太湖和四川西昌一带,是沉积岩的一种,有深灰色、褐色和土黄色等色调,有的层中夹砾石。千层石形状如国画中的折带效,质地极坚硬,体重,不吸水,可加工。2、太湖石:天然的太湖石有青、白、黑三色,质地坚硬,浸润不枯。3、黄蜡石:黄蜡石以黄色为多见,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贵,另外,有蜡黄、土黄、鸡油黄、蛋黄、象牙黄、橘黄等色。主要产于两广地区,又以产于广东东江沿岸(河源)及潮州的质地最好4、英石:英石,又称英德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5、龟纹石:产于长江流域一带,因受江水冲刷积淀而成,属硬质石淡褐,石纹效法如锯截斧砍,但龟裂自然,最适宜表现大江和江河驳岸及散点石造景。6、斧劈石:产于我国较多地区,犹以江苏武进、丹阳的斧劈石最为有名。斧劈石属硬质石材,其皴纹与中国画中“斧劈皴”相似,太湖石、英石、灵璧石、黄蜡石(号称古代四大奇石)假山材料的意境以个园为例 意境美是中国造园艺术最精髓的核心。意境之“境”包括两个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是实境,“象外之象”就是虚境。“石”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就是利用石头来为园造景,营构实境,为生成意境创造物质环境。园林之艺术,来自大自然之真山真水,鉴于真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不同、意境各异。而假山石是情与物的统一体,算是一种寓意颇深的抽象雕埋。似真非真、虽假犹真,以简单朴实的形式,传达出深邃的意境。假山按材料分: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不同材料的运用表现不同质感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进而寓意不同意境。以个园叠山的立意为例:采取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分峰用石结合不同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春山:表示春之寓意的山石景观,这处景观主要由石笋(一种美石,色淡绿,带粉白斑点,外表如笋)和修竹组成。石笋犹如未长成的竹子,正挺立向上,修竹青春,显得春意盎然,整体设计非常符合“春”的主题。夏山:在个园宜雨轩的西北,绿树青杨掩映下有一座优美的太湖山假石,由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叠成,湖石色泽青灰,石形丰姿秀美多变,风格飘逸俊拔。运用“夏云多奇峰”的形象来叠石,通过灰调的石色,绿树 披洒的浓荫,山洞的幽深,给人以苍翠欲滴的清凉感觉。 秋山:四山高潮,用黄石(夯实无隙呈不规则块状,棱角分明,切面如削,色带如带蜡质,近褐近绯)堆叠而成,气势磅礴,并配有青松、翠柏、丹枫等植物,处在黄石与枫叶的氛围中,显得刚劲、峻拔、泼辣。 冬山:用白色宣石(石英石)、有资料说是宜石(雪石),拥有几乎堪比冬日白雪一般的色泽,给人以积雪未 化之感。三面粉墙,宜石依墙而置成山,山石依靠的墙壁上还留有一个个小圆洞,可引隔墙春景入院,被称作风音洞。冬、春二景既截然分隔 又巧妙连续,表达“冬去春来”之意。10、 理水(周艳、杨一飞)园林理水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一般最简单的理水方式是造池。比较进阶的理水方式,则将池的规模扩大到水路的安排,如恰好园外有溪,则想办法将它引进到园中来,或是起假山,造小型瀑布如帘。更大型的理水方式则扩充至人工湖泊跟水路的营造,湖中甚至有小岛,小溪则有造桥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思想l 崇尚自然园林水景多是模仿江、河、湖、海、溪、瀑、泉等自然水体,不论是水面形状、空间组织还是临水而建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皆追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l 人化自然古典园林在建造时经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自然水体景观微缩至有限的园林景致之中。l 山水相依可使山与水独立分隔形成山环水绕或山南水北的布局,也可使山水平行排列,相望于咫尺刚柔并济。l 讲究含蓄水在古典园林中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阻隔或连续,形成湖环山山抱湖,岛中岛或园中院。水面通过建筑物、树木、湖石的遮掩,造成水面视觉不尽的幽深和含蓄。还有岸线的曲折变化会凸显出水面的曲折藏露,还能使水面轮廓饱满并且附有生气,增加水面景观的深度。l 小中见大中见大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想象力,水面虽然小也可做成时隐时现的小池、狭带,加上自然山石的搭配组合,就能给人以“无尽之意”,通过园中的小山小池联想到自然之中的名川大山。l 曲折通幽曲折的水景亦缓亦促、亦张亦合,营造出有韵律有节奏变幻的同时,也扩大了人们对整体空间的感知范围,这样就达到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水处理空间的方式l 导向作用: 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景色。l 分隔作用: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景层次和内容,避免单调。l 点缀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生机活力,使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中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l 倒影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地,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l 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l 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园林理水艺术类型l 泉瀑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l 渊潭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l 溪涧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汀步(见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涧”。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石槽,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法已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小品。l 河流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例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l 池塘湖泊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北海与琼岛白塔。园林中的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尽之意。l 其他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园林理水案例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拙政园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畅春园理水 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私园“玄圃”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洛阳园林 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大内御苑 艮岳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11、 中国古典园林四个特点之一进行阐述(1)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欧阳玉卓)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叠石:采用各种造型、纹理、色泽的石材,以小尺度创造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的形象,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并形成了多种堆叠风格。常采用的石材: 湖石狮子林中部石岸 个园夏山黄石个园秋山宣石个园冬山笋石个园春山河北房山石静心斋北假山 独立观赏景石留园冠云峰理水:以小尺度体现河、湖、溪、涧、泉、瀑等景象。明 文震亨长物志: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陈从周 说园: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2) 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欧阳玉卓)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西方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美是对立的。而在中国园林中无论多寡或性质功能,都能与山、水、植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杜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 李白:“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亭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廊沧浪亭爬山长廊、留园冠云台西部空廊、留园北部空廊、拙政园水廊、拙政园浮廊、怡园复廊、个园楼道游廊榭怡园藕香榭、退思园闹红一舸与水香榭舫颐和园石舫、拙政园香洲、厅、堂拙政园远香堂、狮子林燕誉堂馆、轩、斋、室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留园五峰仙馆、沧浪亭面水轩、秋霞圃碧梧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怡园画舫斋、网师园梯云室石庭、狮子林卧云室楼、阁颐和园夕佳楼、个园抱山楼、拙政园见山楼、颐和园佛香阁、拙政园浮翠阁塔台豫园打唱台园桥瘦西湖五亭桥、拙政园小飞虹廊桥、寄畅园石桥、颐和园玉带桥、颐和园练桥、颐和园十七孔桥路门、墙、漏窗瘦西湖吹台月洞门、怡园月洞门、惠山洞门、豫园龙墙、颐和园谐趣园游廊漏窗、沧浪亭漏窗、藕园漏窗、拙政园漏窗、留园古木交柯漏窗(3)诗画的情趣(杨黎潇)论述: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中国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1.园林常常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2.园林规划布局常常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段,使得园林设计有很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通常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流动空间,如诗文佳作一般有着严谨精练的结构,序列中往往可见对比手法、悬念手法、欲扬先抑的手法等等。这与文人士大夫的抱负和追求,以及直接参与造园密不可分。3. 中国画的散点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喀什地区两级法院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4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六安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高新区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河南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招聘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东中山市西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批次“人才强市”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IL-6-IN-3-生命科学试剂-MCE
- Hydroxyfasudil-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介绍和评述课件
- 网络综合布线实用技术第3版任务3综合布线工程网络方案设计课件
- 电梯的基础知识培训讲义课件
- 我的家乡-美丽的余姚
- 急性胰腺炎 护理 常规课件
- 收益分成协议书
- 起重吊装安全施工方案(3篇)
- 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最全ppt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
- 苗木供应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阅读训练新人教版
- Q∕GDW 12075-2020 架空输电线路防鸟装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