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化取向华师2005春 苏炎明摘要: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因此,学校管理归根到底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学校管理人性化才是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管理的效益。Digestion: The object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is the person,it is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at humanistic management is implemented. The basic duty of school i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and foster the talent,it involves three objeets:the school superintendent,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it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constituted of“person-person-person”.Therefore,the main aim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is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So,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humanization should be fully manifested.The person is developed with the trust,the respect and the stimulation.The person is educated with the infection.The humanization management of school is a kind of intrinsic self-control.It follows the laws of education,arouse teachersand studentsenthusiasm,and the benefit of management is displayed with maximum limit.关键词:人性化 管理 建构 实施Key words:humanization,administration,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引 言“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而展开研究的管理方法,能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也越来越被更多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所重视。(一)社会呼唤学校管理人性化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愁温饱,手中还有余钱,还有业余时间,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了,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对学校管理人性化也越来越显现。再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源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学校撤并,使学校住校生急剧增加,学生年龄小,他们远离父母,自理能力弱,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特别是有些学生还是独生子女,这就需要教师有父母般关怀和学校管理人性化。(二)新课改呼唤学校管理人性化新课改是应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作出的准确定位,即面对以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为基本标志的未来社会,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国民,在弘扬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以此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新课改注重人性化,更注重个性的发展、个性张扬。因而,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造就高素质的人性化教师队伍,更需要学校管理人性化。(三)学校管理发展趋势人性化从管理发展史看,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标志着科学管理诞生,学校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产生,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外在控制的管理模式,把人视为物,把人看作一部机器,不能真正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时至今天,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管理人性化适应时代发展,是管理发展的趋势。一、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及理论基础(一)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内涵人性化,是指以人为中心和尺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是使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和满足,人的心理才能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从而达到人物和谐。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即在学校管理中依照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把人看作第一要素,把发展人、完善人作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管理目标和效益。(二)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1.基于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说理论 管理心理学家雪恩提出的人性假说理论:“在管理中,对人的需要、对人性的看法以及采取的相应管理措施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人以物质需要为主,人是经济人,因此应当采取物质刺激的措施来对人进行管理。后来,人们认为人以社会交往的需要为主,人是社会人,在管理上应采取通过搞好人际关系等措施,以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来进行激励。之后,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人以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要对人进行激励,则应采取措施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现在,许多人都认识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人是一种复杂的人,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注1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以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说理论为指导,把人看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能动的人。2.基于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教育的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在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学校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只有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注2学校人性化管理基于此原理。3.基于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所组成的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当人们低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向高层需要发展,当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就向精神需要方面发展。学校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因此,人性化管理从理论上来讲,应该说是在于管理的理论基础发生了一种转换,管理的侧重点从注重外在的控制转向注重组织的内在发展。二、学校人性化管理在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认为人性化管理=宽松管理滋生宽松管理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前几年掀起了管理模式过程管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微观化,学校管理过细化,教师是一部机器,按部就班,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师的聘任制演变成末位淘汰制,教师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形成了紧张感,导致厌教情绪,因而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盼望宽松管理。而人性化管理并不等于宽松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弹性管理,它实质在于“把人当作人看”,遵循人性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自我实现的欲望,即苦中有乐。误区之二:认为人性化管理=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而作为管理的对象教职工和学生,有先进的和落后的,必须有相应约束及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所以用制度还是用主观意志来管理,最终的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在管理者和教职工也存在的这种认识,这说明没有真正理解人性化管理的本质,误把人情化管理当作人性化管理。误区之三:认为人性化管理可以淡化制度管理,甚至认为可以取消制度管理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制度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而人性化管理是制度管理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它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根本目的。人性化管理的制度是一种符合人性的人文化的制度,它包括显性的制度管理和隐性的校园文化。人性化管理非但没有淡化制度管理,而且要健全管理制度,甚至强化制度管理,它将管理制度内化为每个人的观念中,成为内在自主的控制,成为自觉行动的指南。以上三个误区,其实质是没有理解人性化管理真正含义和本质。三、学校人性化管理建构与实施(一)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尊重人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调动教职工工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尊重人的基础是相信人,相信人的潜能。营造尊重人的氛围,就是要落实自主权,尊重人的劳动成果,让人有自主的时空。1.落实自主权,尊重人的自主性教师职业劳动的个体形式,使教师有较强的自主倾向和独立能力。尊重人首先要遵循教师角色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1)宏观管理,落实自主权。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是一种纵向型的,命令与服从为基本内容,以隶属性基本特征的不对等的行政法律关系。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它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专有的权利。当前,上级部门多,科室多,人员多,文件多,活动多,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再者,上面管理微观化,学校制定的计划和管理设想成了一纸空文。要落实好办学自主权,只有将教育管理的权力下逐渐下放给学校,赋予学校更大的权力,特别要人事权、经济权下移,使学校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 实行中期计划评价管理模式,落实自主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具有长期而复杂的规律,教师的劳动特点的长期性,教师的劳动效果也不能像企业那样时间短,见效快;教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也明确提示了教育高投资在社会发展中效应的滞后性,这一规律充分说明了教育的效果不能在短期内反应出来,也就是不可能立竿见影,当前学校管理大多实行短期计划、评价管理模式,追求短期效益,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师的劳动特点,因此,建立以学校为主的中期计划、评价管理机制,即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以原有的基础为基础,制定三年或五年的详细的学校发展计划组织实施阶段反思修正再实施结束总结;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以学校是否发展为目标,组织人员评估学校发展计划阶段评估计划的实施总结评估。接着又以现在为基础实施计划评估,如此环循,保证学校沿着各自特色方向发展。实行弹性管理,保证教师劳动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教师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少,他没有什么东西可教的时刻就来得越快”注3。保证教师自由支配时间。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需要不断学习;保证教师自主管理空间,实行粗放性管理,自下而上的计划和评价管理,调动管理者和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其实质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对自己的形象、声誉、威信很重视,一方面比较注意自己的工作表现,注意规范自己在各方面的言行;另一方面也很关注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比较敏感,特别是当听到否定评价时,容易产生挫折感。针对教师这一角色心理特点,关注教师的闪光点,要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闪光点,哪怕一小小点,在教师会上表扬,在来宾或领导面前介绍,让教师在会上展示。建立谈心制度,一般在教师会议上或大众面前不批评教师,通过平时个别谈心,提出善意的建议。以维护教师的形象、声誉、威信和自尊心。3.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让教师之间相互尊重教师有一种“文人相轻”的心理倾向,多见自己,少见别人,这种心理倾向容易造成教师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丰富的教师喜爱的活动,如学生开运动会,教师也开教师运动会,组织教师旅游、文体活动等,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人是学校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尊重人要尊重人的自主权,尊重人的劳动成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评价教师。只有尊重,才能有利于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建设激励人的机制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兴奋剂,建设激励人的人性化机制,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研究表明,教师群体大致可归为三种水平的成熟类型:1、谋生型;2、自尊型;3、事业型。依据教师群体心理特点,建设激励人的人性化机制。1、建设激励性制度。比如,结合教师学历提高制定了教师自考、函授毕业奖励办法;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和小学生主体性素质评价方案等,实现人文性与制度化的高度融合,约束与激励有机结合,在激励中约束。2、完善激励人的竞争机制。建立具有弹性的公平的岗位评价机制,取消千人一样的教师年度考核评分办法。比如,体育教师年度考核分常规部分和奖励部分,奖励部分中其中一项指标是:教师组织学生运动队参加市级竞赛,第一名的奖15分;第二名的奖10分;第三名的奖5分;第四名的奖2分。3、创设体验成功的平台。比如,在周前会议上设立了“我成功十分钟”平台,让教师介绍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成功的事例,通过展示,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三)构建发展人的平台发展人是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是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既是指发展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发展教师的能力,也是指发展学生的能力;既是发展当前,更是顾及长远。就管理者而言,主要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就教师而言,主要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的能力;就学生而言,则是注重个体的特长培养,提高其生存、发展能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发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学校班子成员是学校的核心,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比如,建立班子成员例会制,坚持利用每周下午班子例会时间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增强成员的党性观念和法纪观念,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树立全局意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同时,利用岗位培训、假期自修、集体调研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为提高班子成员业务素质,学校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六个一”,即“每年参加一次论坛;每年撰写一篇论文;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开一次讲座;每周听一节课。” 2.构建教师素质提高的平台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是脑力劳动者,从事着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性性活动,它要求有一个心情舒畅、宽松和谐的环境,要求尊重知识、尊重创见和实践、尊重人的智慧和才干。而教师上进心强,希望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当前,上级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养过细化管理,培训面项目、内容繁多,他们不了解教师当前最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一味从理论上来想,教师需要什么,其实教师当前最需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培训。再加上学校工作紧张,造成教师心理压力加大,有很多教师就有神经衰弱症,据有关调查,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希望建立自主的、弹性的人性化教师培训机制,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努力构建了自主的、弹性的、人性化的教师素质提高培训机制“六个”平台。师德发展平台 开展“师德师风自我发展”活动,学年初制定“师德师风自我发展”目标,学年结束进行反思。组织一年一度的暑假师德专题培训;利用教师周前会议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师转变、时事政治、教育法律常识学习教育;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考核内容,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平台 制定了教师自考、函授毕业奖励办法,除45岁以上老教师外,其他教师都要参加自学考试,使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专、本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报销规定,在学校有限的资金情况下,让教师外出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合作平台 学校各教研组建立了合作备课、上课、交互式评课的教研活动模式。即上课的教师和合作的教师共同研究本堂课,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交互式评课是指上课的教师和合作的教师共同评课,并回答其他教研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合作备课、上课、交互式评课活动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师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平台。特色平台 学校以“学生人人有兴趣,教师人人有特色,块块有亮点”工作目标。为培养学生兴趣,学校建立了30多个兴趣小组,每年举行一次“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综合特长运动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在教师年度考核中设有特色分,以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教师人人有特色。展示成功平台 为了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学校建立了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日;让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教坛新秀评选;介绍和推出教师。特别是每两周周前会议上的“教师论坛”,即“特色展示”,让教师展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发展的“五个”平台,始终以教师自我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为了教师的发展,学校还制定和落实了“教师六个一”即:“1、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2、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3、每学期开一次讲座或参加一次论坛;4、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或承担一个课题;5、每周听一节课;6、每周进行一次详细的教学反思。”并将其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中。(四)培育感染人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人性化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使教职工和学生都能在有序的运行中自主地发挥才智,创造性地工作、学习。在健全人性化规章制度时要正确处理好“约束与激励”、“服从与协调”、“求同与存异”的关系。学校先后制定或完善了值周领导、教师岗位职责、文明班评比细则、教师行为十不准、教师忌语100条、小学生日常文明用语等规章制度。让过去带有惩罚性制度充满人性化、激励性。比如值日四项竞赛制度,以前它带有惩罚性,如:“地面不干净扣1分。”现在改为充满人性化和激励性:“地面干净奖励1分,地面特别干净,在全校班级第一的奖励2分”。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学校以 “序化、净化、美化、文化、绿化、亮化”的“六化”要求,建设校园环境,让校园环境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舒适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比如,各班在教室前门布置了“班级寄语”,寄语内容有师生合影、班主任的寄语和学生的心声。在学校适当的位置设计了各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提示语,如“保持距离,远看更美”、 “我同小树同成长”、“脚步轻轻,请不要惊醒她!”、“今天你微笑了吗”。布置了“书画长廊”,把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装裱,悬挂在在走廊上。让校园成为“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都是情”,让校园透出文化的韵味,凸现人文气息,使学校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学园。(五)开展适应人的教育活动适应人的教育活动,才具有实效性,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才能发展人的能力,培养人的个性。实施适应人的教育活动,提高育人质量,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最终目标。1.建设自主管理的教育阵地,锻炼学生能力 学校应建立一批自主管理的教育阵地,锻炼学生能力。比如,广播站从编辑到播音自主化;班级黑板报自主编辑、出版;设有的阅报亭、读书室、阅览室、队角等阵地,学生自我管理。2.开展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出现“学校教育十天,不如社会教育一天”现象,原因之一是学校教师唯恐学生出不安全事故,不敢让学生出校门,不敢组织校外实践体验活动,以至出现“封闭式教育”的现象。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受教育,才是深刻的,只有实践体验,才能解决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解决少年儿童成长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