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冲刺题·答案部分.doc_第1页
2013年冲刺题·答案部分.doc_第2页
2013年冲刺题·答案部分.doc_第3页
2013年冲刺题·答案部分.doc_第4页
2013年冲刺题·答案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语文高考冲刺题 参考答案一、语基部分21二、古文部分21三、诗歌鉴赏25四、默写部分25五、必考阅读26六、文学阅读27七、实用阅读28一、语基部分(一)语基第一套1【字音识记】B (A“棱”读“ln”;C“伺”读“s”;D“刹”读“ch”。)2.【词语使用】C(“挂一漏万”指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与句意相符。A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应用“反映”。B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D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不能用于指问题得到解决。)3【病句辨析】C(A语序不当,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B 成分残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D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以为目的”。)4【语言连贯】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句和第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句中的“也”、第句与第句中的“更”、第句中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序应如B项所示。)(二)语基第二套1.【字音识记】D(zhun/zun,gun/kun,zh/zh。Ach,q/q,b/p。 Bn,zh/d,du/d。Cjio,chn/zhn,jun/jn)2.【词语使用】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C归咎:归罪。)3.【病句辨析】C(A.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出现”应改为“避免再出现”。B.成分赘余,“令人堪忧”应改为“令人忧虑”。D.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4.【语言连贯】D(先总说文化的存在特点(第句),“草根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其存在也应该具有这个特点。在介绍“草根文化”时,先讲其来源(第句),再讲其影响(第句),然后讲如何对待“草根文化”。在对待“草根文化”这个问题上,先讲原则(第句),再讲方法(第句),最后讲意义(第句)。)二、古文部分(一)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5D(没:同“殁”,死。)6D(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7A(写其持家之才,写其教育孩子,写其善良助人。)8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9(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3分。何为:为什么。1分。独:难道。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3分。死:为而死。1分。戚:忧伤。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4分。穷:困窘。1分。振:救济。1分。业:置办产业。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二)宋史刘韐传5A(疏:上奏。)6C(表承接,连词。A.来,表目的,连词;用,介词。B. 替,介词;被,介词。D.连词,就;却,表转折,连词。)7C(表现刘韐用兵的智慧。侧面表现刘韐的意志胆识。)8B(“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有误,此处是指免除了邻居为逃跑的人补偿租税的不合理规定。)9(1)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3分。愆期:延期。1分。乘:突袭。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2)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4分。饮:使饮酒。1分。官:封官。1分。纵:放回。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3)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3分。正:正道。1分。所以:的原因。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参考译文】刘韐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镇守熙州时,征召他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到鄜延代理帅职,派出奇兵攻打西夏人,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欺骗的话。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这是实情。”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把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不为之而动心,更加严格备战,做好防守。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执掌荆南时,河北盗贼兴起,又用他来镇守真定。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了巡尉,统制官也被杀死。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镇守,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朝廷正打算顺从他们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整顿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这年冬天,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旁边留下军队,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韐发射强弩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胁他们,就退兵了。京城失守,朝廷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韩正把他安顿在僧舍。韩正说:“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刘韐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这样做。”韩正说:“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并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韐仰天大呼道:“有这事吗?”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刘韐举止庄重性情宽厚,到面对大事时却意志坚决不可改变。(三)资治通鉴徐敬业传5. B举:攻取6.A他,代词。(B连词,表修饰/却,连词,表转折。C从,介词/对,介词。 D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为所”,表被动)7.D(是行动,非计谋。则为计谋。)8.B(苏孝祥是官军将领,他攻击的是徐敬业。)9【断句与翻译】(10分)(1)此李孝逸也/将斩之/三朗大呼曰/我果毅成三朗/非李将军也/官军今大至矣/尔曹破在朝夕/我死/妻子受荣/尔死/妻子籍没/尔终不及我/遂斩之。 4分。每错3处扣一分。(2)(我军)如果进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发兵救他,(我军)这是腹背受敌啊。 3分。“若”、“是”各1分,大意1分。 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 3分“走”、“妻子”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韦超拥兵占据都梁山,官军诸将都说:“韦超凭险要自守,我军士卒没有施展勇力之处,骑兵没有展足奔驰之地;而且穷寇死战,强攻它,自己的士卒伤亡大,不如分兵防守它,大军直奔江都,颠覆他们的巢穴。”支度使薛克杨说:“韦超虽然据有险要,但他的兵不多。现在多留兵围困则前军兵力分散,少留兵则终归是后患,不如先进攻他,一定能攻下,攻下都梁山,则淮阴、高邮的敌人都会望风瓦解了!”魏元忠请求先进击徐敬猷,诸将说:“不如先进攻徐敬业,徐敬业一旦失败,则徐敬猷可不战而擒。我军如果进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发兵救他,我军这是腹背受敌啊。”魏元忠说:“不对。敌人的精兵全都集中在下阿,他们仓卒聚集而来,利在一次决战,万一我军失利,大事便无可挽回!徐敬猷出身于赌徒,不熟习军事,兵力又单薄,军心容易动摇,大军进逼,马上可以攻下。徐敬业虽想救他,从距离计算看根本来不及。我军摧毁徐敬猷,乘胜而进,即使有韩信、白起那样的良将也不能抵挡。如今不先攻取弱者却急着去攻强者,不是上策。”李孝逸听从他的意见,领兵进击韦超,韦超乘黑夜逃走;进攻徐敬猷,徐敬猷只身逃跑。徐敬业统兵凭借下阿溪固守。后军总管苏孝祥夜里带领五千人,用小般渡过溪水先发起进攻,结果兵败身死,士卒涉水时淹死过半。左豹韬卫果毅渔阳人成三朗被徐敬业俘虏,唐之奇欺骗他的部众说:“这就是李孝逸!”准备斩首,成三朗大喊:“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李将军。官军已大批到达,你们覆亡就在眼前。我死后,妻子儿女蒙受荣耀,你们死后,妻子儿女被籍没为奴婢,你们最终不如我。”他最后被斩首。李孝逸等军相继到达,数次交战失利。李孝逸畏惧,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李孝逸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荻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他们坚决请求决战。徐敬业布阵已久,士卒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李孝逸进攻徐敬业,趁着顺风放火,徐敬业大败,被斩首七千级,淹死的不计其数。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进兵屯驻江都,分别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徐敬业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所阻止,他的部将王那相砍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脑袋向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捕获。斩首后,他们的脑袋被送往神都。扬、润、楚三州平定。三、诗歌鉴赏(一)10.夜起 (1)写了夜间所见所闻的十分险恶的自然景色。象征了当时国家政治上的艰难形势。奠定了全诗忧国忧民的基调。(3分。1点1分)(2)忧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愤懑。对朝廷阻挠变法,导致国势日衰的愤懑之情。孤独。感觉国人还没有觉醒,没有同道,十分孤独。(4分。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二)10.送李丞归汉阳别业 (1)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三)10.鹊桥仙(1)这句词将富贵人家乞巧的奢侈与在七夕节的清苦生活相对比,既突出了自己生活的清苦,更以“清流叠嶂”寄托了自己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3分,“对比”1分,“突出生活清苦”1分,“寄托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1分)(2)这首词运用了融情入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抒情自然、真挚。上阕,融情入景,朦胧的月、淡淡的星、南飞的乌鹊,蕴含着一种朦胧、欢快的情感,“清流叠嶂”蕴含着自己高尚的节操;下阕,直抒胸臆,“佳人何在”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或知音)的呼唤,“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倔强抗争。(4分。“融情入景”2分,“直抒胸臆”2分)(四)10.惜余春(踏莎行)(1)“急雨收春”意思是急雨凋零了花朵,收走了春色,“斜风约水”是说风阻拦了池水,所以池水溶溶。(2分)“收”“约”二字写得饱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之情。(2分)(4分。解说每字各1分,情感2分)(2)本词一二句写景,描绘残春的景色,三四句抒情,承接一二句表达惜春之情,五六七句叙述自己读妻子书信的场面并抒发感受,八九句是抒情,抒发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3分。指出具体写景、叙事、抒情具体内容1分,评述“有机结合”1分)四、默写部分(一)11【名篇名句默写】(6分)(1)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4)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 (二)11.【名句名篇默写】(6分)(1)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2)幽赏未已 开琼筵以坐花(3)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4)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6分。每空1分。多答的按前三句计分。凡多、错、漏字,该空均不给分。 五、必考阅读(一)重说道德12【信息整合】(5分) 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A没有群体的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利益,过于绝对。B文中用“砖瓦们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没有了道德的约束,人类很容易退回动物的利己本能。原文“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前面,写道“如果利己成为唯一兴奋点,如果利益最大化无所限制”,作者在这里是抨击利己主义的极端膨胀,用利益去衡量一切,让大家陷入道德泥沼。)13【合理推断】(3分)(A只有克服了利己性,社会才可能避免出现一次次的价值迷茫,过于绝对。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理性主义的弊端,理性主义不能解决冲突。推断不合理。)14【内容分析】(4分)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指的是在当今社会,不擅逐利(1分)探求真理最高端而又最基础的某些前沿(1分)的人太少了。 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指的是在当今社会,追求“有用”(“有利”)小真理的常人很多(1分),追求“无用”(“无利”)大真理的高士太少。(1分)15【观点把握】(4分) 4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道德的意义,尽力阻止人类退回动物的利己本能,形成一种精神自净装置,一种社会凝结机能,以图保护整体的利益。(文中第二段) 道德具有约束的力量,让人们找到一种精神的底线,来超越不同的利益,给这个易爆的世界降温。(文中第三段) 促进文明发育的动力提升,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二)浅阅读与深阅读12 【信息整合】(5分) A D 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B.对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这样避免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不一定就能得到思想和智慧。作者引用美国作家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论述,是为了体现他对经典的作用。这里漏掉了这句话的前提,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与其让他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不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绍性读物来得实际。)13 【概念理解】(3分)A (B.深阅读是指阅读经典著作,转述不正确。不是所有的纸质读物都适合深阅读,有的纸质读物也适合浅阅读,如一些生活类报纸和非学术类刊物以及导游、指南、漫画类图书。不是所有通俗浅显的读物都应进行浅阅读,对于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建议他们对一些通俗浅显的读物进行深度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大一些。)14【内容分析】(4分) 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一个“经典”,是指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普世价值的著作(1分)。它是作者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深邃思索的产物(1分)。 第二个“经典”,是指思考见解的深刻(1分)、表述的精彩(1分)。 15【观点把握】(4分) 4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针对目前的阅读现状,浅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醉心阅读的方式,对内容追求浅易,不愿做深入思考,作者提倡阅读经典。伟大的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它是作者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深邃思索的产物,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普世价值。图书是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读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所以作者不笼统地提倡所有人都阅读经典。 六、文学阅读(一)小说:蓝瓷花瓶16. (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是全文的线索,送花瓶想花瓶摔花瓶念花瓶,故事围绕花瓶展开。 (2)蓝瓷花瓶是文中女主人公感情的载体。花瓶是亲情的象征,寄寓了祖辈对后辈的爱,也寄托了她对母亲的思念及不能回报母爱的遗憾。以此为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蓝瓷花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象,以此为题,为文章创设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情怀的意境,引人入胜。 17.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为了友谊,也为了省钱,尽管献出了珍贵的花瓶,但内心却是坦然、平静的。(2)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失去了珍贵的花瓶使她若有所失,热切盼望能要回花瓶。(3)费尽心机拿回的蓝瓷花瓶的一块碎片,寄托着她对母亲的爱,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怀念与哀思。18.6分。回答“不矛盾”1分;回答为什么想要回花瓶,3分;回答为什么摔碎花瓶,2分。如认为“矛盾”,言之成理亦可 我认为并不矛盾。(1)蓝瓷花瓶是亲情的象征。当女主人公生活清贫时没有意识到亲情的重要,随意地把花瓶送了人;为了忙店里的业务,她甚至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但当她生活改善后,越来越意识到亲情的重要,越来越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执着地想要回花瓶,以寄托她的怀念与哀思。(2)女主人公摔碎蓝瓷花瓶,是因为它凝聚着对母亲的爱、思念以及愧疚等复杂的情结,这样的物件无法留在自己身边,就不如毁掉,才能获得精神的解脱与内心的安宁。(二)散文:想象胡同1.作者写了三个时期的胡同生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4分)答:童年时的胡同,人们祥快乐祥和,充满了人情味的。少年时的胡同,人们生活充满了动荡,人和人之间互相猜疑。十几年之后的胡同,人们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却在心里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 (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2.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有何作用?(5分)(5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答:(1)暗示当时处于“文革”的动荡岁月中,交待社会环境。(2)和上文所说以前门扇上镌刻着“总集福荫,备致嘉祥”之类的对联构成对比,反映胡同中两种不同的生活面貌,表现“文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3.本文题为“想像胡同”,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1)过去宁静、祥和的胡同生活,只存在于作者的回忆和想象中,表达了作者对的怀念和向往。 (2)“文革”使崔先生失去了相敬如宾的太太,崔先生总是在胡同中幻想着听见了崔太太对他的呼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