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doc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部分(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是最根本的热源。3、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4、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 大气运动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低纬度环流: 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中纬度环流: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6、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寒流9090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暖流7070 苔原气候 极地东风带6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副极地低温带季风气候50温带 气压带3540西风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亚热带季风气候30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 性气候 暖流寒流2520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 1010赤道低压带 0热带雨林气候(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长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长年高温少雨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长年寒冷少雨(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长年温和多雨(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雨;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4)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大陆东部的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雨热同期(5)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因此常年少雨,温带大陆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降雨的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其形成机制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台风雨:台风是形成在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这种风暴是由异常强大的海洋湿热气团组成的,台风经过之处暴雨狂泻。地形雨:7、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基本保持带状分布特征。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征。8、北半球:亚洲大陆太平洋被切断的气压带1月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低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7月低压中心(印度低压)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9、季风季风类型风向成因性质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冬季风西北风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夏季风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温多雨冬季风东北风温暖干燥10、课本上:常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成 因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的控制赤道及其南北两侧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纬度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纬度3040大陆西岸11、判断气候以温定带热带最冷月温度不低于15度亚热带最冷月温度在0度以上(特殊: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最冷月温度在0度以下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400)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雨型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月份6、7、8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月气温最高南半球第二步: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平均温度最冷月温度大于15热带气候最冷月温度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温度-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温度少于15寒带气候第三步:确定最后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分配情况一年内经常下雨 热带雨林气候大于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1000mm夏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750mm1000mm1500mm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0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小于300mm500mm600mm冬天多雨地中海气候300 mm1000mm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小于200mm苔原、冰原气候小于250mm12、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冷锋l 冬季寒潮l 北方夏季暴雨l 北方冬春大风沙暴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晴朗冷暖气团相遇:产生阴天、雨雪、刮风、降温(时间短,强度大)等现象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暧锋雨带的推移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晴朗冷暖气团相遇:产生连续性降水(时间长,强度小)或雾、升温等现象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准静止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阴雨绵绵13、北半球:暖锋反气旋(高压)冷锋气旋(低压)天气晴朗天气(冬:寒冷干燥,大风降温甚至寒潮)(夏:炎热、高温天气,如长江流域的伏旱)阴雨天气(热带气旋:台风)气旋中心下沉辐散辐合上升1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时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气温波动上升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原因日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人为原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植被的大量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生产,改变世界农业生产结构;(影响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影响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防止森林火灾,减少废弃物排放,用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种草;固碳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最主要的)、陆地水、大气水;其中陆地水淡水中以冰川为主体2、河流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最稳定是地下水补给,最重要是降水补给。3、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陆地上的水不断的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水循环发生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4、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各地热量平衡。5、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6、分布: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北顺南逆;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中高纬度 北半球副极地海区 逆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全球洋流7、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1)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2) 两种洋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秘鲁渔场(1)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上升补偿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秘鲁渔场(2)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影响海洋航行: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8、水资源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9、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欠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径流量 = 降水量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洲:亚洲 国家和地区:巴西(我国居世界第六位)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大洋洲 10、我国水资源特点:总量多,人均少。 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11、水资源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科学技术与水资源: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水资源的影响大;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12、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