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深入解读.doc_第1页
经济论文: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深入解读.doc_第2页
经济论文: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深入解读.doc_第3页
经济论文: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深入解读.doc_第4页
经济论文: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深入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日本经济崛起萧条和对中国的启示摘要:从明治维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到二战后经济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迅速腾飞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日本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前至今。本文试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浅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到达高峰后经济长期疲软的原因,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日本的情况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情况相对比,试图讨论日本经济发展背后的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弊病力图避免重蹈覆辙,保持经济健康稳态发展。关键词:日本经济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民族精神 国民性 引言: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从发展奇迹到萧条衰退,无论怎样,对我国的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正文内容一、一个“世界经济奇迹”的诞生 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二战战败国的一穷二白到几十年后的嚣张亚洲,不得不堪称一段传奇。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现居第三)。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 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 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 1965 年的 GNP 和人均 GNP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日本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关于日本经济的崛起,一般认为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4、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总的来说,日本经济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完成的。但相比于天时和地利,人和则显得更为重要。日本能从一个弹丸之地,迅速成为经济强国,绝对不会仅仅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关键,人的因素才是取得成就的根本所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国民党的军官,并亲自参加了日军的投降仪式,通过对日本人的直接考察,他断言,以日本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再次崛起是必然的。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经验,战败国如俄、德均有军队叛变产生纠纷的情,如果日本将领控制不住,全副武装的百万日军酿成事件是很容易的事情。而据黄仁教授的回忆,这种事情竟然一件也没发生。试想,这样整齐划一的纪律性,哪个民族能做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全民族意志统一决心通过经济振兴实现崛起,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年到1990年,增长152倍,这样的日本速度背后,没有一种狂热的举国一致的民族凝聚力支撑,如何可以想象?做事极端认真负责走在日本的街道上,很少有外国人不被日本社会的整齐有序所感染。街上一尘不染,人流整齐有序,公共汽车分秒不差。日本从不停电,也不停水,即使是遇到了地震和海啸,日本人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慌乱之态。每个日本人都像机器人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整个日本社会也像一部机器,运转精准,几乎毫厘不差。这个民族不仅严谨精准,服从秩序还是一个运转高效、不知疲倦的种群。日本战后几十年了,经济发展水平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跻身世界前茅。但即使在富得流油的今天,东京夜里11点时,大部分的办公楼仍然亮着灯上班族还在无偿加班,这在日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日本民族就像一架永动机,一旦被发动起来,就会产生让全世界震惊的力量,这种力量像洪水,又像台风,具有强大的工作效能。一个对工作和职业极端认真负责的民族,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还有什么难关不可以逾越呢?勤俭节约意识超强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现居世界第三,人均GDP超过美国人,是名副其实的财富大国。但日本人的生活至今还是艰苦朴素的。日本是世界上人均消费纸张最多的国家但日本人从不浪费纸张。在日本,大部分写字楼的卫生间里都备有擦手纸,这些擦手纸虽然可以随便取用,但日本人总是先把手上的水甩干再取纸,为的是“一擦成功”。日本的“公司人”的生产效率堪称世界第一,但日本的“公司人”长期居住在狭窄的寓所内, 日本人称为“兔子笼”,这些寓所普遍没有客厅,卧室采用的是高低床。有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日本的“公司人”。日本人富而不骄、精打细算、绝不铺张浪费的勤俭节约意识,难道不值得我们效仿吗?3、 日本经济萧条的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经济发展长期不振,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望改善日本经济现状,但成效甚微。实际上,除了“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这一重要原因之外,传统方面、制度选择以及内外环境都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时间萎靡的原因。日本经济要想真正恢复尚需时日。一、从“泡沫经济”到“平成萧条”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是日本自战后以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经济中出现严重泡沫的时期,股价地价高速攀升,日元急剧升值,都给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泡沫经济首先表现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当时的日本政府认为,随着日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国民对余暇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于是在1987年出台了“休养地法”和第四次“综合开发计划”。政府这一诱导性决策,使民间大量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其他相关行业,导致地价再次攀升,引发了泡沫经济。从1985年12月到1990年12月,日本全国地价上涨了8412%。由此而产生的103716万亿。日元的虚拟资本收益相当于同期日本GNP年平均值的316倍。与此同时,股票市场长期走高,1949年投资于东京股票市场的1000日元,到1988年的价值是183426日元。泡沫经济使股票市场膨胀更为急遽。1985年12月,日均平均股价为13113日元,而到1989年底,股价涨到了38915187日元的历史新高,四年中日本股票价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91198%,而同期GDP平均增长率仅为41325%,经济的泡沫程度由此可见。汇率方面,,从90年代开始,日元一直在波动中呈上升之势。1990年,日元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44188日元兑1美元,而1995年4月19日,日元与美元的瞬间比值一度升至79175日元兑1美元。1995年9月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回落,但月平均汇率仍大大高于1990年的平均水平。这给本己走入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一方面,日元升值使以美元等外币衡量的日本产品价格上升,导致外需减少,抑制了日本商品的出口,并从需求方面对日本物价上升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日元升值又使以日元衡量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增强了外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口商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物价水平起着抑制作用,而且直接冲击着日本原有的价格体系和本国产品的国内需求。开始于1991年4月的“平成萧条”是日本经济战后的第11次萧条期,泡沫经济开始破灭。此后的近十几年来,尽管经济有过几次起落,但总的来说一直没能真正走出萧条。萧条表现在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1、地价股价急遽下降。日本央行在1989年4月到1990年8月这段时间里,连续调整官定利率,从215%一路调至6%。受此影响,1990年12月到1991年12月仅一年的时间,日本全国地价下跌了46%,使价值为10716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同样的,东京股票指数从1989年底的38915日元狂泻到22000日元,跌幅超过40%。到2002年12月间己跌至8000日元,比1989年的最高值下跌了差不多80%。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同时发生的资产贬值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恶化,职工收入增加困难,甚至还有所下降;加之过去几十年严重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居民现有的购买能力形成反差,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消费的明显萎缩。除1995年上升0.11%外,过去十年中日本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均为负增长,1997年跌幅高达2.11%。2、大量不良资产债权出现。一方面,随着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金融机构拥有的资产大大缩减,从而使其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陷入严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金融机构对这类企业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为支持银行处理不良债权,金融当局从19912001年连续十几次下调官方利率,从6%降至0135%,以清理坏账;为防止新的不良债权的出现,银行还出现了惜贷现象,这又对企业的设备投资乃至整个经济恢复起了拖后腿的作用,导致不良债权继续增加。其三、企业经营长期萎靡,投资下降态势明显。泡沫经济期间形成的生产过剩和目前的需求不足,使企业原有设备开工率下降,经营业绩持续下跌。其四,物价低迷,消费不振。日本总务省在2002年4月26日发布了2001年度全国消费物价的平均指数,日本全国消费物价同比下降018%,而且,在进入2002年的头四个月中又出现了017%的下降。这己是连续第四年的消费物价下降。2、 威力不再的政府调控 战后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曾作为“赶超型”经济的成功典范,在战后日本经济起飞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传统产业发展己经达到很高水平,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日本没能及时按照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结构调整,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仍在原有形式上寻找出路,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有限,政府指导经济的职能也显出不利,这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长期不能自拔的深层原因之一。 回顾自经济萧条以来的各项政策措施,日本的政治调整迟迟无法到位,10年换了8任首相,政局长期动荡。而每届政府在治理经济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扩大公共事业投资,增加财政投入,并实行减息的货币政策:财政投入方面,19922000年,日本九次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总额己达12911万亿日元,相当于2000年度GDP的近1/4。如此巨大的财政支出规模却没能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迷,带来的是政府高达666万亿日元的债务,相当于其经济规模的112倍,海外纯资产的5倍。货币政策方面,19891990年一年内的迅速调高利率击碎了经济泡沫,但也成了经济萧条的直接诱因。面对长时间的萧条局面,为了复苏经济,扩大内需,日本央行又不断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1995年9月把贴现率降到015%,这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是罕见的。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促进消费,央行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1999年2月短期利率从0125%降至0115%;同年3月份,央行发放大大超过市场所需的资金,进一步诱导利率下降,使实际利率基本降到“零”,被称为“零利率政策”。3、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阻力 应该说,日本政府、企业都己意识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日本经济走出萧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阻力都制约日本经济改革的进程。从国内来看,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特有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是阻碍人才流动,制约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在没有突出贡献的状况下同样按工龄加薪,导致企业丧失开拓创新精神,影响了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日本如今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老龄化国家,而且老龄化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同时,日本的出生率则呈下降态势。老龄化使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加剧,而劳动力成本则不断上升,对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都造成影响。从国外来看,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和限制不容忽视。比较美日两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与日本长期萧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经济”带给美国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繁荣景象。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美日经济体制的巨大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4、 启示 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日本经济的教训在于:一定要在发展中解决经济问题,注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注重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在经济开放过程中坚持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配套性。当前中国正处于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日本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在中国也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