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doc_第1页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doc_第2页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doc_第3页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doc_第4页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淮南市水利局二一年四月18发布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编制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 阜阳水文水资源局 审 定:王寅生复 审: 段述成 王保旺 初 审: 丁 峰 夏守先 刘 斌 刘安民 姚 诚编 写: 苏 娅 姚 诚 肖存燕 史明礼 丁克亮 王 辉 谢 浩 吴佳遇张龙阳 贺 翔 曾献娟 目 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2.湖泊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五、重要水事六、淮河文化综 述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0024,东邻凤阳、定远,西接寿县,南与长丰县接壤,北与颍上、利辛、蒙城、怀远相毗邻。淮南市辖6区1县,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共计长87公里。主要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主要闸坝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尹沟闸、窑河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淮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86.5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本公报按流域分区对淮南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偏多5.9%,属正常年份。淮河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40.0%,较多年均值偏少37.4%。淮河干流凤台(峡山口)站年最高水位19.15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四十四位;淮河干流淮南站年最高水位18.29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五十一位。全市水资源总量 8.51亿立方米,淮河干流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 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22亿立方米。全市供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91亿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5.72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7.9%;工业(总)用水量12.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3%(火电用水量7.3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36.1%)。全市人均用水量604.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403.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3.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95.9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9.4立方米。淮南市入境水水质较好,全年类水占75.00%,类水占25.00%。凤台大桥段全年类水为主,占66.67%。平圩大桥段全年类水为主,占66.66%。田家庵段全年类水为主,占58.33%。大涧沟段全年类水为主,占58.34%。淮南新城口段出境水质全年类水为主,占66.67%。西淝河(下段)凤台段全年类水为主,类水占75.00%。高塘湖和瓦埠湖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本年度防汛信息化工程,已建成覆盖沿淮重要水位站点和内河主要站点的水位自动测报站,初步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发布网络化、指挥决策科学化”。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了取水计量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网络化和重要水源地和取水口监控的实时化。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1.1 降水量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折合水量24.38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多5.9%,属正常年份。四个分区中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大,高塘湖区和瓦埠湖区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小,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详见表1、图1。表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分区名称计算面积(平方公里)当年降水量上年降水量(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毫米)(亿立方米)淮河北岸1450.0997.814.4713.517.1 12.6714.2 沿淮南岸425.6937.03.994.13-3.4 3.951.0 瓦埠湖区410.7824.63.393.80-10.8 3.85-11.9 高塘湖区310.1816.82.532.93-13.7 2.81-10.0 全市2596.4938.824.3824.370.0 23.025.9 图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示意图淮南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淮河北岸最大,沿淮南岸次之,高塘湖区最小,与通常北小南大的规律相背离。凤台县的夏集一带有一个高值区,夏集最大年降水量为1210毫米,峡山口年降水量为1057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份,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1%。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见图2。全市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即年降水量距平分布的变化范围在-18.6%32.1%。年降水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各分区丰枯不一,淮河北岸平均偏多20%左右,凤台县夏集较多年均值偏多32.1%,瓦埠湖区和高塘湖区较多年均值偏少10.0%左右。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凤台县境内距平值变化梯度稍大。全市年降水量距平值分布见图3。(插入2009年淮南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等值线图:图2、图3)代表站淮南站的年降水量890.8毫米,较上年偏少8.8%,比多年均值偏少3.4 %。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19.1%;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0.8%;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8.6 %。14月、59月、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7.2%、68.7%、14.1%。淮南站当年各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见图4。 图4 2009年淮南站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示意图1.2 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48 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249.6毫米,较多年均值多10.6%。四个分区中年径流量与多年均值相比,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分别增加21.5%和6.0 %,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分别减少8.2%和5.6%。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各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的比例见图5,各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图6。表2 2009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多年平均值比较分区名称计算面积(平方公里)当年天然年径流量上年天然年径流量(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 ()(亿立方米)(毫米)淮河北岸1450.0 3.85 265.5 3.57 7.8 3.1721.5 沿淮南岸425.6 1.06 249.1 1.10 -3.6 1.006.0 瓦埠湖区410.7 0.90 219.1 1.01 -10.9 0.98-8.2 高塘湖区310.1 0.67 216.1 0.77 -13.0 0.71-5.6 全市2596.4 6.48 249.6 6.45 0.5 5.86 10.6 图5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比例示意图图6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1.3 地下水资源量全市面积2596.4平方公里,扣除不透水面积后,计算面积239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352平方公里,山丘面积1044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3.44亿立方米。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86亿立方米、0.20亿立方米、0.25亿立方米、0.13亿立方米。各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见图7。 图7 2009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比例示意图1.4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51亿立方米。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 表3 2009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总量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淮河北岸14.473.852.862.035.880.4140.6沿淮南岸3.991.060.201.060.2724.9瓦埠湖区3.390.900.250.900.2721.9高塘湖区2.530.670.130.670.2621.6合 计24.386.483.442.038.510.3532.8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淮河干流穿境而过,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08.7亿立方米,是淮南市的重要水源。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为130.6 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小40.0 %,比多年平均偏少37.4 %。2009年淮河干流月年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表4、图8。 表4 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名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当年3.12.2 7.85.38.9 7.422.421.722.56.98.0 14.4 130.6 上年5.77.3 5.020.210.4 13.035.460.332.411.49.8 6.8 217.7 多年4.4 5.3 8.8 10.8 16.9 19.9 46.0 37.9 23.3 16.7 11.8 6.9 208.7 与上年比较(%)-45.6 -69.9 56.0 -73.8 -14.4 -43.1 -36.7 -64.0 -30.6 -39.5 -18.4 111.8 -40.0 与多年平均比较(%)-29.5 -58.5 -11.4 -50.9 -47.3 -62.8 -51.3 -42.7 -3.4 -58.7 -32.2 108.7 -37.4 图8 2009年淮河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本市境内淮河主要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涵闸(洼地)主要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窑河闸、尹沟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总量约为6.222亿立方米,蓄水情况见表5、表6。表5 主要湖泊、洼地蓄水情况表 名 称正常蓄水位(米)正常蓄水量(亿立方米)焦岗湖18.000.4200瓦埠湖18.503.000高塘湖18.501.400龙湖20.000.0050石涧湖19.000.0300新谢汇水区18.500.0090钱家湖18.500.0050孔集湾19.000.0200西淝河闸18.500.6000架河闸18.500.0500青年闸18.500.3920尹沟闸18.500.0080大涧沟20.000.0100合 计5.949表6 淮南市境内小型水库蓄水情况表 单位:亿立方米序号水库名称正常蓄水量序号水库名称正常蓄水量1泉山水库(南) 0.044214马厂水库 0.02212滚庄水库 0.016015安塘水库 0.00973姚皋水库 0.008416松林水库 0.00934毛洼水库 0.009017毛郢水库 0.00205杨塘水库 0.008018永红山水库 0.00296泉山水库(北) 0.006419程老坝水库 0.00227南塘水库 0.010220姚老坝水库 0.00168丁山水库 0.002021褚老坝水库 0.00209乳山水库 0.017422长山水库 0.002410罗山水库 0.003223黄山水库 0.002011许桥水库 0.020024杨老坝水库 0.001712泉源水库 0.003225孟老坝水库 0.001713蔡城塘水库 0.050026老龙眼水库 0.0150总 计0.2726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淮南市淮河北岸平原区年降水量997.8毫米,年降水量比上年增加7.1%,比多年平均增加14.2 %。降水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4.4%,上年11、12月和本年1、2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31.3%,出现严重春旱。淮河北岸区域浅层地下水年末水位为22.72米,比年初水位上升1.11米,比多年平均水位上升0.25米,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年末比年初增加了0.4645亿立方米。三、供用水量 1供水量全市供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9.5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95.3%;地下水为0.9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4.4%;污水回用0.07亿立方米, 占供水总量的0.3%。本市供水以地表水资源为主,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地表水水量分别占本区总供水量的94.6%、95.4%、100.0%、100.0%。全市各流域分区供水量见表7,全市供水量组成比例见图9。表7 2009年流域分区供水量表 单位:亿立方米分区名称地表水源供水量地下水源供水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 总供水量淮河北岸12.670.700.0213.39沿淮南岸5.370.210.055.63瓦埠湖区0.730.73高塘湖区0.740.74全市合计19.510.910.0720.49图9 2009年全市供水量组成比例示意图 2用水量全市总用水量为20.49亿立方米。流域分区用水量见表8,总用水量组成比例见图10。因改进用水工艺,当年平圩发电厂(二期工程)和大唐洛河发电厂(三期工程)用水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全市10多家主要用水户年许可用水量共9.285亿立方米。主要用水户许可水量见表9,主要取水口位置见图11。表8 2009年流域分区用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分区名称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总)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总用水量工业火电淮河北岸4.100.322.436.05 0.090.350.0513.39沿淮南岸0.412.941.34 0.250.600.095.63瓦埠湖区0.630.060.040.73高塘湖区0.580.080.080.74合 计5.720.465.377.390.341.070.1420.49图10 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组成比例示意图(插入主要取水口位置图11)表9 淮南市主要用水户基本情况单位:万立方米/年取 水 单 位许可水量平圩发电厂(一期工程)55000平圩发电厂(二期工程)1900大唐洛河发电厂(一、二期工程)4000大唐洛河发电厂(三期工程)1700大唐田家庵发电厂2400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发电厂4560安徽淮化集团公司4158首创水务公司一水厂2100首创水务公司三水厂3000首创水务公司四水厂3000西城水务公司李咀孜、望峰岗水厂3750西城水务公司平山头水厂3000凤台电厂1900田集电厂1900潘三电厂480合 计928483耗水量全市耗水总量7.70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37.6%。流域分区耗水量见表10,总耗水量组成比例见图12。表10 2009年流域分区耗水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分区名称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总)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总耗水量工业火电淮河北岸3.250.270.610.450.050.210.054.89沿淮南岸0.330.710.270.110.150.081.65瓦埠湖区0.500.050.030.58高塘湖区0.470.060.050.58全市4.550.381.320.720.160.440.137.70图12 2009年全市各项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示意图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全市供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91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后回用供水量0.07亿立方米。根据用水量及社经指标统计计算成果分析,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604.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403.0立方米。其它各单项用水指标见表11。表11 2009年全市各单项用水指标项 目 用水指标数量数量单位农业用水指标 (立方米/亩) 农田灌溉用水指标水田413.8 87.24万亩水浇地210.0 32.85万亩菜田582.4 24.38万亩平均395.9 林果58.411.99万亩草场鱼塘补水126.8 21.29万亩工业用水指标 (立方米/万元)工业(总)火电直流式7150.27.79亿元循环式432.142.12亿元工业203.2264.3亿元城镇公共用水指标(立方米)人均公共用水量30.0113.3万人三产万元增加值用水量4.1508.4亿元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人升/日)城镇居民193.4113.3万人农村居民71.6103.4万人四、水质状况1、 河流水质2009年淮南市境内监测了凤台大桥、平圩大桥、田家庵、大涧沟、新城口和西淝河闸闸上共6个重点水质断面。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水利行业标准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凤台大桥段、平圩大桥段、大涧沟段、新城口段等6个重点水质断面全年总测次中,类水占9.72、类水占41.67、类水占34.72、类水占9.72%、劣类水占4.17%。具体水质状况见表12。表12 2009年淮南市河流年平均水质状况表监测断面河 流水 系水域类型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凤台大桥淮河淮河河流平圩大桥淮河淮河河流总磷(0.11)田 家 庵淮河淮河河流大 涧 沟淮河淮河河流新 城 口淮河淮河河流西 淝 闸西淝河淮河河流 淮南市入境水水质较好,全年为类水,类水占75.00%,类水占25.00%。汛期、非汛期以类水为主,分别占60%和86%。凤台大桥段全年以类水为主,占66.67%;类水占8.33%,类水占25.00%。汛期类水占60%。非汛期类水占71%。平圩大桥段全年以类水为主,类水占33.33%,类水占33.33%;类水占16.67%,劣类水占16.67%。汛期水质以类水为主,占60%。非汛期类水占57.14%,劣类水占42.86%,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田家庵段全年以类水为主,占83.33%,类水占16.67%。汛期类水占100%。非汛期类水占71.43%,类水占28.57%,主要污染物氨氮。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大涧沟段全年以类水为主,占91.67%,劣类水占8.33%。汛期水质为类水,占100%。非汛期水质以类水为主,占85.72%,劣类水占14.28%。主要污染物氨氮。淮南新城口段出境水质,全年类水占91.67%,类水占8.33%。汛期类水占80%,类水占20%。非汛期类水占100%。西淝河(下段)凤台段全年类水为主,类水占41.67%,类水占33.33%;类水占8.33%,类水占16.67%。汛期类水占60.00%,类水、类水各占20.00%。非汛期类水占85.71%,类水占14.29%。2、湖泊水质淮南市境内水质监测较大的湖泊有高塘湖、瓦埠湖。高塘湖全年类水占58.33%,劣类水占16.67%。汛期类水占60.00%,劣类水占40.00%,主要污染物总磷。非汛期类水占57.14%,劣类水占42.86%,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全年、汛期、非汛期富营养化,评分值分别为56.5,57.2,56.1,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瓦埠湖全年类水占58.33%,劣类水占41.67%。汛期水质类水占60.00%,类水占40.00%。主要污染物总磷、溶解氧不达标。非汛期水质类水占57.15%,劣占42.85%。主要污染物总磷。全年、汛期、非汛期富营养化评分值分别为54.8,54.4,55.2,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3、水功能区水质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在淮南市境内划分一(二级)功能区为: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工业用水区、淮河凤台八公山过渡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区、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区、淮河淮南蚌埠过渡区)、西淝河(下段)亳州淮南开发利用区(西淝河(下段)利辛凤台农业渔业用水区)、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焦岗湖阜阳淮南开发利用区(焦岗湖颍上凤台渔业农业用水区)、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开发利用区(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农业用水区)。在已监测的功能区中全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限值的水功能区有3个,约占50,类标准限值的3个,约占50。汛期水质总体好于非汛期。按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评价,9个水功能区除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区暂不确定水质目标,在已监测的功能区中,全年水质符合201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3个,占50。汛期水质符合2010年水质管理目标的4个,占66.67。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详见表13。22表13 2009年淮南市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河名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代表河长或面积2010年水质目标各水期水质类别及与2010年水质管理目标比较情况主要超标物质年测次各类水测次年测次达标率()一级二级全年汛期非汛期劣淮河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工业用水区凤台淮河大桥5km符合符合符合1201830075.0淮河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区淮南淮河公铁大桥23km不符合符合不符合总磷、氨氮1200442233.3淮河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蚌埠过渡区新城口26 km符合符合符合1200831066.7西淝河西淝河(下段)亳州淮南开发利用区西淝河(下段)利辛凤台农业渔业用水区西淝闸64 km符合符合符合1205412075.0高塘湖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开发利用区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农业用水区窑河闸50 km2不符合不符合不符合总氮、总磷120106328.33瓦埠湖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靖淮桥156 km2不符合不符合不符合总磷120016418.33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淮南市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有两个,分属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区)、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地地表断面取淮河干流平圩大桥段。平圩大桥段全年类水占8.33%,类水占75.00%,劣类水占16.67%。汛期水质为类水。非汛期以劣类水为主。主要污染物氨氮。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代表断面取位于瓦埠湖出口靖淮桥断面,全年类水占58.33%,劣类水占41.67%。汛期水质类水占60.00%,类水占40.00%,主要污染物总磷、溶解氧不达标。非汛期水质类水占57.15%,劣占42.85%,主要污染物总磷。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根据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9年实测资料,淮南市境内排污口入河污水排放量(按折扣天数计算)为17130.01万吨/年,相当于约54.82万吨/天。各种污染物年入河量:化学需氧量为11040.3吨,氨氮1869.1吨,五日生化需氧量3216.9吨、总氮3826.7吨、总磷150.8吨。分别相当于35.33吨/天、5.98吨/天、10.29吨/天、12.25吨/天、0.48吨/天。各行政区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详见表14、15,各水功能区接纳污水及污染物量详见表16、17。表14 2009年淮南市各行政区污水排放总量表统计单元污水排放量( 万吨/天)09年污水排放总量(万吨)淮河南北行政区工业生活混合总计淮河以北凤台县3.5321.5631.6806.7752117.076毛集区1.6340.04301.677524.206潘集区0.1870.5065.0305.7231788.378小计5.3532.1126.71014.1754429.660淮河以南淮南市00.21340.42840.64112700.350淮南市行政区总计5.3532.32547.13854.81617130.010表15 2009年 淮南市各行政区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行政区排污口个数污水排放量(万吨/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达标排放排污口数排污口达标排放率()CODCrNH3-NBOD5TNTP淮南市1312700.3506868.54 1505.94 1889.003277.25106.211184.62凤台县142117.0762462.71 101.29697.95 216.35 13.20642.86毛集区2524.206116.87 5.5645.3215.721.672100.00潘集区91788.3781592.15 256.27 584.65 317.39 29.72555.56合 计3817130.0111040.3 1869.1 3216.9 3826.7150.82463.16备注排污口达标排放评价指标:CODCr、NH3-N。评价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6 2009年淮南市各类型水功能区污水入河量统计表一级水功能区二级水功能区污水排入量(万吨/天)09年污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生活混合总计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工业用水区00.55011.68052.231697.05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区006.2616.2611956.60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区00.21332.38132.59410185.75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蚌埠过渡区0.18700.50575.03015.7231788.38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八公山过渡区3.22850.102203.3311040.85西淝河(下段)亳州淮南开发利用区西淝河(下段)利辛凤台农业渔业用水区1.93740.953402.891903.38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001.78561.786558.0淮南市总计5.352.3247.1454.8217130.0表17 2009年淮南市相关水功能区接纳污水及污染物量一级水功能区二级水功能区排污口个数接纳污水量(万吨/年)接纳污染物量(吨/年)达标排放排污口数排污口达标排放率()CODCrNH3-NBOD5TNTP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工业用水区5697.05585.4781.19160.29180.669.17120.0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饮用水源区21956.60765.017.00225.4711.635.362100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区1010185.755728.451422.891575.473166.6692.59880.0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淮南蚌埠过渡区91788.381592.15256.27584.65317.3929.72555.6淮河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淮河凤台八公山过渡区71040.85380.575.04141.6017.722.09571.4西淝河(下段)亳州淮南开发利用区西淝河(下段)利辛凤台农业渔业用水区4903.381613.5320.63441.3833.683.60250.0东淝河瓦埠湖六安合肥淮南调水水源保护区1558.0375.0776.0588.0698.968.261100合 计3817130.011040.31869.13216.93826.7150.82463.16备注排污口达标排放评价指标:CODCr、NH3-N。评价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五、重要水事1、治淮工程建设成就巨大行洪区灾后堵口复堤、行洪堤灾后应急加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撤退路工程等7项2007年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资5936万元。石姚段、洛河洼行洪堤退建加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西淝河、高塘湖重点洼地治理应急项目及架河、港河、焦岗湖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研已通过水利部审查,报国家发改委待批。董峰湖行洪区调整项目的可研目前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2、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2009年春节前后,全市约有146万亩在地作物受旱,重旱面积约55万亩。淮南市水利局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抗旱当好参谋,一方面为各主要电灌站争取安排了抽水电费,另一方面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定期墒情测报。实现了受旱作物浇一遍水的目标,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淮河没有发生大的洪水,但我市的防汛准备工作丝毫没有减少,处理了26处险工隐患,确保了2009年安全度汛。3、民生水利工程扎实推进2009年国庆节前全部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两项民生水利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全市共新建饮水工程53处,完成投资5456万元,完成土石方64万方,铺设管道774公里,解决了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丁山、毛洼、松林等5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列入2010年计划的黄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2009年冬2010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局超前谋划,精心部署,确定了六大重点和36项市级重点工程。4、水资源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开展了“322”世界水日宣传活动,编制发布了淮南市2008年水资源公报,完成了凤台、毛集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和采煤塌陷区水资源调查工作,市水功能区划完成评审。同时,积极推动引大别山优质水源解决山南新区城市用水工作,和六安市签订了框架协议。5、采砂管理成效显著2009年,我市非法采砂联合执法队共出动200余次,处罚非法采砂船只近200艘,有效地遏制了非法采砂的迅猛势头,确保了防洪和通航安全。6、泵站管理逐步规范2009年5月,我局分别与潘集区政府、凤台县政府签订上划协议,2009年5月15日,两站正式整体上划市管,如期完成在主汛期前实现移交的目标。禹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获批准实施,批复投资9214万元,工程已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 7、水利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防汛信息化已建成覆盖沿淮重要水位站点和内河主要站点的水位自动测报站,初步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发布网络化、指挥决策科学化”。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全市淮河干流上取水企业的取水设施上都安装了计量和监控设施,11个全市重点水源地和取水口安装了摄像头,开发了软件管理平台,实现了取水计量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网络化和重要水源地和取水口监控的实时化。8、水利建设与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2009年11月24日淮南市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和改革的实施意见。内容共五大部分,共计16条。意见是指导我市水利建设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9、水利项目工作成绩卓著。2009年,我市共争取和实施了石姚段、洛河洼行洪区退建加固工程等8个大、中型水利项目,总投资12亿元,是我市前五年水利建设投资总和的2倍,为我市有史以来水利建设投入最高的一年。同时,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我市朱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董峰湖行洪区调整改造和西淝河等洼地治理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储备高达25亿元。六、淮河文化1 淮上明珠从淮河源头开始,淮南是淮河边上的第一座工业城市。造型别致的高层建筑,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风景秀丽的街心花园,排列整齐的绿化林带,把这座城市装扮得如诗如画。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辖六区一县。淮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