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doc_第1页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doc_第2页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doc_第3页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 作者:中美森林健康信丰课题组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07/04) 点击数:1096 更新时间:2007-9-3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摘要:研究信丰县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表明,该地区典型林分的近自然度等级:常绿阔叶林为级,人工马尾松林为级、级,人工湿地松林为级。并提出了相应的近自然经营对策。 关键词:信丰;森林群落;近自然度;近自然经营 德国利用近自然经营体系中的近自然度评定森林近自然状态程度,在于表达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森林群落从最不稳定性的外来树种或人工林造林群落向原生顶极群落演替的过程。森林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借助自然力并辅以人工力量,恢复和重建健康森林。在这样的健康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共存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的目标1。为评判森林近自然经营或森林健康经营过程中自然力和人工力量的作用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要群落的近自然度2等级,来评估森林经营的现状和提出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和规划的检查和控制。 1 信丰县自然地理概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地理位置为东径1143411519,北纬24592533,境内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有林地面积为18.41万公顷。该区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区草本层主要植被有铁芒萁、芒(Miscanthussinensis)、蕨类等;乔灌木层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青刚栎、木荷、栲树、枫香、米槠、苦槠、黄端木、山苍子、香樟、若竹、白茅、绒楠等。主要的演替天然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龄多在25a60a之间,主林层2030m。人工林多为中幼林,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8.33万公顷,杉木(Cunningha mia lanceolata) 5.66万公顷, 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 Engelm. )1.01万公顷。平均林龄在20a35a,树高8-20m。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与调查内容。根据信丰县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布现状,选取该县谷山山脉马尾松、大桥镇湿地松、金盆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各5001000公顷。调查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3,分别按主要树种和病虫害不同危害程度设立20米20米的样方,每块样地逐一进行乔木层每木检尺,胸径级以10cm为 1个径级类推。记录和统计乔木层的胸径、物种多样性、阔叶树比例、林分郁闭度等。同时,用样线法计测同灌木层幼树的相对优势度。 2.2 研究方法 2.2.1 近自然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德国近自然度的划分等级,分为7个等级:级 顶极群落类型;级 由顶极种和先锋树种组成的的过渡性群落类型;级先锋群落类型;处于级、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树种的类型;级 含有非乡土树种组成的先锋群落类型;级 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级 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 2.2.2 近自然度等级评价参数 物种多样性评价参数共4个指标。用乔、灌木丰富度指数(R)计测物种的多度, 用Simpson指数(D)计测生态优势度,用Shannon-Wienner指数(HP)计测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Hurlbert(1971)种间相遇机率(PIE)计测群落的均匀性。 顶极适应值评价参数()。各林分中出现的树种依照其生物特性和参照专家评分法分为先锋种、次先锋种、过渡种、次顶极种、顶极种等种组,分别付以顶极适应值:1、3、5、7、94。整个群落的顶极适应值()就等于各种组所占的重要值百分率(),乘以各自的顶极适应值()再累加即= ,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300。 此外,选取林分郁闭度 (P)、灌木和幼树相对优势度(RD)、胸径级 (d)等评价参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演替种组中主要树种分析见表1。 表1 各演替种组中主要树种 种组树种 先锋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木荷(Schima superba.)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 桉树(Eucalyptus spp) 次先锋种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苦楝(Melia azedarach.)。 过渡种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青冈栎(Cyclobalanoposis glauca) 山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 次顶极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观光木(Tsongiodendron odrum Chun.) 楠木(Phoebe zhennanS. Lee et F.N.Wei.) 紫树(Nyssa sinensis Oliver.) 顶极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 木莲(Manglletia fordiana Oliv.) 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 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l Franch) 桦木(Betula platyphylla Suk.) 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Tutch.)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 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ensis) 乌眉栲(kawakamii) 冬青(Ilex macrocarpa Oliv.)。 由表1可知,在各演替种组的主要树种中,先锋种有6种,次先锋种有3种,过渡种4种,次顶极种5种,顶极种有11种,构成森林群落物种演替序列。其中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为主形成次顶极常绿阔叶林。 3.2 各近自然度等级参数分析见表2。 表2近自然度参数分析 群落名称序号RHPDPIEKPdCIRD 马尾松1130.950.530.530.290.731.0027.2 2110.270.120.120.060.621.1115.5 3140.210.090.090.050.521.1418.5 46 0.000.321.008.9 湿地松1140.880.480.480.070.541.3118.4 280.510.260.260.000.421.002.8 313 0.000.521.009.7 4241.090.570.570.090.631.2212.8 常绿阔叶林1311.600.720.721.000.645.8752.8 2341.660.790.791.000.645.8144.7 3341.490.690.691.000.646.0744.1 4302.590.920.921.000.867.2834.9 从表2反映物种多样性参数来看,常绿阔叶林的乔、灌木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ner指数(HP)、种间相遇机率(PIE)等均大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此外,灌木和幼树相对优势度(RD)也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常绿阔叶林的阔叶树比例(K)达到最大值1.0,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阔叶树比例仅在0-0.29范围。常绿阔叶林的林分郁闭度(P)相对较大,同时胸径级数(d)也达到4级,说明林分的结构趋向合理。 从其顶极适应值(CI)来看,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CI值在1-1.31之间, 常绿阔叶林的CI值在5.81-7.28之间,常绿阔叶林1、2号样地虽然通过了次生林改造,但其CI值也远高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4 结论与讨论 4.1 该研究地区典型林分的近自然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顶极适应值(CI)在1-1.14之间的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处于级和级阶段,为有条件的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二是顶极适应值(CI)为1-1.31之间的人工湿地松中龄林,处于级阶段,是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为远离自然的植物群落;三是顶极适应值(CI)为 5.81- 7.28之间的干扰天然林,处于级阶段,为接近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从上述植物群落的直接排序可以看出,林分结构越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健康,与立地就越适应,结构也就越合理。 4.2 各森林群落近自然经营对策。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完整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因此,对待不同近自然度的林分,应当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遵照生态学的原理来恢复和管理。主要包括因地适树、提高阔叶树的比重、实行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等。同时要珍惜立地潜力、尊重自然力,使地区群落主要的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的关系相接近,使林分能进行接近生态的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5。(1)马尾松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要实行常年禁封,任其自然演替。对某些已处于工艺成熟的非生态公益林,因其效益低下,仅靠自然力很难向天然林方向转变,宜采用逐步改造和补植乡土阔叶树,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加速人工促进演替进程。(2)湿地松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引入树种成林,且多数处于干材阶段和工艺成熟阶段,可通过人工近自然化改造和利用,实行改造和补植乡土阔叶树,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林分结构,促进树种间的关系和谐和增强群落稳定性。(3)常绿阔叶林群落。因其群落主要属于接近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主要实行常年禁封,加速实现顶极群落。或实行以单株林木为对象的目标树抚育管理体系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具体内容是对所有林木分类为目标树、干扰树、生态保护树和其他树木等4种类型,永久性标记出林分的特征个体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择伐利用是以培育大径级林木为目的,对其持续地抚育管理,并按需要不断择伐干扰树及其他林木,直到目标树达到目标直径并有了足够的第二代下层更新幼树时即可择伐利用。 参考文献 1 赵良平,叶建仁等. 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可持续控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