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演变就生学费.doc_第1页
法硕演变就生学费.doc_第2页
法硕演变就生学费.doc_第3页
法硕演变就生学费.doc_第4页
法硕演变就生学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2009年以来,教育部提出在原来招生规模基础上对专业硕士进行再扩招,其中就包括法律硕士的扩招,可以说这对立志考研的同学特别是对考法律硕士的同学是件极为利好的消息。但是,很多同学对法律硕士并没有全面的认识,甚至还存有诸多的误解。古人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此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报考法律硕士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大家能够对法律硕士有着更全面的认识。 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 以往,我们再谈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区别时,都会说法律硕士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硕士偏重于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这个区别已荡然无存,甚至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个区别本身就是错误的!著名法学家沈四宝教授曾说“法律的真谛是实践”,离开了实践根本不存在法律。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并不存在这方面的区别。那么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本质无区别,形式上有区别。形式上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法律硕士收费要高于法学硕士,且公费比例远远低于法学硕士。 第二,法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法学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两年的要好,但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两年极为短暂。 第三,招生规模上,法律硕士要多于法学硕士。这就给很多人一个误解,以为法律硕士要比法学硕士容易考。实际并非如此,大家可以查查一些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录取比例就能知道。 第四,在授课形式上和内容上,法律硕士采用大班额授课形式,与本科上课模式基本一样;在内容上,基础性知识和细化的知识并重。法学硕士的授课形式与法律硕士一样,只是在内容上细化的知识更多一些。 第五,在就业上,由于有些用人单位和政府机关招考公务员时,明确要求只招收法学硕士,因此,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法学硕士找工作要比法律硕士更容易,法学硕士比法律硕士“吃香”。这实际上是一种想当然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后面再做详细的分析。 大家在报考时需考虑的事项: 第一,英语水平的考量。如果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好,能考到70分以上,这部分同学将具有很强的挑选院校的主动性,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定学校;认为自己的英语能考到4555分的同学,最好选择中西部的学校或东部自主划线招生且对单科成绩要求相对较低的学校,比如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即使你的专业课再好,最好也不要选择北京、上海等一些知名高校。 第二,复试比例的问题。各个大学根据不同和情况和传统,会确定不同的复试比例,有些大学在复试时就不太轻易往下刷人。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每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考人数很少,复试的分数线也特别高。但是,就近几年来看,在2006、2007、2008、2009年时是等额复试的,也就是说只要过了复试线就可以最终录取的。当然,如果你在复试时表现特别差劲也还是会被刷下来的。 第三,就业选择上。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知名院校学习,毕业之后就业的前景要相对好一些,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非要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不可,那就知难而上,坚持到最后! 法硕三年:硕果累累还是两手空空 (一)学习篇 法律硕士的学制虽为三年,但是实际上课的时间是2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是最为紧张的,每周大约在10节左右,有的学校可能多一些,有的学校可能少一些。如果学习认真的同学,课余时间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消化吸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有些不认真的同学,复制修改一下其他同学的作业,然后看电影、玩游戏、逛街游玩等等,这对于基础阶段的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相对少了一些,自由的时间开始慢慢增多,但是并不轻松,因为这个学期有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必须要参加司法考试。除了要学好必修课程之外,还要复习备考司法考试,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能否通过司法考试,这直接与自己的就业挂钩,因此大家都必须认真对待,丝毫不敢怠慢。 第二年第一学期,三年课程基本上在这一学期结束。大部分同学开始尝试着写论文进行发表,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同时,在这一学期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几家欢乐几家愁。一般而言,法律硕士的通过率在60%左右,要远远高于司法部公布的全国通过率。等到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就基本上没有课了。通过司法考试的同学主要任务是实习,因为现在很多律师事务所都要求通过司法考试才能去实习。而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同学则要继续努力,压力可想而知!第三年的任务只有两个:第一,写论文,第二,找工作。 既然是研究生,不能不提到导师。法律硕士的导师都是副教授以上职称,在导师的选择上采取双向选择模式。说得形象一些,就像是谈恋爱,你看上导师,同时也需要导师看上你才行。一般而言,大学都规定导师最多可以带56名学生;如果某个导师报的学生人数很多,超过了学校的规定,这个时候导师就要采用一些形式筛选掉一部分学生。被筛选掉的学生就要“另栖他枝”了。在三年之中,学生和导师见面的时间可能很少,因此,主要的还是靠你自己,毕业之时有的同学会得到累累硕果,有的同学则可能是两手空空。 (二)就业篇 法律硕士的就业状况可能是打算报考的同学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大体上来说,法律硕士的就业去向主要有:第一,各级政府机关公务员和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系统。这只是占全体毕业生的很少一部分,因为这些单位每年招考人数是非常少的,建议大家不要把太多希望寄托在这方面。第二,律师事务所。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律师的业务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诉讼业务的律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律师,他们作为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为当事人伸张正义,讨回公道,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给别人打官司的人”;另一部分非诉讼业务的律师,这部分律师的工作主要是做公司上市、并购、知识产权代理等业务,他们并不到法院去打官司,只是为公司企业做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等等。第三,其他领域,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法务部,银行等部门。 可以说法律硕士的就业情况是差距比较大一些,这种差距主要是来自于本科所学专业的不同,这也是法律硕士的特别之处。具体来说: 本科专业是外语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毕业时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现在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特别是做非诉讼业务的律师事务所,除了要求应聘者需具有研究生学历和通过司考外,还要求外语达到一定水平,并能够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本科专业是经济学类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好的,能够把经济学知识和法律完美地结合起来,可以堪称“无敌”。毕业时,除了通过司法考试之外,如果还能拿到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可以说找工作根本不用愁。 本科专业是理工类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最大的优势是做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务工作,因为知识产权涉及到的理工科内容的知识非常多,并且知识产权代理考试报名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具有理工科背景。 本科专业是其医学类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毕业之后做医疗纠纷类的法律事务。 本科专业是其他文科类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的优势就是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比较适合做诉讼业务类的工作,同时也比较适合做学者型的律师。当然如果不太喜欢诉讼业务,那也可以在三年的时间内除了学好专业课知识外,把英语和财经类知识学好,做到“三会”,即会法律、会英语、会经济。 另外须提及的是,做律师很辛苦,特别是刚做律师前几年,但是发展前景很好,可以说达到比较丰裕的生活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举例来说,2007年毕业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位法律硕士(他是一位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本科专业是中文),在2008年的时候年薪就能拿到1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案件提成费等。法硕各个学校的学费、公费名额以及住宿费用等汇总 注: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每年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北京大学 每年学费22000元,共三年。在读期间每个月1000元补助,一年按照10个月发放。3年后因故不能按期毕业的,可以申请延期毕业,每年2500元,延期毕业期间不享受1000元的补助。在读期间有评选一次奖学金,800020000不等。北大07法硕新简章,学费又涨了,共76000,30000/30000/16000,补助1000/1000/600每月,前两年深圳,住宿费没说明,听说往年免费,第三年回校本部,不解决住宿,费用自理。 中国人民大学 10到20个公费,自费的两年39000,分两次交清,每次交一半,而且是录取以后先把第一次学费交上才给发录取通知书。公费和自费都有补助,每月280元左右,住宿一年1000。 中国政法大学 每年65个公费名额,不要一分钱学费,每个月有253、273、293不等的补助,公费医疗。自费生9000元学费每年,不享受公费医疗和补助。所有人住研究生公寓,住宿费900一年。有普通奖学金,1000到三千。可以助学贷款(凡申请的就贷得到,每年6000)。 清华大学 本部,42000,三次,160001600010000,没有补助,没有公费。学制三年附法学硕士,每年10000,学制23年,没有公费,没有补助。 西南政法大学 06年录取261人,30个公费名额,130个半公费名额,公费不交学费,每月160元补助,半公费每年学费5000元,每月80元补助,自费每年10000,无补贴。公费,半公费名额是按总成绩从高到低排的。 (总成绩=初试成绩*80/500+复试成绩*20/1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自费39000 ,190001000010000,5个公费,初试前五! 学费:两种方式缴纳:一次性,或分三次(如上19000,10000,10000),可以现金或划卡(第一年必须交 19000 才给注册,学校统一办建行龙卡),校内用E卡通,购物打水洗浴等。补助和公费医疗:公费生(5个公费,初试前五!)两者兼有,补助每个月大概200多吧,打到 E 卡;自费生两者都没有。 复旦大学 三年,每年12000,住宿1600,无补助,无医保,无奖学金,无公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3年4万,公费无学费并有补助,占总名额45%.南开大学9000,公费给应届生,有6个。 大连海事大学 海事今年计划招100,实际招了80多人,公费有15个名额,公费名额以后应该会在15个左右会比较稳定的。公费主要看初试成绩排名,但复试成绩的排名不能在最后的20%就可以了。自费三年36000入学一次性交清,无论公费还是自费每月都有270的补助,住宿费一年1200(四人间),公费生享受公费医疗,在海事法硕属于专业学位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完全自费,3.5万,无补助,无国家助学贷款,不参加助学岗位。 武汉大学 2006年收205个,20个公费,全免,有补助,公费每个月300块的补助。自费的1年11000,学制3年,无补助。住宿1200一年。 南京大学 南大每年学费6500,学制两年半,5个公费,自费没有补助,住宿费5001000。 厦门大学 11000一年,没有公费,每月补助400元, 更重要的是厦门大学并没有故意提高法硕学费,所有研究生专业除MBA外,学费都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法律硕士学费总计24000元,06年共录取57人,36个公费,免学费,补助每月220元。自费无补助。住宿费5001200.06年公费比例大概是60%。 湖南大学 全程3万,分3年按学年交纳,每年10000元,无公费。住宿费暂定1200元/年,按实际入住宿舍住宿标准收取,多退少补。 吉林大学 学费每年10000元,可以按学年交,也可以入学时把3年一次交清。住宿费每年1200,无补助,无公费。贷款每年可以申请6000,在学时无利息。 中山大学 三年39000,一年一交13000,没补助,其他的不清楚。住宿自己申请,3000的单人间估计轮不到,2800的双人间,1500的,还有750的。 华东政法学院 应届生和在职生全日制班研究生个人档案户口全部转入学校,集中授课班的在职生不转。全日制班安排住宿,住校内研究生公寓内,住宿费一年1200元。公费生每年学费7000元,自筹生学费每年10000元。每年有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华中科技大学 9000一年,无补助,好像也无公费。 上海财经大学 学费25000,两年制,可以分两年交清,无公费不详,应该是没有。每月220-260补助。每年可享受6000贷款,在校期间无息,毕业后四年还清即可。 兰州大学 学费27000,每年交9000,三年,无补助,无公费。 安徽大学 公费70%,有补助,补助200一月。自费5000一年,无补助。 河北大学 每年学费7000,三年,每月补助240元,发12个月。住宿四人间1200。差不多是国内最便宜的法硕了。还有1/4的公费。 贵州大学 贵大27000,住宿1200,无公费,无补贴,无医保。可以贷款,但需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150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招80-100,有公费,20%左右。住宿1200,在首义学习,好贷款。 辽宁大学 3年27000,分两次交,复试完后一周内交17000,开学时交10000。公费10个,必须是第一志愿报该校的应届生(每年公费都没满)。公费每月补助200多,自费无补助。公自费都无医保我并不以为考上北大有什么了不起。考上之前是这样认为的,考上之后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丝毫没有一种终于熬出了头之后洋洋自得的感觉。我只想告诉你们:考研这件事,既不是让你去天上摘星星,也不是让你去水中捞月亮,它实在不是一件不可行之事。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你还怕什么?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只要你坚定了必上的信念:在你永不放弃这一信念的基础上稍稍努力一点,你就可以成功的!不要怀疑,不要动摇,你就勇往直前吧!北大之门就在那里为你敞开着啊! 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我说不出有种怎样的心情。平平静静中,恍惚生出一种隔世之感了。 我为什么要考北大?我也说不清。好像很早的时候就对这所学府心神向往了。也许是在高中,也许是初中吧。初中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可能还是怎样考上我们那个市的在全国还有些许名气的重点高中,也许那时北大还只是心中一个遥远的梦。但我初中时的成绩并不好。初中三年我在班上从来都排在25名以后,而按当时的惯常情况来看,只有班上前五名的同学才有可能进重点。但我不怕!我要拼一拼!我就是要考上重点!我就是要让别人刮目相看!于是我在班主任不信任的眼光中争取到了那个报考重点高中的名额(当时名额是有限的,每个班限报5人左右,按说我是没有资格的)。然后我就参加了那次中考。考出的成绩在班上是第六名,我前面的五个同学都上了,我却以4分之差被拒之门外。我当时很痛心离成功只差那么一步之遥了!但在那一刻,我坚信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是不能成功!没有不能成功的事!虽然我没有跨过那条有形的分数线,但我确信自己已经跨过那条束缚我思想的无形之线了。去看成绩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给了我一个混合着惊讶与赞赏的眼神,并对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再加把劲,你就蹦过去了!” 这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所能带来的巨大力量。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一个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但是我还是想说出来,希望能够给那些还不太确信自己的人一点点鼓励。总之,我是从此相信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有一种不甘落后,永远向前的精神追求,和一种“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强烈的自我肯定意识;那么不管外界因素如何变化,你都可以成功的!这一点,在我的考研经历中得到了证明。 我为什么要考北大? 我想我是在内心深处追求着“成为最好”的。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不自量力或狂妄无知什么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在我心中,北大就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她那浓郁的人文氛围中熏染一下。于是,我就选择了考北大。选择法硕只因为一点,我以为是联考,相对公平一点。在考研之前我就清楚了这一点北大绝非我的终级目标,她只是我想走的一段路,想过的一座桥。加上我并不讨厌法律这一专业,那么为何不报考北大的法硕呢?我没有去管她的录取比例是多少,也没有去管自己当时是怎样一种水平。我只是想着,不管她的录取比例多么低,只要不是0;不管我当时的水平多么差,只要我还有学习的能力;那么我就要去考,去拼,去成功! 这里得插说一下,我高中的时候沉默了3年,将就了3年。结果高考时候以很平庸的分数进了一所很一般的省属二流大学。刚进大学时,我的高中班主任给我寄了一封信,里面有我三位高中同学的照片,他们分别考入了清华北大和北师大。我没有多想,我把它当作了一种无言的激励。我宁愿相信我的班主任是了解我的内心而不是想炫耀他的成绩。我大学本科四年过得并不容易,学的是我在高中时最不拿手的英语。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的是班上倒数第二名。这在我看来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我很吃力地学着这样一个我到现在都还没什么兴趣的专业,终于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拿到了奖学金。在大四的时候考过了专业八级。我想,这好歹也算是一点点成绩吧。 准备考研的那段日子是怎么过的?其实在身体方面是谈不上辛苦的。一天十多个小时的学习能辛苦到哪儿去?怕就怕是心累了,倦了,放弃了!那就完了。这是我最大的感触之一。我也焦虑过不安过,无所适从过,我也有在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还天天跑去上网聊天,跑去投影厅看电影一本本的租看古龙小说。好在是我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想法:我一定要考上北大!牢记这个想法真的很重要。它是我在消沉,颓废,挣扎的时候托我向上的强大力量! 我的心理承受了怎样的压力?我不知道。没有任何人相信我能考上北大的。包括我的父母,我的室友。父母对我说:“别担心,明年再来。”,室友对我说:“你真的要考北大啊?!太难太难了!”只有我相信我自己,我是可以考上的!我对自己说:“你没有退路,你必须对得起你自己!”我真的不甘心,我不甘心比别人差。我高中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保研的被保研了,出国的出国了,我怎能就此没落下去呢? 在我破釡沉舟孤注一掷发誓一定要考上北大之后,我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只是有要考上的决心还不行,必需要有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那么,怎样才能考上北大呢? 我必须得有一个绝对的参照标准。我认为那种去研究录取比例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考上的作法很愚蠢。你能否可上为何要取决于于别人的成绩?!我对自己说:“考出400分来,还怕上不了吗?”别人考多少我不管,我只管我得考多少分才能上。然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了最低的目标:公共课两门160分,专业课三门240分。之后我开始通过一次次的模拟来检测自己。我在买来的每一本资料的每一页上都写下了“*天看/做完,每天看/做*页”的字样。我觉得这考研,考的就是一个人的耐力,一个的和心理素质。真正的知识方面根本就没什么障碍的。所有的要考的东西都在联考指南里和那千篇一律的模拟题里了,让你去考试就像让你从一盆沙子里挑出里面的碗豆一样。这个混装着沙子与碗豆的盆已经给你了,你只要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有信心一点,尽可能多的把它们从沙子里面捡出来就行了。这会很困难吗?这会很可怕吗?一点也不。真的很容易的!其实只要你在心里不怕它了,任何困难就都不再是困难了! 说实话,虽然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至少上10个小时的自习和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却并未完完全全地贯彻到底。因为那时我每星期还有二十几节课的本科课程,且那段日子我也确实有过很多苦闷、迷茫、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觉得有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孤独感和悲壮感,就突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了。很多时候我都在日记上写到:“没有人逼你啊,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能怪谁?你还想退缩吗?你还能放弃吗?到时候考不上你不会觉得羞愧吗?你怎能给自己后悔的机会呢?”一段时间的消沉以后,我又打起精神继续投入战斗了。就是这样一段段日子的反复,我终于熬到了考前20天。那20天里我真是出奇的平静,一点也不害怕不担心了。我觉得是时候了,是生是死就这一次了。但我当时心里觉得自己“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我按步就般的充充实实的依计划过了这20天。算起来,除去那些低迷的日子,我真正用在认真学习备考上的时间大约只有百来天吧。但这足够了。因为在这百来天里,我做完了我认为足以保证我考上北大的所有准备工作:我把索爱群的政治讲义看了三遍(窃以为那本书不怎么样);做完了两本政治题典(岳华亭的和任汝芬的,其中岳华亭的做了两遍,这两本书还可以);还做了20套模拟题。当我发现我可以把自己的错误率控制在单选题2道以内、多选题5道以内、且觉得以自己的文字功底把那些主观题阐述清楚与给出的答案基本相符的时候,我以为我的政治考个七、八十分应该没有问题了。我做完了石桢春的220篇;做了一本曹其军的模拟题;做了一本黑博士:还做完了从90年到2001年有真题。我以为这已经够了。是的,我是英语专业的,可我实在不认为我比人家非专业的高明多少,我是没敢放松的。而且结果证明确实如此。至于专业课方面,我把联考指南看了至少三遍;做了我当时可以找到的所有的模拟题,总共35套。当我发现我的客观题的40分里可以保证丢分不超过5分、主观题大致可以答得与所给答案相差无几时,我想这就差不多了吧。就是这样的,我觉得我做得足够多了,虽然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最后总算没有惊慌失措。原本要掌握好这些要考的知识,并不需要太多时间的。 之后,我很从容地走进了考场。考完之后,除了觉得民法和综合考得不如人意外,总体感觉还算可以。我以为,北大离我已经不远了。 回首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心历路程,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受了一些折磨。我也害怕啊! 我在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一定要考上一定可以考上的同时也在隐隐不安,万一考不上可怎么办呢?虽然我的室友们全都在准备考研,但我发现我跟她们不一样,她们没有我这般强烈的一定要考上的意愿。我觉得自己是在孤身做战。那种心灵的折磨很残酷,我无处诉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揪心的等待,终于可以查分了。当怀着一种混合着急切、兴奋与不安的心情,按下那一串数字时,我听到了那最先报出的两个分数:政治68分、英语65分。我觉得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下去了,我怎能相信这个分数?这离我的估计少了30分!我勉强听完另外三门的分数后加出了总分,364。我想我是完了,全完了!我难以相信,躺在床上又查了两遍。我怕自己输入考号里输错了,要知道政治和英语是我考完后感觉最好的两门啊。可是没错,就这点分了!我当时真是急得心疼了。这是个危险的分数,而且大半没有希望了。我以为自己是可以以绝对的高分考进北大的。没想到算来算去的400分是这么难以达到。364分,我已经排在北大本部计划招生的180人之外了。还不至于让我绝望的是,我到底取得了复试资格。 我老怀疑我的政治和英语的分数被加错了。因此还特意让我北大的同学帮我查了一下,幻想着改分的老师在统计各小题分数时因为大意在十位数上少进了一位。然而幻想终归功是幻想,现实是残酷的。我的政治多选题错了8道题之多,英语中20分的作文只得了10分、10分的翻译只得了5分。我始终没明白,我那已经达到专业八级水平的英语成绩为何让我那字迹工整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文和翻译竟敢连及格分都没拿到。后来听说也有同学英语6级得优秀、GRE考两千三百多的考研英语也才得60多点,我就不再愤怒了。好歹我过线了,好歹有复试资格了。得这么低的分数我也不再责怪自己了。 从政治和英语两门来看,我还是有一些经验教训的。政治辅导班的窜讲班和冲刺班我都上过了,题也做了不少,平时模拟时成绩也还不错,为何就没能拿高分呢?当时我在考场上时总觉得时间太过充足,在做多选取题时是慎之又慎,一些多选题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说不定那时都把好几道本来做对的题给改错了。不久以后我在网上对答案时又把那些题做了一遍,就只错了4道了。也不知怎么弄的,考试时就那么冤枉丢掉8分了。当时还清楚地记得有两道多选题是在任汝芬的系列之二上见过的原题,就是记不清答案了,当时懊悔得要命。因为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我在做后面主观题的时候就显得很仓促了,差不多是在考试结束前一秒才完成整张卷子的,之后还心有余悸。对于政治,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多先题这一块,我觉得这部分做好了,考个七、八十分就不难了。再就是考试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的安排。 关于英语,我觉得那分值高达40分的阅读理解真是太重要了。这次要不是这部分做得还差强人意,恐怕我就要废在英语上了。作文与翻译部分判分时主观性太强,我们难以把握。但阅读理解不同,作为客观题它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你只要在这40分上得个34分左右,你的英语就没问题了。当然,2003年的英语听力要算分了。这20分的听力是万不可忽视的。对于专业课,好像没什么可说的。只是反复地看指南,尽可能多的做些模拟题就行了。那些题的重复率很高,而到时候考的无非也就是这些题。专业课很容易对付的。我没有上过辅导班,我只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