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的防治.doc_第1页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的防治.doc_第2页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的防治.doc_第3页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的防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填选题1、组成饲料于动物的化学元素中,都以碳、氢、氧和氮的含量最多,其总量均占饲料于动物体干物质重的90%以上。2、碳水化合物由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组成。3、粗纤维:能利用大量粗纤维的动物有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马、骡。4、无氮浸出物分为:淀粉和可溶性的糖、单糖、蔗糖等。5、饲料中测定水分有两个条件:65烘干失去水分为风干样品。含游离水和吸附水。105烘干后为绝干物质,含少量吸附水。6、干物质的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7、粗脂肪(乙醚浸出物)分为类脂肪和真脂肪。真脂肪又分为甘油和脂肪酸。8、碳水化合物(CM(H2O)N)、脂肪(EE)、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9、粗蛋白质分为:真蛋白质PR(基本构造为AA)和非蛋白质(NPN)10、动物必需的元素中的有机元素有:碳、氢、氧、氮。常量矿物元素有:钙、磷、钾、钠、氯、硫、镁。11、蛋白质最终分解为尿酸和尿素。12、蛋白质是一般有碳、氢、氧、氮。13、饲料中的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故按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的数量时其系数一般是6.25。14、碳水化合物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15、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16、脂肪在植物性饲料中不超过5%。17、饲料中的能值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含脂肪愈多则能值愈高。18、饲料植物与动物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水。19、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动物体的储备物质是脂肪。20、植物干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CF),它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储备物质(淀粉)。21、ppm在1000000(g、mg、ug、ib等)饲料总量中,某中成分所占的比例。22、饲喂基础有时称为潮湿基础或新鲜基础。23、风干基础既是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基础。24、绝干基础是失去水分或100%DM状态。25、动物体内的水分有三个来源:饮用水、饲料中的水和代谢水。26、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和生理科学协会认为用焦耳(焦,J)做为能量的单位更确切,实践中常用千焦耳(KJ)和兆焦耳(MJ)。27、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28、有机物在体内氧化时,仍以脂肪的产热量最高,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28、代谢能=总能-尿能-甲烷能-粪能。29、总能-粪能=代谢能30、总能(GE)、消化能(DC)、代谢能(ME)、净能(NE)31、饲料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含脂肪的高低。32、生产中常用饲料报酬来表述饲料的利用率,它是指生产每单位动物产品(如增重、蛋、奶)所用去的饲料量。33、饲料报酬=饲料量/产品量=饲料能/沉积能(对育肥家畜而言)。34、饲料利用率没有能量利用率更能说明饲料优劣的本质。35、饲料中含氮物质除纯蛋白质外,还有蛋白质非含氮化合物(也称非蛋白氮),也称氨化物,如游离氨基酸、肽、硝酸盐、酰氨、生物碱、有机碱、含氮糖苷、氨及尿素。粗蛋白质是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36、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16%,以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含量乘以蛋白质转换系数为6.25即为粗蛋白质含量。故蛋白质转换系数6.25为近视值。37、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38、植物性饲料中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很多,含量最多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胺类、酰胺类、尿酸、硝酸盐和生物碱。39、理想蛋白是近几年来提出来的有关饲料蛋白质的新概念,是以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的蛋白,它要求各种必需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氨源之间具有最佳比例。40、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41、在动物体内不能被合成或合成耽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需氨基酸(EAA)。42、那些可以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的氨基酸则称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43、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44、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之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45、粗纤维是草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46、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最简单的形式。饲料中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47、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化合而成,动物营养中的三种重要的双糖是:蔗糖、乳糖、麦芽糖。48、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49、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性饲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可占植物干物质的2/3(50%80%)。动物性饲料(乳汁除外)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是1%左右。50、在目前通用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中,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类。51、单糖可直接被吸收后参加机体的代谢。52、草食动物如马和驴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53、反刍动物的瘤胃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54、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类。55、真脂肪即中性脂肪,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成的脂类化合物,故又称甘油三脂或三(酸)甘油脂。56、脂肪酸结构中含有双键的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57、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58、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59、亚油酸是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60、动物的维生素的来源主要有:饲料(日粮)中提供、动物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合成、动物体某些器官合成。前者称外源性维生素,后两者均称为内源性维生素。61、传统的分类法是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维生素B组与维生素C。62、维生素A也称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63、维生素D也称抗软骨病维生素。64、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骨质钙化停止,幼年动物出现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质变软、骨质疏松症。65、维生素E也称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66、维生素K也称抗出血维生素。67、维生素B12又称氰钴素。它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的物质。68、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69常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素。包括钙、磷、镁、钠、氯、钾和硫等元素。70、微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的元素。包括铁、铜、锌、锰、碘、硒、钼、铬、镍、钒、锡、硅、氟和砷等。71、矿物质元素约占体重的4%5%,其中约有5/6存在骨骼和牙齿中。72、机体中的钙约99%构成骨骼和牙齿,其余的钙存在于血浆和软组织中,其中含钙36%,含磷17%,钙磷的比例为2:1。73、钙离子参与凝血过程,是多种酶的激活剂。74、常用的含钙矿物质饲料有石灰石粉,贝壳粉、骨粉和磷酸氰钙。75、动物体内约80%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磷的主要功能是和钙构成骨骼和牙齿。76、镁的缺乏症又称草痉挛。77、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78、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分布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缺铁常见的症状是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79、家禽缺锰易产生滑腱症。80、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主要成分,和维生素E一样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81、碘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组成。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地区人畜共患的一种常见病。82、钴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钴还可能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基酸酶等的激活剂。83、能量和蛋白质是动物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椐报道:日粮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总量或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改善饲料代谢的利用,能量沉积量增大。采食过量的蛋白质,会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因此为节省蛋白质,保证能量的最大利用效率,饲粮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蛋白质能量比。84、粗纤维含量过高时,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8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的关系。86、苯丙氨酸与袼氨酸、蛋氨酸与胱氨酸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87、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以精氨基酸和赖氨基酸较为典型。88、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89、铜可促进铁合成血红蛋白,如缺铜时,铁的吸收率降低。90、营养物质是指动物机体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动物营养学所涉及的物质。91、按物质代谢进行过程来分,物质代谢有三个主要阶段:消化吸收阶段,中间代谢阶段,排泄阶段。92、营养代谢病就是由于日粮里某种(某些种)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过量,引起机体代谢过程中某一环节障碍,导致内环境紊乱而引起的疾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营养缺乏病主要指日粮中营养物质不足、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的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代谢疾病又称获得性代谢病与生产有关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绝大多数与生产或管理有关,使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而引起疾病。93、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首先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毒病,因营养代谢病大多数具有群发、人畜共患和地方流行的特点,很容易与上述疾病相混淆。95、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有以下途径:A、调查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饲养情况;B、通过各类疾病的诊断特点来排除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C、分析本地区的地质、水质,检测水质、土质营养物质情况,有无毒物的成分,也可通过查阅有关县史、记录进行分析。96、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乳,临床表现为呼气、尿、奶排出似烂苹果气味,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伴有神经症状。97、奶牛酮病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根据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98、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在瘤胃中三者比例为70:20:10。精料在瘤胃内产生三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为59.6:16.6:23.8。干草为66.6:28.0:5.4。长期饲喂精料会导致动物得酮病,而饲喂干草则不会,原因在其产生三酸的比例不同。99、奶牛酮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低糖血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血浆游离脂肪浓度增高,肝糖元水平下降。100、根据奶牛酮病发生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可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A在干乳期防止牛过肥;B防止形成不良食欲;C合理搭配饲料;D同时应适当增加乳牛运动;E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101、新生仔猪在出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致体内贮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的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迟钝、虚弱、体温下降、肌肉无力、昏睡、甚至惊厥为特征,最后死亡。血液检查血糖显著降低,血液非蛋白氮含量明显增多,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102、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病因:A妊娠母猪营养不全;B仔猪饥饿,乳头和乳量不能满足其需要;C猪舍潮湿阴冷,环境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使机体受寒是发病的诱因;D管理因素,仔栏的下横档位置不适当,使小猪不能接近母猪乳房。103、新生仔猪低血糖症预防主要应抓住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特别注意供给全价饲养;新生仔猪喂奶要早,间隔时间不能过长;冬天要注意猪肉舍保温。104、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主要是在主要是糖代谢障碍,在体内产生和堆积多量乳酸,最后引起骨骼肌,尤其是后肢肌肉发生麻痹。临床上则以后躯运动机能障碍、排红褐色肌红蛋白尿为特征。105、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发生主要是肌肉运动时糖酵解过多所致,使肌肉酸度升高,造成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106、禽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的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病禽个体肥胖、产蛋减少、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血为特征。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107、禽痛风是指禽血液中蓄积过量尿酸盐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周围、胸、腹腔及各种脏器表面和其他间质组织中的营养代谢病。108、禽痛风可分为内脏型痛风,又称为内脏型尿酸盐沉积症,和关节型病风,是指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及其周围。109、禽痛风发病机理由于肝脏缺乏尿素合成酶精氨酸酶,因而其蛋白质代谢产物氨只能通过嘌呤核甘酸合成与分解途径,以生成尿酸的形式而排泄。尿酸排泄障碍时,体内大量蓄积尿酸,尿酸即以钠盐形式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内脏的表面及皮下结缔组织沉积下来,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和病理变化。110、禽痛风症状:食欲减退,不自主地排出白色黏液状稀粪。内脏型痛风主要是营养障碍,排白色粘状稀粪,有时泄于肛门周围,肛门周围羽毛上常沾附有多量白色尿酸盐,并且使皮肤发炎。关切型痛风时,病禽腿,翅关节软性肿胀,特别是趾跗关节肿胀,病鸡运动迟缓、呈蹲坐或独肢站立姿势,结节软化或破裂,局部形成出血性溃疡,病禽往往呈蹲坐或独肢站立姿势,行动困难,跛行。111、血液学检查: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112、防治:用阿托方,用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抑制剂,能减少尿酸的形成。在鸡的饮水中加入5%的碳酸氢钠,酿成0.1%0.5%的饮水,加入适量的氨茶碱和维生素A/C等。113、常见维生素缺乏症,主要有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3、B6、B12、C、叶酸、胆碱、生物素)缺乏症。114、水溶性维生素的作用与生命关系:如维生素B1是-酮酸脱羧反应所必需的辅酶成分,维生素B2是黄素酶成分,维生素C是很强的还原剂,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羧化反应。115、维生素A与视觉相关,并维持上皮细胞的结构和机体正常发育,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维生素E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羧化反应;维生素K促进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116、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维生素A或其前体胡萝卜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临床上以生长缓慢、上皮角化、夜盲症、繁殖机能障碍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等为特征。维生素A又叫视黄醛(醇),仅存在于动物源性饲料中,鱼肝和鱼油是其丰富来源。维生素A原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117、维生素B族缺乏的共同症状为:消化机能障碍且多见有腹泻,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皮炎,消瘦,被毛发育不良,肌无力甚至麻痹。118、维生素B1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硫胺素缺乏或不足导致-酮酸的氧化脱羧机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以神经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维生素B1其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硫元素,又称硫胺素。酵母是其丰富来源。119、维生素B1缺乏时,血液中硫胺素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增加。120、核黄素缺乏或不足,体内生物氧化过程的酶系统受抑制,进而使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紊乱,出现各种症状。121、雏鸡衰弱,生长迟滞,消化不良,多呆立不动。驱赶时共济失调,借助展翅以维持体躯平稳。腿肌萎缩,行走困难,多以跗关节着地而行,爪内曲,呈“曲爪麻痹症”。严重缺乏时,臂神经和坐骨神经肿大,神经髓鞘退化。122、维生素B12又称氰钴胺(或钴胺素),其缺乏症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或钴)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受阻。123、机体内胆碱是磷脂的组成部分中,构成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胆碱是一种抗脂肪因子,可促进肝脏脂肪以卵磷脂形式(即长链脂肪酸的磷酸化)被输送,或提高脂肪酸本身在肝脏内的氧化利用,从而防止脂肪在肝脏的反常聚积,胆碱缺乏时,出现脂肪肝。124、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抗坏血酸缺乏而致的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创伤和溃疡不易愈合,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齿龈、黏膜、皮下、肌肉和内脏出血,贫血以及机体抗病力下降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出血性素质疾病,俗称坏血病。毛皮兽母畜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新生仔兽患病,患畜四肢、关节肿胀、爪垫肿胀发红,故又称其为新生仔兽“红爪病”。125、维生素C缺乏症病因:原发性缺乏: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C的饲料,相对性缺乏:当患胃肠或肝脏疾病,使维生素C的吸收、合成、利用障碍。126、维生素C参与细胞间质中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所必需的物质,参与胶原蛋白的羟化作用。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机体胶原合成障碍。口腔粘膜等处明显,创伤及溃疡不易愈合。127、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不足而引起血液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128、维生素K缺乏症病因:1、饲料中维生素K缺乏或饲料存在维生素K拮抗物质。2、长期过量地向日粮中添加磺胺、广谱抗生素,破坏了肠道微生物正常区系,抑制了维生素K的合成。3、患肝病和胃肠疾病时,机体对维生素K吸收的能力下降。129、发维生素K缺乏症病病机理:1、维生素K具有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作用,2、维生素K是机体合成凝血因子、必需的物质,维生素K还调节三种凝血因子的合成。130、佝偻病是生长期的幼畜或幼畜维生素D缺乏或饲料中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骨营养不良性代谢病。临床上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等为特征。并伴有持久性软骨肥大与骨骺增大。131、佝偻病防治: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应用钙磷制剂。132、骨软症是成年动物软骨内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的一种骨营养不良。旱魔上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骨质软化及骨变形为特征。133、不同动物对是粮中钙磷的比例要求不完全一致,乳牛为1.3:1猪为1:1。134、软骨病临床症状:消化紊乱,呈现明显的异嗜癖;出现跛行;骨骼外形异常。135、牛血红蛋白尿病病因:饲料中磷缺乏;某些植物引起红细胞溶血;铜缺乏促进本病的发生。136、临床病理学主要表现贫血、血红蛋白尿症血尿、低磷酸盐血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红细胞参数值下降,黄疸指数升高,血红蛋白血症。137、反刍动物低血镁搐搦又称反刍动物青草搐搦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因血镁下降所致的高度致死性疾病。138、F缺乏时发生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生长受阻。C缺乏时出现贫血和生长发育受阻。C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参与造血过程。Z影响骨骼和血液的形成及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在这些过程中主要与酶结合。M缺乏时骨骼发育异常和繁殖障碍。S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139、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可使机体的抗氧化机能障碍,而引起骨骼肌、心肌和肝脏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见各种家禽的营养性肌营养不良,雏鸡渗出性素质,脑软化。也称白肌病。140、饲料硒含量低于0.05mg/kg,土壤硒含量低于0.5mg/kg,可诊断为硒缺乏症。141、治疗方法:0.1%亚硒酸钠溶液肌肉注射。142、铜缺乏症主要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铜缺乏或不足,而引起贫血、拉稀、被毛褪色、皮肤角化不全,共济失调、骨关节异常、生长受阻和繁殖障碍为特征的动物营养代谢病。143、铜缺乏症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饲料含铜量低于5mg/kg,可引起发病。144、预防:在低铜草地上,如PH偏低可施用含铜肥料;直接给动物补充铜。145、锌缺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主要是饲料中存在干扰锌吸收利用的因素。饲料中C:Z(100150):1为宜,锌仅3444/,猪很易产生锌缺乏症。146、锌参与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锌有“生命的火花”之称。147、饲料中缺乏铁,或因某种原因造成铁摄入不足或铁从体内丢失过多,引起幼畜贫血、易疲劳、活力下降的现象,称为铁缺乏症。148、缺乏铁时,影响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多种酶的合成和功能。149、仔猪铁缺乏呈典型的低染性小红细胞性贫血。150、锰缺乏症是由于是粮中锰供给不足引起的一种以生长停滞、骨骼畸形、繁殖机能障碍以及新生畜运动失调为特征的疾病。家禽对缺锰最为敏感,表现为骨骼短粗,称为骨短粗病、滑腱症。151、因饲料或饮水中缺少钴,引起反刍动物厌食、极度消瘦和贫血,称为钴缺乏症。仅发生在绵羊、山羊和牛等反刍动物,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不发生。152、发病机理:缺钴影响造血功能,引起贫血;缺钴影响钴反刍动物消化功能。153防治:给动物口服硫酸钴。放牧动物可在草场喷施含钴肥料。154、碘缺乏症是动物机体摄入碘不足引起的一种以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大、流产和死产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二、简答题1、简述蛋白质的功能。答:体组织的结构物质。体组织的更新物质。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组织蛋白质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分解、合成的过程中。蛋白质每天更新量可达0.250.3%,大约一年左右即可将全部组织的蛋白质更新一次。机体的调节物质。例如,催化和调节代谢过程中的酶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和提高抗病力的免疫体。机体的能源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可以氧化供能,蛋白质脱氨基后的碳架可转化为能源储备物-脂肪。2、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答:消化;非草食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是消化道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对蛋白质的水解过程。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在胃中经受胃蛋白酶和盐酸的作用,部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这些分解产物连同未经消化的蛋白质一道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少量多肽。在胃和小肠未经消化的饲料蛋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方式排出体外。3简述反刍动物瘤胃中的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或降解过程或牛瘤胃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答:、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细菌和纤毛原虫)蛋白质水解酶(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饲料中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亦可在细菌尿素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蛋白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细菌蛋白,部分进一步降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未被降解的蛋白质与微生物蛋白一同进入下一级消化道进行消化。4、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答:动物体组织的构成物质。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动物体内的营养储备物质。乳脂和糖的重要合成原料。5、简述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答:粗纤维是草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可填充胃肠道,作为填充物质,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粗纤维可刺激消化粘膜,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出,保证消化道正常的活动。用含粗纤维量高的饲料稀释日粮的营养浓度,以保证畜禽胃肠道的充分发育。6、简述单胃动物(猪)对淀粉的消化过程。答:饲料中的淀粉转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单胃动物中以猪口腔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淀粉在猪口腔中经唾液淀粉酶作用水解为葡萄糖。但因饲料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短,故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其消化产物为葡萄糖。在小肠内未被水解的淀粉转移至盲肠和结肠时,被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机体吸收利用,气体由肛门排出体外。7、简述脂肪的生理功能。答:脂肪是动物热能来源的重要原料。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是畜产品的组成部分。8、简述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答: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线粒体膜生物膜结构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必需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必需脂肪酸与类脂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并对胆固醇的代谢很重要。必需脂肪酸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必需脂肪酸还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9、论述造成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原因。答:饲料原料的本身及其收储条件。特别是对于粗饲料尤为显著。饲料的加工与调制。许多维生素因环境条件不适而失去活性,如:温度、湿度、光等。另外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等因素。采食量降低。对高产动物供给高能日粮时,其中维生素的浓度也能提高,反刍动物自由采食,可满足需要,由于采用高能饲料时,采食量降低,因此,饲料中维生素水平必须提高。维生素含量和分析方法。同一饲料原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变化很大,饲料成分表中的数据是平均值,不同分析方法的差异很大。维生素的可利用性。饲料中某些维生素的含量不能完全反应出在动物体内的利用性。因为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素通常不能被利用。在添加维生素时不计算饲料原料中带入的那部分。10、简述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答:维持正常的视觉。维持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调节有关养分的代谢。11、简述维生素A的缺乏病。答:长时间缺乏维生素A动物,首先表现出暗适应能力降低,乃至夜盲或干眼病。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增重、消弱对疫病的抵抗力、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被毛粗乱无光,食欲欠佳,易患呼吸道疾病,共济运动失调等。对成骨作用产生不良影响。12、简述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答:V.D主要与动物的钙、磷代谢有关,可以控制钙、磷代谢。特别增加肠对钙、与磷的吸收。调节肾脏对钙与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储存,改善骨骼中钙磷的活动状态。影响动物骨骼与牙齿的发育。13、简述维生素B4(胆碱)的生理功能。答:组成细胞成分,胆碱是磷脂的组成成分,如卵磷脂、神经磷脂、和某些原生质。防止脂肪肝,胆碱可以促成肝脏脂肪以卵磷脂的形式被输送或提高脂肪酸本身在肝脏内氧化利用,防止脂肪在肝脏内聚积。神经冲动的传导。不稳定甲基的供体。14、简述钙缺乏与过量的后果。答:幼龄动物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骨软症或骨质疏松症。产乳热(分娩瘫痪)。15、简述铜的缺乏症及过量的后果。答:贫血。运动失调。骨代谢不正常。被毛品质差。繁殖率低。16、简述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答:1、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不当。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不当是导致营养代谢病的主要病因:土壤、饲料、牧草内营养物质绝对性缺乏。环境污染。土壤、饲料、牧草内营养物质相对性缺乏。2、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特定生长发育期的畜禽需要量增加慢性疾病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障碍。3、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拮抗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非常淀粉多糖游离棉酚抗维生素因子糖基疳单宁生物碱。4、遗传因素与品种特征。17、简述营养代谢病的特点答:1、病程缓慢。2、流行性、群发性、发病率高。3、人畜共患性。4、症状相似性。5、慢性消耗性疾病。6、发病动物体温正常或偏低。这是营养代谢病,特别是早期群发时与传染病的一个显著的区别。18、营养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要点。答:1、群养动物生长发育迟缓;生长迟缓,发育停滞,屡配不孕,常常流产,2、个别动物呈不明原因的贫血,跛行,脱毛,异嗜。3、生长快、产乳、产蛋高的个体,突然出现厌食,消瘦,步样强拘,跛行。此时,针对动物开始出现体内代谢紊乱,通常采取以下诊断措施:检测饲料,饮水或土壤。分析动物组织与体液的生化指标。19、应激对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答:1、血糖升高,2、脂肪动员加快,3、蛋白质分解加强。20、奶牛酮病的病因?答:1、乳牛高产。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3、产前过度肥胖。4、动物患肝脏疾病。5、酮病的发生与肝脏疾病以及矿物质如钴、碘、磷缺乏等有关。21、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病因?答:主要与饲养管理因素有关:1、马休闲期饲喂过多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而后突然剧烈运动。2、饲料单一。3、寒冷刺激。22、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临床症状?答:1、运动障碍;2、尿液变化出现肌红蛋白尿,尿液呈葡萄酒色样的暗红色或红褐色;3、全身状况。23、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诊断要点?答:1、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根据饲喂糖类饲料过多的病史,2、而且在休闲后的重役或剧烈运动后突然发病,3、以及呈现运动障碍,肌肉肿胀,4、肌红蛋白尿等特征性症状,即可诊断。24、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治疗?答:1、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除去病因,2、促进乳酸代谢,防止酸中毒和败血症,对症治疗。25、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病因?答:1、遗传因素,2、饲料因素:高能低蛋白日粮及其采食量过大是发生本病的主要饲料因素,胆碱、含硫氨基酸、维生素B和维生素E缺乏,饲料保存不当发霉变质。3、药物和毒物的损伤,4、管理因素,运动不足可促进脂肪的沉积而发生FLHS,5、环境因素与激素的影响,各种应激刺激诱发脂肪肝的发生。26、禽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预防?答:1、科学配合饲料,合理搭配日粮能量比例,2、在饲料中添加某些营养物质,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B12,3、控制蛋鸡育成期的日增重,4、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刺激。27、肥胖母牛综合征病因?答:妊娠母牛过度肥胖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干乳期,大量饲喂谷物或者青贮玉米,2、干乳期过长,能量摄入过多,3、未把干乳期牛和正在泌乳的牛分群饲养,精饲料供应过多,4、缺乏运动。28、禽痛风的病因?答:1、引起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的因素有:高蛋白饲料,大量饲喂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蛋白质饲料,可产生过多尿酸盐,遗传因素,在某些品系的鸡中,存在着痛风的遗传易感性,肉用仔鸡发病率最高。2、引起尿酸排泄障碍因素有,许多因素和疾病都可继发禽痛风,可将其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引起肾炎、肾损伤,造成尿酸排泄障碍。非传染性因素中毒因素,包括一些嗜肾性化学毒物、药物及细菌毒素。营养因素,最常见的是禽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导致肾小管和输尿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29、维生素A缺乏症病因?答:1、饲料中维生素A或维生素A原不足,是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2、动物对维生素A需要量增加时,可以引起维生素A的相对性缺乏。3、慢性消化道疾病和肝脏疾病最易继发维生素A缺乏症。4、妊娠母畜维生素A缺乏可直接影响胚胎的发育和新生仔畜的健康,这是幼畜先天性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30、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机理?答:1、上皮肤组织角化:维生素A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及完整完整性所必需的物质,它促进结缔组织中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溶酶体等)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通透性。当眼结膜和泪腺上皮受害时,泪腺管被脱落的变性上皮细胞阻塞,泪腺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发生干眼病。2、视力异常,维生素是合成视色素(视紫红质)的原料和必需物质。视紫红质具有维持暗视觉的功能,是由维生素A产生顺视黄醛与视蛋白质结合而成。当维生素A缺乏时,称其为“夜盲症”3、骨生长缺陷,缺乏维生素A时,与头骨易受其害,4、维生素A是胎儿生长期间器官形成的一种必须物质,5、维生素A在体内影响一些水解酶。31、维生素A缺乏症的临床症状?答:夜盲,干眼病、上皮组织角化,生殖能力下降,幼畜生长发育障碍及停止。32、维生素B1病因?答:原发性缺乏:主要由于长期饲喂富含缺乏维生素B1的饲料。条件性缺乏:体内存有妨碍或破坏硫胺素合成且阻碍其吸引和利用的因素。1、硫胺素拮抗因子所致的缺乏。2、硫胺素酶分解硫胺素使其缺乏。3、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等,能抑制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B1,4、当动物患慢性胃肠病,5、动物的应激。33、维生素B缺乏症的发病机理?答:维生素B1在细胞内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辅酸酶实现的,在体内以维生素B1焦磷酸酯(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中的A酮酸(丙酮酸、A酸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就A-酮酸氧化脱羧酶系中的辅酶。当维生素B1缺乏时,丙酮酸氧化脱羧受阻,不能进入三羧循环彻底氧化,从而影响神经、心脏和肌肉的功能。尤以神经组织最易受其害,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外周神经麻痹。维生素B1还能抑制胆碱酯酶,减注乙酰胆碱的水解,加速和增强乙酰胆碱的合成过程,当维生素B1缺乏时,势必使乙酸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减弱,胃肠的分泌、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