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2010秋.ppt_第1页
解表药2010秋.ppt_第2页
解表药2010秋.ppt_第3页
解表药2010秋.ppt_第4页
解表药2010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表药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等的草质茎 麻黄 治风寒感冒 发汗解表之要药 现代研究 功效 治咳嗽气喘 效力突出 治风水水肿 1 发汗解表 2 宣肺平喘 3 利水消肿 附 麻黄碱 发汗 解热 挥发油 镇咳 平喘 蜜炙 兴奋中枢神经 升高血压 麻黄碱 ephedrine 现代临床应用 用量过大易致心悸 烦躁 气促 心绞痛发作等 严重者可死于呼衰 心室纤颤 中毒剂量为30 45g A 麻黄5g 豆腐60g 冰糖15g 煎水 对咳而兼喘者 甚为有效 B 药典 95年版 一部 载急支糖浆 以麻黄 前胡 鱼腥草等同用 治急性支气管炎之咳喘 C 麻黄蝉衣汤 麻黄 蝉蜕 槐花 浮萍 黄连 治疗湿疹 药疹 漆过敏等 有良好疗效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 本品有收缩血管作用 临床用于急性慢性鼻炎 鼻窦炎 慢性肥大性鼻炎等 麻黄碱 ephedrine 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 现已人工合成 麻黄碱还有控制食欲和减肥的效果 在减肥药和治疗感冒的药物中都含有此成分 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功用 桂枝挥发油中的桂皮醛为镇静 镇痛 解热的有效成分 桂枝还有止咳 祛痰 芳香健胃作用 并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A 现代常以桂枝配温阳益气 补血活血之品 治疗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 贫血及神经官能症所致心悸 怔忡等 B 治疗冻疮 以桂枝 花椒 生地各30g 红花10g 煎汤 乘温热时浸洗患处 或桂枝 甘草各30g 以沸水浸泡后 熏洗患处 临床参考 紫苏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 茎 紫苏生姜 性味 均辛温 入肺脾二经 解表散寒 发汗力弱 用于预防或治疗风寒感冒轻证 解鱼蟹毒 共同点 不同点 1 宣肺理脾 风寒表证兼胸脘胀闷 食少者尤宜 2 行气宽中 和胃止呕 用于脾胃气滞 呕吐等 3 理气安胎 用治气滞胎动不安 1 温肺以祛痰止咳 为风寒感冒常用药 2 温胃降逆止呕 呕家圣药 3 解半夏 天南星之毒 紫苏 生姜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荆芥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防风 共同点 祛风止痒 治风疹 皮肤瘙痒 祛风解表 治风寒 风热表证 性味 辛 微温 不同点 1 透疹消疮 用治疹透不畅 2 炒炭止血 可治诸般出血 1 风药中润剂 2 除湿止痛 治头痛 痹证疼痛 3 止痉 治破伤风 4 炒用止泻 治肝郁侮脾之腹痛泄泻 荆芥 防风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茎 羌活 1 解表散寒 治风寒表证 或挟湿邪之头痛 骨节酸痛较佳 如九味羌活汤 2 胜湿止痛 除筋骨间风寒湿邪 善通利关节而止痛 善治腰以上风湿痹痛 如羌活胜湿汤 蠲痹汤 羌活 伞形科植物杭白芷的根 白芷 1 解表散寒 治外感风寒之头痛 前额头痛 眉棱骨痛 2 通窍止痛 治头痛 牙痛 风湿痹痛 3 消肿排脓 治疮疡 为外科常用的辅助用药 4 燥湿止带 治寒湿带下 白芷 细辛 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 1 祛风散寒 治风寒感冒 阳虚外感 2 通窍止痛 治偏正头痛 鼻渊 牙痛 风寒湿痹痛 3 温肺化饮 治寒痰停饮 气逆咳嗽 配麻黄等 如小青龙汤 4 通关开窍醒神 治中恶或痰厥之闭证 细辛 香薷 既发汗解表 又祛暑化湿和中 善治阴暑证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洲香薷干燥的地上部分 善达巅顶 为治巅顶痛之要药 藁本 善通鼻窍 治鼻渊之鼻塞 不闻香臭 时流浊涕或外感风寒鼻塞 苍耳子 芳香通窍 有散风邪 通鼻窍之功 为鼻渊头痛要药 辛夷 葱白 胡荽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牛蒡子 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蝉蜕 共同点 性味 寒凉 牛 蝉 薄 疏散风热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利咽喉 外感风热或热毒上攻致咽喉肿痛 透疹 治疹出不畅 疏散风热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利咽喉 外感风热或热毒上攻致咽喉肿痛 透疹 治疹出不畅 不同点 1 散上焦风热 透热 利咽喉而止痛 2 散肝经风热而明目 3 疏肝解郁 治肝气郁滞证 4 后下 3 6g 1 宣散肺经风热而利咽开音 2 疏风止痒力胜 常用治皮肤瘙痒 3 疏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 治目赤 翳障 4 凉肝息风 定惊止痉 小儿夜啼 急惊风 薄荷 蝉蜕 不同点 1 善宣肺祛痰以利咽消肿 2 清热解毒消肿 用治疡疮肿毒 痄腮 3 性滑利 通利大便 牛蒡子 桑科植物桑的叶 桑叶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菊花 共同点 清肝明目 肝经实热或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疏散风热 治外感风热表证 如桑菊饮 性味 苦 甘 寒 桑叶 菊花 不同点 主入肺1 善宣肺气 治风热表证以咳为主者 如桑杏汤 2 甘寒清肺热 养肺阴 润肺燥 治燥热伤阴之干咳 主入肝1 善清肝经之热而明目 2 平抑肝阳 肝阳上亢之头晕 头痛 桑叶 菊花 伞形科植物柴胡等的干燥根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共同点 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下陷证 退热 治外感发热 如柴葛解肌汤 性味 辛 寒 不同点 1 善疏散少阳之邪热 主治邪在少阳 往来寒热 2 疏肝解郁 治肝气郁滞证 3 升阳举陷 治气虚下陷 内脏下垂 1 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而有项背强痛者 2 生津止渴 热病津伤口渴 消渴 3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 脾虚泄泻 4 透疹 治麻疹不透 如升麻葛根汤 柴胡 葛根 毛茛科植物升麻的根茎 升麻 1 发表透疹 治外感风热 麻疹透发不畅 升麻葛根汤2 清热解毒 治胃火上炎之齿痛口疮证 及多种热毒证 如咽喉肿痛 痄腮 丹毒 热毒发斑 3 升举阳气 蜜炙用 治气虚下陷 久泻脱肛 内脏下垂 崩漏下血 如补中益气汤 升麻 清利头目 疏散头面之邪 可用治多种原因所致头痛 蔓荆子 解表 除烦 无论风寒 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淡豆豉 透疹止痒 治风疹瘙痒 浮萍 明目退翳 用于风热或肝热所致目赤肿痛 木贼 复习思考题1 何谓解表药 何谓解表 2 解表药的性味 功用怎样 3 解表药按性味功用之不同 分为哪几类 各类的性味 功用怎样 4 使用解表药时 应注意些什么 5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 功用之异同 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6 阐述麻黄 桂枝 防风 荆芥 薄荷 菊花 柴胡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口不渴 苔白而润 脉浮紧 或兼咳喘 鼻塞流涕者 症见发热 微恶风寒 舌边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 或兼口渴咽干 头昏身痛 流涕 咳嗽等 表证 风寒表证 风热表证 表证是六淫 疫疠 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 卫气 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第八章解表药 温病初起 配清热解毒药 兼燥邪者 配润燥药 兼暑湿者 配祛暑化湿药 常用配伍 虚人外感 配补益药 以扶正祛邪 入汤剂不宜久煎 15 20分钟 含挥发成分 虚汗及疮疡日久 淋病 失血者 慎用 发汗力强者 用量不宜过大 使用注意 用量因时 因地 因人而异 现代临床用荆芥治三叉神经痛 配川芎 防风 细辛 地龙 全蝎 治属风邪内侵 瘀阻血脉者 痒疹合剂 与蒲公英 白鲜皮 赤芍等合用 治瘙痒疗效满意 参考 素有 无风不作痒 之说 防风可用于治疗隐疹瘙痒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荆防散 以防风 荆芥 薄荷 蝉蜕为主药 医宗金鉴 防风遍行周身 称治风之仙药 上清头面七窍 内除骨节疼痛 外解四肢挛急 凡治痹证疼痛之方 大多使用本品 参考 现代医家多用薄荷治疗头痛 如赵锡武之止痛汤 以本品配石膏 赤芍 全蝎 蜈蚣等 治三叉神经痛 治疗多种咽喉不利病证 若因用嗓过多而耗气伤阴 患者咽喉不适 声音嘶哑 用本品配玄参 麦冬 桔梗 蝉蜕 人参须等同用 参考 蝉衣天麻汤 以之与生石决明 天麻煎服 治肝阳上亢 初起头晕 或头痛 口苦咽干 耳鸣 多梦 血压偏高者 痒疹方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与荆芥 防风 山楂 麦芽 半夏曲等同用 治多种音哑 复音汤 配伍苏梗 牛蒡子 桔梗 坷子等 治外邪乘肺之声音嘶哑 参考 菊花为 目科要药 治麦粒肿方 与桑叶 连翘 赤芍 大黄等同用 若肝肾阴虚而致两眼昏花 用杞菊地黄丸 治疗高脂血症 以菊花 丹参 山楂各10g 每日一剂水煎代茶饮 效果良好 参考 柴胡有明显解热 镇静 镇痛 镇咳作用 还有保肝利胆 降血脂作用 柴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