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doc_第1页
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doc_第2页
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doc_第3页
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doc_第4页
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2004.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和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7、“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8、在词论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美、系统、深刻的水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庄子的)“虚静”说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A、尽美矣,又尽善也 B、思无邪C、尽美矣,未尽善也 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致,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 B、孟子 C、史记.屈原列传 D、毛诗大序3、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陆机 B、钟嵘C、皎然 D、司空图 4、“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A、 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B、 批评晋代诗风风流情多,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有风骨和新意C、 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D、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诗尚婉约5、“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出自明代诗论家() A、谢榛的四溟诗话 B、李贽的童心说 C、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D、袁宏道的序小修诗四、翻译题(10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五、问答题(三题中只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请阐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2、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3、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1094号卷04年1月题答案一、填空题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发愤著书 3、止乎礼仪 4、缘情体物5、诗经楚辞 6、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7、白居易与元九书 8、别是一家9、清空意趣 10、独抒性灵 性灵 11、一字 风流12、境界二、名词解释1、(庄子)的“虚静”说 “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1分)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2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量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2分)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结构里列立主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1分)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他也是陪衬。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的主脑。(1分)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是为何人何事而作。立了“主脑”,就是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来展开。(3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李渔闲情偶记选录)三、单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2、D3、D4、C5、A四、翻译题(10分)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我听到世人说,诗人是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真是这样吗?(2分)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的人的言辞吧。(2分)凡是读书人中胸怀才志,而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欢放浪自己在山巅水边,外面可以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售的形状和品类,常常会探究它们的奇形怪状;(3分)心中怀有积存着的忧思感愤,兴起于怨愤讽刺,用以表达羁旅的臣子和寡居的妇女们的感叹,而描写人们感情中难以言状之处,(这)大概是(人)越穷顿困厄,诗就写得越好吧。(3分)这样说来,不是作诗能使人穷顿困厄,倒是穷顿困厄的人而后才能写出好诗。(1分)五、问答题(三题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答题要点:(一)“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5分)(二)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工整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叙武帝的事迹,既记叙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15分)(三)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5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司马迁文论选录)2、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一)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计算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7分)(二)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裁减、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的虚构文学。(9分)(三)金圣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文学观点。(9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3、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答题要点(一)严羽主张作诗要“妙语”,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宋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二)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辩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10分)(三)在赞扬唐人是讴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公,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对“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是宋诗的主流倾向。(10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严羽诗论选录)说明:1、填空题出现错别字,该空算错,不得分;2、有的填空题的两个答案不能颠倒,颠倒算错,不得分;3、名词解释、翻译题、问答题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同一大题错别字扣分不超过3分。4、名词解释、问答题不要求与本答案字句相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得分。5、所有题目,学生回答与本答案不同,但确有根据的,有所发明的,都算正确,应该得分。6、第五大题中,三题均答者,只以第1、2两题记分。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原名诗三百,被尊称为“经”是在 A晋代以后 B汉代以后 C唐代以后 D六朝以后 2以“中和之美”为文学观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首先用“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矣”来赞美屈原的是 A刘安 B司马迁 C班固 D王逸 4王充论衡超奇篇的内容主要是 A对作品的品评 B对作家的品评 C对文学史的梳理 D对古代文论的总结 5诗式的作者是 A皎然 B司空图 C钟嵘 D刘勰 6陈子昂所讲的“兴寄”是指 A高兴时有所寄托 B兴致上来时有所寄托 C托物起兴 D用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意思 7最早的论诗绝句出自 A陆游 B元好问 C杜甫 D严羽 8曲律的作者是 A徐渭 B沈 C王骥德 D汤显祖 9提倡“童心”说的是 A王士祯 B李贽 C袁宏道 D李渔 10反映汤显祖戏剧理论主要观点的作品是 A诗归序 B序山歌 C曲律 D答吕姜山 11花部农谭是一部专论 A地方戏曲的著作 B昆曲的著作 C京剧的著作 D南戏的著作 12强调戏曲“宾白”的是 A李渔 B王骥德 C沈 D汤显祖 13提倡“格调”说的是 A翁方纲 B袁枚 C袁宏道 D沈德潜 14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是 A梁启超 B章炳麟 C鲁迅 D王国维 15艺概的作者是 A徐渭 B沈德潜 C王骥德 D刘熙载 16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说的是 A姚鼐 B方苞 C刘大櫆 D刘熙载 17提倡“意象”与“韵味”的是 A苏轼 B皎然 C司空图 D司空曙 18清代常州词派主张 A清空 B雅正 C寄托 D风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9提出“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方法的是 。 20道家文论中的崇尚自然观,是指 。 21。在汉代,真正总结汉赋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正面主张的是 。 22提出“诗赋欲丽”的批评家是 。 23钟嵘的诗品将所论列对象共分为 品。 24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25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其中“成”的意思是 。 26韩愈答李翊书说:“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其中“气盛”的意思是 。 27第一次把水浒传提高到与史记及杜甫、苏轼等大家同等位置加以赞扬的是明代的 。 28清初词坛影响最大的是 学派。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9翁方纲“肌理”说 30“立主脑”(闲情偶记) 31“不隔”(人间词话) 32比(毛诗序)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陆机指出“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试分析“非知之难,能之难”的涵义。 34钟嵘诗品序说:“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请问什么是“质木无文”?又说:“平原兄弟,郁为文栋。”请问“平原兄弟”指什么人? 35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其中的“造境”、“写境”各指什么? 36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其价值和局限各是什么? 37神思开首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典论论文)“清”、“浊”各指怎样的风格?怎样理解“不可力强而致”? 39论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成就。 40学好中国古代文论应该掌握哪些方法?谈谈你的体会。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代号:8074)一、单项选择。20分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 )关于辞赋的观点。A、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 )A、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7、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C、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 )A、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 ( )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 )A、陆游B、袁宏道C、梁启超D、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A、真实B、叙事性C、口语化D、虚构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 )A、李贽B、王世贞 C、袁宏道 D、谢榛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A、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B、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C、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D、张竹坡评点金瓶梅18、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 )A、推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 B 、推尊词体,崇尚醇雅C、以冲淡清远为宗 D、重视词的体制,强调意境清空19、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 ( )A、动心说 B、技巧论 C、性格论 D、因缘生法20、在王世稹的神韵说之后,沈德潜提出了 ( )A、肌理说 B、格调说 C、性灵说 D、理事情说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三个或以上的答案。 12分21、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C、心斋、坐忘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F、知人论事22、道家的哲学思想在( )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A、自然朴素 B、审美态度 C、政治教化 D、得意忘言 E、文质相称 F、以理节情23、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 )A、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D、得意忘言说 E、美刺教化说 F、发愤著书说24、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 )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A、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 C、瘠义肥辞 D、丰藻克瞻 E、文辞精炼 F、肥义繁采25、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 ( )问题。A、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 F、作家的精神自由 26、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 )A、言必中当世之过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F、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7、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 )A、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 F、文从道中流出2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F、欧阳修29、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 )A、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 F、脱窠臼30、王国维吸取西方的文学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 ( )A、天才说 B、苦痛说 C、古雅说 D、文气说 E、游戏说 F、境界说31、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 )A、人间词话 B、惠风词话 C、论语随笔 D、词综 E、词源 F、白雨斋词话3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F、戏曲改良三、填空题。16分33、儒家诗论强调_的诗教。34、观物取象,作为艺术思维方式,其理论源头是_.3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_提出的评诗标准.36、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提出了_和_的方法。37、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只所为作也。是_提出来的。38、_是我国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39、陆机在_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40、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_篇.41、唐初,_提出了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倡革新文学。42、司空图在_中提出了韵味说。43、白居易在_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是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44、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一句出自谢榛的_.45、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是_关于小说人物言语个性化的观点。46、李贽解释 _为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47、张竹坡所评点的小说是 _。48、梁启超认为 小说之支配人道是_、_、_、_、四种艺术感染力。 四、名词解释题, 共12分。49、应感50、风骨51、韵味五、简答题 共20分52、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有什么理论内涵?5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的是什么?5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的是什么问题?55、李渔的结构第一包括什么具体内容?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56、文心雕龙-知音中认为怎样才能达到知音?57、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0331898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3)魏晋南北朝文论自测题 说明:1这些自测题可以供各地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之用; 2欢迎老师和同学把你们试作的答案挂在网上,供大家讨论; 3试作之前,应该认真学习教材,但有的问题教材并无现成答案; 4文论课讲的是理论问题,既要从教材里学,更要靠学中之悟,即理解。 一、 填空题 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在典论_中提出了文以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宜理,铭诔尚实,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 ,是以各以所长,_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在文赋中提出了 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而绮靡,赋_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 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风格与作家的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 _是其内容, 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 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10故诗有三义焉:一曰 _,二曰_ ,三曰_。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这段话出自钟嵘的诗品。 11钟嵘诗品说:故诗有三义焉,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_,润之以_,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四位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是曹魏时的 _、晋代的_、南朝的_和_。 二、 名词解释 1 (曹丕的)文以气主说 2 (陆机的)诗远缘情而绮靡说 3 (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4 (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5 (钟嵘的)直寻说 6 (钟嵘的)滋味说 三、 单项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文论出自( )。 A文心雕龙 B诗品序 C文赋 D典论论文 2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3提出诗远缘情而绮靡的诗论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4魏晋南北朝时期,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文论家分别是( )。 A曹丕和陆机 B陆机和曹丕 C陆机和刘勰 D陆机和钟嵘 5文心雕龙神思篇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 A风格问题 B构思问题 C想象问题 D真实问题 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的( )。 A风骨篇中 B体性篇中 C神思篇中 D原道篇中 7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论家是( )。 A庄子 B陆机 C老子 D钟嵘 8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这段诗论出自(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钟嵘的诗品序 C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 D陆机的文赋 四、 翻译题(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略,可以自选一段试译) 五、 问答题 1简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2钟嵘自然英旨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学史上有何影响? 3请简单评述钟嵘的三义说的内容和他对如何运用三义的解释。 4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风貌与作者个性以及学养之间的关系? 5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关于文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4)隋唐五代文论自测题 一、填空题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对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了两点尖锐的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 都绝”,二是“汉魏 ,晋宋莫传”。 2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和 “ ”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3“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这则重视“取境”的诗论出自唐代诗论家 的论诗著作 。 4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之论,又在送孟东野序中,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论。 5“文章合 而著,歌诗合 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 6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与元九书的作者分别是陈子昂 和白居易 。 7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司空图的两篇诗论文章是 和 。 8司空图提出的“四外”说的“四外”是指 “ ”、“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二、名词解释 1(陈子昂的)“兴寄”说 2(陈子昂的)“风骨”说 3(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4(白居易的)“美刺”观 5(司空图的)“韵味”说 三、单项选择题 1,“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仆尝瑕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这段著名的诗论出自( )。 A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B皎然诗式 C韩愈送孟东野序 D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书 2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 A陈子昂 B皎然 C韩愈 D司空图 3主张文章应该“为时”、“为事”而作,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文论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4提出“不平则鸣”论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5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 A白居易 B司空图 C韩愈 D陈子昂 四、问答题 1结合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分析他倡导的“风骨”内涵。 2什么是陈子昂的“兴寄”?结合文学史的实际,谈谈他对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批评。 3如何理解皎然“两重义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 4结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谈谈他的诗论观点的长处与缺憾。 5如何理解司空图的“诗与境偕”的诗论观? 6什么是司空图的“四外”说?如何理解他的“四外”说的诗论观?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 诗可以使人读了之后心情愉悦 诗可以表达诗人兴奋的心情 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诗歌应当用“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墨子认为“为乐非也”,这是因为( ) 墨子认为“乐”没有审美作用他认为“乐”既违背了圣王的言行准则,又不适合老百姓的需要 他认为“乐”不能创造财富,反而浪费人力财力制造音乐的人离开了礼义的规范 、先秦时期,在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上,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是() 孔子墨子 庄子 商鞅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其意思是说( ) 不学诗,就不能出口成章,打动人心 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不学诗,就不知道说什么话最中听 不学诗,说话就会颠三倒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意思是( )强调情与言的不可偏废 情是从内心发出的,言辞则指外表的形式 情感依赖言辞来表达 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动情于内才能用言辞来表达 、王充提出“尚用”的文学观,是主张( ) 文章要能推动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文章要首先考虑实用的目的 文章要发挥劝善惩恶的道德教育作用文章必须发挥讽谏作用 、曹丕典论论文称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做是为了( ) 强调文章要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 强调文章要有助于国家的兴盛提高原本低下的文学和文人的地位,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鼓励作家成名成家,声名远扬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文赋的意思是( )古人已用过的文辞,宜放弃不用;古人未用过的文辞,宜开而采用之 古人已用过的文意,宜放弃不用;古人未述过的文意,宜开而采用之 古人已用的辞与意,宜谢而去之;古人未述的辞与意,宜开而采用之 对待古人的文辞与文意,都应当拿来重新采用 、刘勰所说的“神思”,是指( )一种神秘莫测的思维能力 一种出神入化的思想活动 艺术创作中的不受限制的艺术夸张本领 由此及彼的不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想象活动 、钟嵘反对用事用典,这是因为( ) 用事用典,增加了诗歌创作的难度 诗是吟咏情性的,不必以用事为能 用事用典多了,文化低的人就看不懂 用事用典,只能用于一般文章,不能用于作诗 、白居易说:“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其意为( ) 强调继承风雅之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反对放弃比兴手法而去作空头文章 除了风雅比兴以外,写出来的未必就都是空洞的文章 只有用好比兴手法,才不会使文章内容空洞无物 、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是指( ) 写文章一定要把陈腐的句子删去 只要是前人说过的话,都不能重复的说 写作要有创造性,不论内容与词句,都要务去陈言 写文章要不落俗套,就必须每句话都是新的,前人没有说过的 、严羽认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又说,“古人未尝不读书”。这说明( ) 写诗要有特殊的创作才华,书读得少一点不要紧 这两句话前后有矛盾 他反对在诗中掉书袋,但又不反对诗人要多看书,从而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素养,他的话前后并无矛盾 古人是提倡多读书的,今人则强调创作才能的重要,认为这与读书多少无关 、汤显祖主张戏曲作品应以言情为主,就是主张戏曲作品必须( ) 强调言情而反对讲音律 在重视音律的同时兼顾才情的重要性,以便表现健康的内容 表现人间真情,突破封建礼教束缚,反映个性解放的要求 表现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心灵呼声 、我国第一部也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著作是( ) 南词叙录 曲律 曲品 闲情偶寄 、叶燮原诗的中心内容是( )探讨诗歌的本源 探讨诗歌的源流、发展、演变 探讨原始诗歌的发生和基本内容 探讨古代诗歌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的纲领,其作者是( )黄遵宪 梁启超 曹雪芹 龚自珍 、王国维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表现的是“无我之境”,这是因为( ) 诗中没有表现诗人自我,只须对外物作客观描写 诗中境界表现是悲壮的,热烈的,感人至深的 诗中的“物”与“我”的关系是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物与我完全溶为一体 诗歌靠真情真景的描写打动人,使读者忘记了诗人的存在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 、“诗可以怨”的意思是 。 、王充主张作家要有“实诚在胸臆”,其意思是说 。 、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意思是说明 。 、钟嵘所谓“滋味”,具体是指 。 、与元九书的作者是 。 、严羽称“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其意思是 。 、元好问论诗诗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其意思为 。 、清代 作闲情偶寄,其中涉及到丰富的戏曲理论。 、姚鼐把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概括为 两种风格类型。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踪,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这段话表明曹雪芹是主张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诗言志”尚书尧典、“思无邪”论语为政 、“立主脑”闲情偶寄 、“不隔”人间词话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是什么意思 、曹丕主张“文以气为主”,具体所指是什么有何意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表达了怎样的见解 、沧浪诗话云:“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这句话含有什么意思 、“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书汤海秋诗集后龚自珍所说的“完”的涵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 、试述我们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 、谈谈你对李贽“童心”说的理解和评价。 、王国维认为,“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但又说“二者颇难分别”,因为“大诗人所造之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