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毕业论文 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 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 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 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德州学院毕业论文 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山东省大学武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王涛(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随着最近几年武术在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与学习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武术有没有真正走进大学校园,是一种什么状况的调查分析是当今武术在校园内发展的趋势所需。本文以山东省大学(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德州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为代表)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了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分析山东省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状况,开展状况,教育教学状况,宣传状况,找出了武术在校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呼吁共同努力解决学校武术发展的难题。关键词:大学;学校武术;状况;山东 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1 前言20中国传统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哺育下,纳百家之长为我所用,融合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兵法学、军事学、理学、医学、伦理学、美学、等,将攻防技击与健身娱乐、身体运动与哲学理念完美、自然的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古老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独具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体育活动。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创造力,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结晶,是祖国的瑰宝,也是炎黄子孙的自豪与骄傲,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承武术的责任。自建国前武术在学校的开展活动就受到重视,校内外武术赛事相互应承。从教育杂志所登载的有关学校运动会的记录看,从1913年开始,各级学校的运动会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武术项目。教育杂志记载的表演情况时间学校运动会表演项目:1913年12月上海工业学校、徐家汇高等工业学校秋季运动会含有刀、枪、棍、剑、拳等表演;1914年11月江苏省召开的第一届省联合运动会含有潭腿、功力拳、刀术、柔术、雉刀等项目;1915年11月江苏省召开的第二届省联合运动会竞赛项目中武术占1/6。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自夏商周设立与近代类似的教育机构开始,就有武术萌芽的武技列入教育内容“,春夏兼教干戈,秋冬兼教羽龠(文舞)”“,文武兼习而偏于武”。在后来的官学中也陆续都有武技、武艺教育的此类记载,特别到了唐朝推行了“武举制”后,更是促动了官学中的武技、武艺教育,它制订有较科学、全面的考核标准,是朝廷用于直接选拔国需人才的内容,而且此举在后世沿用了千余年,然而这些与近代的学校武术是有本质区别的。自二十世纪初,西方教育思想特别是以“兵式体操”为代表的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后,一批教育界爱国人士立志以“本土体育”强民、强国,主张把传统的国术武术列入学校教育之中。以上海、北京、天津等市为代表的部分学校首先把武术列为学校课外活动内容。1914年,徐一冰先生建议把武术列为高小、中学、师范学校的教学。1915年,北京体育研究社委托北京教育会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代为提出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这一议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北洋政府教育部采纳了此建议,并于当年明令各学校照此执行,至此武术被正式列为学校课程。然而此时的武术并未摆脱一些传统的陋习和特点,也由此而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非议,学校武术不免因此受到冲击。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在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下,学校武术逐步在国人的思辩中得以提升,使之在融合了西方体育精髓之后,得以改良转型,其体育价值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武术又以较新的面貌出现并赢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社会环境使学校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起,大、小、中学校相继把武术列为体育教学课程。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原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武术竞技发展方向后,整体武术发展似乎被竞技武术发展所代替,随之,学校课堂也被竞技武术占领。文革时期学校武术发展曾一度沉静,而随后却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武术得到学生的极度关爱而走向高潮。从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在上海体院诞生首个武术博士,学校武术一步步向学科建设和科学化迈进。可是不均衡的发展和有违武术本质的发展,却使学校武术逐步走入尴尬困境界。如何正确的对待传统武术,调查学校武术的现实状况探究对策促使传统武术的健康长远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武术工作者们最重要的使命,形势所需,刻不容缓,本文从多个方面做了调查反映了大学学校武术的状况对促进学校武术发展有所帮助。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东省大学生,本文抽取了三所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德州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传播学、体育传播学、体育传播心理学的理论书籍,中国古代体育传播史、中国近代体育传播史中有关武术传播的相关理论;查阅首都体育学院电子图书馆部分中国武术史专著,通过中国知网阅读有关武术传播的相关文章,有关武术发展的文章;武术传播理论专著,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2.2.2走访调查法本文通过走访、电话访谈、Email电子邮件等形式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德州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和相关武术专家进行咨询,来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表2-1 访谈专家结构表 单位:(人)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武术指导老师 共计人数 0 1 3 4_2.2.3问卷调查法设置好问卷内容后分别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德州学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其中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由同学代发放问卷)。以下是发放问卷的效率表格: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表2-2 问卷效率结构表 单位:(份)_学校 发放数量 回收数量 有效数量 _山东师范大学 100 98 96山东德州学院 100 97 94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100 98 92_2.2.4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科学数理统计,所有调查结果均在计算机上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和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对武术认知的状况3.1.1武术的概念:李淑梅等在武术概念之我见(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4月)中论述:武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武术是指,“包含实用技击术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体活动的总称”。狭义的武术即武术运动,将其定义为,“武术运动是以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技击术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黄红田在武术概念新论(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中论述:狭义的武术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生活方式。杨祥全在武术概念新论(中州学刊2007年1月)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指以个体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冷兵器或徒手而进行的套路、格斗以及相关辅助技术练习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人体文化,它包括军事武术、传统武术和武术运动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张久超,蔡仲林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6月)对当今武术做了如下定义: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动作为本质属性,以功法套路、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高等学校教材中定义武术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1989年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中阐述武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由踢、打、摔、跌、击、劈、刺等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的锻炼身体、自卫的手段。运动形式为套路和对抗。”1979年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641页介绍:“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武术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起良好作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武术又名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把踢、打、摔、跌、击、劈、刺等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持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3.1.2山东省大学生对武术归属认知情况的调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的认识发展,是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发展又是能推动事物发展的,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反映学校武术发展的状况。下表是大学学生对武术归属的调查: 表3-1 山东省大学生对武术认知情况的统计 单位(%)_武术的属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德州学院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_一项体育项目 32.3 33 32.6一中文化 26 21.3 25一门科学 11.5 9.6 7.6一门艺术 18.8 16 21.7 一种哲学 8.3 10.6 7.6一种宗教 1.1 0 0其他 2.1 6.4 3.2 不知道 0 1.1 2.2 _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武术的认知中,武术属于体育项目和文化的选择排在前两位,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武术是一项体育项目,有20%以上学生认为武术是一种文化。三所大学的调查情况大同小异这也是现在对武术一直归属不清的情况的反映。对武术的归属的研究有以下文献:刘劲松、陈盼在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武术属于体育项目明显是过于狭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隘,好多学者都论就论述武术既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具备了体育项目的共性,又具证得出“武术的部分属于体育,但武术又高于体育”。“文化是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是同时并存的。文化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凡是超越人的本能,属于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活动成果,都是文化。”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武术,自然而然也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由此看来,界定武术属于文化又太过于宽泛。选择武术属于一门艺术排在第三位,学生在习武时,有美的享受,说明武术是有魅力的,武术中有艺术的成分,尤其是套路这种存在形式中艺术的表现和享受更多些,武术的艺术性是武术具有多样性的前提,武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技击术,是因为武术是加上了习武人的艺术追求。武术是集古代经典哲学、古代美学、兵学、医学、伦理学于一身,受中国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影响,自然包括了艺术、哲学、宗教的成分,但是武术的归属应该是明确的,这样对于武术的发展是有益的。3.2大学生习武目的状况调查表3-2 山东大学生学习武术目的统计表_习武目的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德州学院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_壮内强外 36.5 34 32.6防身自卫 31.3 27.7 35.9打抱不平 10.4 12.8 9.8切磋武艺 13.5 11.7 16.3其他 8.3 13.8 5.4_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选择武术技击性可以“壮内强外”、“用来防身自卫”的占多数,从三所学校的调查结果对比来看区别不大,说明大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具有统一性。较多的学生认为武术技击性的现代价值是为习练者提高自卫能力。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武术技击可以作为一种更为积极的手段来交流或行侠仗义。“止戈为武”显示了武术的仁德,“武术技击的运用是为了以武止武”。武术的技击价值在减退,但武术还是有技击性的,如何正确运用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3.3对武术项目的爱好状况中华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表演性、技击性和健身性.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充分地展示自身的健与美.同时,各种武术拳路都有很强的健身养身价值.比如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有良好作用.武术的动静结合,可以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既能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又可避免激烈运动后产生的身体疲劳,使练习者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动灵便,精力充沛.另一方面,武术不单单是一门体育或者运动项目,而要把它看成是内容十分丰富的一门武艺,包含着深奥的十分完整的哲理.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武术理论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武以德显,刚柔相济,动静相生,快慢相间,虚实相辅,后发先至武术动作路线和节奏,多表现为欲伸先屈,欲左先右,欲急先缓,欲重先轻,欲紧先松等.”可以说,练习武术的过程,就是在感受生活,学习生活。学生对武术项目的爱好情况如下表:表3-3 山东大学生武术项目爱好统计表 单位(%)_学校 长拳 太极 散打 对练 擒拿 器械 气功 其他_山东师范 2.1 21.9 36.5 3.1 19.8 12.5 1 3.1大学山东德州 3.2 20.2 40.4 0 18.1 15.9 2.1 1.1学院日照职业 0 27.2 39.1 1.1 10.9 11.9 4.3 5.4技术学院 _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散打的选择率最高,在三所学校的武术教学课程中以长拳和太极为主,在282份有效问卷中选择长拳的学生只有5人,选择太极的人数比较多。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34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师徒传承是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师生教学是现代学校武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对教学内容的调查采用了访谈法采访的对象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李成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山东师范大学武术气功教研室主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授权点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系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武术学会常委)和相关武术教育辅导老师,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武术协会会长张勇。德州学院由我的导师唐老师给予相关信息。通过调查三所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里都有武术可供选择,但是选武术的学生人数寥寥无几,所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建议,大多数男生选择篮球,女生则选择排球居多,而体育系的学生都有比较多的武术教学项目如长拳,太极,器械等。自1916 年武术进入学校以来, 我国武术教育已有近90 年的官学历史。目前我国已有17 个省市的学校把武术列入教育计划,33 所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系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武术在不同时期不断被编入一些教学大纲、列入教学课程,但武术教育在国内至今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 学校的武术教学大大落后于我国武术运动开展的形势。主要表现在师资匮乏,难以满足教学之需求;教材更新滞后,与时代节拍发展不相符;教学方法呆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严重丢失, 学生对蕴涵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兴趣较低,如下表:表3-4 大学生对武术教学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单位(%)_学校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德州学院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_满意 10.4 11.7 10.9不满意 28.1 31.9 23.9无所谓 61.5 56.4 65.2_ 可以看出对学校武术教育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只有10%左右,足以说明武术教育没有被教育部门重视甚至有60%左右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35学校武术组织的现状:学校武术的组织主要是指学校武术俱乐部、武术协会等主要由武术辅导人员和学员、武术爱好者组成的武术传授、兴趣研讨与娱乐的团体。学校武术组织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来指导武术的学习与开展。如教授武术竞赛规则,规定武术比赛相关事宜等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表3-5 各大学武术组织以及武术活动统计表 学校 武术组织举行过的主要武术活动类型活动频率山东师范大学山师梅花桩武术协会 纳新刀术表演 新生入校时举行山东德州学院德院武术俱乐部纳新舞狮表演新生入校时举行日照职业技术 学院截拳道协会校运动会开幕式武术演出活动少从上表可以得出学校都有自己的武术组织,但是组织的武术活动都是从事武术专业训练人员的表演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参加,是属于少部分人参与的活动,缺少与大众的互动,其在学校的传承模式适用于少部分武术社团的人,即专门从事此项活动的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队员,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敬而远之,止于欣赏。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展的中华新武术,学校武术就被竞技化、模式化,甚至格式化了,体用兼备逐步淡漠,“理、法、势”渐渐只留下了“势”,致使许多优秀的拳种失传,中华武术的许多精华濒于遗失。解放以后,学校推行的武术传承模式,重套路轻技击,重势轻法,重势轻理,从教学、训练、比赛、规则等方面基本参照西方体操模式,武术趋于体操化,武术在体育化的道路上走偏,武术文化的绚丽多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上世纪末,虽然武馆武校蓬勃发展,高校、体院专门设立武术系科专业,然其依旧采用西方竞技体操的教学、训练、竞赛的传承模式。36武术的宣传现状武术的发展离不开武术的宣传。可以说,一部武术发展史同时就是一部武术传播史。宣传问题映照着武术总体状况的始终。武术的传播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还应该包括相关武术信息的宣传,武术技术和相关武术信息宣传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武术宣传过程中起到了武术宣传母体的作用,参与武术习练的人数有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限,武术的宣传理念并不仅仅是让每个人都去练习武术,而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武术、认识武术、不断扩大武术的影响,进而促进武术的发展。从武术的宣传方式出发研究大学校园内武术的各宣传途径的发展情况能够真实而且充分地反应出大学武术的现状与被重视度。武术宣传内容是以信息流动的方式来进行的,即武术的文字信息、语言信息、图像信息、动作信息等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同时武术传宣传是孤立进行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且受其制约和影响。基于对“宣传”概念的理解,可以认为武术宣传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武术宣传者的直接宣传和借助一定媒介向传播对象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过程。3.6.1书籍宣传状况:武术书籍是传承武术信息的的重要途径。古代的武术信息能够流传至今,武术书籍的贡献是最大的。现代的人可以从书中研究古代武术的经验理论,使其促进武术的发展。对三所大学图书馆的武术类书籍调查如下表:表3-6 学校图书馆武术书籍的种类统计表学校武术书籍武术杂志山东师范大学武术、中国武术教程纪效新书、武备志、手臂录、拳经拳法备要精武、武魂、体育大学学报山东德州学院武术、太极拳谱中国刀剑、中国武术教程中华武术、武林、德州学院学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武术教程、武术拳击与格斗、搏击、武术研究以上三所学院的武术书籍储备比较丰富,在书籍的量与种类很丰富,但从下表中又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武术图书的翻阅量并不多:表3-7 山东省三所大学学生对武术书籍的阅读情况统计表 单位(%)学校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从来不阅读_山东师范大学 8.3 43.8 47.9 山东德州学院 5.32 35.2 59.6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4.3 42.6 63.1 _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3.6.2网络及电视宣传状况:网络宣传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宣传的目的宣传方式。网络宣传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宣传(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宣传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宣传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学校通过建立武术相关的网站,发布相关武术信息。学省宿舍有校园网,宽带网络等网络服务学生均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来了解武术,各学校武术协会等组织都有通过网络来招纳新生。随着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体已成为宣传信息的重要手段。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公众生活最快捷,最直接的工具之一,武术借助于电视视频的覆盖广,影响大的传播效果明显优势推动和促进武术的发展。表3-8 电视媒体传播状况统计表_学校 是否有电视媒体设备 电视分布地点 有武术节目的频道_山东师范 有 餐厅、部分宿舍、 CCTV体育频道、大学 部分教室 山东体育频道 山东德州 有 餐厅、部分宿舍、 CCTV体育频道、学院 部分教室 山东体育频道日照职业 有 餐厅、部分宿舍、 CCTV体育频道、技术学院 部分教室 山东体育频道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三所学校都有电视媒体设备,都分布在餐厅等场所,部分教室和宿舍没有电视媒体设备。三所学校的电视都有体育频道。电视媒体能在第一时间内展现了武术比赛的真实面貌,能扩大比赛的宣传和影响,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武术锻炼行列,促进武术的普及和提高;电视媒体介入武术,打造武术时尚品牌,如“康龙武林大会”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内学武、论武、评武的话题,提升了武术的文化品位;电视媒体与武术相结合,其体现了武术自身文化特色,媒体对武术的青睐同时带动了武术人对武术文化本质的认同,两者有效的结合将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提升武术文化发展的空间。下表是对学生喜欢观看的武术节目调查统计: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表3-9 山东大学生武术节目爱好统计表 单位(%) _学校 武术套路表演 武术搏击竞赛 武术电影_山东师范大学 2.1 22.9 75山东德州学院 1.1 26.6 72.3日照职业技术 4.3 33.7 62学院_从上表可以看出有2/3的学生更喜欢看武术电影。武术影视可以说对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从文化层面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巨大作用。对中国的“武术热”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澜作用,促进了人们武术意识的形成,但是现实中武术的学习和影视里的武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影视对学校武术的宣传还是片面的。4结论与建议(一)对传统的中华武术的功能认识有待提高.中华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表演性、技击性和健身性.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充分地展示自身的健与美.同时,各种武术拳路都有很强的健身养身价值。武术不单单是一门体育或者运动项目,而要把它看成是内容十分丰富的一门武艺,包含着深奥的十分完整的哲理.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武术理论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武以德显,刚柔相济,动静相生,快慢相间,虚实相辅,后发先至武术动作路线和节奏,多表现为欲伸先屈,欲左先右,欲急先缓,欲重先轻,欲紧先松等.”可以说,练习武术的过程,就是在感受生活,学习生活,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生活观的过程. 学校武术指导者应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避免把它作为一个普通体育项目存在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尽可能挖掘其内在的,极富价值的,国民所需的,学生所缺的内涵,充分发挥学校武术之真正教育功能,不能再让学校武术定位不清,作用不明,特色不现,在学校教育中丧失其本身优势。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 (二)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在学校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武术本身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问题,迫切需要大幅度的改革,而且这些改革不能光靠武术理论专家、教育学专家,必须依托广大第一线的武术工作者和有教学经验的学校武术教师来完成。学校武术应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快乐武术”的指导思想,随社会变化和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进行改良,要紧随时代发展脉搏改革武术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使学校武术永葆青春和散发蓬勃生机。武术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武术项目的爱好情况利用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实施武术教育。(三)学校组织的武术表演活动,武术竞技活动有利于学校武术的发展学校组织举行的活动的情况有待完善,学校武术组织要趋向正规化发展。学校武术组织应做到学校“全民武术”,多组织一些全部学生都能互动起来的武术活动,比如,举行武术类比赛,全校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四)学校武术的宣传情况不乐观,只是宣传的前期工作,而有没起到预期效果。建议定期举办讲座或报告会。请一些武术明星或先进个人召开全校性的讲座或报告会。开展武术竞赛。如散打比赛,套路比赛。可由体育教师或运动技能好的学生进行专项表演或表演赛,激发广大学生的动力和欲望。利用广播、电视、录像、网络这些感官强烈的工具,有计划、有针对性、季节性地进行武术宣传。组织和辅导学生收集关于武术方面资料、新闻,布置学生自己编写专题手抄报并推广。开设武术专题晚会,让学生自行编排喜闻乐见的武术小品、相声、舞蹈等。定期或长期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举办咨询活动,使学生解除疑惑,满足兴趣爱好,从而使学校武术处于良好的氛围中。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颜世亮,普通高校体育系开设武术功法课程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20 2 李兆旭 、李宏云: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武术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2004湖北体育科技 第23卷第4期3 姜娟、胡珍: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89-91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张久超,蔡仲林: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J四川体育科学,2004,66于振东.发展武术社团弘扬传统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06.27薛文忠,李蕾.论网络媒体与武术传播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8蔡仲林, 周之华. 武术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9马剑, 邱丕相.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J.体育科学, 2007( 5)10 林登辕, 马渝民.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11张修昌, 龙之荣. 武术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07( 2)12 曲宗湖. 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3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4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5刘航:从武术的传播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9-06-01 16秦志华:武术馆校师生对中国武术认真程度的调查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8-10-01 17崔生林: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12-09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011届 社会体育专业 毕业论文Shandong Universitys Survey and Analysis of Martial ArtsWangtao(P.E.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dezhou,253023shandong,china)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paiding more attention,students of martial art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has also been further developed.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e wushu have really come into university or not and the situ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ushu in school.In This paper ,the university in shandong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dong Dezhou University and Shandong Rizh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representativ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Document-data method,visiting survey method,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z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stand ,educ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condition, the propaganda situation to the wushu.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call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h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Key words: U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