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教案.doc_第1页
贾谊《过秦论》教案.doc_第2页
贾谊《过秦论》教案.doc_第3页
贾谊《过秦论》教案.doc_第4页
贾谊《过秦论》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谊过秦论教案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该文论述了贾谊关于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脉络。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3,认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教学重难点:1,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诵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古装剧占了很大的成分。其中有不少是以秦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如香港拍摄的寻秦记、以及内地的电视剧秦始皇和电影秦颂、英雄。这些影视作品在塑造历史真实的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和编剧们的艺术创造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过秦论却是离秦代最近的朝代汉朝的文人的作品,那么让我们穿越历史,在文字中了解秦亡的真实原因。请同学介绍作者。(李商隐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品。二,诵读预习:这篇文章比较长,相信在课前认真预习过的同学并不多,那么老师在这里带着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预习的工作。老师先范读一遍,在老师读的时候,同学们做两件事。一是注意课文的断句,把难读字的字音注在字的旁边;二是运用学习过的文言知识找出本课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诵读。三,梳理词句,明确中心:(1)梳理词句。请同学分类指出本科中的文言知识点,并对教师提出的课文句子进行翻译。1,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使动用法: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吞二周而亡诸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序八州而朝同列2,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被动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3)省略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3,一词多义 : 制 、亡 、利 、固 、度4,古今:橹、河、山东、于是、以为5,通假:从、衡、景6,译句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明确中心:提问通过对字句的梳理,我们能更好地读懂课文,那么在贾谊眼中,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前三段。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讨论。“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 这充分体现在第5 段议论中。朗读第5 段。提问 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 、陈涉四种力量用符号“”连结排列起来。明确: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提问 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明确:“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不可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相比; “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 “然后以六合为家何也?”这是最强大的秦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作者议论秦的过失, 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变, 接着采用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 层层推进。最详细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从各个角度对比, 极言陈涉弱小; 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对比中, 不够明显, 但例句从课文第2 段找来明显的句子, 已经明确。不能忘记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 既告诉我们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课题“秦之过”。提问“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14 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 先从第5 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攻”与“守”的史实;然后自读14 段, 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兴”或“亡”的史实。明确(1) “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议论的是“攻势”;“以六合为家, 肴殳函为宫”议论的是“守势”。(2) 第12 段及第3 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写“攻势”,第3 段第二层写“守势”。(3) 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强国请服, 弱国入朝; 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 采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 采取了更为严密的措施: 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 结果却走向反面, 更令人深思。提问 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 请从课文中挑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 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1)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4)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 反而变本加厉, 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 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 是借秦作鉴, 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五,总结。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要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我们更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