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雎1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2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反复吟唱,一咏三叹,能够起到感情强调的效果,使情感的表达更深切,更悠远。强调、强调、强调,让读者随着他的感叹而产生共鸣,既饱含激情,又张弛有度,“维以不4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5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描写了一个青年男人对于所倾慕的伊人的渴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之间爱慕并希望成婚的、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 2汉广1赋的抒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比2汉广每章末尾的四句叠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通过反复的咏叹,将江上浩渺迷茫的景象,以及诗人心中思慕痴迷的感情,都融于长歌浩叹之中。感情不能自己,所以诗词也不能不反复。通过反复的吟咏,总觉得烟波满眼,樵歌在耳,诗境深邃,余音袅袅。3复沓的运用。这首诗的复沓,也有自身的特点。遵循着陈述抒情陈述抒情陈述抒情的顺序,即所谓一唱三叹,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不断地倾听同情,强调、强调、强调,让读者随着他的感叹而产生共鸣,既饱含激情,又张弛有度,“维以不永伤,唯以不永怀”,在情调上与卷耳类似,在结构上与关雎对应,可以算作关雎的姊妹篇,千古传唱。5写男子钟情于女子,但又求之不得的情形下,只能想像和女子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最后仅能化作一唱三叹式的吟咏,借以抒发诗人的无奈失落的情感,所以笔者同意这种说法。 3 燕燕1、 赋、2、 差池 泣涕 3、4、5、妹妹远嫁,深情的兄长依依难舍。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于是出现了最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瞻望弗及”的动作情境,传达惜别哀伤之情,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这确为会心之言。为何兄长对女弟如此依依难舍?采用了同采蘋相似的倒装之法。因为妹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4新台5 卫宣公为伋娶妻而又强为自取之事,从齐女嫁非所人的角度来讽刺卫宣公的丑陋和荒淫,冷嘲热讽,极富民歌风味。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诗中“河水瀰瀰”、“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姑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7黍离关于黍离的主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来看,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和悲哀,无论“我”是舍难家园,忧国忧民,闵周王室之颠覆,还是感慨自己命运,黍离就是在表达自己的不知之悲。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8蒹葭1、复沓: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2、双声叠韵、叠词: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3、 押韵: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4、 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5、 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伊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我们甚至可以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 9七月本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赋: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授衣、采桑、狩猎、伐树、收割、熏鼠、执宫工、过年等。其中在平铺直叙中,也流露出农民的喜悦和烦恼。从他们的劳动中不乏喜悦、温馨的时刻:“同我妇子” “朋酒”等,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但是也有隐忧:“女心伤悲”“我朱孔阳”“嗟我”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农夫是悲伤的。其实悲不悲取决于外部环境。如果农夫所目击的范围内的人生活都是如此艰难,那他们会将视角更多地专注于过年的喜悦气氛中。但是如果有一些人生活得特别好,与他们相比,我自己会有自卑和凄惨的心境,心理更多的被对比的落差所占据。农夫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公子,贵族生活奢靡,不劳而获,而他们劳碌终年,却过着如此拮据的生活,心理不平衡和悲哀就自然而然地萌发。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西周村落生活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我们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10东山1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2全诗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全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3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把过去的自己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已经摆脱了束缚,得其所哉的喜悦。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4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周啸天)5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兴: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比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赋: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此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它首先让我们窥见古代集市贸易的一个侧面,以后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嫁娶的简单礼俗。特别是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相恋时的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写被弃后再涉淇水返回娘家的情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以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兴起内心的感情。同是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表现了悲喜不同的心境,真是情以物迁,情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数据驱动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洞察及研究
-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洞察及研究
- 元宇宙游戏引擎优化-洞察及研究
- 水资源管理法律机制-洞察及研究
- 异构计算能耗优化技术-洞察及研究
- 水仙花促花剂应用前景展望-洞察及研究
- 幼儿园小班语言发展活动方案
- 2025年听力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及评估实操试卷答案及解析
-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及课堂活动方案
- 湖南安全员c3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后厨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好风起二部合唱简谱致远音乐
- 电子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A Let's talk 英语教学课件
- 无人机使用课件
- 柔性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卫生检验副高评审个人汇报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