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初稿.doc_第1页
理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初稿.doc_第2页
理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初稿.doc_第3页
理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初稿.doc_第4页
理学院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可行性报告一、实验室的主要研发方向、内容本实验室的主要科研思路是依托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硕士学科点,针对当前国内和东北地区功能材料研发及应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主要在以下4个方向开展研发工作。1 新型催化材料本研究方向主要面向辽宁省和催化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石油化工、新材料、环境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烯烃聚合新型高性能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多年来,本研究方向科研团队已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以及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8项;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燕山石化分公司,常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奥克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在研项目经费达300余万元,研究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目前本方向拥有实验及科研办公场地共计500余平方米,现有教授3名,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3名,具博士学位教师7名,归国留学人员2名,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科研队伍。2 低维材料磁和电性研究低维材料磁和电性研究”依托于沈阳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硕士点、材料加工、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两个博士点。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分子、原子角度出发,借助量子力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先后开展了多子晶格、超晶格、多层系统、二维磁性系统及分子基磁性材料的磁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方向的研究对于加深人工低维磁性材料的相变及其物性的了解,对发展新型功能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该研究方向曾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承担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育厅基金等,2006年磁性材料微观理论研究获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目前在研项目经费50万余元,申请发明专利3项。在美国物理评论(Physics Review B)、欧洲物理学会Physica A、Physica B、Physics Letters A、Journal of Magneitsm and Magnetic Material ,英国物理(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德国(Phys.Stat.Sol.(b))等期刊发表被SCI检索论文40余篇,相关论文被国际同行他引170余次。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由姜伟博士生导师、邱荣科教授、权善玉副教授、张凡、王威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人员结构合理,年龄搭配适当、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科研队伍。在研究领域,已经形成超晶格、薄膜磁性研究;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等稳定且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3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其应用技术本研究方向针对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各种有特殊功能,如对电子、离子的优异传输性能、对金属离子优异的分离、吸附和解吸性能、相容性等一系列潜在的应用,重点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导电高分子、高分子食品添加剂、高分子功能膜材料方面,深入研究具更能适应新技术的特殊需要的高分子材料。本研究方向的优势长时间开展是开展相关研究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在导电和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天然高分子的改性、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钒液流电池隔膜的材料设计、制备、结构分析、功能性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与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相关科研或应用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已经完成的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水性环保涂料”, “绿色粉丝增筋剂研究”“ 无铝鲜粉丝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其中核心技术均涉及功能高分子产品的研发,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成果在一些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相关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经完成的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刚性聚合物合成及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鉴定成果在企业密封件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方向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学科梯队。本方向目前拥有实验室及科研办公基地500平方米,在研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同时,本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9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4 纳米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纳米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方向以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及应用为目标,结合目前纳米材料在磁记录介质、磁流体、吸波材料、医学、光学材料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应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现代材料分析手段,建立以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电镀及化学镀技术等制备纳米及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将有利于推进和强化超微粉体材料、低维材料、涂层技术的应用开发。建立完善的、在辽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纳米材料制备基地,为推进纳米材料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本实验室依托于沈阳工业大学超微粒子和电刷镀研究室,目前拥有实验及科研办公场地共计400余平方米,其中超微粒子研究室300平方米,科研办公面积100多平方米。近年来承担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9项,承担项目金额达300余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人员结构合理,年龄搭配适当、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科研队伍。在研究领域,实验室已经形成了纳米材料的物性及应用;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低维纳米材料制备、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涂层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等稳定且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本实验室在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组建的目的及意义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新型催化剂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和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中,功能材料占有的比例之大也突显出国家对发展功能材料的重视。在“九五”“十五”国防计划中特种功能材料还被列为“国防尖端”材料。正是由于这些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在功能材料领域得到不断发展,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我省是石化行业大省,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对我省石化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我省石化行业的总体情况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催化剂工业落后。我省许多大化工企业在生产中需要多种品牌的催化剂,而催化剂生产企业寥寥无几。现有催化剂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品种、技术上与其它省份有较大差距。同时,我省催化剂研究机构和人才分散,基础研究和投入严重不足,优势条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在催化剂相关的一些领域内我们的研究力量在国内已达到领先水平,因此建设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催化材料研究室,利用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及管理机制,加快新型催化剂的理论研究,不仅对催化剂企业有更好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我省石化企业的发展及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提供有力的支撑。多层膜和超晶格、准一维和准二维材料、纳米晶等磁性材料表现出的量子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低维材料具有相变的尺寸效应薄膜的厚度效应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低维磁性材料的研究成为科学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功能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发展迅速在材料科学中占用重要地位的新兴材料,我国在此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化学工业产业机构的调整,加快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生产,满足高科技产业的需求,已经成为未来几十年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产品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研究开发的国家级专业队伍太少,对功能材料产品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工程化、熟化程度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低,导致我们在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强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及其应用能力将有力增强辽宁省经济圈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所在的应用化学学科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学科建设,对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相应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牵动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对新材料要求的不断升温,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也受到全球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实验室建设目标为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进一步的建设发展,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聚集、培养人才于一体的具有新型催化剂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平台,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内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领域占重要地位和从事国际前沿课题研究的科研基地。通过本实验室的建设,强化原始创新性研究,建立完善的、国内领先的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体系,将有力推进我省高性能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全面和长足的发展, 为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建设贡献力量。三、国内外该领域(学科)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技术需求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能源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包括石油、石化、化工三大工业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催化”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战略地位,制定了中长期研究开发战略部署,使我国催化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国产催化剂已部分取代进口催化剂在一些大型石油化工装置中应用,部分研究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催化剂的性能达到并超过了进口催化剂水平,但部分催化剂综合指标与进口催化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不能全部自给,每年还需部分进口。在新型催化材料及其催化剂研究领域的研究,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有一定差距,基础研究水平不高,创新不足,仿制过多,知识产权不明晰,同时还存在投入不足,配套的工艺设备落后等问题,因此,加强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微加工技术已到介观体系的尺度范围,多层膜和超晶格、准一维和准二维材料、纳米晶等低维磁性材料表现出的量子特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低维材料具有相变的尺寸效应薄膜的厚度效应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低维材料的磁性和电性研究成为科学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在材料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层状磁性系统的研究特别地聚焦在人工结构材料上,作为一种新生的磁性材料,磁性起源微观机制及相关的物理本质有待于弄清楚,因此,此方向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对于多层超晶格和多层系统的研究很少。2020年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解决能源危机的突破在于能源材料的突破,能源材料中功能高分子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锂离子电池材料、能量转换材料、环境材料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与突破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国际上几个著名的同类实验室为例,德国马普所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主要从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机理及其在电池制备方面的开发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黑格和日本白川英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导电高分子方面的合成、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纳米材料方面,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晶粒和高浓度晶界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小尺寸量子效应和晶界效应,使其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和非晶态固体有本质差别的力学、磁、光、电、声等性能,使得对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磁性材料,含纳米微粒的磁性液体,纳米晶金属软磁材料,AlN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磁电子纳米结构器件等制备技术、生长机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研究新的制备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是目前主要研究趋势。目前,国内功能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没有深入开展有关本计划中的相关研究内容,而辽宁省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本计划中相关研究内容的重点实验室。沈阳工业大学以李三喜教授带领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以材料物理与化学和应用化学以及凝聚态物理三个硕士点学科为依托,以理学院学院现有总面积3000余平米的应用化学实验室以及总价值800余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为基础,在以上相关研究领域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前期研究工作和实验探索工作。四、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国际合作)、水平及条件等本实验室依托于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三个学科,目前拥有实验及科研办公场地共计2000余平方米,其中高性能功能材料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科研办公面积400多平方米。目前已形成了由李三喜等多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人员结构合理,年龄搭配适当、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科研队伍。表1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实验室已经形成了新型催化剂材料、低维材料磁性和电性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纳米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等稳定且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在这些方向上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8项,完成沈阳化工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及委托项目30余项,课题总额11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项8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检索;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5名。表1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研究方向名称姓 名出 生年 月最后学位或学历专 业技术职务目前指导研究生数在研经费总额(万元)备注博士硕士新型催化剂材料李三喜1962.08博士教授2650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优秀专家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刘公召1967.06博士教授8480吴玉胜1976.12博士副教授235校青年学术骨干张 兵1977.10博士副教授230校青年学术骨干吕丹1978.12硕士讲师2低维材料磁性和电性研究姜伟1965.03博士教授/博导4249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凝聚态物理学科负责人邱荣科1963.04博士教授28权善玉1965.01博士副教授13张凡197806硕士讲师王威197801硕士讲师国安邦198210硕士助教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其应用技术张爱玲1964.08博士教授840唐洪波1964.05博士教授10440田波1971.10博士副教授26王松1975.12博士讲 师15徐舸1973.3博士讲师2纳米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技术李志杰1963.7博士教授640材料物理化学学科负责人于锦1964.11博士教授8150应用化学学科负责人孙维民1960.10博士教授420史桂梅1964.5博士教授430张艳1969.11博士副教授420孙雅茹1963.5博士副教授215孙硕1974.6博士讲师12本实验室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跃。近3年来,本实验室有1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5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交流,与多个高校、研究所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这都使得本实验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宝贵的潜在人才资源。本实验室与多个企业保持至密切合作关系。表25为本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表2 近年来获得部省级以上科研及教学奖励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或人(*)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1新型乙烯气相聚合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李三喜(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新型乙烯气相聚合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李三喜(1)辽宁省石化厅科技进步一等奖4高寿命轮胎硫化胶囊研制李三喜(1)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高寿命轮胎硫化胶囊研制李三喜(1)中国石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6纳米材料工程技术油田抽油泵专用磁流体密封材料的研究李志杰(1)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7磁性材料微观理论研究姜伟(1)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8层状铁氧体材料的理论研究姜伟(4)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9醋酸酯淀粉生产线及生产技术唐洪波(1)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MT型粉丝无铝增筋剂及增筋技术唐洪波(1)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1无明矾粉丝免芡自稠生产技术唐洪波(1)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2无明矾粉丝免芡自稠生产技术唐洪波(1)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3“34521”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李三喜(1)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孙维民(1)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表3 本实验室近年来完成、在研的科研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完成单位或人(*)金额(万)1分解过程氢氧化铝产品粒度周期性细化的机理及其预报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吴玉胜(1)262具有规则且垂直与表面微孔活性碳膜的可控性制备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张兵(1)223永磁机构非热、非电效应引起的异常磁化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姜伟(2)254稀有高熔点金属固态复盐的系统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锦(4)265污染因素作用下AZ91镁合金薄液膜腐蚀的电化学机理(505715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孙硕(4)326刚性聚合物合成及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张爱玲(1)37基于矢量Preisach模型的各向异性铁磁材料磁化特性模拟的研究(20080142000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姜伟(2)28量子点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权善玉(2)59多面体核壳结构Fe/Al2O3纳米吸波材料性能研究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李志杰(2)510包覆改性的氢氧化镁晶须辽宁省镁资源保护办公室张爱玲(1)1011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横向课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燕山石化分公司)刘公召(1)23012咪唑啉酰胺的合成横向课题(常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刘公召(1)150131万吨/年变性淀粉项目配套试验系统横向课题(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产业集团)唐洪波(1)26015B4C、BN包覆磁性纳米胶囊的微观研究及性能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史桂梅(1)7.2161万吨/年马铃薯变性淀粉工艺设计横向课题(黑龙江北大马铃薯研究院)唐洪波(1)16017MT型粉丝无铝增筋剂及增筋技术横横向课题唐洪波(1)2018多面体核壳结构Fe/Al2O3纳米吸波材料性能研究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史桂梅(1)519FexCoyNi1-x-y/SiC 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史桂梅(1)520磁性液体在油井井口密封中的应用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孙维民(1)321新型乙烯聚合载体铁系催化剂研究辽宁省教育厅李三喜(1)322原位聚合法压电陶瓷/聚乙烯纳米符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李三喜(1)523胺基硼类产品开发及其在切削液中的应用辽宁省硼资源办公室李三喜(1)1024铝基合金无氰电沉积银工艺研究,沈阳市电力电缆桥架厂横向课题(沈阳市电力电缆桥架厂)于锦(1)2425电刷度铜排及导电体电沉积银横向课题于锦(1)30表4 本实验室近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序号论文名称作 者(*)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检索1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molecular-based magnet AfeFe(C2O4)3 withbiaxial crystal field姜伟(1)JOURNAL OFAPPLIED PHYSICS20090002666335006822Quantum fluctuations of the antiferro-antiferromagnetic double-layer姜伟(1)CHINESE PHYSICS B20090002688023000683Effects of Transverse Field on Internal Energy and Specific Heat of a Molecular-Based Materials姜伟(1)Commum.Theor.Phys20090002723820000404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rromagnetic Double with Ferrimagnetic Interlayer Coupling at Zero Temperature姜伟(1)Commum.Theor.Phys20090002638919000325Spin-wave spectra and magnetization of ferro-ferrimagnetic double layers姜伟(1)Phys.stat.sol.(b)20080002567870000326Effects of transverse field on the magnetization and initial susceptibility of a molecular-based magnet姜伟(1)PhysicaA20080002571563000137The effect of a strain induced field on the dielectric property of a ferroelectric bilayer system姜伟(1)PhysicaA20080002614020000108Low-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 double layer superlatices姜伟(1)Physica A2007169993469Ground state behaviors of four-sublattice 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 double layers姜伟(1)Phys.stat.sol.(b)20071705492410Hysteresis loops and susceptibility of ferromagnetic or ferrimagnetic bilayer system姜伟(1)Phys.stat.sol.(b)200611Effect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anisotropy and the spin quantum numberon the magnon energy gap in a four-layer ferro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J. Magn. Magn. Mater.200912Effect of anisotropy on the magnon energy gap in a two-layer ferromagneticsuperlattice邱荣科(1)Physica B 200913Specific Heat of a Two-Layer 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Commun. Theor. Phys. 200914Quantum competition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layer exchange couplings and the magnetically structural symmetry in a four-layer ferri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J. Magn. Magn. Mater.200815Magnon energy gap in a four layer ferro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Chinese Physics B200816Quantum fluctuation and the magnetically strural symmetry in ferrimagnetic superlattices邱荣科(1)Phys. Stat. Sol. (b) 2200717On magnon energy branches of multilayer ferromagnetic superlattices邱荣科(1)Phys. Stat. Sol. (b) 200718Magnon energy gap in a three-layer ferro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Phys. Stat. Sol. (b)200719Magnon energy gap and the magnetically structural symmetry in a three-layer ferromagnetic superlattice邱荣科(1)Phys. Stat. Sol. (b) 200620Al2O3/Fe2O3 composite -coated polyhedral F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arc discharge史桂梅(1)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400022530880004821Pretreatment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Ag-coated Al2O3 powders by electroless deposition process史桂梅(1)Surface Coatings and Technology200500022861720002822Carbon-coated YC2 nanocapsules synthesized by arc-discharge in methane史桂梅(1)Physica B: Condensed Matter2009(SCI)78875023Prepared and microwaveabsorption properties investigation of XCFeSi / SiC coated Fe nanocapsules史桂梅(1)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92010031263869524Al2O3/NiO包裹Ni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磁性史桂梅(1)材料研究学报2005.0529922739525BN包覆Co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史桂梅(1)材料研究学报200808401162331026Charge carrier injection and transport in polymer blend films邱荣科(1)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0527Solvent and Concentration Effects on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 MEH-PPV solution邱荣科(1)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628Temperature Effects on photoluminescence of poly 2-methoxy-5- (20-ethyl- hexyloxy)- 1,4-phenylene vinylene邱荣科(1)Mater Letters200629Effect of inorganic nanolayers on electron injection in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邱荣科(1)Physics Letters A,200630Improv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by the Tuning of Charge Balance邱荣科(1)Solid-State Electronics200631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 in MEH-PPV blend films邱荣科(1)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0732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ZnO Thin Films Deposited by Sol-Gel Spin Coating邱荣科(1)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0933Heterojunction effect on the charge injection and transport邱荣科(1)Physica B: Condensed Matter201034Periodical attenuation of Al(OH)3 particles from seed precipitation in seeded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吴玉胜(1)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035Effect of Carbonization Seeds on Seeded Precipitation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吴玉胜(1)LightMetals2009Ei36稳定铝酸钠溶液分解产品氢氧化铝粒度波动的研究吴玉胜(1)东北大学学报2008Ei37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二次成核的影响吴玉胜(1)化工学报2006EI.060997330838分解过程氢氧化铝产品粒度变化机理及规律研究吴玉胜(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EI.0607970200639CompatibilizationbyMain-Chain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Ionomer of Blends of PBT/PP.张爱玲(1)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240液晶离聚物/PEO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张爱玲(1)电源技术201041具有液晶性能的改性芳纶的合成张爱玲(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42改性无机微粒掺杂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张爱玲(1)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43不锈钢表面电接枝聚苯胺的防腐性研究张爱玲(1)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44液晶聚合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研究张爱玲(1)化工新型材料.200945纳米铜粒子的表面聚合物修饰,张爱玲(1)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46液晶聚合物对PA1010/滑石粉杂化材料增容作用的研究张爱玲(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47液晶聚合物/PA1010/滑石粉杂化材料的研究张爱玲(1)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48主链液晶离聚物/PA1010/PP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热行为张爱玲(1)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49稀土气态配合物PrAl3Br12的热力学研究张爱玲(1)东北大学学报2005EI 50Study on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 of Nickel Prepared by Double Pulse Electro-deposition于锦(1)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ew Materials200951Effects of PC plating and DC plat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on-cyanide silver plating于锦(1)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ew Materials2009.952Al3O3N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李志杰(1)物理学报53Sm-Fe-C复合纳米粉的制备及磁性李志杰(1)稀土54添加CaCO3、SiO2及稀土氧化物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李志杰(1)磁性材料及器件55Arc-Discharge Synthesis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lN Nanowires,李志杰(1)MSTSCi56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纳米Ba_(0.5)Sr_(0.5)TiO_3粉体的研究李三喜(2)硅酸盐通报200857Cu纳米粉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孙维民(1)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SCI、EI58Fe-C纳米粉体的制备及特性孙维民(1) 功能材料2008E59Mg纳米粉的制备及其氧化特性孙维民(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 Ei 07211061414860松油醇包覆Cu-Ag复合纳米粉的氧化特性.孙维民(1)复合材料学报2007,24(4):71-75Ei, 07371081061961Ni纳米粉体的氧化特性和磁性研究孙维民(1)热处理学报2007Ei, 07461091534962Fe-TiC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和氧化特性.孙维民(1)功能材料2007Ei 07311072726363电弧法合成Mg-Mg2Si-Si复合纳米粉孙维民(1)粉末冶金技术2007Ei7371081061964Fe-C纳米粉体的制备及特性孙维民(1)功能材料2008Ei65Effect of the _-Form Crystal on the Thermal Fractionation of Poly(propylene-co-ethylene)王松(1)J. Appl. Polym. Sci200466等规聚丙烯自成核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王松(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SCI67镁合金无铬无氟前处理直接化学镀镍研究孙硕1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68Influence of phosphorus on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low thermal expansion superalloy IN909 at 650孙雅茹(1)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16(2006)08101113617769降Cr提Al对低膨胀Thermo-Span合金性能的影响孙雅茹(1)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70P对低膨胀Thermo-Span 合金650氧化行为的影响孙雅茹(1)航空材料学报200871P的分布形态对一种低膨胀高温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孙雅茹(1)材料研究学报200808291138509472P、B在低膨胀Thermo-Span高温合金中的分布及影响孙雅茹(1)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08451168686973Corrosion behavior of TiN and TiN/Ti composite films on Ti6Al4V alloy in Hanks solution田波(1)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00974Proton conducting composite membrane from Daramic/Nafion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1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4表5 本实验室近年申请的专利序号专利名称作 者专利类型申请专利号1以大豆油为原料制备可降解聚合物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710159288.72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410082738.33硅铝酸盐负载的铁系后过渡金属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410087512.24蒙脱土载体高效聚乙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410087511.85聚乙烯纳米抗菌及可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410082737.96一种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可控光-生物双降解纳米抗菌塑料及制备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510046685.47片层剥离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510047794.88球形载体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制作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610134241.09一种四齿B族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610135155.111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李三喜(1)发明专利200910188010.112一种耐高温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吴玉胜(1)发明专利200810011866.713消除种分产品粒度周期性细化的方法吴玉胜(1)发明专利200910187308.014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张爱玲(1)发明专利200810228915.215一种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取Al3O3N陶瓷纳米线的方法李志杰(1)发明专利ZL200410021246.3(授权)16新型等离子体多极电弧法制备合金纳米粉设备李志杰(1)实用新型ZL200620093482.0(授权)17一种用二次蒸发法制备单分散Cu纳米颗粒模板的方法李志杰(1)发明专利200810229299.2(申请号)18一种淀粉牙签制备方法唐洪波(1)发明专利ZL200510046787.619粉丝无铝增筋组合物唐洪波(2)发明专利ZL200510046918.020一种耐煮无明矾粉丝的制备方法唐洪波(2)发明专利ZL200510047674.821一种鲜粉丝的制备方法唐洪波(2)发明专利ZL200610047970.222一种硅烷淀粉的制备方法唐洪波(1)发明专利ZL200610047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