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材料课后答案参考 一、简述周代帝王冕服的构成。 从孔子“服周之冕”而言,可认为后代以周代冕服为标准服制内容。周代帝王冕服的大致构成形式简单的说,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舃屦。 1,冕冠:其板为綖板。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充耳。 2,衣裳: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上衣绣有六章:日月星辰(照临)山(稳重)龙(应变)华虫(华丽)下裳绣有六章:宗彝(忠孝)藻(洁净)火(光明)粉米(滋养)黼黻(明辨)3,蔽膝: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的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4,舃屦:着冕服,足登舃屦,诸侯与王同用赤舃。三等之中,赤舃为上,下为白、黑舃。礼服名目繁多,除衮冕之外,还有氅冕等。冕服制度经西周大备以来,历代帝王有增有减,直至与封建王朝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二、简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 胡服骑射即改革中原传统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的衣冠制度和车站体制。为对付北方的匈奴骑兵,从双方作战经验下发现匈奴人制胜的原因是大批量的使用骑兵,无论冲击力还是攻击性都是极强,匈奴人衣着简便非常适合骑兵作战。中原各国的衣冠,上衣下裳,宽袍大袖,这种装束适于中原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战场上对于飞腾的乘骑,就显笨重,极为不便,不适合作战。赵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骑兵,而服装改革却是重中之重,这就是改革的主要原因。 三、简述秦汉时期男子首服的形制与用途。 一)冠: 冕冠,俗称“天平冠”,这时的冕冠“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长冠,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木佣戴之,多为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祖宗庙时也戴。因汉高祖曾以竹皮为长冠,因此也被称为“高祖冠”或“刘氏冠”。 武冠,武将所戴之冠,加貂尾者为“赵惠文”冠,加鹘尾者叫鹘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 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 梁冠:也叫进贤冠,为文官用。实际上,远游冠与通天冠均为梁冠之属。单分有一梁冠至八梁冠等大同小异的冠式。 二)巾与帻: 帻:即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汉代官员戴冠,冠下为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帻,而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佩平巾帻。“卑贱执事”们只能戴帻则而不能戴冠。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葛巾:用葛布制成,单夹皆用本色绢,后有两带垂下,为士庶男子用。缣巾:因用整幅细绢做成,又叫“幅巾”。通常以缣帛为之。 四、简述秦汉时期女子襦裙的穿着方式。 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佩裙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及上衣下裳。汉裙多以素绢四幅,连接拼和,上窄下宽,一般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后汉书等记载基本上可信。 五、简述“褒衣博带”服饰风格形成的原因。 这是魏晋时期文人衣服趋势 1,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政治动荡,政权更换频繁使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服饰制度约束人们的着装。2,思想意识上,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产生了玄学,它促进逻辑思辨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自空气。3,政治上的失意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逃避现实,提倡人性对自然的回归。因此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他们还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坦胸露臂,批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六、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服装特色。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这种短衣长裤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和裲裆。 七、简述唐代女子着男装风尚。 女着男装,即女子全身效仿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古语有曰“男女不通衣裳”。在封建社会女子着男装,会被认为不守妇道,而在唐朝“女扮男装”的装扮形式成为一种时尚装扮。男装先是由贵族和宫女们所穿着,后渐渐传入民间,为大多数女性所喜爱,女着男装蔚然成风。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着男装成为公开化、生活化和普通化的生活着装方式。这一特点体现了唐代独有的服饰审美心态平等、宽容与开放。这是对封建服饰礼制的一个巨大挑战。 八、简述唐代女子襦服裙穿着方式。 主要为上着短襦或衫,襦的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穿在裙子里面,后来裙腰提高至胸上,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可以不用穿襦,外直披纱罗衫。下着裙,通常以多幅为主,色彩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佩披帛,加半臂,足登风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li 九、简述胡服的进一步的流行 a唐代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发达,“丝绸之路”引来的不仅是“胡商”的会集。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和美术等,是一次空前的中外大交流大融合。恰恰由于唐代国力强大,思想开放,无所畏惧的引进吸收各国文化,表现了唐代的博大胸怀和民族自信心。b真正出现大幅度的流行胡服、胡妆在唐中期。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沈从文先生认为此风气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受高昌、回鹘文化影响,女子多带尖锥形浑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间用锦绣缘饰,钿镂带,条纹毛织物小口袴,软锦绣空靴。c到中唐以后这种“胡服”风降温,女子装束受吐蕃影响较大,重点在于头部发式和面部化妆,蛮鬟椎髻,八字低颦,赭黄涂脸,乌膏注唇的“囚装”、“啼装”、“泪装”皆属此类,衣着方面因尚宽博反而体现不出鲜明的胡服特征。但“胡服”在初、盛唐的广泛流行。说明汉族文化同样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对异族服饰,唐政府兼收并蓄,对丰富和发展我民族服饰文化起到重要影响,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服饰变革。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当时称其为胡人)与中原交往甚多,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随胡人而来的胡服文化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胡服热席卷大唐,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胡服中最为妇女喜好的是羃篱、帏帽、回鹘装、胡帽和靴。幕篱和帷帽都是为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回鹘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际束带。回鹘装的造型,与现代西方某些大翻领宽松式连衣裙款式相似,是古代综合希腊、波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唐代仕女图和文物考古所出土的穿着胡服的唐人俑与胡人佣,以及看武则天秘史和唐宫美人天下里皇帝和武媚娘打马球,都可看出唐代女子喜欢胡服,就连唐代一些古诗句,如元稹诗曰:“女为胡服学胡装,伎进胡音物胡乐”等无不体现了这一服饰习俗。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民间妇女无所不好,形成了这一时期的服饰审美心态。隋末唐初至盛唐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时期服饰的一大特点,女着男装和穿胡服是同时流行的,有时互相影响,或者交杂著于一身。 十、简述宋代首服的种类与形制。 帽: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即以出现,大业年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是以乌纱帽被废,贵贱通服这上巾。 幞头:一是平脚幞头,方形,背后左右两侧伸出一角,用铁丝、琴弦为骨,初时较短,后逐渐伸展加长(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二是软脚幞头,圆顶,为非官方场合或不同阶层人戴用 幅巾:在宋时重新流行。当官员幞头逐渐演变成帽子时,庶人已多不戴,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 十一、简述明代官服的等级观念。 .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屡,佩绶,笏板等。补子的区别: 文官主要是绣禽鸟,武官主要绣兽,因等级的不同补子的禽鸟和兽的等级也不相同。服装纹样的区别: 一、二、三品官服织云纹样,四品以下不用问样,用蓝青色镶边。冠的区别: 冠服主要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树立两翅,为之忠婧冠。三品以上用金线缘边,四品以下不用金。十三、简述明代女子服装的审美倾向。 明代女子服饰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服饰在具体形制、色彩、用途等方面都有深远的的影响。明朝女子服饰继承中国前朝服饰的特点,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十二、简述清代满族男子的主要服装款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十三、何为改良旗袍?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旗袍一般式样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之分,旗袍上装饰最精巧的要算花边。清初镶边较狭,颜色较素。至清末衣缘越来越阔,花边也越滚越多,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还有在衣襟及下摆处用不同的珠宝,盘制成各种花样。或挖空花边,镶上各种图案。这类衣服,由于服饰太盛,穿在外边几乎看不清原来的质地。20年代初,普及到满汉两族女子,袖口窄小,边缘渐窄。20年代末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缩短长度,收紧腰身,至此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改良旗袍。直到20年代末,中国妇女才领略到“曲线美”而改变其传统,将衣服裁制得称身适体。先时兴高领,后又为低领,低到无可再低时,索性将领子取消,继而又高掩双腮。袖子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及露肘,40年代时去掉袖子。衣长时可及地,短时可至膝间。并有衩口变化,开衩低时在膝中,开衩高时及胯下,50年代香港女演员等将开衩提高到胯间。40年代时省去繁琐装饰,使之更加轻便适体,并逐渐形成特色。 绪论 了解服装的概念、种类、功能、构成。 了解服装材料、服装面料、服装辅料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纺织产品的生产流程。简述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一、填空题: 1服装具有_、_、_、_等,其中_、_是服装最基本的功能。 2_和_是服装最基本的特性。3服装最早的实用功能是_。 4服装的装饰功能体现在服装的_、_、_、_、_上。 5服装是由_、_、_、三要素构成的,其中_是最基本的要素。 6服装材料按其在服装中的用途分成_和_两大类。7服装材料主要是_制品。 8服装材料有衣着用领域为主转向衣着用、_和_三大领域“鼎立”的局面。 9最早出现的服装材料是_和_。 10_标志着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 二、选择题: 1、纤维加工成纱线,必须通过_。 A.纺纱工程B.织造工程C.染整工程 2、大约在公元前_年,我国的“制丝”技术日趋成熟,其制品不仅盛行于当时的中国,远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A.2600B.2300C.2000D.21003、下述材料属于集合制品的是_。 A.花边B.缝纫线C.絮棉D.皮革4、纺织纤维是服装材料的_次原料。 A.一B.二C.三D.四 三、判断题: 1、纤维加工成纱线,必须通过制造工程,将纱线加工成织物,必须通过纱线工程。()2、要想使织物达到美观以及提高某些方面的性能必须通过染整工程来完成。()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4、自古以来,最早出现的服装材料是棉花。()5、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化学纤维是锦纶。() 四、名词解释: 1、服装: 2、服装材料: 3、服装面料: 4、服装辅料: 五、简答题: 1、简述服装材料、服装面料、服装辅料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短纤维的传统产品为例简述纺织品生产的主要流程。 3、简述服装材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简述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纺织物的原料 本章考纲要求: 1、熟练掌握纺织纤维的概念、种类。 2、掌握纺织纤维的命名及主要纺织、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简介。3、了解沙县地改年捻度和捻向。4、了解纱线的分类及纱线线密度。第一节纺织纤维 一、填空题: 1纺织纤维按其获得的来源及基本组成分为_和_两大类。2天然纤维可分为_、_和_三大类。3化学纤维可分为_和_两大类。 4植物纤维可分为_、_、_和_.5动物纤维可分为_和_。 6人造纤维又称_,它包括_和_。7长丝可分为_、_和_。 8化学纤维也成为_,主要用于_或与_混纺。9化学短纤维分为_、_和_三类。10、原棉一般可分为_、_和_。 11、羊毛纤维由外向内可分为_、_和_。 12、羊毛纤维按毛被上的纤维类型可分为_和_,按纤维的粗细可分为_、_和_。 13、茧由外向里可分为_、_和_三层。 14、茧的加工主要工序是_、_、_、_、_。 15、茧丝是由两根单丝_黏合而成的,中心是_,外围是_。16、_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品种。 二、选择题: 1、纺织物最基本的原料是_。A.纺织纤维B.纱线 2、从植物的叶子上获得的纤维是_。 A.木棉B.罗布麻C.剑麻D.椰子3、矿物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_。A.纤维素B.蛋白质C.无机4、粗特纱纤维的单丝细度为_。 A.单丝细度在1.1tex或1.65tex以上的纤维B.单丝细度在0.044tex至0.11tex之间的纤维C.单丝细度小于0.044tex的纤维5、棉纤维的断面形态特征是_。 A.腰围形,有中腔B.多角形,有较小中腔C.三角形或半椭圆形D.锯齿形,有皮芯结构6、下列选项属于人造纤维的是 A、涤纶B、氨纶C、聚丙烯纤维D、富强7、制作塑料雨披、塑料鞋的原料 A、腈纶B、氯纶C、丙纶D、维纶8、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简称为 A、真丝B、丝C、纶D、纤 9、在显微镜下,纤维纵向有沟槽,截面呈锯齿形的是 A、丝B、麻C、黏胶D、锦纶10、腈纶的学名为_ A、聚酰胺纤维B、聚丙烯纤维C、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D、聚丙烯腈纤维11、市场上称为的确良的纤维的学术名称是_ A、醋酯纤维B、聚酯纤维C、聚丙烯纤维D、聚氯乙烯纤维12、棉型纤维的长度一般为_ A、1020mmB、3040mmC、5176mmD、70150mm13、适合制作女士透明袜的是_ A、长丝B、单丝C、复丝D、变形丝 三、判断题: 1、纱线是制造纺织物最基本的原料。() 2、苎麻纤维的形态是两段封闭,中间细,两头粗,内有中腔,呈长带状。(3、桑蚕丝属于天然纤维素纤维。()4、超细纤维大多用于制造仿丝绸织物。()5、品质好的细羊毛没有髓质层。()6、黏胶纤维的主要化学组成是纤维素。()7、氨纶制成内衣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8、人造纤维其化学组成与原天然纤维基本相同。() 四、名词解释: 1、纤维: 2、纺织纤维: 3、天然纤维: 4、化学纤维: 5、人造纤维: 6、长丝: 7、短纤维: 8合成纤维: 9、棉型纤维: 10、毛性纤维: 11、中长型纤维: 12、复合纤维: 13、异性纤维: 五、简答题: 1、纺织纤维如何命名? 2、简述纺织纤维的分类。 第二节纱线 一、填空题: 纱线加捻的方向可分为_和_。纱线的线密度指标分为_和_,前者包括_和_,后者包括_和_。4、绉组织采用高捻纱(及捻向相反)来获得粗细皱纹效应的。() 5、纱与线是同一概念。() 6、捻度越大,纱线和织物手感越柔软,光泽越柔和。()、一般经纱黏度小,强度较低,比较柔软。()2、卡其采用粗特纱。() 3、废纺纱的品质最差,不坚固,条干也不均匀,含杂质多,色泽差。()纱线按原料分为_和_。纱线按纺纱工艺分_、_和_。_是由纺织纤维制成植物的中间物,起着基础和桥梁的双重作用。纱线的性质是由_和_所决定。_是把零散状的纤维加工成纱线的必要手段,也是影响纱线结构最主要的因素。加捻的目的是为了_、_和_。纺纱得过程是将_的过程。使用不同_的纱线可是织物表面形成隐条,隐格的效应。 11、英制支数和公制支数数值越大,则纱线越_;特数和旦数的数值越大,纱线越_。 二、选择题: 1、若加捻后纤维或纱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则称为_。A.右捻B.左捻C.右手捻D.S捻2、牛仔布一般采用_。 A.特细特纱B.细特纱C.中特纱D.粗特纱3、60英支的双股线相当于_英支单纱的粗细。A.20B.30C.40D.50 4、羊毛纤维的皮层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_。A.髓质层B.皮质层C.鳞片层 5、在混纺纱的命名中,假如混纺纱中含65%涤,35%棉,应称为_。A.涤棉混纺纱B.棉涤混纺纱C.棉混纺纱D.涤混纺纱6、以单位长度内的纱线质量来表示纱线的线密度的是_。A.定重制B.定长制C.公制支数D.英制支数7、纱线在2131tex的纱线为_。 A.粗特纱B.中特纱C.细特纱D.特细特纱 三、判断题: 1、一般经纱黏度小,强度较低,比较柔软。()2、卡其采用粗特纱。() 3、废纺纱的品质最差,不坚固,条干也不均匀,含杂质多,色泽差。() 4、绉组织采用高捻纱(及捻向相反)来获得粗细皱纹效应的。(5、纱与线是同一概念。() 6、捻度越大,纱线和织物手感越柔软,光泽越柔和。()7、股线一般与单纱捻向相反,以S捻居多。()8、股线的英制支数等于单纱的英制支数乘以股数。()9、股线的特数等于单纱的特数除以股数。() 10、精纺纱比粗纺纱质量好,强度高,纱线的条干均匀。() 四、名词解释: 1、纱线: 2、捻度: 3、捻向: 4、纯纺纱: 5、混纺纱: 6、粗纺纱: 7、精纺纱: 8、定长制: 9定重制: 五、简答题: 1、简述混纺纱的目的和命名。 2、简述纱线的分类。 3、比较下列纱线的粗细:64s与60s 64s与64N 30s与30tex 30N与30tex 120D与140D 作业一 1、面、辅料的选配原则是什么? 答:现代服装都由一种以上的材料所组成,尤其高档服装更是由多种材料所组成的。各种材料之间在组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同时也影响着服装的效果,因此,多种材料之间的组合必须具有合理的匹配性,并且应以面料为主进行匹配,遵循以下原则。 1.伸缩率的匹配 任何服装在选配里料、衬、线等辅料时,都应选用伸缩率相一致的材料。若必须选择伸缩率较大的里料和衬料时,则这些材料必须进行预缩处理。 2.耐热度的匹配 任何服装在选配里料、衬、线等辅料时,特别是必须经过需要高温塑型工艺的胸衬、缝纫线,它们的耐热度不能低于面料的耐热度,以免高温工艺产生烫焦或熔化变形现象。若必须采用耐热度小的里料,熨烫里料时则需降低温度。 3.质感的匹配 不同的服装面料有厚薄、轻重、软硬等不同的质感和风格,在选配服装里料和衬料时(特殊设计除外),其质感(特别是软硬度)以及厚薄,必须服从面料的质感及服装的轮廓造型。 4.坚牢度的匹配 服装所配用的辅料若耐洗、耐用性不好,就会降低服装的穿着寿命;反之,则会保护面料,减少面料的摩擦,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因此,即使是低档服装,选用辅料时也应考虑到其耐洗、耐用性。 5.颜色的匹配 任何服装除款式需要之外,所选配的辅料,特别是里料及缝纫线的颜色,应与面料的颜色相同或相似。浅色面料绝对不可以选配深色里料或衬料,以免服装的表面出现色差或污染浅色面料。若无相同颜色的缝纫线,对于高档服装在选配时宁深一色,不浅一色。 6.价格和档次的匹配 服装材料无论是面料还是辅料,都有价格高低、档次高低的区别。若高档面料选配低档辅料,会影响服装的效果或档次;若低档面料选配高档辅料,则会提高服装的成本。因此,在里料、衬料、纽扣或线等辅料的选用上应考虑其匹配性。 2、熨烫工艺应注意什么? 1.温度 熨烫的工艺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的控制,它与织物的性能有关。因此,在熨烫。之前,要运用所学的服装材料知识,根据面料的性能及受热的允许温度,确定该面料的正确熨烫温度。温度过高,超过面料允许受热温度,面料易烫黄、烫焦、变形,甚至熔化掉;温度过低,虽然不损伤面料,但达不到熨烫效果。熨斗温度的控制,可按自动调温装置的刻度调整,也可以用目测、耳听声音的方法来鉴别。 2.湿度 熨烫时的湿度对熨烫的效果影响很大,它与织物的性能与熨烫方法有关。一般的熨烫,都要对面料喷水或水蒸气,以提高纤维的可塑性。特别是纯毛织物的吸湿性和保温性好,弹性好,导热性差,因此,必须加湿熨烫。但是,即使加湿熨烫,在熨烫衣料的正面时,也必须加盖水布。加湿熨烫时,可在干烫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熨烫温度。熨烫时湿度的多少,要根据面料的吸湿性、回弹性以及熨烫方法来确定,如归拔重点部位时,需湿度高。 3.压力和时间 熨烫除掌握适当的湿度外,还要控制压力与时间。熨烫压力的轻重和时间的长短,是依据面料厚薄和回弹性而决定的。通常薄而疏的衣料和回弹性差的衣料,熨烫时所用压力轻,时间也稍短。厚而密、回弹性好的衣料,熨烫时间较长,压力也相应加重,但也不宜在某一部位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过压,以免烫坏衣料或留下熨斗痕迹。熨烫的四个工艺条件是相辅相成的。熨烫时的湿度高时,熨烫的温度可偏高,但温度高时,时间应短,压力应小。反之,温度低或干烫时,熨烫温度应偏低。温度偏低,则可以放慢熨斗移动的速度,停留时间稍长,同时加大压力 3、常用手缝工艺有哪些? 答:(1)打线钉用白棉纱线在衣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2)缲针缲针起半缝合作用,用于布片与布片间的折叠缝合,正面露出有规律的明显线迹。 (3)打线结做手缝时,开始时要打起针结,缝至结束时打止针结,这样可以防止缝线松动,保证手缝质量。 打起针结:右手拿针,左手捏住线头,并将线在食指上绕一圈,顺势将线头转入线圈内,并拉紧线圈。要求打得光洁,尽量少露线头。 打止针结:当缝到最后一针时,左手把线捏住,在离止针23cm处,右手将针套进缝针的圈内,左手钩住线圈,右手将线拉紧成结,使结正好扣紧布面上,如果露出布面过多,缝线就会滑动,影响手缝质量。 2、手缝针法及工艺要求有哪些? (1)缝针 1用途 缝针又称拱针,是一切手缝针法的基础,是针距相等的手缝针法,其针法练习目的是使手指配合协调、灵活。缝针可分为短针和长针,用途广泛。例如,短针可用于袖山头吃势(抽袖包),圆角处抽缩缝头;长针可用于假缝及车缝前的固位。 2操作 右手在捏住针的同时用无名指与小指夹住布料,左手拇指放在布上面,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布下面,将两层布夹住、绷紧。右手拇指、食指起针,根据线迹要求一上一下向前移动,同时左手向后退移,在连续5或6针后,将针顶足并拔出,如此循序渐进。 (2)寨针 1用途 擦针又称擦缝、绷缝,是用来临时固定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衣片,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的。一般用于覆衬布、擦贴边、擦腰里、攘缝份等。 2操作 左手压住缝物,右手拿针从右向左进针,每针扎入和拔出时,反面露出的线迹要小,边缝边整理衣片。与拱针原理相同,区别是面上线迹长,底层线迹短。一般针距为05lcm,线迹35cm。面料薄,线迹密小;面料厚,线迹疏长。明寨针线迹02cm,针距05。m;暗擦针针距为0507cm。 3工艺要求线迹长,针距短,长短要一致;缝线顺直,缝线松紧要适宜。 (3)环针 1用途 环针又称绕缝,是将毛缝边口环光的针法。在衣片的边缘部位或衣片的剪开部位,用缝线环绕住毛边以防纱线脱出,常用于省道开剪部位,见图28。 2操作 一般选用单根白色棉线,以边缘端点处开始,顺毛边从下向上插针,依次向前移动针距,缝线呈斜向均匀地环住毛边,使纱线不能脱落。距边04cm,针距1cm左右,针距小时,距边也小,根据需要而定。 3工艺要求 缝线松紧适宜,不能太紧,环缝斜向排列一致,针距大小相同,毛边要环住。 (4)缲针 1用途 缲针分为明缲针和暗缲针两种。明缲针是线迹略露在外面的针法,多用于中式服装的贴边处;暗缲针是线迹在底边缝口内的针法,常用于毛呢服装下摆贴边的滚边里侧上。 2操作 (1)明缲针操作:先把衣片贴边折转扣烫好。第一针从贴边内向左上挑出,使线结藏在中间,第二针在离开第一针向左约02cm挑过衣片大身和贴边口,针距为0304cm,针穿过衣片大身时,只能挑起一两根纱丝。从右向左,循环往复进行。明缲针线迹02cm,针距05cm。 (2)暗缲针操作:整个针法自右向左进行。先把滚边翻开一点,在滚条缉线旁起针,然后针尖挑起衣片的一两根纱线,接着挑起滚条边并向前0507cm,使缝线藏在滚条内,缝线不能拉紧。暗缲针针距为05O7cm。 (3)工艺要求:明缲针、暗缲针的正面都不能露线迹,反面线迹要整齐,针距相等,线松紧适宜。 (5)三角针 1用途 三角针俗称黄瓜架。在服装的贴边处绷三角针针法,使贴边和衣身固定,常用于裤脚、袖口、衣片下摆,裙摆贴边等处,也可用于装饰。 2操作 三角针距边06cm,角与角的距离为08cm,呈正三角形。整个针法自左向右进行呈“v”字形。第一针从贴边内挑起,距边06cm,针从贴边正面穿出。第二、三针向后退,缝在衣片反面紧靠贴边边缘处,挑住1-2根纱线,线迹为08cm。第四、五针再向后退,缝在贴边处,正面距边06cm,第一针与第四针的距离为08cm。第六、七针继续向后退,操作方法同第二、三针。如此反复循环操作即成三角针。如果三角针针距密集,呈“”形,称为花绷三角针。用途与三角针相同,还用于商标边沿。 3工艺要求 拉线松紧适中,针迹整齐、距离均匀,三角大小一致,衣片正面不露针迹。 (6)倒钩针 1用途 倒钩针呈倒钩形针法,又称倒扎针,主要作用是加强牢度,使服装斜丝部位不拉伸、不还口。常用于衣片的斜丝部位,如袖窿、领窝等处,有时也起归拢作用。 2操作 进针方向由左向右,或由前向后。第一针距毛边07cm从反面扎到正面,第二针向后退1cm将针扎入反面,同时向前03cm针再从衣料正面穿出,这是第三针。如此反复循环即为倒钩针。注意每针拉线时,要使线将面料略拉紧些,起到不还口的作用。缝线的松紧可按衣片各部位归紧多少的需要,灵活掌握。 倒钩针为重叠线迹,线迹为1cm,针距03cm,斜纱部位针码要小,全部线迹在缝份内。 3工艺要求线迹平整、均匀,拉线松紧适宜。 (7)星点针 1用途 星点针常用于西服挂面止口处,防止挂面反吐。此针法用在衣片正面时,做装饰用。 2操作 第一针距止口边O5cm从反面向正面挑出,线结留在夹层中,第二针退后一根纱,在夹层间扎在缝份上,向前约07cm挑出,运针方向自右向左,循环往复进行,注意西服正面止口处不露针脚,做装饰用,衣片正面呈星点状。针距07cm左右,可根据需要而定。 3工艺要求 针距相等,星点整齐;拉线松紧适宜、一致;衣片正面不露针脚。 (8)贯针 1用途 贯针是缝份折光后对接的针法,能直观解决斜纱部位的缝合。一般用于西服领串口部位,又称串针,贯针在正面不露线迹。 2操作 运针方向自右向左,起针的线结藏在衣片折缝里,针迹在衣片折缝内,上下对串针脚为01502cm,正面不露针迹。此种针法尤其适合于领面和驳头对格、对条的处理。 3工艺要求 上下松紧适宜,不涟不涌,串口缝直顺,拉线松紧一致。 (9)拉线袢 1.用途 拉线袢是用单线或多股线编成线带,用在衣领下角作纽袢,或连接衣身面和衣身里贴边起固定作用。 2操作 操作要点为套、钩、拉、放、收五个环节。第一针从贴边反面向正面扎线结藏在中间,先缝两行重叠线,针再穿过两行线内形成线圈,左手中指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合同在电子发票管理中的法律适用与风险控制
- 电商平台物流信息保密与供应链管理精简范本协议
- 智能家居科技公司股份投资与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章荣与配偶共同债务处理及婚姻终止协议书
- (正式版)DB65∕T 3824-2015 《有机物料腐熟剂使用技术规程》
- 离婚双方财产分割、债务清算及子女抚养权协议
- 离婚后公积金贷款财产分割与还款责任协议
- 电子合同在婚姻家庭合同中的应用与法律效力探讨
- 离婚协议中房产分割及租金收益分配范本
- 环保管家服务合同范本:环保法律法规培训与咨询
- 养老护理员中级考试题库2025年(附答案)
- 2024年河北石家庄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公安援疆工作总结
- 湖南省益阳市202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2025秋人教版美术七年级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第1课 情感表达2
- 装饰工程拆除施工方案(3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招聘市场年中洞察报告-瀚纳仕
- 物业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及标准
- 2025宁波写字楼租赁市场半年度研究报告-中艾世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