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doc_第1页
对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doc_第2页
对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发表日期: 2005-4-27 16:07:00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199 一、投放虾苗前的水质培养养虾池清池消毒后进入经过滤的海水,使虾池水位达1米1.2米左右,然后封闸消毒。可用“鱼安”或“强氯精”2ppm3ppm或漂白粉20ppm进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间出现发光,可用“虾苗清”,或“灭光保水灵”处理。消毒3天4天后,施肥培水。培水可选择浮游生物生长素、“肥水王”等,也可用尿素、磷肥。肥料用量多少应视虾池的底质和水深情况而定。投苗前水质培养的标准要使水色达到茶褐色、黄绿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0,晚间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游动物活动。达到以上标准后可以投放虾苗。投苗前可用少量虾苗先行试水,2天后观察虾苗活动正常后再投苗。 二、投苗后前期水质的调控虾苗投放入池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虾池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等会摄食浮游植物,而虾苗会摄食浮游动物,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生长老化,使水体中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会减少,虾池水色会变化。此时要根据池水状况和天气情况,适当追施肥料。肥料选择和施肥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此时,控制水质标准是“肥”“活”。 三、中期水质调控投放虾苗一个月后,随着虾苗的生长,其食性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而浮游生物在虾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体的环境,调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须控制浮游动物的生长。由于投喂人工饲料不断增加,池内残饵相应增多,加上虾的排泄物和池内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机物的沉积,使虾池变“肥”,此时要设法减“肥”。调控的方法:一是观察到水色较深、透明度过低时,可向池内泼洒一些氧化消毒剂,把池底沉积的有毒物质氧化,降低毒性。同时可杀死一些藻类,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注清洁的淡水。调控水的标准应达到“清”“活”“爽”。“清”-清净、无混浊、无明显的悬浮物;“活”-水色有变化、有动感,不是死水一潭;“爽”-清爽。 四、后期水质调控对虾养殖进入后期(60天以后),随着虾的长大投饵不断增多,虾的排泄物不断增多,加上池中浮游动物的不断老化死亡,造成池底有机沉积物增多,虾池自身污染日益加重,此时特别注重水质管理和调控。一要准确掌握和控制投饵量,不要超量投饵。二要清底排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要勤排污。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可安装吸污泵,把池底污物吸抽出池外。但要注意吸污方法,不要把池水搞成“翻底”。三要在清污后泼洒一些池底净、沸石粉、白石粉等改善池底环境的物质并泼洒氧化消毒剂。四要在消毒3天4天后投放一些有益活菌,净化水质。肉眼观察,后期的水质的标准达到:水深褐色而不浊、不浑,闻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较清爽而不粘稠。经实践证明,目前增氧效果最好、耗能最低的增氧机和增氧方式是鼓风机管道式底部充气增氧和水面水车式增氧机结合,形成立体增氧,此种方法使池中溶氧均匀充足,可促进对虾健康生长。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10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一、细菌性鱼病的防治用3的盐水浸洗3寸以上的草鱼种10分钟15分钟,或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11ppm22.5ppm,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7.5公斤15公斤,可防治青、草鱼烂鳃病、赤皮病。在配合饲料中,掺入2.5的食盐,可防治青、草鱼肠炎病。用敌百虫和食盐配合使用,对青、草鱼上述三病的预防有效率可达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洒生石灰块,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筛片的喷雾器全池遍喷90晶体敌百虫和食盐合剂,敌百虫0.5ppm0.7ppm、食盐5ppm7ppm。早期一次可愈;中期连续2次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预防,30天50天一次。防治肠炎病,可将合剂少量喷洒在草架内的青饲料上,效果更好。上述方法对防治鲢、鳙鱼的打印病、鲤鲫鱼的竖鳞病等,效果也很好。二、水霉病的防治越冬鱼种或成鱼,常因人工操作受伤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15分钟治愈。三、多种寄生虫病的防治用3的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家鱼夏花鱼种,1分钟斜管虫全部死亡;5分钟鳃隐鞭虫全部死亡;10分钟车轮虫、根体虫、口丝虫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鱼种,浸洗时间可适当延长。用1.72食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