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doc_第1页
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doc_第2页
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 马建华 印佳 刘艺春 方涛 蒋峰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25400)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在修补颅骨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经螺旋CT(层厚5mm)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技术预制的三维EH (epoxide acrylate maleic, EAM; hydroxyapatite, HA; mixer of EH) 复合型人工颅骨板对53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颅骨修补,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 所有患者外形均满意;2例有轻度的头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消失;未见其他颅骨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结论 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关键词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三维成像;骨代用品;材料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H composite artificial template in cranioplasty YIN Jia, MA Jianhua, LIU Yichun, FANG Tao, JIANG Fe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 Taixing Pepoles Hospital. 225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H(epoxide acrylate maleic, EAM; hydroxyapatite, HA; mixer of EH) composite artificial template in cranioplasty. Methods Spiral cranial CT and CA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were done to declinate the shape and contour of skull defect. The template for repair was fabricated with mixer of EH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skull defect with laser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 53 cases with skull defect were implanted with the individual templates and the periods of the follow-up were more than 6 months. 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shapes. Mild collection of the fluid under the scalp was found in 2 cases and disappeared after suction and pressure dressing. No other frequent com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fter cranioplasty. Conclusions Three-demensional EH composite template is an ideal material for cranial bone defect because of its good biocompatibility ,easy operation, good postoperative shap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kull defect; cranioplasty; three-dimension imaging;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颅骨修补的目的已不再仅局限于恢复密闭颅腔和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地恢复头颅原有外形也成为患者的合理要求。因此,我科从2004.年7月开始应用经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技术预制的三维EH复合型骨水泥人工颅骨板修补颅骨缺损53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均符合颅骨修补适应证。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6.3岁。颅骨缺损原因:创伤41例,高血压7例,肿瘤3例,动脉瘤2例。13例患者为双侧颅骨缺损。额部颅骨缺损5片(其中合并眶部严重缺损2例),颞部9片,额颞部42作者单位:225400 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片,颞顶部3片,顶枕部4片,额顶部3片。单片最小缺损面积为4cm6cm,最大缺损面积12 cm18 cm。2 材料 EH复合型骨水泥(羟基磷灰石颗粒和EAM医用树酯)由上海倍尔康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 治疗方法 3.1 预制人工颅骨板 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连续扫描(层厚5mm),对颅骨缺损的部位进行三维成像,横断面数据重建层厚1.5mm,重建层厚与重建间距完全相同;计算机数据传输至快速成型机复制出与骨缺损部位高度吻合的三维模型,然后塑形EH材料,个性化设计每一病人的缺损部分的人工颅骨板。可充分做到缺损侧与健侧在外形上的高度吻合(颅骨内侧面的蝶骨嵴不予复制)。颅骨板可预留多枚小孔,沿放置引流管的方向于骨板上缘预留一直径稍大于引流管的小孔。术前对已塑形好的EH颅骨板不需进行再加工,高压蒸汽灭菌消毒。3.2 手术方法 手术沿原切口入路,分离肌皮瓣和硬脑膜(或假膜)层,充分暴露颅骨缺损处骨缘,皮瓣、硬脑膜(或假膜)和骨缘等处创面严密止血;于骨缘相应部位钻孔6-7枚,将已成形好的EH颅骨板按照骨窗的形状嵌入;医用塑型剂(EAM医用树酯)与粉剂(主要为羟基磷灰石颗粒)按说明书的比例调和,均匀搅拌,封固骨缝,粗丝线(或钛丝)固定;粘合剂硬化后缝合帽状腱膜,缝合头皮层。3.3 引流管的应用 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可根据脑组织的凹陷程度决定。如果脑组织凹陷不明显,可以悬吊硬脑膜(假膜)紧贴骨板者,则将引流管置于骨板外头皮下;如果脑组织凹陷明显,硬脑膜(假膜)难以悬吊紧贴骨板者,引流管则置于骨板下,从预留孔处引出,负压引流。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24-48小时后拔除引流管,必要时可作CT检查。 结果 本组中2例患者曾分别于术后4天和1周时出现轻度皮瓣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后积液于短时间内消失。随访6个月(及以上),全部病例恢复良好,患者对塑形的满意率达100。其他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材料外露、伤口疼痛、癫痫、颅内血肿、头皮感染等在本组中均未出现。本组中也未出现人工颅骨板松动的并发症。讨论避免脑的再次损伤,治疗颅骨缺损综合征是颅骨修补的基本目的。而恢复患者原有容貌,特别是对于“健康”的颅骨缺损患者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现阶段的颅骨修补,不能停留在仅仅填充骨缺损区的水平上,必须达到颅骨表面的局部解剖重建的要求1。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排斥反应少,塑型满意,能节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EH复合型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活体骨界面形成生物学结合,可任意塑型,固化后可维持高机械强度,排斥反应少2,3,4。而利用患者头颅CT数据资料,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从而既能完成颅骨成形术保护脑组织,达到治疗颅骨缺损综合征的目的,又可以更好恢复患者颅骨外形,恢复患者原有面貌。应用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颅骨修补可使颅骨修补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特别是使前额、眶上缘、颞窝等处颅骨缺损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与覆盖型颅骨修补材料如钛网、硅胶板等相比优势显得更为明显。而且无需术中根据目测经验再塑形,既能精确修补,又能节省手术时间。也适用于骨窗缘骨板较薄,难以应用钛钉者。因此,我们所采用的三维EH型复合人工颅骨板与其他修补材料相比有以下优点:无细胞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可任意塑型,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长期植入无吸收2,4;外形对称美观,尤适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部位;节省手术时间;多孔的存在有利于补片内外两层肉芽组织的生长结合,进一步加强固定力量5;长期骨内植入与组织结合良好,可与活体骨形成生物学结合3。导热系数低,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时,患者无不适感。由于剥离面较大,或分离过程中硬脑膜(或假膜)破损,如伴有骨窗区脑组织的凹陷,渗液渗血易积聚于空腔,不利于脑组织的膨出及创面的愈合,因此术后很有必要进行负压引流6。根据术中脑组织凹陷程度,在不同的部位放置引流管配合加压包扎进行有效引流,使术后出现头皮下积液和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在现阶段,应用经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激光快速成型技术预制的三维EH复合型人工颅骨板进行颅骨修补,安全可靠且美观,术中操作简便,能够满足临床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骨修补材料。参考文献1 孙崇然, 刘恩重. 颅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修复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31(2):183-1862 徐耀增, 董天华, 徐先良,等. EH型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15:173 崔岗, 周岱, 刘义荣,等. 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1, 11(4): 275-2764 Shiny Velayudhan, T.V. Anilkumar, T.V. Kumary, etc. Bilogical evaluation of pliable hydroxyapati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