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doc_第1页
过新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doc_第2页
过新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过新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doc_第4页
过新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过新年教案设计执教者:大庆市庆新小学 王丹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过新年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学科:音乐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A、搜集过年时都有哪些习俗B、搜集庆祝新年的歌曲二、教学课题:过新年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音乐第三册第十课。歌曲分析:过新年这首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仿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学情分析:1、我国的传统节日特别多,如春节、元宵、中秋等等,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圣诞节孩子能够如数家珍,而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却了解不深入,通过本课传统节日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人们盼望团圆的心情和中国人一贯对亲情的重视等,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意识,进行情感教育,激发爱亲人、爱家乡的情感。2、本课是一首一段体结构歌曲,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如何使学生掌握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就成为本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过新年,认识常用民族打击乐器鼓和锣,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闹的情景。 2、能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掌握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通过收集、交流了解祖国的年文化与中国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感受中国年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系列活动了解自己和他人过年的一些方式习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变化。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年文化与中国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感受中国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四、策略与方法:1、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歌曲的节奏教学,如何把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接受呢?本课我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互动优势,从学生兴趣出发,开辟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比如“对联比拼”“敲锣打鼓唱起来”“接音符游戏”等等,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节奏的学习和创造。 2、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在传统节日中的一些活动了解不多,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通过网络搜索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年”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增强社会意识和情感教育,激发爱亲人、爱家乡的情感。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愉快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前用春联、灯笼、红绸布置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到了新年的氛围当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引出过年的主题。接着通过【百度视频】搜索一段春节联欢晚会的视频要学生与主持人一同互动,再一次感受新年的气氛。/show/GCOxyNzWR2hPnLpe.html【设计意图】:媒体直观的优势凸显出来,快速引发学生关注,有效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二、春节溯源,年的习俗过年时家家都会围坐在一起,除了看春晚还会做些什么?(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说:包饺子、贴春联、还会放鞭炮等教师播放的背景音乐就是过新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曲调。)运用【百度百科】搜索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年文化。/view/3108.htm1/aboutchina/zhuanti/cjxs/node_7041057.htm接下来师生一起走进年文化,欢欢喜喜过新年。教师问:通过你在网页上了解的知识谁能说说过年时为什么要放鞭炮吗?引出年的传说,播放视频 /v_show/id_XODMxMDIzNDA=.html展示人们一直沿袭下来过年挂红灯笼、红绸、放鞭炮、贴红色窗花、贴对联的习俗。三、春联比拼,突破难点过新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出示对联让学生读出来,知道对联的形式:上联下联横批、出示对联让学生按节奏读对联。上、下联就是本课的难点句: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读对联,从课堂一开始突破本课难点。出示节奏,节奏中有哪些你们认识的音符?学生找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你们还认识哪些音符呢?通过在线搜索的音乐游戏复习学过的音符/dy/Article/musicnatural/flashworks/200509/255.html让学生在反复的尝试练习中找到答案 。3、按节奏读对联A、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先进行示范B、齐读C、师生互动加长对联再读(加入锣鼓声就是歌曲的三句和四句),也是本课的难点句。在反复的练习中学会本课的难点句。【设计意图】本环节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之中,不再将识谱教学和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听、读、戏等方式运用百度的搜索平台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活动“对联比拼”、“把音符送回家的音符游戏”从中熟悉乐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会了音乐知识。四、敲敲打打,喜迎新年1、对联中的“咚咚锵”是什么声音?教师给出几组打击乐器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敲一敲,打一打进行听辨和对比找出答案。2、认识打击乐器锣鼓,【百度百科】/view/112249.htm/view/109022.htm教师讲解演奏方法。3、把打击乐器加入节奏中按节奏敲打击乐器。4、出示歌曲的乐谱,/2422.htm学生找出休止符,并进行标注。5、让学生指出休止符的唱法。6、按节奏把重点句读出来 7、出示乐谱过新年找出锣鼓的声音进行标注,和着音乐用打击乐伴奏。【设计意图】乐器演奏强调的是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打击乐器一直是学生很喜爱的教学环节,如何使它真正的服务于教学,本课我没有把打击乐伴奏放在歌曲教学的结尾,而是放在节奏难点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探索在敲敲打打中学会难点。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学生知道应该在演奏中重点注意休止符,这样层层递进,有浅入深,使学生很轻松地攻克了重点乐句,为歌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五、视听结合,揭示课题刚才听到的歌曲过新年就是一首庆祝新年时演唱的歌曲。、 听范唱播放FLASH,学生可以小声的跟唱/flash/13477.htm通过再次聆听范唱学生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解决难唱句子的演唱、也可以选择喜欢的一两句学习)遇到有争议的地方可请教老师或可借助音效示范所学乐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4、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后演唱全曲,演唱形式不拘一格:采用师生分角色接龙、齐唱、男女生对唱等不同形式。5、通过合作学习你认为在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分小组自学歌词,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你认为这一乐句应该怎样来演唱,怎样把它唱到最好,然后用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遇到有争议的乐句;师生生生互动学会正确的唱法,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六、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教师通过【百度搜索】的视频演示秧歌舞的舞步和手绢花的拿法。/u79/v_NDY0NzQxNjA.html/show/pyZrFH8coetD5Gez.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ED%B8%E8%CA%AE%D7%D6%B2%BD&in=9382&cl=2&lm=-1&st=&pn=0&rn=1&di=12486619725&ln=712&fr=&fm=&fmq=133094600249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2486619725&objURLhttp%3A%2F%2F%2Fyey_pic%2F51yey%2F200911%2F11211242389715.jpg&fromURLhttp%3A%2F%2F%2Fmain%2Fa_detail.aspx%3Farticleid%3D95061&W1024&H768&T9501&S48&TPjpg 、情境表演。 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师生互动一起欢欢喜喜过新年(.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有的放鞭炮、有的贴窗花)播放FLASH/flash/13477.htm【设计意图】歌曲唱熟练后,让孩子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至此,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一起跟音乐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七、拓展延伸,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搜索的图片及视频感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按中国的传统习俗过新年的场景、 聆听各地庆祝新年的歌曲。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网页来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自己在网页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图片欣赏/d?query=%CD%E2%B9%FA%C8%CB%B9%FD%D6%D0%B9%FA%C4%EA&mood=0&picformat=0&mode=1&di=2&p=40230504&dp=1&w=05009900&dr=1&did=27视频欣赏/v_show/id_XNjgyNTc3MTY=.html/20120123/n332909017.shtml/20120123/n332911646.shtml新闻浏览/magazine/article_110334.html庆祝新年的歌曲【万事如意】百度MP3/m?word=%CD%F2%CA%C2%C8%E7%D2%E2+%D5%C5%D2%B2&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新年好】百度MP3/m?word=%D0%C2%C4%EA%BA%C3+%B6%F9%B8%E8&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设计意图】在本环节许多教学设计是:本课的情感目标是:了解祖国的年文化与中国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感受中国年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呢?我想到了让学生欣赏外国人按中国的传统习俗过年的视频资料。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平台学生在网上观看视频、新闻以及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了中国春节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与它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价值分不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人数的增长、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等,都是春节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春节不仅是海外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日子,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日子。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了解了年文化,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六、教学反思:关于教学设计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整齐歌词朗朗上口,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轻松掌握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其次,歌曲中出现的多处的休止符是个难点,识谱教学一直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环节,如何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于学习。最后,如何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年文化与中国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感受中国年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感读唱跳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采用聆听、感受、表现的方法,在学生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同时,进而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意识,进行情感教育,激发爱亲人、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分析一、有层次地安排有效的聆听1、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整堂课安排三次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春节溯源,年的习俗时,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说说过年有哪些习俗时,播放的背景音乐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过新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曲调。第二次在敲敲打打,喜迎新年时,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在锣鼓声的地方进行伴奏,并合着歌曲过新年按节奏进行伴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探索在敲敲打打中学会难点。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 学生知道应该在演奏中重点注意休止符,这样层层递进,有浅入深,使学生很轻松地攻克了重点乐句,为歌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第三次在学习歌曲的歌词时再次聆听,并且跟着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小声跟范唱演唱歌曲,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找出难唱的乐句。在重复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目的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真正能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