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doc_第1页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doc_第2页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doc_第3页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doc_第4页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这是一群团结协作的人,从他们操着不同口音汇集在这里开始,便注定要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这是一群配合有数的同志,从领导到职工,那种默契,有时只须一个眼神;这是一队不惧困难的年轻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一个解决不了的。-这就是奋战在电厂生产一线的同志们。电厂作为槽电公司的支柱企业,2008年创下了奇迹,刷新了历史,2009年6月,又顺利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技术改造工作,并成功试运行。全公司的人都为电厂的业绩而欢欣、庆贺。按照生产调度会的要求,我们对电厂的同志们进行了走访,看到了大家群策群力、通力配合、攻克难关的身影,感受到了那份对工作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电厂的工作是一套系统、全面、相互联系的工程,特别是去冬今春这段时间,既要保证正常发电、进行机组大修的同时又要进行技术改造二期工程,每项工作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没有设备厂方、技改设计、实施方案制定、检修施工、电厂的调度运行、后勤服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通力协作,是难以顺利、按时完成这几项工作的。为了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性,适应现代电网调度管理的要求。电厂于2007年年初紧锣密鼓地铺开了综合自动化的改造工作,并于2008年11月有序地展开了第二期技改工作。技改工作安排在枯水期并配合厂里的检修工作同步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对生产运行的影响。为此,技改小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生技、检修、运行三部门工作良好配合、切实可行。生技科肩负的是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的重任。这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要求十分精密的工作。在无现成经验,无前人指点的情况下,生技科的同志们全凭自己对工作的决心和毅力,用心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频繁地在生产现场勘察,咨询同类型已改造电站,召开多次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讨论会、不厌其烦地与设备厂家联系等,精益求精、高标准的完成了设计工作。编制了长达100多页的槽渔滩电厂综合自动化改造可行性报告书、技改图纸几百张。张亚琼、王桥、杨杰等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缩影,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们不停地与厂家联系,电话、QQ,一切能利用的方式全都用上。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节假日不说,连休息时间也被利用了起来,中午就只有吃饭那点功夫没在办公室,晚上加班至深夜也是常事。厂里凡是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工作,大大小小的事都会去找他们,能够处理的问题,他们马上到现场,与检修、技改人员一同处理,大家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协商,协商、修改,同志间那种配合如天衣无丝毫缝隙。如果遇到尚还有一丝丝疑虑的问题,又继续讨论、与生产厂家联系、请教,直到全部清楚明白为止,他们从没因怕麻烦而轻意放过一点小问题。检修车间的任务是按照生技科设计好的图纸进行现场施工,他们的施工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图纸要求,结合机电设备的实情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相匹配时,又立即反馈信息到生技科,大家共同协商修改图纸,再施工。运行车间在技改工作中也没有闲过,在确保机组正常发电的同时,积极参与新设备的投运工作,做好每天的巡查和点检工作,对不适合机组运行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通知生技科和检修车间,共同协调处理。同时,采取一对一的方法提前对好员工进行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新设备改造完成后马上就上手操作。运行车间是电厂生产的核心部门,车间5个值的60多名职工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小集体,全面负责设备的巡查、发电上网的监盘、水库调度和防洪渡汛工作。他们的工作,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大到发多少电、上多少网,小到检查是否有螺丝丁的松动。但无论是面对电脑上曲曲折折、花花绿绿的线条还是蚂蚁般密密码码的数字,还是那轰轰作响的发电机组,还是那细小如微的一个螺钉,他们都同样倾心尽力,没有丝毫的怠慢。特别是水库调度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用李君才主任的话来说就是“累心、累力”。365天,每天,每时,每刻都必须高度警惕。水库调度需要根据气象站的天气预报、上游电站的水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定后进行决策。为了保证合理调度、有效调度,车间的同志们都订制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随时随刻关注天气、水情的变化。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有同志发现不寻常的天气,或了解到紧急水情信息,都会马上传递信息,大家共同协商,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每天按惯例向上游电站拨打5个以上的水情咨询电话和与省调协商增负或减负事宜的电话。说起这电话,同志们有着满腹的艰辛,这电话不是一种平常的电话,是一种相当讲究说话艺术和水平的电话,电话那头要么是毫无权属关系的平级电站,要么是重权在握、一语定效益的上级电力主管,每打一个电话都需要再三斟酌、用语讲究、态度恳切,而且每天如此的频繁和必须,其累心、累力之处昭然若揭。由于水调沟通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同志们相互配合协调,善于表情达意,人际联络的同志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大家共同努力,做好水调工作。正是这种团结和配合,在6月8日这天,上游电站全都弃水的情况下,我们电厂却未弃一滴水,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发电量。运行车间在做好发电工作的同时,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专门的学习讲座、跟师学习等方式将车间人员培养成机电一体化人才,并造就了一批批业务过硬、技术超群的优秀同志,刘艺就是其中的一名。由于工作踏实、爱钻研,成绩突出,在同志们中脱颖而出,2009年,被任为水机专职。在工作中,她善于观察,勤于学习,积极配合车间领导对新设备编制运行规程,用心研究水机、调度器的性能,一有设备问题,不管白昼、无论夜半三更,随喊随到。只要是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决不再找他人。如若是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立即与领导、检修人员联系、协调,并一直守在设备前,细心学习,请教,将设备问题、发生原因、处理方法铭记在心,必要时记在自己的工作小本上,以便以后遇到同类问题,便可自行处理。她这种善学爱积累的钻劲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赞赏,也使自己逐渐成为技术上的行家。攻坚克难 自主创新第二期技改工作改造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自动化元件、2#3#机调速器、高压开关设备、发电机励磁装置、泄洪闸门控制柜、10KV开关的部分操作机构和辅助开关及35KV隔离刀闸的辅助开关等项目。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检修车间的同志们充分发挥肯学肯钻肯干的工作作风,攻克难关、自主创新,通过自己的力量设计制作了一些小零小件,不仅解决了改造中的难题,又大大的节约了成本,为技改工作的圆满顺利完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次二期技改工作,有5台10KV开关需要更换,按照计划,为保证安装的工艺和质量,请相关开关厂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工作共需要材料和服务费5万多元,第一台开关安装完毕后经我们验收后,实际的安装工艺和质量,由于在尺寸的测量上不准,在开关厂里加工的铜排那到现场安装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第二至五台,经厂领导和技改同志的分析、研究后,自己组织材料,自行制作。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开拓创新的闯劲,生技科同志和检修同志们积极配合,完成了后四台开关的安装,其安装的工艺比第一台还要好些。且费用节约了2万多元,大大的节约了成本。为了使技改中所有零件都匹配,机组中的隔离开关的辅助开关也需改造,但由于其业务量小,技改难度大,无厂家愿意接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情急之下,在技改技术负责人蒋玉兵的指导下,自研发设计了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辅助开关,并由检修人员现场制作、安装。经试运行后,使用效果都非常良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今年4月,3#机发生漏油管和漏油箱进水,情况紧急,厂里请来了专业的队伍进行处理,但处理后,效果不理想。为了不影响发电,厂领导果断决定由自己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生技科、检修的同志分工协作,边设计边施工,改油箱位置,重铺油管。没有理论,马上学,没有经验,边做边总结。由于管道走向无法预先设计完好,他们就比照实际铺设的位置反复设计修改图纸,在修改中施中,在施工中完善。没有他们攻克不了的难关,没有他们做不好的工作。经过半个月的加班加点,全面处理好了进水油管和油箱。电厂的这次技改工作可以说是集中了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厂里的同志全民皆兵,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每一位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检修车间的王卫,作为技改工作的现场负责人,每天奔跑于车间、办公室,上传下达工作计划,及时进行人员的调配,有序协调检修各班的工作,细心督查安全,生产现场留下了他无数忙碌的身影。电气班的黄元军,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技改3个月来,从未离开过电厂,每天专注于上万根花花绿绿的彩线,巧手如飞,一丝不笱地连接它们。他是电气班的领头羊,除了确保自己不接错彩线外,还有监督和帮助同班同事不接错线。他是电气班最有耐心的同志,本是男儿身,却有女同志般的细心和耐力,面对细若发丝的线线,一点点小问题也跑不过他的火眼。只要发现操作和图纸有差距,他就马上向技术人员汇报,然后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测量。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无论多少次,直到问题解决好为止。这种对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让他们从未因重复讨论、而发生过争执和矛盾,因为他们心中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将工作做到心中的最好。焊工班的杨勇没有多言多语,只有一股踏实认真、尽职尽责的工作干劲。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一次性做好,绝不做返工活路”。说到就做到,凡是经过他焊的东西,不仅外表平整美观,而且焊件容合很好,不漏油不漏气。在工作中,杨勇同志不仅技术过得硬,而且不怕苦累,勤学肯钻。去年年底,由于厂家发错了2机的两段关闭阀,为了赶在春节前2#机发电用,该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起熬夜加班至凌晨4点多,没有言过一声累。焊接工作中最麻烦的就是就是焊气蚀的设备,去年大修中焊接转轮室周围的气蚀部分时,他们站在自搭的架子上,用电弧刨刨平掉气蚀部分,再用焊条堆焊,又再磨平整。整个工作量极大,而且时间要求紧,他们经常在施工架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除了吃饭时间,从不下来。焊接工作中的艰难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有时管道贴墙,焊接角度不好取,他就就地睡下,仰面工作;有时受场地限制,防护面具不好戴,他就直接焊,飞溅的焊花刺痛双眼也毫不在乎,有时弧光将手臂的肉皮烧伤,就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