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别过分担心我!.doc_第1页
妈妈,请别过分担心我!.doc_第2页
妈妈,请别过分担心我!.doc_第3页
妈妈,请别过分担心我!.doc_第4页
妈妈,请别过分担心我!.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妈妈如何放下太多的担心?李炳芹一、从咨询案例看妈妈的心思案例一:一位先生三十五岁了,没有正当职业,每天就是上网、打麻将、去茶馆,他已经结婚了。我问他“你太太肯嫁给你吗?”他说:“是我妈给找的”。他有一个已经六岁的小孩,我问他:“你是如何生活的?” 他说:“我妈给钱。”。这位妈妈把一个几斤重的婴儿养成一个一米七几的壮汉,还需要给他娶媳妇、给他看孩子、给他的家庭发工资,这个妈妈当得冤不冤呀?但这个孩子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现在他妈觉得不对了带他来咨询。那位妈妈说:“我这个儿子是不是有问题呀?他不做事不说,他还赌,他赌博欠人十万赌债被人绑架了,绑架的人给我打电话要我还钱,如果不还钱就跺掉他一条胳膊或一条腿,我一害怕就把钱还上了。可还完钱之后觉得挺害怕的,这个孩子以后怎么办呀?” 这个妈终于招架不住了。我们来看这位35岁的男子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凭什么他不工作照样能有钱上网、打麻将?为什么他没有资格做父亲却还能生孩子?要是没有人帮忙,这一切他都做不到,而帮他忙的是他妈,直到把儿子帮颓废了才实现了他妈妈的“愿望”,因为只有样这样儿子才永远和她在一起,不用分离。最近接待很多咨询,都是妈妈为自己20岁左右的儿女极其焦虑,担心他们朋友少,担心他们不结交异性,担心他们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妈妈给我的感觉是,她们有一双锐利的挑剔眼睛,专门能从儿女身上找到问题。案例二:有一位妈妈,儿子每天上两小时网就断定他有“网瘾问题”,儿子不上网了就担心他有“学习问题”,如果儿子学习问题也解决了,我估计她就开始担心儿子的“朋友问题”,等儿子进入成年后则开始担心他的“女友问题”总之,不管儿女怎么样她都能找到问题。案例三、一位妈妈带着16岁的儿子来咨询,说她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这样就不知道该怎么监督儿子健康成长,她对此非常焦虑,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了解儿子的想法。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希望有独立空间,特别希望自己为自己做主,做父母的只要给儿子设定一个正常的底线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个妈妈很失望,原希望我能站在她的角度上,帮她劝导一下儿子,没想到我倒站到了另一个立场上,让她很不舒服。那个孩子却说:“妈妈对我的爱太过了,常让我觉得透不过气来。”以上案例再明显不过了,儿子并不需要妈妈“密不透风的关爱”,是妈妈的需要,她渴望与儿子黏在一起,当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渴望自己为自己做主时,这位妈妈就感到了极大的分离焦虑。于是,她渴望永远了解儿子的想法,就可以连在一起了。这些妈妈,从表象上看是多么用心负责的妈妈呀!好像她们都是为孩子好,期待孩子有美好的未来,而本质的问题是,这些妈妈最害怕的是孩子独立后与自己的分离,那时她是多么的无用与空虚。还有隔代老师把孩子喂养的紧紧与他们黏在一起,不放手给妈妈也是同样的原理二、妈妈偷换了焦虑的概念其实那些永远能发现儿女的“成长问题”并为之深深焦虑的妈妈,她们是置换了焦虑的内容。就是说,她们真正焦虑的,并不是儿女的成长问题,而是不能接受与儿女的分离。她们自己缺乏独立,她们自己内心虚弱,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地关爱另一个人,这种黏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孤独,也消除了自己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 潜在的语言是:我很有用,离开我不行。儿女小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强烈的独立意愿。妈妈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结果孩子出现非常依赖父母,不敢接触他人,不愿与他人接触。由于父母的经常“怀疑”“不信任大环境”,也会让孩子特别挑剔,特别古怪,人际关系越来越弱。也许有的妈妈会质疑:难道妈妈想了解儿女的想法不应该吗?,不了解他们我们怎么养育孩子?做妈妈的就用这种逻辑控制住儿女。其实,养育孩子,你只需要在孩子不同阶段遵守不同规则,只要在这个规则下行为都是可以的,不需要多余的担心。(1岁以前就没有规则,全部满足。2-6岁部分规则“不伤害自己、不损害他人,不破坏环境” 小学阶段:遵守小学生规则 中学阶段遵守中学生规则 走向生活遵守法律。规则是逐步增加的,最后形成习惯就不会去触碰底线)“发现儿女的问题”是妈妈最有理由的控制方法。儿女再怎么发展,也是不完美的,什么时候都会有“成长的问题”。既然儿女有问题,那么妈妈为此操心、焦虑,并为此投入巨大的精力教育儿女,看起来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她们只想达到一个目的: “我们必须要黏在一起!”如果黏到一起能对儿女好,那么这种控制方式也算可以接受的。但事实表明,效果恰恰相反,那些无时无刻都在为儿女的“成长问题”而焦虑的妈妈,她们的儿女在长大后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位大学男生对我说,无论他做什么事情,耳边好像都能响起妈妈的各种叮嘱,让他烦不胜烦,于是什么都不想做了。三、妈妈的反思儿女出现“成长问题”,一般都能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原因。当这样的咨询开始的时候,往往需要帮助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她们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她自己。年轻的妈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我能不能不眼睛盯在儿女的“问题”上,不把精力都放在“怀疑”上,我能不能多看见孩子的亮点,看见社会的亮点,教会孩子用眼发现美。2.我能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去体验,孩子需要在体验中成长。3.我仔细反省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特别害怕孩子长大,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