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品的卫生学检查方法介绍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戴红 2 无菌室的质量管理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品的无菌检查 3 无菌室的要求 位置选择面积大小洁净度采光紫外杀菌门人流物流地面墙面 4 无菌室的管理 陈设尽量简单 仅放置必需用的仪器设备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 1 新洁尔灭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 室内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灯杀菌1小时 人员 肥皂洗手 0 1 新洁尔灭洗手 换无菌服 鞋 进入 操作必须符合无菌要求 穿好无菌服后 不能反复出入无菌间 手不能来回出入操作台 在每次操作完毕 同样用上述消毒溶液擦拭工作台面 除去空气湿气 用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非无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对外来维修人员要进行监督 缓冲间不得放杂物 培养箱等 定期对门 窗 墙面等消毒 定期检查洁净度情况 5 洁净度的要求 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无菌 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 医药工业洁净室 区 悬浮粒子 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6 尘埃粒子洁净级别尘粒数 m3活微生数 个 m3 0 5um 5um100级 3 500 0 51000级 350 000 20 00 100100000级3 500 000 20 000 500GB T16294 1996沉降菌洁净级别个 90mm 0 5h 100级 110000级 3100000级 10 7 菌种保存 复壮及管理 保存原则保存方法复壮管理 8 菌种的保存原则 挑选特征典型的纯菌菌落确定保存的合适菌体形态 凡能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都用孢子或芽孢保存选择最适宜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 9 菌种保存的常用方法 琼脂斜面低温保存法甘油冷冻管保藏法半固体琼脂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保存法超低温保存法 菌种 砂土 10 菌种的复壮 分离纯化 琼脂平板分离 单细胞 菌体或孢子 的分离通过宿主复壮淘汰退化理化因素诱变 11 菌种的管理 专人管理 加锁保存在冰箱内 保存菌种的冰箱不得放置食品及易挥发性试剂及有机溶媒等定期有专人按操作规程进行传代接种菌种定期检查 发现染菌及变异现象应及时报告 研究处理 实验菌种不得任意带出使用致病菌时应及时通知保管人员 用后必须及时处理 12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CMCC 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CMCC B 10104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sporogenes CMCC B 6494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 CMCC F 98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CMCC F 98003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coli CMCC B 44102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 CMCC B 63501 13 菌液的制备 1 接种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中 30 35 培养18 24小时 取此培养液1ml加0 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 稀释至10 5 10 7 使细菌数约为10 100cfu ml 14 菌液的制备 2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23 28 培养18 24小时 取此培养物1ml加0 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 稀释至10 5 10 7 使细菌数约为50 100cfu ml 15 菌液的制备 3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3 28 培养5 7天 加3 5ml0 9 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 吸取出菌液 取1ml加0 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 稀释至10 4 10 6 使细菌数约为50 100cfu ml 16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17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应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也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器具 工艺流程 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药品的生产 贮存 销售过程中的检验 原料及辅料的检验 新药标准制订 进口药品标准复核 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 除另有规定外 其微生物限度检查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检查项目 细菌数 霉菌数 酵母菌数及控制菌的检查 18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分类 1 制剂通则 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2 口服给药制剂3 局部给药制剂3 1 用于手术 烧伤及严重损伤的局部给药制剂无菌3 2 眼部给药制剂 3 3 耳 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3 4 阴道 尿道给药制剂3 5 直肠给药制剂3 6 其它局部给药 19 4 含动物组织 包括提取物 的口服给药制剂5 有兼用途径的制剂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6 霉变 长螨者以不合格论7 原料及辅料参照相应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 20 供试品的抽样及检验取量 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的3倍量 以备复试 贵重药品检验量可以酌减 至少要够各种菌检查用的溶液 所有剂型的检验量均需取2个以上包装单位 中药密丸 膜剂 需取自4丸 4片以上 固体及半固体 粘稠性供试品 制剂检验量为10g 液体制剂检验量为10ml 膜剂除另有规定外 中药膜剂检验量为50m2 化学药及生化药膜剂检查量为10cm2 抽样时 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 应选取有疑问的样品 但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 凡能从药品 瓶口 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 外观看出长螨 发霉 虫蛀及变质的药品 可直接判为不合格品 无需再抽样检验 21 供试品的保存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 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勿冷藏或冷冻 以防供试品内污染菌因保存条件不妥引起致死或繁殖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 应保持原包装状态 严禁开启 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 22 细菌 霉菌 酵母菌计数 2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 锥形瓶 匀浆杯 试管 吸管 1ml 10ml 量筒等移到无菌室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 准备足够用量 避免操作中出入 操作编号后将全部外包装 牛皮纸 去掉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 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 关闭紫外灯 进入缓冲间 换工作鞋 再用0 1 新洁尔灭或其他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球擦手 穿戴无菌衣 帽 口罩 手套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 再用碘伏棉球 也可用乙醇棉球 擦拭供试品瓶 盒 袋的开口处周围 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24 平板菌落计数法 供试液制备 10倍递增稀释 注平皿倒培养基摇合 45 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YPD琼脂培养基 倒置培养 30 35 48小时 25 28 72小时 菌落点数 30 300个30 100个 菌数报告 10条原则 25 供试液的制备 1 乳化剂 分散剂 中和剂及其用量应证明是有效的 并对微生物无毒性 水浴加温时 温度不超过45 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供试液从制备到加入培养基 不超过1小时 供试液的体积 最终体积为100ml 26 供试液的制备 2 稀释剂 pH7 0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肠溶制剂pH7 6磷酸盐缓冲液 pH6 8磷酸盐缓冲液非水溶性供试品乳化剂 5g司盘80 3g单硬脂酸甘油酯 10g聚山梨酯80的无菌混合物 事先配制好 灭菌消毒 十四烷酸异丙酯萃取或过滤 27 供试液的制备 3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 置灭菌锥形瓶中 加入稀释剂至100ml 摇匀 作为1 10供试液 含王浆或蜂蜜的液体制剂和滴眼剂直接用供试品作为供试液 固体 半固体或粘稠供试品 称取供试品10g 置于匀浆杯或适当灭菌容器中 加入稀释剂至100ml 用匀浆仪 3000 5000r 2 4min 振荡器或乳钵研磨等方法混匀 胃溶胶囊加稀释剂后置45 1 水浴振摇 肠溶胶囊加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后45 1 水浴振摇 28 供试液的制备 4 非水溶液性供试品软膏剂 乳膏剂 称供试品5g 5ml 加到含已灭菌溶化并45 保温的乳化剂的烧杯中 用无菌玻棒搅拌混匀后 慢慢加入45 左右的稀释剂85ml 边加边搅拌 使供试品充分乳化 作供试液 1 20 油剂取供试品10ml 加入无菌聚山梨酯 805 8ml 摇匀 再加入稀释剂至100ml 栓剂 称取供试品10g 置灭菌锥形瓶中 加适量稀释剂 置45 水浴保温10min 使溶 加入灭菌聚山梨酯805 8ml 振摇使之乳化 再加稀释剂 稀释剂和聚山梨酯80总量为100ml 摇匀 29 供试液的制备气雾剂 将供试品置冰箱 4 8 1h 取出 用碘伏棉球 也可用乙醇棉球 擦拭试品开启部位周围 然后以无菌钢锥钻孔并插入容器中 勿移出钢锥 以转动方式使容器抛射剂全部抛出 以无菌注射器吸出全部溶液 按标示量补加稀释剂至足量 若含非水溶性成分 加适量无菌聚山梨酯 80液 此液即为供试品原液 膜剂将药膜剪成碎片 置灭菌锥形瓶中 加入稀释剂至100ml 于45 1 水浴中保温 振摇使溶 茶剂 取供试品10g 置灭菌锥形瓶中 加入稀释剂至100ml 振摇30s 以灭菌纱布过滤 如为袋泡茶 可直接取2袋 以称样结果按1 10加稀释剂 浸泡30min 以上供试品如吸水膨胀 或粘度过高 可增加稀释剂 制成1 20 1 100供试液 3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 含抑菌成分的供试品 稀释法 10ml供试液种入较大体积的培养基中 一般不超过1000ml离心沉淀法 3000rpm 30min 底部2ml稀释至10ml 500rpm 5min 上清液再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 0 45um的滤膜 冲洗3次 每次至少100ml中和法 磺胺类100ml增菌液中含1 的对氨基苯甲酸1ml砷 汞类100ml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洗必泰类100ml增菌液中加适量的聚山梨酸80等表面活性剂沉降法 自然沉降5min 取上层液置100ml增菌液中 31 供试液的稀释 10倍递增稀释法 10g100ml1 101ml10ml1 1001ml10ml1 1000至少3个稀释级 每递增1个稀释级 必须更换吸管 管内混合吹打不少于10次 吸液在液面下2 5cm处 放液在液面上1cm处 延内壁缓缓吹出全部溶液 然后将吸管放入消毒液缸内 32 注平皿 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 以该稀释级吸管 吸取各种稀释液各1ml至每个灭菌平皿中 从高稀释级至低稀释级吸液时可用1支吸管 每一稀释级注2 3个平皿 此时一般为左手执平皿 将盖半开 右手执吸管 注平皿时 将1ml供试液慢慢全部注入平皿中 管内无残留液体 防止反流到吸管尖端部 同时作阴性对照 待各级稀释液注皿完毕后 用1支1ml吸管取稀释剂各1ml 分别注入4个平皿中 其中2个作细菌数阴性对照 另2个作霉菌 酵母菌数阴性对照 如另用YPD琼脂测定酵母菌数时 则再增加2个平皿作酵母菌数阴性对照 33 倒培养基摇合 将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 细菌计数用营养琼脂 霉菌 酵母菌计数一般用玫瑰红钠琼脂 含蜂蜜 王浆液体制剂另用YPD琼脂 熔化 冷至约45 时 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 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旋转平皿混匀 注意 混匀时切勿将培养基 溅到皿边及皿盖上 置操作台上待凝 34 倒置培养 培养细菌计数平板倒置于30 35 培养箱中培养48h 霉菌 酵母菌计数平板倒置于23 28 培养箱中培养72h 35 菌落计数 细菌数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 300之间的稀释级 霉菌 酵母菌数先取平均菌落数在30 100之间的稀释级 因为超过300有凝聚作用 易计数偏低 且不易点计 低于30细菌分布不是正态分布 不能代表其正常计数 且数量减少 误差增大 36 菌落报告原则 如只有1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 300 30 100 之间 则将该稀释级的菌落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稀释菌落数平均值报告10 1280260270270 10 270010 2292810 332 37 如有2个相邻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 300 30 100 时 则按比值计算 当比值 2时 则以2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 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 稀释倍数比值 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 稀释倍数稀释菌落数平均值10 1大于300 无法计数 10 228026027010 3384039比值 39000 27000 1 4小于2报告 27000 39000 2 33000 38 如有2个相邻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在30 300 30 100 时 则按比值计算 当比值大于2 小于5时 则以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 稀释倍数比值 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 稀释倍数稀释菌落数平均值10 1大于300 无法计数 10 228026027010 38010090比值 90000 27000 3 3大于2报告270 100 27000 39 若比值大于5 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落数时 应查明原因 若操作没有问题 说明有抑菌情况 应重新进行方法学验证 40 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以下 则按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稀释菌落数平均值报告10 110121111 10 11010 22310 313如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无菌落生长或最低稀释级平均落数小于1小时 应报告菌数为 1 稀释倍数个 g或ml 41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a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6条 b 操作技术 12条 c 结果判断 3条 d 异常情况处理 3条 42 培养基配制的注意事项 采用干燥培养基 按说明配制 灭菌后对培养基pH值进行校验 配制的培养基不应有沉淀 如有沉淀 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 灭菌后使用 培养基的分装量一般不超过容器的1 3 以免灭菌时溢出 包装时 塞子必须塞紧 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培养基配制后在2h内灭菌 避免细菌繁殖 影响灭菌效果 灭菌后的培养基在冷暗处保存备用 放置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不超过1个月 倒好的碟子不过3 5天 以免水分散失及染菌 已熔化的培养基应一次用完 不能反复使用 不用电炉直接熔化 以免局部过热营养成份被破坏 应用水浴或微波炉加热 43 操作技术中的注意事项 将物品一次准备完全 避免来回出入操作台 无菌室 全过程必须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不溶于水的样品 必须加乳化剂 助溶剂等溶解后操作 勿在乙醇灯焰正上方操作 以免灯焰将供试液中菌细胞杀灭 加完稀释剂后 试管塞就立即塞上 快速吸管 吹打 不能用嘴吹吸 吸管内放棉花管尖不许接触可能污染的任何容器或用具稀释时每一级换管 原吸管不要吹洗 上一级吸管不能接触下一级稀释液 44 取均匀供试液稀释 注平皿 特别注意研细 上清液和沉淀物影响测定结果注平皿时 要求管内不残留溶液3 3制最准确 即3级稀释 3个平皿 但厂方也可根据自己品种选择培养基严格控制在45 1 水浴 培养基摇合快速 均匀 不要溅到皿边和皿盖上 从稀释到倾注培养基全部操作在1小时内全部完成 45 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不要漏计细小的 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琼脂内和平皿边缘生长的菌落注意细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区别 以及菌落与药渣 培养基沉淀 药物结晶的区别平均菌落在15个以下时 二个平皿的菌落数不在0 4 1 7 2 9 3 10 4 12 5 14 6 15范围内 平均菌落在15个以上时 二个平皿菌落数超过1倍 三级菌落数不能显示差别 不能计数需重新实验 46 异常情况处理 菌落蔓延1 加TTC 1000ml营养琼脂加1 的TTC1ml 2 开盖干燥 倒置斜放1 2h 3 换陶瓦盖 干热灭菌的 异常菌落数报告法细菌平皿上长霉菌 霉菌平皿上长细菌 哪个多 以哪个计数 不能相加计数 47 控制菌检查 48 大肠埃希菌 方法MUG Indole法原理大肠埃希菌具有 D葡萄糖醛酸苷酶 能将底物4 甲基伞形酮 D葡萄糖醛酸苷水解成为4 甲基伞形酮 在365nm波长处显蓝紫色荧光 49 操作步骤 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纯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实验 50 增菌培养取胆盐乳糖 BL 培养基3瓶 每瓶各100ml 2瓶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 其中1瓶加入对照菌50 100个作阳性对照 第3瓶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剂作阴性对照 37 培养18 24小时 取0 2ml滴于MUG管内 5ml 37 培养 4 24hr后366nm下观察荧光 然后加靛基质试液4 5滴 观察液面颜色 分离培养将BL增菌培养液轻轻摇动 以接种环沾取1 2环培养液划线于EMB或Macc平板上 培养18 24h 观察平板上有无可疑大肠埃希菌菌落生长 51 菌落形态 EMB 紫黑色 圆形 稍凸起 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 湿润 有金属光泽 非典型菌落呈浅紫色 粉红色 或菌落中心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 无金属光泽Macc 鲜桃红色 圆形 扁平 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 湿润 非典型菌落呈微红色 或菌落中心呈红色 52 纯培养如生长菌落与大肠埃希菌特征相符或疑似者 以接种针轻轻接触单个疑菌培养物少许 或重新取增菌培养液划线接种EMB琼脂平板 培养18 24h 再挑选单个疑似菌落 纯培养 作以下检查 生化试验 IMVIC 靛基质试验 I 甲基红试验 M 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 V P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革兰氏染色 镜检革兰阳性菌呈蓝紫色 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 或球杆菌状 亦有杆菌状 53 结果判断 54 注意事项 MUG法不必从混合菌中分离单个菌落 配制MUG培养基时 务必校正pH值 灭菌后pH不得超过7 4培养时间 一般在4h 24h观察 如荧光很微弱 可延长至48h结果观察 取供试品 阳性 阴性管同时在366mm紫外灯下观察务必挑选2 3个以上菌落纯培养 分别做IMViC试验鉴别 在IMViC试验中 切勿将培养基带入枸橼酸盐琼脂斜面上 以免产生假阳性结果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培养时间为2 4天 阳性对照必须在单独的隔离间或净化台操作 以免污染供试品及操作环境 大肠埃希菌及其他控制菌 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 不再抽样复验 55 沙门菌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重要致病菌 沙门菌分5个亚属 药品中沙门菌 是以鉴定沙门菌属为准 即对每g 或ml 药品中是否检出沙门菌作出检验报告 56 操作步骤 增菌培养预增菌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3瓶 100ml 2瓶分别加入10ml的供试液 其中1瓶加入对照菌50 100个作阳性对照 第3瓶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剂作阴性对照 37 培养18 24小时 增菌 1ml预增菌接种至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 TTB 10ml 37 培养18 24小时 分离培养将TTB增菌培养液轻轻摇动 以接种环沾取1 2环培养液划线于DHL或S S平板上及EMB或Macc平板上 培养18 24h 观察平板上有无可疑菌落生长 疑似菌落为透明半透明无色或微显培养基色在含H2S指示系统培养基上菌落中心呈黑色 57 初步鉴别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TSI 红 黄H2S 红 黄H2S 黄 黄H2S 血清凝集试验直接凝集 0多价1血清 煮沸30分钟后凝集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靛基质试验 脲酶试验 氰化钾试验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动力试验 58 结果判断 59 注意事项 分离平板在使用前应置36 温箱内倒置孵育1 2h 使其表面温暖湿润 利于分离 在对供试品进行测试的同时 需做阳性菌对照及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阳性对照应显示阳性结果 否则检验结果无效 对分离平板上的疑似菌落 应多选取几个菌落同时进行试验 挑取菌落时 在菌落分布稀疏部位挑选 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的被鉴定的培养物必须是纯培养物 否则 不可能得到正确结果 三糖铁琼脂斜面反应的时间 应在24 2h 时间过短过长 都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判断 氰化钾试验 试管口应密塞 否则氰化钾浓度降低 致使抑菌作用下降 血清凝集试验的影响因素多 除与电解质 pH 温度有关外 须特别注意抗原与抗体用量的比例恰当 本法试验用多价血清 其凝集力相对较弱 试验用菌液量切不能过大 测试前 可用已知阳性菌测试以掌握适宜菌液浓度 沙门菌为肠道重要致病菌 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分离待检菌及阳性对照菌对操作环境及试验的污染 所有用过的增菌 分离 生化试验培养基 血清学凝集试验及染色镜检后的玻片等 均需经灭菌后方能洗涤 60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习称绿脓杆菌 为假单胞菌属菌种 广泛分布在土壤 水及空气 人和动物的皮肤 肠道 呼吸道均有存在 故可通过环境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药品 本菌是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菌 在烧伤 烫伤 眼科及其他外科疾患中常引起继发感染 由于本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国内外药典均将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列为外用药物检查项目之一 61 操作步骤 增菌 BL100ml3份分离培养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琼脂平板 于37 培养18 24h 典型菌落 灰白色扁平 圆形或无定形 边缘不齐 光滑湿润 周边略呈扩散现象 菌落周围呈蓝绿色 但也有不产色素的菌株 菌落还有粗糙型和粘液型等 应注意挑选 纯培养 营养琼脂斜面革兰氏染色 阴性 无芽孢杆菌 单个 成对或成短链排列生化试验 氧化酶试验 绿脓菌素试验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 41 生长试验 明胶液化试验 62 结果判断 G 生化1 2阳性阳性报告G 生化1阳性 2阴性且3 4 5均为阳性阳性报告 63 金黄色的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为葡萄球菌属中的一种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空气 土壤 水及物品上 人和动物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也经常有本菌存在 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及酶 这些毒性物质能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 严重时可发展成为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是人类化脓性感染中的重要病原菌 64 操作步骤 增菌 营养肉汤 亚碲酸钠肉汤 100ml3份分离培养 卵黄氯化钠平板 甘露醇氯化钠平板 血平板典型菌落 金黄色 圆形凸起 边缘整齐 光滑湿润 有乳浊圈 卵黄氯化钠平板 黄色环 甘露醇氯化钠平板 透明溶血环 血平板 纯培养 营养琼脂斜面革兰氏染色 革兰阳性球菌 无芽孢 一般不产生荚膜 排列呈不规则的葡萄状 亦可呈单个 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生化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65 结果判断 G 球菌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报告阳性 66 无菌检查法的介绍 67 表1批产品出厂最少检验数量 68 注 1 每种培养基各接种10支供试品 2 抗生素粉针剂 5克 及抗生素原料药 5克 的最少检验数量为6瓶 或支 桶装固体原料的最少检验数量为4个包装 3 如果医用器械体积过大 培养基用量可在2000ml以上 将其完全浸没 69 表2 上市抽验样品 液体制剂 的最少检验量 1 每种培养基各接种10支供试品 70 表3上市抽验样品 固体制剂 的最少检验量 71 注 1 每种培养基各接种10支供试品 2 抗生素粉针剂 5克 及抗生素原料药 5克 的最少检验数量为6瓶 或支 桶装固体原料的最少检验数量为4个包装 3 如果医用器械体积过大 培养基用量可在2000ml以上 将其完全浸没 72 大容量 50 100ml注射剂 取半量检查 表1 2 3中最少检验量不包括阳性对照试验的用量 薄膜过滤法增加1 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 直接接种法增加供试品1支作阳性对照 采用直接接种法 若每支 瓶 供试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鼻过敏性疾病致敏原特异性识别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清洗方法研究-洞察及研究
- 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网络培训通知课件
- 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培训内容课件
- 知识产权烟台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培训课件
- 2025年骨灰钻石技术实践应用与生态葬礼仪师模拟题答案解析
- 钳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椅子舞教学设计美术课件
- 职业道德与法治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 三级创业指导师考试复习题库(500题)
-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各单位新编长聘人员招聘需求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GB/T 31997-2015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 HG20615-RF法兰标准尺寸
- 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一键自动生成spccpkMSAPPK数据工具
- (知识扩展)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功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