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植业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绪言 简答题: 1简要说明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 答:种植业基础研究的范围包括:植物生长发育、生存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2简要说明我国种植业的特点。 答: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受土地数量的制约;具有难控性特征。3请简要说明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答: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也就是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的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同时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达到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管理科学,使农业的效益提高。第一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名词解释: 1生育期 :植物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总天数称为生育期。2生育时期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要发生若干次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生育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3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出苗、发枝长叶、开花结果,直至植物个体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周期。4休眠 :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的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5生物学产量:是指植物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生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又称为广义的产量。6经济产量 :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又称为狭义的产量。7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8菌根 :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体共生形成。 填空题: 1幼苗未出现绿叶之前是靠_进行生长的。2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_和_。3苹果的根系一年有三次生长高峰:第一次在_,第二次是在_,第三次在_。4一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腋芽的叫_。在同一叶腋内有两个以上的芽的,称为_。5生在腋芽正中的芽称为_,在其两旁或上方或下方的芽称为_。 6花芽分化的部位是_。7茄科蔬菜和核果类的果实为_,它的果皮是由_发育而成的,分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食用部分是它的_。8只有叶芽,没有花芽,主要进行营养生长的枝条,称为_。9果树的结果枝通常分为_、_、_和_等等。1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 2长长 、长粗 3发芽前、 生理落果后、 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 4单芽 、复芽 5主芽、 副芽 6顶芽或侧芽生长点 7真果 、子房壁 、中果皮 8营养枝 9长果枝、 中果枝 、短果枝 、花束状结果枝 选择题 1构成胚的是( )。 A 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B 胚芽、胚轴和子叶 C 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D 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2构成成熟种子的是( )。 A胚乳、胚根和胚芽 B种皮、子叶和胚根 C胚根、胚芽和胚轴 D种皮、胚和胚乳 3发育形成植物的种子的是( )。 A花托B胚珠C珠被D极核 4子叶能否出土,主要取决于( )。 A 胚轴B 子叶本身C 胚根D 胚芽 5胚根向下生长,形成( )。 A不定根B 侧根C 主根D 须根 6植物的根瘤( )。 A 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B 有固氮作用 C 呼吸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酸性,促进盐类溶解 D 可产生维生素,促进根系生长 7关于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植株茎的重量远远超过根的重量 B 茎生于地上,而根生于地下 C 茎上能长出不定芽,而根不能 D 茎有节和节间,而根没有 8茎、叶、花是由( )。 A 单芽发育而成B 不定芽发育而成 C 主芽发育而成D 芽发育而成 6植物的根瘤( )。 A 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B 有固氮作用 C 呼吸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酸性,促进盐类溶解 D 可产生维生素,促进根系生长 7关于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植株茎的重量远远超过根的重量 B 茎生于地上,而根生于地下 C 茎上能长出不定芽,而根不能 D 茎有节和节间,而根没有 8茎、叶、花是由( )。 A 单芽发育而成B 不定芽发育而成 C 主芽发育而成D 芽发育而成 9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 )。 A 枝芽、花芽和混合芽B 定芽和不定芽C 单芽和复芽 D 主芽和副芽 10下列顶端优势强的作物是( )。 A 小麦和水稻B 玉米和高粱C 甘薯和番茄D 萝卜和白菜 11完全叶具有(D)。 A 叶片、叶柄和叶舌B 叶片、叶耳和托叶 C 叶片、叶舌和叶鞘D 叶片、叶柄和托叶 12黄瓜的叶片属于( )。 A 掌状复叶B 羽状复叶C 三出复叶D 单叶 13关于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叶片都向其他器官输送光合产物 B 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C 各种植物的叶片有一定的相对大小和营养物质含量 D 叶片的自然脱落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14叶片属于完全叶的植物是( )。 A 甘薯B 莴苣C 棉花D 柑橘 15不属于变态根的是( )。 A 萝卜的肥大直根B 棉花的直根系C 玉米的支持根D 菟丝子的寄生根 16洋葱属于( )。 A 变态的根B 变态的茎C 鳞叶D 苞叶 17食用部分属于根的是( )。 A 荸荠B 马铃薯C 甘薯D 莲 18下列属于茎的变态的是( )。 A马铃薯B甜菜C甘薯D胡萝卜 19关于花,正确的说法是( )。 A 任何花至少都有雌蕊和雄蕊 B 任何花至少都有雌蕊 C 有的花只有雄蕊,有的花只有雌蕊 D 任何花至少都有雄蕊 20典型花的组成是( )。 A由花柄、花瓣、萼片、雌蕊和雄蕊组成 B由花柄、花托、花被、花丝和花药组成 C由花柄、花托、花被、柱头和子房组成 D由花柄、花托、花被、雌蕊和雄蕊组成 21雌花属于( )。 A完全花B雌雄异株C单性花D两性花 22胚乳是由受精后的( )。 A 珠被发育而成B 极核发育而成C 花托发育而成D 花萼发育而成 23种皮是由受精后的( )。 A珠被发育而成B极核发育而成C合子发育而成D花萼发育而成 24真果是由( )。 A 花萼发育而来的B 子房发育而来的C 花托发育而来的 D 花托、花萼和子房共同发育而来的 25. 假果是由( )。 A 花萼发育而来的B 子房发育而来的C 花托发育而来的 D 花托、花萼和子房共同发育而来的 1A 2. D 3. B 4. A 5. C 6 B 7D 8D 9A 10 B11D 12D 13A 14C 15B16B 17C 18A 19. C 20D 21C 22B 23A 24B 25. D简答题 1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 2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3说明种子各部分的形成过程。 4说明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1 答:菌根增大了植物根的表面积,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菌丝呼吸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碳酸,可提高土壤的酸性,促进盐类的溶解;有的菌丝有固氮作用或把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变为可利用状态;菌丝还能产生维生素B1,B6等,促进根系生长。 2 答: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水平的降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水平的提高,结构和能量物质的累积等;外界条件包括:日照、温度和水分等。 3 答: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个部分。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各部分的形成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胚;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 4 答:通过选育高光效品种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提高复种指数,采用间作套种方式,搞好水肥管理,使光合作用最强的叶片维持最适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问答题 1说明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2请说明改善作物品质的途径。 1 答: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平均结实粒数和每粒平均粒重。它们的形成、决定过程:穗数的多少取决于种植密度和单株有效分蘖数。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水平决定,一般分蘖力强、土壤肥力高、栽培技术水平低,应适当稀植。有效分蘖数是由最高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决定的,分蘖成穗率也受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栽培技术等的影响。穗粒数是由每穗可育颖花数和颖花结实率决定的。一般来说,在幼穗分化过程中,植株的生育条件好,分化的颖花数就多,退化的颖花数就少。颖花结实率主要受开花前后植株的营养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充分,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结实率就高。粒重主要由灌浆过程决定,灌浆过程分为灌浆时间长度和灌浆强度两个方面。灌浆长度除受小麦品种特性影响外,环境条件,特别是有无灾害性气候对灌浆长度有决定性影响。灌浆强度主要受光合强度的影响。 2 答: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和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由于有关作物品质的许多性状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是改善作物品质行之有效的途径。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密度、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适时收获等几方面。 第二章 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 名词解释: 1光合作用 2光照强度 3光补偿点4光饱和点5光周期 6三基点温度7界限温度 8有效积温与活动积温。 9低温冷害10冻害 11蒸腾12吸湿水 13膜状水14毛管水 15重力水16最大吸湿量17萎蔫系数18田间持水量 19旱作农业 20节水农业21土壤质地22土壤肥力23土壤结构性24土壤耕性25营养诊断26配方施肥1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以勒克斯为单位。 3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4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光饱和点。 5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映或每天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6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这三个温度指标。 7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 8:某一段时间内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的和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9是指0以上的低温(即低于生物学零度,高于物理学0的低温)对喜温作物造成的危害。 10外界温度下降至冰点,使作物组织内结冰而受害,称为冻害。 11植物通过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 12以吸湿方式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13当土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仍然有很大的分子引力去吸附液态水,这种水分就称为膜状水。 14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15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水分叫重力水。 16也称致死量,土壤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 17当土壤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农作物会因失水而发生萎蔫,如果出现即使再供应水分仍然不能缓解的萎蔫状态,即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称为萎蔫系数。 18也称田间最大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也是适宜水分的上限。 19也称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稳产、高产,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 20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灌溉的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结合,中心是节水灌溉技术。 21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22是指土壤能够经常的、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3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征,即土壤单粒的团聚化,以及所形成的团聚体的性质。 24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 25就是对土壤养分贮藏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26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配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填空题:1将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是根据植物对_的要求不同。2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_作用。3只有在外界光强在_以上时,植物才有干物质积累。4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5植物蒸腾作用中水蒸汽的主要通道是_。 6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1光照强度 2光呼吸 3光补偿点 4根毛区 5叶片上的气孔 6水、 肥、气 、热 选择题 1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光辐射是( )。 A 有效光辐射的15 B 太阳总辐射的15 C 太阳总辐射能的4550 D 有效光辐射 2有效光辐射是( )。 A 波长为400700nm波段的辐射能 B 可转变为生物化学能的光能 C 占太阳总辐射能的15 D 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3某作物生物学零度为5,某4天的日平均温度为7,4,5,5,则有效积温为( )。 A 2B 1C 17D 21 4上题中,活动积温为( )。 A 2B 12C 7D 21 5低温冷害是指( )。 A 外界温度降至0以下而使作物受的伤害 B 外界温度在物理学0以上,而在生物学零度以下,使作物受的伤害 C 外界温度在生物学零度以上,作物最适温度以下而使作物受的伤害 D 在春秋季由于冷空气侵入,植株体温下降而使作物受的伤害 6下列对作物无效的水是( )。 A 吸湿水B 膜状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 7萎蔫系数是指( )。 A 作物临界期时的土壤含水量 B 土壤吸湿水降到最低时的土壤含水量 C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D 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8关于田间持水量,正确的说法是( )。 A 是以吸湿方式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量 B 是土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又称最大吸湿量 C 是指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D 是指受重力作用在土壤中自由下移的水量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 )。 A 氮、磷、钾和土壤有机质 B 氮、磷、钾和腐殖酸 C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耕性和酸碱性 D 水、肥、气、热 10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 )。 A 客土掺砂B 植树造林C 深耕D 排水或灌溉冲洗 11关于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错误的说法是( )。 A 此期作物生长迅速 B 此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对提高产量非常有利 C 此期所吸收的养分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D 此期对养分要求绝对量不多 1A 2A 3A 4C 5B 6A 7D 8C 9D 10D 11D 简答题: 1简要说明化肥(与有机肥料相比)的特点。 2简要说明化肥(与有机肥料相比)的特点。 1答: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肥效快但不够持久;不含有机质,有酸碱反应;容易运输,节省劳动力。 2答: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肥效快但不够持久;不含有机质,有酸碱反应;容易运输,节省劳动力。第三章 种子生产 名词解释: 1品种2引种 1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作物类型。 2从外国或外地引入种子、苗木或营养体,通过试种,在当地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材料,称为引种。 填空题: 1种子生产一般划分为_、_和_三个阶段。(原原种 原种 良种) 2我国种子的分级标准是由_颁布的。(国家标准局) 3农作物的种子级别原则上采用常规种_,杂交种分_。(不分级 一、二级) 4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是:繁殖田第一年_第二年_第三年_种子田或大田(株行圃 株系圃 原种圃) 5品种推广的方式有:_、_、_。(分片式 波浪式 多点式) 1原原种 、原种、 良种 2国家标准局 3不分级 一、二级 4株行圃 、株系圃、 原种圃 5分片式、 波浪式、 多点式 单选题: 1品种审定( B)。 A 是根据品种推广情况进行的 B 是由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机构进行的 C 是根据种子检验报告进行的 D 是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的 简答题: 1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说明引种的原理。 1答:优良品种能够比较充分的利用栽培条件(水、肥、气、热等),抵御其中的不利因素,因而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性、扩大种植面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 答:能进行简单引种的品种,是因为它在原分布区内就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潜力,或者说新环境没有超出它的遗传适应范围。而驯化引种,则是在植物生长可塑性、适应性最强的时期,通过选择或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适当调整环境条件,逐步选出适应当地条件的类型。这就是引种的原理。第四章 种植制度 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2作物布局 3复种 4轮作5连作 6间、混、套作7生态农业设计1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单作、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以及养殖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即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配置和分布。 3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4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年限内轮换种植的方式称为轮作。 5在同一块地上采用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种复种方式,前者称为作物连作(或重茬),后者称为复种连作。 6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地里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也称套种,是指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作物在前季作物收获之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是指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有序的结构、高效的功能、持续的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目标。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复种方式有_和_。2复种的条件主要包括:_、_、_、_等。 3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_和_原理。1平播 、套播 2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肥力条件 、劳畜力及机械化条件、 经济效益 3生物共生、 物质循环再生 选择题 三、单选题: 1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复种的是( )。 A 间作B 混作C 套作D 轮作 2作物布局是指( )。 A 一个地区或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 B 作物生态区的划分 C 建设作物生产基地 D 建设商品基地 3在同一块地上,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 A 间作B 混作C 轮作D 连作 4在稻田种蘑菇,属于生态农业中( )。 A 自净利用型B 引入补缺利用型C 综合循环利用型D 多层利用型 5间、混、套作中,“一长一短”指的是(C)。 A 根系分布B 叶片形状C 生育期D 作物株型 6间、混、套作中“一深一浅”搭配指的是( )。 A 播种深度B 根系分布C 叶片颜色D 植株高度 1C 2A 3A 4D 5C 6B简答题: 1 介绍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1答: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中一些资源是可更新的,一些是不可更新,或更新周期极其漫长的,因此不能过度使用这些资源;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后,土壤养分逐渐被消耗,肥力水平不断下降,必须用地养地结合,采用生物养地,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采用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问答题: 1进行作物布局有哪些原则? 2进行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 答:合理的作物布局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条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2 答: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是使农业生态系统最优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第五章 病虫草害防治基础 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2植物病害 3侵染性病害4非侵染性病害5症状6病状7病征 8昆虫的变态1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对农作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和苗木的调运进行检疫和管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传播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2植物遇到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原物的侵害,其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干扰或损害、细胞组织受到破坏,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物在外形上出现反常现象,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这就是植物病害。 3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 4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营养条件等不正常,超出了植物的耐受限度而诱发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5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反常状态称为症状。症状通常又分为病状和病征。 6指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变化。 7是生在病株发病部位的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8昆虫从小到大,也就是从卵孵化出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填空题 二、填空题: 1现行的植物保护方针是“_ ”。2非侵染性病害是由_引起的。3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方法分为_、_、_、_和_。4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_之间作用的结果。(寄主与不良环境) 5侵染性病害的三角关系,常写成“_”的三元关系。6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这一过程叫_。7植物病害所表现的病状可分为五大类:_、_、_、_和_。8细菌病害的病征常为_。 9植物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是_引起的,其次是_和_引起的。10昆虫主要的繁殖方式有_、_和_。11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中有_等虫态。 12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_等虫态。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不良环境条件 3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 4寄主与不良环境 5寄主病原物环境 6侵染过程 7变色、 坏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