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doc_第1页
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doc_第2页
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doc_第3页
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doc_第4页
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止痛的治则与技巧痛是一种自觉反应,这种痛在生活体会和疾病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针灸止痛简便、快捷、有效,有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以预言它在人类征服疼痛的斗争中,必将成为一种利器。无论是急性痛,还是慢性痛;是功能性痛,还是器质性痛;是躯壳痛,还是内脏痛,针灸都能起到良性的止痛作用。针灸止痛一般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使机体原来造成失调的病理生理生化功能得到重新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现代医学实验表明,针灸后人体释放吗啡或腺苷样物质,证实针灸止痛是有物质基础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疼痛和疾病是密切相关的。但作为疼痛的本身,不外乎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种。本着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选取有效的穴位和手法,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加以巧妙运用,一般疼痛是可以被征服的。针灸止痛取穴包括定位取穴和定性取穴两个方面。一、定位取穴即确定疼痛的部位后,就在与它相关的脏腑经络上取穴。这种“循经取穴”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广义可延伸为本经取穴、同名经取穴和表里经取穴三种。定位取穴必须掌握一下几个要点。1、疼痛部位有表里之分。痛在表,指痛在躯壳(包括皮、脉、肉、筋、骨等);痛在里,指痛在脏腑(包括五脏六腑)。一般手足三阳经穴主治躯壳痛和六腑痛;手足三阴经穴主治五脏痛。2、严格选取远道穴、近道穴和阿是穴。凡急性痛症取远道穴为主,宜少针、少穴,有时一针一穴足够,用泻法,可不留针。慢性痛症取近道穴或阿是穴为主,宜多针、多穴,有时一穴用多针(包括旁针刺、齐刺、扬刺等)为佳,用平补平泻法,可留针。亦可以加灸(包括针上加灸、隔姜灸、隔蒜灸、麦粒灸等),加电针,加拔罐。必要时,还可以用梅花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罐。3、远道穴多取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和八脉交会穴。必要时,可结合按神经干或分支的走向和分布取穴。近道穴多取背、腹部的特定穴,如俞穴(包括华佗夹脊穴)、募穴。必要时,可结合神经节段取穴。4、治疗急性躯壳痛:痛在身体前面的,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内庭、冲阳、条口、足三里、梁丘等穴或手阳明大肠经的三间、合谷、曲池等穴。痛在身体侧面的,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绝骨、光明、阳陵泉、环跳等穴或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外关、四渎等穴。痛在身体后面的,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昆仑、委中、秩边等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养老、小海等穴。此外,治疗急性躯壳痛,还可以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巨刺和髎刺)”和上下左右交叉取,都在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健侧取穴,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取穴尽量做到部位对应(包括解剖与功能对应),对应越准,止痛越好。在针刺过程中,尤其要在得气与行针后,适当活动患部肢体(最好是患者自主活动),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5、治疗急性内脏痛:痛在胃肠区,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梁门、天枢、梁丘、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内庭等穴,配以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三阴交、大横等穴。必要时,还可选取募穴,如中脘、天枢、关元等穴。痛在胆区,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京门、日月、阳陵泉、外丘、光明、足临泣等穴,配以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中都、章门、期门等穴。痛在膀胱区,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小场俞、膀胱俞、秩边、委中、申脉等穴,配以足少阴肾经的太溪、水泉、照海等穴。必要时,还可选取任脉曲骨穴或督脉人中穴。痛在心区,可选取手少阴心经的少海、阴郄、神门等穴或手厥阴心包经的曲泽、郄门、间使、内关等穴。必要时,还可选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小海穴。痛在肝区,可选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中都、章门、期门等穴,亦可配以足少阴肾经的太溪、水泉、照海等穴或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亦可配以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光明、足临泣等穴。痛在肾区、可选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水泉、照海、横骨、大赫、气穴等穴,配以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中都等穴或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必要时,还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京门、日月等穴。但在治疗慢性内脏痛时,更要善用背脊穴(包括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和华佗夹脊穴)。它是脏腑经气输注于北部的特定穴位。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也就是每个背脊穴皆与其代表的脏腑大体相对应。当脏腑发生病变时,脊背穴通过按压等检查,可以发现压痛点、皮下组织异常或皮肤导电量改变等。早在灵枢背腧中有类同的记载:“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同时,在十二经标本中,五脏经脉的标部,也差不多均在背部,所以背脊穴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可以用于治疗一切脏腑及其相应器官的疾患。(表11)二、定性取穴即确定疾病的原因或性质取穴。中医认为造成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的原因,不外乎有邪气有余和正气不足两种。根据哪一种体内正气不足就取具有补虚以充实这种正气作用的穴位。哪一种邪气停留在体内就取具有泄实以祛除这种邪气作用的穴位。但在定性取穴方面尚缺乏成熟的经验,虽然古书已有部分记载,进人也有一些论述,还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定位加定性取穴一般能取得双重的效果。( 表12)脊背穴治疗慢性内脏痛(表11)脏腑器官脊背穴部位及神经节段心、支气管、肺胸1-7椎下;大杼、附分、风门、肺俞、魄户、厥阴俞、膏盲、心俞、神堂、督俞、譩譆、膈俞、膈关及其相应的华佗夹脊穴胰、肝、胆、脾、肾、输尿管、胃、小肠、大肠(左曲以上部分)胸6-胸12及腰1-腰2椎下。督俞、噫嘻、膈俞、膈关、胰俞、肝俞、魂门、胆俞、阳纲、脾俞、意舍、胃俞、胃仓、三焦俞、盲门、肾俞、志室及其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大肠(左曲以下部分)、直肠、肛门、盆腔内的泌尿生殖器官腰1-腰3及骶2-骶4椎下(包括骶后孔1-4)。三焦俞、盲门、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胞盲、秩边、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及其相应的华佗夹脊穴根据病性治则取穴(表12)病性治则取穴正气不足气虚补气阳池、养老、足三里、气海、关元、中极、命门、膏盲、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等。针灸方法可用旁针刺补法或加中、弱电针阳虚补阳或壮阳穴位同气虚。针灸方法可用温针灸、铺姜灸、铺蒜灸、旁针刺补法加拔火罐血虚补血肝俞、脾俞、肾俞、膈俞、绝骨、血海等。针刺方法可用旁针刺补法加拔火罐阴虚补阴或滋阴尺泽、内关、太冲、蠡沟、太溪、照海、复溜、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可用旁针刺平补平泻法或加中电针风邪祛风百会、风府、风池、翳风、风门、风市、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光明、太冲等。针灸方法可用旁针刺偏泻法寒邪散寒或温寒大椎、昆仑、太溪、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针刺方法可用温针灸、旁针刺偏泻法加艾条灸或拔火罐。亦可以用火针邪气有余湿(水)邪祛湿利水丰隆、中脘、水分、尺泽、曲池、三阴交、阴陵泉、复溜、阳池、肺俞、脾俞、肾俞等。针刺方法可用旁针刺偏泻法加拔火罐或中电针燥邪润燥穴位同补阴火邪清火十二井、十宣、合谷、曲池、内庭等。针刺方法可用旁针刺泻法或加强电针。亦可以采用三棱针放血、梅花针扣出血后加拔火罐放血食积消积中脘、天枢、气海、膻中、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四缝等。针刺方法可用旁针刺偏泻法或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