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8卷 第 1 期 2 0 0 7年 2月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0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T Y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o1 8 N0 1 Fe b 2 007 文章编号 1 0 0 9 3 7 2 9 2 0 0 7 0 1 0 0 9 2 0 5 翻译顺应论 V e r s c h u e r e n 语用学新解 对翻译的影响 杨朝 军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1 摘要 V e r s c h u e r e n 语用学新解 明确了语用在语言研 究中的地位 阐述了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无不是 变异 协商和顺应等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崭新理念 鉴于这一理念同时可以用以拓宽翻译理 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翻译的过程其 实就是选择 协商 变异 顺应并据此作出决定的过程 该理论完全可 以为一个新的翻译学科一翻译语用学的诞生提供 系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翻译过程 变异性 协商性 顺应性 翻译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1 1 1 3 1 5 9 文献标识码 A 一 翻译过程与语用综观说 翻译 过程就是译者把 源文本转换成 目标 文本 的过程 即译者 的任务 就是 分析原文 并综 合原文 的信息 进 而用 目标语 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 但翻 译过程绝不这么简单 一个完整 的翻译过程涵盖了 原文作者和译 文作者共同的努力 尤其是译者对作 者原文构建过程 的把握和理解 在 翻译的成败得失 上来讲 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一个完整的翻译过 程可以用以下流程来表示 作 者 信 道 1 译 前信 息 译 者 译 后 信 息 信 道 2 读 者 其 中任 何一道程序 的主体都 与其 他程序 的主 体有互动关系 如一个文本的作者必须有相关的语 言 信道 1 知识及其驾驭能力 并按照本语言社 团 俗定的交际方 式和规则对所 使用的言语基础加 以 选择 以期最大程度地传达所要表达 的信息 信道 也不是在被 动地接受选择 因为语言不属于某一个 行为个体 而是从属 于整个语 言社 团 是该语 言社 团所有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反过来约束并顺应 于时代变迁对之所施加 的影响 语言的信息更是动 态存在 的 所谓 言者无 意 听者有心 就从一方面 说 明了对语言意义的解 释远远超 出了句法 语义等 元语言规则 的范围 对它的解读势必要涉及指示 蕴 涵 预设 以及社会 文化 认知等语用 因素 这里 有 必要 区别两个概念 前者所谓的指示 预设等是 语言学中与句法 语义相并列的三个平面之一 是语 言学组成 的一部分 语言学界 称之为 小语用 是 狭义的与句法密切相关的语用学 其实 同句法相关 的语用因素很多 如 主述结 构 重心 焦点 句式 语气等 主位结构是言语要说 明的对象 一般为 旧信息 是说话者行将 阐发的主 题 述语则往往是未知信息 主题 的选择往往决定 着一个词句序列的语用价值 所谓的重心不是一般 的结构性 中心 结构性 中心是 固定的 无标记的 而 重心则从属于语用平面 它取决于表达的意图 在句 中往往位于句末 而且往往位于调群 的核心 几乎 每种语言都有 自己固定的句式和语序 这些形式也 都是语用因素长期语法化的结果 是无标记形式 而 说话者 的意 图则往往需要采取不 同的句式变异来 表达 无标记句式一般称为常式句 其变异形式称 变式句 语气是句法形式 中最明显的语用标记 它 收稿日期 2 0 0 6 1 0 2 6 作者简介 杨朝军 1 9 6 7 一 男 河南省滑县人 河南大学副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语 言学 维普资讯 第 1 期 杨朝军 翻译顺应论 9 3 包括肯定 否定 强调 委婉 等多种 口气与评议 情 态等成分 大语用则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 它的外延 要 比小语 用大得多 几乎包括 了所有与谚语理解相 关的语言和非语言 因素 它主要是以读者反应的方 式来审视和调节语言 因素的 大语用与句法 语义等 语言因素之 间的关系为 第 一 前者是语言使用试 图表达的信息 而后者则充当这种信息的载体 第二 一 般的语言 因素是普通 的建筑材料 大语用则决定 和设计着它们 的组合方式 第 三 一般的语 言因素 只表达客观的事实 而大语用因素则表达了言语使 用者们主观的态度和看法 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 表达 手段 之 一 在 语用学新解 中 V e 1 8 c h u e r e n正式提出了大 语 用的思想 认为语用学 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定义为 对整个语言体系 包括音位学 句法学 语 义学 文 体学 等 的综观 并系统地提 出了微 观语 用学和宏 观语用学 的划分 使语用学正式走出了传统语言学 的囹圄 以便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重新理解和诠释 语 用学 重新理解 和诠 释语 言知识 也使零落 的翻 译理论找到了一个根本的框架和归宿 v e r s c h u e r e n的语用综观说认 为 所有 的语言知 识只不过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基础 它们 只有 在大 语 用 的规 划和指导下才能最终完成其交 流工具的 使命 他将这些语用 因素和过程分为三个方 面 即 语言的变异性 语言的协商性和语言的顺应性 其中语 言的顺应性是这种语 用综观说 的核心 所以有学者 称 v e r s c h u e r e n的这种大语 用思想为顺应论 这里 需要说 明的是 V e r s c h u e r e n所说 的顺应论 是以语 言 交际需要为基础的 而实际上这种语用系统论不仅 存在 于语言交际的过程 也存在于翻译 的全过程 这也就是本文所要 阐述的主旨所在 下面笔者拟从 这种顺应论的观点来重新检视一下翻译 的过程 二 语用顺应论与翻译 1 语言的变异性与翻译的关系 在 V e r s c h u e r e n看来 抽象的人类的语言是静态 的 它只存在于字典或某一语言社团的交际之中 是 该社团所有个体语言能力的总存 从交际的意义上 来讲 这种元语言知识 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 中的 交际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 如一个 字典上的词项 只 有当被使用者 独具慧眼 地选择出来 以后 再经过 变异才能够负载一定的信息 进入到交际实践 这 种选择可以是语音上的 如重读 弱读 调群中的不 同地位 也可以是句法上 的 如一个词在同义词序 列 中的地位 与他词的相容关系以及它 的话题化程 度 还可以是语义或语用上的 如该词的多义性 文体性 隐喻性 等 如英语单词 s p i ri t和同为词汇 套中的其他词 w i n l i q u o r 相 比有 自己独特 的意义 而它 同时又有 灵魂 人的精神 机械中的鬼 怪 文件 实质 等意思 而且当它进入语言层面 之后 还需要很 多相应 的音 形等方面 的变异 这大 概与词义的任意性或模糊性有关 所 以 人们在表达某一思想 的时候 首 当其 冲 的问题是要面临许多抉择 而这些抉择对于一个译 者而言就显得更加复杂 他不仅要试图重溯原作者 的抉择过程 而且还要在 目标语语言环境 中做相似 的选择 既要 瞻前 把握原作者的选 择程序和 意图 又要 顾后 以在译文的读者身上收获类似 于原语言情景的效应 例 1 A H o w a r e y o u g e t t i n g a l o n g w i t h A l a n B He i s my fin e f rie n d 例 2 H e i s e i g h t e e n y e a r s o l d 例 1中当 A问及 B与 A l a n的关系时 B的回答 中 f i n e的选择颇发人深思 从纵 聚合的关系来看 f i n e与 g o o d等相比似无很大差别 但从组合的关系 来看 人们更希望看到或听到 g o o d p e n do s e i n t i m a t e 等与 f r i e n d的常规搭配 由此不难理解 说话者可能 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而最终作出了一个无伤大雅但 却无碍信息传达 的选择 说话者是聪明的 译者呢 不仅要作一个聪明的听话者 还要做一个睿智 的选 择者 目标语中的说话者 于目标语的各种变 异中找出相应 的表达方式 例 2的句子发生在法庭 上的一次辩论 中 当大 多数陪审团成员宣称 当事人 有罪时 一个持异议者提出了疑犯的年龄是 1 8岁这 个似乎再明显不过 的事实 对译者而言 至少要 面 对 三种选 择 a 他 1 8岁 b 他 已经 1 8岁 了 C 他 才 1 8岁 当然在 1 8岁 前面我们还可 以加许多其他修 饰词 例如 可 仅仅 刚刚 等 1 8岁 后也可加 上其他语气词如 呀 呵 等 如果 口译 还可以有 不同的语 调或语气选择 我们这里很难凭空地臆测 某译文一定优于其他一个译 文 但我 们至少应该意 识到 没有任何两个译文是完全相同的 奈达 曾经 说过 翻译 的任务就是从众多的可能选项中找 出最 好 的那一个 这就需要对这种选择和变异的特点有 维普资讯 9 4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l社 会 科 学 版 2 0 0 7 年 清醒的了解 现大致归纳如下 1 这种选择涉及语 言的各个层次 译者在翻译中所作的多重选择既可 能是语音上 的 音系上 的 也可能是句法或语义上 的 小可 以涉及字母 的拼写 和发音 大可 以到洋洋 万言的篇章结构 2 这种选择不仅仅是语言形式 的选择 同时也包括策略上的选择 例如我们在解 读例 1中 就采取 了小语用 中礼貌原则 的分析策 略 例 2则采用了合作原则的分析方法 3 从交 际 参 与者 的角度来说 这种选择是必须 的 而且 既可 能是有意识的 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当说话者 听话 者 译者试图理解或表达某一种思想时 他们 的大脑 内存 里马上会 出现 同一相关语义场 中各种各样 的 待选项 他们必须进行选择 而且某些选择 如英语 中的第三人称单数等 已经 内化 为人们知识 图式 中 的一部分 因而会在不知不觉 中完成 即是一种无 意识的行 为 4 一种待选项的激活 同时也会激活 其他待选项 而且所有这些待选项 的地位都 是平等 的 如例 1中的 fi n e的出现马上使人联想到了 g o o d c 1 o s e等 它们被激 活的程度是一样 的 都有 同样 的 被选中的机会 只有经过后面所要讲到的协商性和 顺应性 的调节 才能够决定哪一个待选项是最佳的 选择 2 语言的协商性与翻译 语用学在 翻译过程 中的作用主要体现 在对原 文意图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 目标语 中忠实地传达这 种意向性 大家知道 人类是可 以使用有限的语言 来进行交 际的 而且总是尽可能地使用经济的方式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这就是翻译理论中所谓的效果 和效率问题 这种效果和效率 的实现主要依靠的就 是语用手段 从翻译的角度来讲 就是译者必 须和 作者 原文 的读者 甚至和 自己译文 的读者就相关 的文本进行 协商 然后才能够最终实现忠实翻译 的 目的 语言本身不会变异 也不会 自动地选择 译者 也不会武断地随心所欲地对之加 以组合和选择 而 是按照一定的语用法则来进行 V e r s c h u e r e n认为 人 们对语言资源的选择不是机械的 按严格 的规则来进 行 的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法则和策 略的指导下进行 的 这就是 V e c h u e r e n 所说的语言的协商性 语言材 料本身只是为人所用 的资源 句法是规范语言资源 使用的细则 人们有意或无意识地按照某些语用规 则来运作这些资源和细则 一般说来 可资译者 协商 的语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 人们 交 际中所使用 的语言是一种言语行为现象 它包括 言内语 言行为 言外语言行为 言后语言行 为三部 分 按照这种理论 只靠对话语进行逻辑一语义分 析 只求确定句子的字面意义是不够的 既然话语 本身是一种行为 那 么它不仅要 言有所述 而且 要 言有所为 甚而至于要 言后有果 对于译者 而言 他不仅要把握说话者的言 中行为 即字面意 义 而且要 了解说话者 的言外确切含义 保证预期 的交际意图和原文具有 同样 的效果 同时要为译文 的言后行为效果负责 请看下列例子 例 3 请 速 告知你 方 意 图 a P l e a s e i n f o r m U S i m m e d i a t e l y o f y o u r i n t e n t i o n s b We s h o u l d b e g r a t e f u l i f y o u w o u l d l e t U S k n o w y o u r i d e a a s s o o n a s p o s s i b l e 例 3中 a b两个译文 的言内语言行为 略有不 同 前者让对方快点 回答 后者说如果对方尽快 回 复 说话者将会感激 的 另外 这两个译文的言外含 义 完全相 同 即无论如何措词 目的无非是让对方 尽快 回答 是请 求 但从听话者的接收效果来看 即 言后行为效果 译文 a过于粗俗和颐指气使 译 文 b 则谦恭 礼貌 后者同汉语原文的交际效果较为相近 2 格赖斯 的 会话含义 理论 格赖斯认为 人 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 际的过程 中往往要遵守一 些 规则 以使交际能够得 以正常理解和进行 这就是 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 中的合格原则 它包括 四个范 畴和若干个次则 具体为 A 量 的准则 a 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 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 的信息 B 质的准则 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 不要说 自知是虚假的话 b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 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 D 方式准则 要清楚明白 a 避免晦涩 b 避免歧义 V e r s c h u e r e n之所以说在 高度灵活 的法则指导下对语言进行选择 是因为传统语用学 的研究因为涉及心理 社会 认 知 文化等复杂现象而没能从根本上摆脱 废物箱 的嫌疑 但就笔者浅见 随着语用学的成熟和各种相关研究的发展 语 用法则一定有章可循 而不仅仅是 高度灵活 维普资讯 第 1 期 杨朝军 翻译顺应论 9 5 C 简练 避免罗嗦 d 井井有条 后来列文森将它进一步总结为量 信息 方式三原则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也有著述 总 之 会话含义 的基本理论为 会话 双方 就翻 译而言 包括译者和译文读者 四个方面 在交际过 程 中必须恪守这些原则 故意悖反或 回避就会产生 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 的含义 甚至使交际 中断 这 就是 V e r s c h u e r e n语用综观说 中的协商性势必要涉 及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 译者必须依据这些原 则 与原文作者 协商 以忠实无误地将原作中所涵盖 的各种含义传达给译文交 际的下线 译文读者 这里面涉及的主要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请看下列 例句 例 4 A Y o u mi g h t e v e n b e a p p o i n t e d Ma n a g i n g D i r e c t 0 r 你 有可 能被 任命 为 管理 经理 B P i g s mi g h t fl y 猪 有 可能会 飞 例 5 A Y o u r s o n S r e a l l y t a k e n t o A n n e t t e 你 儿 子确 实非常喜欢 A n n e t t e B He u s e d t o l i k e p l a y i n g wi t h s n a i l s wh e n h e wa s a c h i l d 小的时候 他 常常爱玩蜗牛 例 4中 B的回答似乎违反 了质的准则 即不要 说 自己认为不正确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从就 S p e r b e r Wi l s o n的 e c h o i c s e c o n d d e g r e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即用 一 个人想象 中的观点来附和 来看也不太尽然 因为 在 B看来 A的所言与 B的看法并无分歧 所 以应 视为违背了量的准则 即没有按话题要求提供足够 的信息 从合作 的思想来看 B没有对被任命一事作 出期待中直率的 回答 而是使用 了一句表 面上看似 毫不相关的话 这里我们应该认为 B是经过一番心 理 协商 才 出此 怪 论的 一是 B知道 A知道 自己 会遵守合作原则 从 而说一些相关 的话 二是 B知 道猪不会飞是 A B共 知的常识 三是 B因而知道 A 能够洞察对话双方中的相似之处 即 B被提升的可 能性相关于猪会飞的可能性 那么剩下 的 协商 就 要 由译 者来完成了 首先应该肯定译者本身也应该 先正确地历经 B的 协商 过程 然后才能在与译文 及译文读者的 协商 中正确履行 自己的职责 这里 也可能会涉及对文本的忠实问题 即译后的文本一 定要 同原文文本收获到相似或相同的读者反应 也 可能会同译 文读者或客户 协商 后 出现两种结果 一 是对于一个 毫不费力就可 以理解原文含 义且 适 宜的条件下 采用原文本言内语言行为的直译法 猪 也可能会 飞喽 二是对于场合不允许或客户不一 定或不想耗神对此含义加以分析或理解 的情况下 其 协商 的结果就是对之言外语言行为的意译 不可能的事 例 5 对 B回答的推理过程相类 一 Th e s o n i s n o t a n o r ma l p e r s o n f o r h e h a s s o me s t r a n g e t a s t e s b e c a u s e h e p l a y wi t h s n a i l s 一 I t i s a s i mi l a r c a s e wi t h An n e t t e S O the r e mu s t b e s o me thi n g wr o n g wi t h An ne t t e 这里也许会有人异议 玩蜗牛 已经是 B的儿子 小时候的情况 了 似乎不能以小时候 的情况来说明 B儿子时下的现状 这里需要指 出的是 B在说这句 话 的时候 同时也在 协商 和 顺应 他不想说 得太直接 因为如果直接说 自己的儿子很 怪戾 的话 既损害了儿子的形象 也伤害 了 A n n e t t e 同时也会 引起对方 的反感 所 以这里把话题扯远 了一点儿 儿子小 的时候有 点不 正常 现在也许还有这种现 象 比如和 A n n e R e这种人在一起也许就是这种不正 常的再现 所 以 A n n e t t e也许不太正常吧 这里的 协商 过程所运用的原则就是语用学中有合作原则 所 阐发出来的礼貌原则 说话者要尽量贬损 己方 褒扬他方 以成全对方的面子 译者在协商过程 中当然要涉及其他 的语用推 理原则 如上文刚刚提到的礼貌原则 还有预设 蕴 含等原则 3 翻译 中的顺应性 v e r s c h u e r e n的顺应论主要包括语境的顺应 结 构的顺应 顺应 的动态性和顺应 的意识程度 其 中 语境 的顺应指 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 中语言 的选择 必须与语境相适应 此处所指的语境包括语言使用 者 心理世界 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 结构顺 应是指对语言的选择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 比如对 语言 语码 语 体 话语 的构建成分 话语 的类 型 以 及对话语构建原则的选择等 后两者是对前两项顺 应性 的说 明 顺应的动态性说 明了对语境或结构 的 顺应不是一成不变 的 而是一个 反复进行 此消彼 长的动态过程 顺应 的意识程度说 明人们对语境 和 结构的顺应取决于交际各方 包括主动交际者和被 动交际者如旁观 间接听说等 的社会 心理对之 的 意识程度 意识程度的不同直接作用着 协商 的策 略及选择的结果等 对于翻译者而言 顺应 的过程既包括对话语产 生过程中各元素的理解 同时还应对译文 翻译过 程中的顺应结果做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译者眼中的 翻译过程就是首先要确认话语发出者 的选择过程 维普资讯 9 6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 0 0 7 年 协商 的策略 与所处的环境所作出的意识 反应和 意愿选择等 然后才能审时度势地就 自己对所处环 境及社会环境 的意识 程度选择 相应 的顺应策略并 最终作出语 言选择 例 6 I t i s a w i s e f a t h e r t o k n o w h i s o w n s o n 再 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 了解 自己的儿子 很多初学英语 的国人喜欢把例 6译为 知子 莫如父 从文字本身来看似无不妥 译文也非常符 合 中国人 的认 知心理 但实际上这却是因为译者对 协商策 略的适用及 对语境顺应 意识 程度的不足造 成 的 从言外语言行为的角度来讲 例 6可以至少 有两种可以接受的变异 a T h e o n e w h o k n o w s h i s o w n s o n i s a w i s e f a th e r 了解 自己儿 子 的父 亲才是聪 明的 父亲 b O n l y a w i s e f a the r k n o w s h i s o w n s o n 聪明的父亲应该 了解 自己的儿子 但从间接言语行为的角度来讲 即使是 同一种 话语 变异也存在着意识取 向的问题 是警告 建 议 威胁 赞扬抑或是批评 本例中对译文起关键作 用 的是语境 的顺 应问题 历史上的英 国贵族权 高位 重 醉生梦死 其子仗势欺人 无恶不作 由于这些 做父亲的对这些现象充耳不 闻 听之 任之 平 民百 姓则敢怒而不敢言 所 以就用 了这种委婉 的方式来 谴责这些达官贵人们对子女缺乏约束 即该谚语 的 间接言语行为应取其讽刺或谴责的意思 可见 译文中的选择 变异 协商 顺 应等并不 是互不相干 泾渭分 明地分 阶段进行 的 而是你 中 有我 我 中有你 相互协作共 同持续于话语产生 理 解 当然也包括翻译的整个过程 的始终 这也就是 动态顺应论的关键 也是其语言综 观论的核心 同时 也是对翻译理论 的重大贡献 三 余论 1 本理论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综观 变异 协 商和顺应是语言使用的元语用特点 从翻译的角度 来讲 任何译文 的形成均是这三方面相互作用 的结 果 所 以说 语用综 观说 的出现对语 言的社会性研 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2 该理论只是一个提 纲挈领性 的著作 从篇 章上看 很多现有 的成果均 可归其麾 下 而且还会 提 出新 的课题 如变异性 协 商性 和顺 应性三方面 究竟依据什么严格顺序协作 翻译 中具体操作 的细 节是什么 文化 认知 社会语境应该怎样在语言行 为过程中发挥作用 3 本理论对 翻译的影响尤其巨大 翻译尽管 历经多少代人 的努力 但仍然没有 自己的系统和理 论 也许该理论能够给我们以实现其理念的方法论 因此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以前尽管有很多学 者研究过翻译 与语用的关系 但均置语用于次要地 位 并非语用不重要 而实在是太大而难 以把握 现 在就可 以有理论基础来重建这一新的学科了 翻 译 语用 学 参考文 献 1 B a s i l Ha t i m I a n Maso n D i s c o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期宿舍楼承包合同6篇
- 地热储层压裂工艺-洞察及研究
- 智能门锁的交互设计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体外消化风味释放-洞察及研究
- 边境不安全因素课件
- 基于拓扑优化的轻量化机身结构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验证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全生命周期追溯实践探索
- 垃圾分类场景下轻量化模块化设计对多规格物料处理效能提升
- 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表
- 餐饮食堂“十统一六到位”管理培训
- 工业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小型服装店创业计划书
- 中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 少吃糖预防蛀牙
- 2024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件
- 2024年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笔试真题
- 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