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doc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doc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doc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 语 文3,课时:2课时4,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二、 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三、 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单元导学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建议是“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明确文体特征,品味语言含义。”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相关教学材料,结本班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百度网搜索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学生可以到下面的网址上查找相关资料。/view/9857.htm/view/25917.htm提前布置学生上网阅读茨威格的另一篇文章世间最美的坟墓/ResourceShow.aspx?threadID=49642四、 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分利用情感教学,能促进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变得聪明。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让许多人产生了好奇心,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恰恰抓住了托尔斯泰的一生充满矛盾这一特点,用他独到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托尔斯泰的独特形象。 也许同学们对这个人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文豪,模样儿长得如何?生活应该过得怎样? 生: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下面就带着我们的想象,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托尔斯泰的形象和生活是否与我们的想象是一致的。我们先来看看托尔斯泰的形象和生活是否与我们的想象是一致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结果,巩固文学常识。(教师打开网页方便学生识记。)/view/9857.htm/view/25917.htm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albums/69129/69129.html#0$a583631ec515a9c41bd5761b(学生可以先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然后通读全文自己体会作者笔下的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并且概括作者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3在描写过程中,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view/9857.htm(结合托尔斯泰的经历来分析他的眼睛的含义。)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view/1eb9edf9aef8941ea76e05ba.html(要求:首先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然后朗读课文,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四)、质疑问难: 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学生上网查找“衬托”手法的含义和作用。/view/3054337.htm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教师提供资料: /20101124/100450.shtml(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更全面的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五)、拓展延伸 传神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更加生动,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的一位同学,抓住特点,选择描写方法,对他(她)进行一段描写。100字左右。/view/269851.htm学生先上该网站了解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然后提笔写作。(六)、课堂小结 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齐名的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但是只有深入的阅读他的其它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课下请同学们需要继续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深入体会他的精神世界。(七)布置作业:学生课外有选择的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教师推荐阅读小说网址:http:/ww /book/118/index.htm/ebook?appid=243796 六、 教学反思讲完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有了以下的认识:本文节选自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课前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了文章的字词,主人公托尔斯泰和作者茨威格的相关资料。并且提前让学生阅读了茨威格的另一篇文章世间最美的坟墓,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课堂上,我首先检查预习情况,对于字词的检查我主要采取了同桌互查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对于作者情况的检查,主要采取了提问的方式。总的来说预习效果还不错。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己概括托翁的外貌特点,然后分析文中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进而引导学生领会他深邃的眼睛的含义。并且在此环节加上了学生分析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修辞方法、描写性词语的运用、个别动词的使用等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但是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很理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训练。学以致用,在学习了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之后,我引导学生来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写的并不是很理想,可以课下让学生继续写作。对于主题的把握,我主要是想通过了解托尔斯泰的经历,特别是晚年的经历,来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由于学生对托翁的作品读得太少,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又安排同学们课外阅读托翁的其它作品。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省 学校: 昌乐外国语学校 姓名: 于爱凤职称: 中教二级 电话:电子邮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