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doc_第1页
大学语文复习.doc_第2页
大学语文复习.doc_第3页
大学语文复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文学常识历史散文:1-流传至今最早的史书,侧重记言的是尚书,侧重记事的是春秋2-春秋时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3-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史书4-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楚辞: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基本形式:四言诗,手法:赋 比 兴2-楚辞创作的主要代表是屈原,其主要篇目是离骚九歌近体诗:律诗的四联: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唐宋古文: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宋)韩愈 柳宗元(唐)词曲第一为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柳永婉约派代表: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代表:辛弃疾 苏轼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水浒传-施耐庵 牡丹亭-汤显祖 儒林外史-吴敬梓 西厢记-王实甫 窦娥冤-关汉卿聊斋志异-蒲松龄 风波-鲁迅 乌篷船-周作人二 字 词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译文: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文: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译文: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译文: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译文: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译文: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译文: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了!”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译文: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译文: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译文:许多将领杀敌斩首的数目符合朝廷奖励的规定,因功封侯。汉军罢(疲),弗能追。译文: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译文:等到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专以射为戏,竟死。译文: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三 默写诗词+艺术特征分析(3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 翻译与简答(40)采薇最初,采薇赋中有兴,表现出了厌战,路途中缺衣少食,思念家乡。回忆起战争的场面,作为军人的自豪油然而生,表现了军人的责任感,对于军队的荣耀感,哀而不悲。雨雪使其回到现实.。(感情复杂)张中丞传后叙(1/2翻译,分析南霁云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人物形象:这里通过描写南霁云“借兵时抽刀断指,以明心志”和“被俘后慷慨就义”两件事,刻画了一个舍身为国、忠心不二而又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突出了南霁云直人快语和勇敢豪爽的性格特点。慷慨陈词、拔刀断指、箭射佛塔、临死不屈来突出他的忠烈刚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还通过描写贺兰爱南霁云的勇敢和豪壮以及众人为他感动的流泪来表现他忠心为国的英雄气概。 叙事手法:论说严密,其实强烈,语言得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侍坐(人物性格特征,对于曾皙之治如何理解,孔子说“吾与点也”怎么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子路:直率 冉有:谦虚 公西华:更谦虚 曾皙:洒脱郑伯克段于鄢(1/3翻译,庄公、叔段、姜氏性格分析,叙事特征)性格分析:庄公老谋深算薄情寡义,精于计谋珍惜亲情;姜氏任性阴毒狡诈; 共叔段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译文: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任职,屡次经过(汴、徐)两州之间,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过。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当时的事情。据说:南霁云向贺兰乞求救兵,贺兰忌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和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但喜爱南霁云的勇敢豪壮,所以不听他求救的话,竭力要留下他,准备了酒肉与歌舞,邀请南霁云人座。霁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睢阳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吃什么了!我即使想要一个人吃些东西,但从道义上说也不忍心;纵然勉强吃了,也将咽不下去!”于是拔出佩刀斩断自己的一个手指,鲜血淋漓,给贺兰看。在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激奋地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最终没有发兵救援的意思,就骑马离开了。将要出城的时候,南霁云抽出箭来射佛寺的塔,箭头一半射进佛塔上的砖头里,他说:“我回去打败了敌人之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枝箭是用来做报仇的标记的。”我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佛塔告诉我。睢阳城陷落后,敌人用刀威胁张巡,要他投降,张巡不肯屈服,就把他拉走,将要斩杀他。敌人又劝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着南霁云喊道:“南八,好男儿不过一死罢了,不可做不义的事屈服!”南霁云笑着说:“我原想将来要有所作为,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去死呢?”于是也宁死不屈。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xin)狁(yn)之故。不遑(hu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u)止。 忧心烈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