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晚年行踪探微.doc_第1页
老子晚年行踪探微.doc_第2页
老子晚年行踪探微.doc_第3页
老子晚年行踪探微.doc_第4页
老子晚年行踪探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晚年行踪探微陈宇谦(河西学院 文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摘要:近年河南鹿邑与甘肃临洮各自争办“老子文化节”,并传出“临洮并无资格举办文化节”的言论。本文通过对老子晚年行踪的探求,肯定了老子出关后在甘肃一带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省临洮县“飞升”这一史实。通过对民间传说及相关实物、史料记载、民间祭祀风俗等三个方面的探求,进一步肯定了老子晚年隐居临洮,并于此“飞升”的史实,从而回应“临洮没有资格举办老子文化节”的言论,为临洮举办此次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关键词:老子 临洮 道 陇上名镇临洮,古曰狄道,西傍洮水,东倚岳麓,在两千五百年前,一位鹤发老者每日于东山上名曰“超然大院”内讲经传道。一日拾级山麓,见河西约十里处有一山,不辨明暗,问左右,不知。故使人问之。原来那座山上的人们因不辨明暗,无法依时来听他讲经。于是这位老者便站在山腰间台地上,挥笔朝那西山点画几笔,后将笔擎天插入地面,接着就驾鹤西去。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八。第二天早晨,人们只见那西山换了一副景象,早上明的部分傍晚变暗,早上暗的部分傍晚复明,就像一幅太极图早晚翻转一般,山民由此便可知昼夜晨昏。从此人们便把西山叫做太极山。这是一个在甘肃省临洮县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故事中的那位老者就是老子。而近期,这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却屡遭非议。在河南鹿邑与甘肃临洮各自争办“老子文化节”之际,传出“临洮并非老子飞升之地,因此没有资格举办文化节”的言论。针对这一言论以及人们的种种猜疑,本文将重新对老子晚年的行踪进行一次探求,试图确定老子晚年的行踪以及究竟于何处飞升的史实。老子生于河南鹿邑,相传晚年西行出关,夷狄修道,临洮飞升。而有关老子在临洮修身传道的民间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期中大部分都位于老子文化园所在地“岳麓山”。岳麓山位于临洮县城东二里许,主峰海拔2200米,当地人称“东山”,以宋时所建东岳泰山庙于山麓而得名,山上亭台阁榭遍布,花草林木繁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临洮县志记载,相传老子出函谷关后至临洮东山讲经,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毓秀亭”之上即是“伏龙阁”。史记书: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 ,其犹龙耶!”是称赞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盘桓而上,还有“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之人,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建畅怀亭以纪念。至半山腰,即是“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复行数十步就到了老子文化园的核心地带“超然书院”。超然书院,原为老子讲道的场所“超然台”,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杨继盛被贬狄道典史,为继承老子讲学精神,弘扬道德,教化人们,惠及后世,又在此地修建书院,仍沿用“超然”之名,修葺见堂3间、讲堂5间,道统祠5间,并置学田2000亩,充作办学经费。杨继盛公余还亲自讲学,广收生员,悉心教诲,使临洮学风大盛,兴学助教蔚然成风。他在讲学时所书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就刻在院内笔峰塔塔壁上,至今脍灸人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临洮儿女。办学期间,为了书院正常运转,添补经费不足,他毅然卖掉所乘之马和妻子的首饰合并俸银交由书院使用。正是他的支撑,超然书院声名鹊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学者来此讲学,也使汉、回藏族生员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05年,临洮县委、县政府重新修复了超然书院,使其焕然一新。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是“笔锋塔”。相传为老子挥笔点太极后插笔的地方,始建于何时,现无考证。宋朝元丰年间,蒋之奇任狄道太守时,曾清理过原建木塔的残迹。明朝所建砖结构塔三十年代仍存。抗日战争时期,迁临的兰州乡师因办学,怕塔倒塌,便拆除了笔峰塔。1989年在岳麓山重建过程中,重建了笔峰塔。塔高19米,占地50平方米,六角七层混凝土结构,筒瓦覆顶,墙壁装饰水泥浮雕,装角兽42个。民国35年,东岩寺竣工碑上仍刻有“笔峰”二字。1989年,热心人士捐资重建,易名为文峰塔,现复名笔峰塔。旁边就是“讲经台”。讲经台,也叫讲道台,是老子出关后在临洮传道讲学的地方。后传经典道德经。全文分“道可、道非、常道”等81章。“道”即宇宙本体,“德”指人们从万物中领悟宇宙本体而获得的真理。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类依法大地,大地依法天空,天空依法宇宙,宇宙依法自身。由书院再上几层台阶就到了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为老子讲经传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2005年,临洮县委、县政府重新修复了“凤台”,建筑了老子飞升阁,并制作了原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题写的道德经全文碑刻和张克复撰文、何裕书写的重修凤台记碑刻。1行走完老子文化园,也就基本了解了临洮地区有关老子晚年的民间传说。而历史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些古老的传说。史料载,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地“老子倒骑驴子,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所请,为著道德经上下五千方而去,后莫知所终”的传说。那么对这个问题,历史又会怎么说?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老子, 隐君子也” , “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 乃遂去。”老子西行入秦, 函谷关是必经隘口。据道藏记述, 君喜在京城夜观天象,见一闪亮大星徐徐西去, 落点对应了下面秦地, 断定有异人西行, 便辞职请命去函谷关当了关今。(老子)至关, 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2老子出函谷关,继续西行。东晋葛洪著抱朴子有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强老子著书”的关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陇西(今甘肃临洮)入,泰国大夫,曾作散关令。史料载,周景王死,王子中的朝与匄争位,子朝败,载典籍逃奔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以“自隐无名为务”的老子,便弃官携子西行。散关令周大夫尹喜研习天文历法,知前古而占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出任函谷关令。他登楼远望,但见东方雾气缭绕,缓缓西来,状若飞龙,惊奇道:“此乃紫气而生,将有运而至,必有圣人西行度关。”乃斋戒。果然,数月之后,一代圣哲老子骑青牛前来。尹喜恳请他指点。老子见尹喜气质非凡,是可度之才,便为其留下五千余言老子上下篇:上篇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3老子在散关结识了关令临洮人尹喜,知其是“夷狄”人氏,老子要在人地两生之地西游,很需要当地人做向导。一向仰慕老子的尹喜,对甘肃人悉地熟,为老子做向导,可以随时向老子学习,了是,尹喜放弃了官位,伴老子西游。之后老子足迹遍布甘肃,经游天水、清水、礼县、泰安、甘谷、陇西、渭源、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海)等地后,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凤台“飞升”。 汉书艺文志指出:老子入关西去,尹喜“去吏而从之”,且“俱之游流沙之西。”这说明老子在尹喜的陪同下的确一直到了甘肃河西的居延地区。4后汉书襄楷传记载,老子出关后“西入夷狄”。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员襄楷给汉桓帝上书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而关于凤台飞升之说,庄子养生主记载云:“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这说明老子死在秦地陇西古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快)前来吊唁,哭号三声而别。老子在临洮“飞升”后,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老子出生在河南,而为什么选择西行秦地作为飞升地呢?史料记载,有五大理由足可以证明:第一,秦地有黄帝陵、苍颉墓、伏羲庙、周公庙、首阳山、鸟鼠同穴、大禹导弱水至流沙等众多“圣迹”,是寻祖问道的好去处;第二,狄道地处洮河下游,风景秀丽,农耕与游牧在这里汇聚融合,民风淳朴,正好是老子常说的“道法自然”的理想隐居之地;第三,远古时,这里就是李氏远祖伏羲后裔采食之地的古陇西邑;第四,据李氏家谱的记载,老子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居陇西郡即陇西本支祖,次子居赵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老子是在临洮“飞升”的;第五,隋炀帝杨广西巡河西走廊过陇西郡,曾写西征过渭源诗,其中有两句为“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其意为老子曾经在此骑青牛而行。5老子于临洮飞升另有诗文为证:(一)北宋元丰(宋神宗十二年,即公元1079年)熙州(今临洮)知州蒋之奇诗: 超然台上望超然,一别悠悠路八千; 春水半濠花满谷,不知今此得依前。(二)明朝初,任过工部员外郎、楚雄知府、南康知府的李弼(临洮人)写超然台诗: 我自生来多豪放,暮春寻乐东山上; 天空海阔景无穷,白云水清风荡荡。 此台昔以凤凰名,至今凤去台益旷; 老君曾此炼金丹,遁老于斯排仙杖。(三)明朝嘉靖辛亥年(公元1552年)兵部侍郎杨继盛(字椒山)被贬到狄道任典史,在他的自序年谱中写道:“东山超然台此相传以为老子飞升之所,盖过函关西来,所传或不谬云。”(四)清代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进士出身的狄道人张晋写老子说经台诗: 日月照荒台,青牛竟不见; 函关草树秋,风来送余善。 仙李何时盘,神龙逐处变; 留得五千言,令尹受天撰。(五)四川成都龙泉驿李氏源流族谱序:“李公,讳耳,字伯阳,谥聃,生二子。长居陇西郡即陇西本支祖,次居赵郡,故赵李自此分矣,以上二宗祖讳今莫能考。”“太上玄元皇帝(李耳)生二子,吾祖行一居住陇西郡,叔祖行二居赵郡,故吾李姓后来有陇西而赵郡,此乃二郡之分,盖其本源由乎。老子西游,对甘肃影响极大。老子之八世孙李昙生四子,长子李崇即老子第九代孙约在公元前290年作了陇西郡守,始为陇西李氏之祖。子孙遂居陇西郡,即今临洮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这也表明,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的定论。6老子在临洮得道“飞升”后,当地人一直在尊奉老子,东汉以来道教香火在临洮一直旺盛。如今,仅临洮县城就存有白衣庵、公输南、西庵、北庵、斗母宫、五瘟殿、太平观、总真观、九华观、万寿观、北极观等数十家全真派道观。两千多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老子“飞升”这一天,临洮民间都要举行各种祭拜老子的活动。全县各地的父老乡亲及道教信徒,齐聚岳麓山,怀念老子对临洮人民的杰出贡献。在2005年举行纪念老子活动之际,临洮县委、县政府重新修复了“凤台”,建筑了老子飞升阁,并制作道德经全文碑刻。此处附张克复撰文、何裕书写的重修凤台记碑刻文:“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阳,号聃,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也。约与至圣同时而稍长,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其修道德,乃道家学派之鼻祖。见周之衰,乃弃周西来。至函谷关,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道尽天地之玄机,为中华传统文化之重要部分,复奠定其伟大哲人之地位。汉末道教兴,尊其为教主。至若太上老君并三清者,则已神化矣。列仙传云:老子西游,之流沙之西,莫知所终。传说其曾来古狄道地讲学传道,在东山笔点太极,并于此飞升。邑人遂于飞升处建凤台、道观,香火供养,追之怀之。盖岁月沧桑,风雨侵蚀,久已倾圮,独崖壁间凤台二字历历在焉。今逢盛世,中共临洮县委、县人民政府力倡文化,筹资重建,修颓起新,立犹龙雕像于前,创飞升阁于上,镌宕昌韩公书道德经于壁,曲廊回护,云阶接连。工毕轮然奂然,气象光昌。哲人之圣迹历久弥新矣。是役也,作始于壬午之夏,告竣于乙酉之秋。期间,各界人士鼎立赞襄,辏资相助,盛事乃成。若夫杰阁凌汉,灵壁耀光,宝像庄严,梧桐掩映,不惟一幽微秘妙之圣地,亦诚为临邑超逸奇丽之胜景也。举凡莅临者,莫不欣欣然向慕而瞻观焉。于戏!前人建之,今人修之,俾将来者思所以步先哲而励志云尔。是为记。”最后,记述纪念老子活动中最为庄严的祭拜仪式。祭拜仪式:司仪宣布:祭典开始 内外肃静1、鸣金、击鼓、奏乐、鸣炮;2、主祭者就位(诣主祭者位),陪祭者就位(诣陪祭者就位)(主祭居中,陪祭分左、右恭立);3、祭者诣盥洗所:濯水、净巾;4、诣香案前:上香、燃烛、化彩;5、迎祝文(迎祝文于香案上)行初献礼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1、敬献花篮(敬献者三鞠躬退)2、敬酒:初献爵、亚献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