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及现代茶诗.docx_第1页
明清及现代茶诗.docx_第2页
明清及现代茶诗.docx_第3页
明清及现代茶诗.docx_第4页
明清及现代茶诗.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明清及现代茶诗 L徐渭、陈继俩、于若滇 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与贸易都有很大发展,但就茶诗成就而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体裁,比之唐宋却逊色不少*当然,这与中国文学本身的发展演变也有关。时至明清,诗词已失去了在唐宋时期的主导地位,让位于小说。因此,明清时期茶诗词的衰微也是可以想见的。现代,由于白话文学的兴起。古典涛冈的作者越来越少。TDK电容但也偶有“些名家的名作,闪耀着光辉。 徐渭(1521一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明代文学家顾家曾著茶经(巳伙)。其作某伯子惠虎丘色谢之:虎丘春名妙烘展,七碗何愁不L升。青罢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炮一灯。合向吴依彤管说好将书上五金冰。虎丘茶是产白苏州的明代名茶,与长兴的罗卉荼、休宁的松萝条齐名。从“妙烘蒸”来看,似为蒸育绿散茶。为适应散茶的冲泡的需要,明代宜兴的紫砂蒂异军突起,风靡天下,“紫砂新罐买育兴”正是说明了这种情况。 陈继儒(1558一1639),宇仲醇,号眉公,工涛文,善书画,与董其吕齐名。曾著茶话、茶董补,其试茶诗推重龙井条: 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掸。 泉从石出情宜列,茶自峰生味更因。 此意偏于廉士得,之情那许俗人专。 蔡果风并兰芽贵,不到技山识不全。苏拭曾在老龙井处的J福掸院与辩才和尚品着谈禅用龙井泉泡龙井荼相得益彰。诗的最后说蔡襄一t到龙井地而认识上台偏颇。 于若瀛,宁步济,明万历年中进士,善书龙扑茶的产地、品质和龙井泉的水质等: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泊写幽垒,石蹬纤曲片云冷。 往杖子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港潭静。 铜瓶试取熟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山岂惧泅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是。 岂知新其煮新泉,团黄分列浮既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榆钱五万。故有“龙井源头问子瞻”。本推祟羊芽茶,是出为他未龙什地区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庸宋,但今天的这种扁形炒青龙井茶大约始于晚明c从“涛起龙闭沸谷芽”来看是采摘韧萌的嫩芽,但是否压扁不得而知。从“团黄分列浮颐面”可知明时龙并茶色黄,与今时龙井茨的糙米色近似。芽具二枪,当为一芽二叶初展。但在晚明,龙井茶还不甚著名,其名声既比不上宋代的洪州双井白芽、北苑龙团,也没有明代苏州天池、常州阳羡茶名声大。但作者认为,龙井茶品质优异,一中值钱五万,理应人编条经入 2*郑婴、爱新觉罗弘历 郑缨(16931765),字克柔,号板娇,清代著名的“杨州八怪”之他能诗善画,尤工书法。其诗放达自然,自成一格。郑板娇有多首茶诗,题画诗; 不凤不雨正暗和,翠付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住客至,一壶新篡泡松萝 爱新觉罗弘历(1711一1799)即清高宗,年号乾隆,故亦称其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位爱茶人,作有近三百首茶诗。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甲午朔日,他第三次南巡杭州,畅游龙井,并上龙井品茶,写下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入龙井新苍龙井泉寸芽生自烂石上何必风团夸御篡呼之欲出辩才出一家风味称烹破。时节焙成谷南访。聊因雀音润心蓬。笑我依然文字禅。 郭抹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湖南长沙高桥茶叶试验场在1959年创制了新品高桥钗6察工作,品饮之后倍加称赞,特作初饮高桥银峰:笑蓉国里产新茶,九嵌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饭何眼不花。协力克教天下醉,且间无用独醒磋。社会活动家。末若到湖南考 赵朴初(19072000),佛教居士、诗人、书法家,他有一首吃茶去诗,化用唐代诗人卢全的“七碗条”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论掸师“吃茶去”的掸林法语,诗写得空灵洒脱,饱含掸机,为世人所传诵,是体现茶掸一味的佳作。 七碗受至味,一金得真趣。空持百千揭,不如吃茶去。 1990年8月当中华茶人联谊在北京成立时,他本来答应要参加会锣乐固有一项重要外事活动不能参加,特向大会送来诗幅题赠中华茶人联i 不是荆卿夸酒人、仗中何物比茶清。 相酬七碗风生腋,共汲千江月照心。 梦断赵州掸杖举,诗留炊老乳花新。 茶经广涉天人学v端赖群贤仔细论。他的咏大华并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 深情细味故乡茶,奖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字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这首诗赵朴初还有个白泞:“友人赠我故乡安微太湖条,叶的形状像谷另产于大华峰一带,KEMET代理商所以名叫天华将尖。试饮一杯,色碧、香清W味永。大,斯学士卡的锡兰红茶、日本的宁治绿茶,都有盛名。我国是世界茶叶的源地,名种甚多,天华谷尖也音:其个之一,比起驰吾远近的茶叶来,是它的特色的c” 二、某事词曲联 (一)系词 词荫于府,顺人兴于宋。宋代文学,词领风骚。宋代条文学在茶诗、茶之外,又有了条词这样一个新品种。宋以后,元明清及现代,茶词创作不b但佳作不多。 苏拭的西江月别开生面,对当时的名茶、名泉和斗条作了生动形象赞美: 龙焙今年绝品北苑。 汤发云胶呼白粉面。酒阑时高兴无穷。看分香饼黄金缕党凉生两腋清风。放里歌散庭馆静酒席已终,但大家意兴阑珊,于是继续茶会*进行斗茶。有人拿出皇帝赐赏的北苑产密云龙条来,金丝饰面。斗茶会中红袖美女望歌助兴,煞是热闹。但没有不敬的宴席,终归人去馆静。 苏拭水调歌头描写建安茶的采摘、加工、点试、品饮和功效 已过儿番雨,访衣一声雷*旗格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先取接头雀舌,带露和泅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 绿尘埃。 老龙团,真风馈,氟将来。兔蠢盏里,空时滋味舌头回。 唤醛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 上蓬莱。 黄庭坚品令(系词)(参见第三章第二节)写团饼茶的碾磨、点试饮的情形。形象性地表达了饮茶醒酒的侠感。其西江月(茶)写用兔毫庐山谷帘泉点试北苑头纲贡茶: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束令。已酸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兔揭金鱼宝碗仙享*秦观(104卜1100), 北苑研贵,方 尊妮风流战胜鸽斑。 相如,方病酒 搜揽胸中万卷妆残。宁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梅居士。其满庭芳(咏茶):团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降春睡、开拐愁达。纤纤捧,香泉溅乳,全缕鹅一筋一味,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束晚,文君未寝,相对d雅燕飞筋,钽电容清谈挥磨,使君高合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乳,雷溅紫既固。 娇吴,宜美明, ,氮上纱鬼画烛,留连。双擎翠祛,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花瑰弄、月影当轩。颠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么 辛弃疾(1140一1207),子幼安,号稼轩,南宋杰19词人试缺: 红袖扶未聊促膝,影,一水试农痕。 炊罢清风生两腋载、全碾为谁分。(二)茶曲散曲是一种文学体裁,。为条文学领域,增日便是茶曲的代表: 茶烟一缕轻轻贩,下乌试未尝。 黄金碾畔香尘细,唤醒睡希夷。 蒙山顶上参光早,销金帐饮羊羔。 龙团香满三江水,随处是蓬莱。 一既佳味侵诗梦,人在广束言。 木瓜香带千林各,梦断酒初距。 免毫盈内新尝罢,到底属陶家。 龙须喷雪浮欧面。平地便升仙。 金得满劝羊羔酒,博士便风流。 金芽嫩采枝头露,声价彻支都。在元朝极为兴盛风行,因此,元代又有荣事散曲的了新的形式。李德载的阳春曲赠茶邱小令个这些小令,将饮茶的情景、情趣一一道以,虽玲碰短小,却韵味尽rll。 张可久(约1270乃,字小山,元曲大家,其作品涉茶者有数十首人月圆山小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苹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皋,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涌 煎茶。 另一曲山斋小集: 玉苗吹老碧桃花,石鼎烹来紫笋茶。 山斋者了黄签画,茶廖香满笆,自然不向奢华。 醉李白名千载,密陶米能几家?贪不了诗酒生摄。春水煎茶,石鼎烹茶。山中生活,数间茅舍,诗洒书茶旁华。 (三)茶联 在中国,诸如茶馆、茶为题材的根联、对联,若情趣。茶楼、茶亭、茶律、茶社、茶室等场所,往往都有以这些茶联既美化了环境,加强文化气息,又增进了品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搂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通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全七碗茶引来。 北京老舍茶馆有一副茶联,表现了老舍茶馆的创业精神: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开心。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竹结缘。 付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博山所题。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若。读书赏月,的确是无限风光的雅事。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榨梧撰书,联语中虽无一“茶”字,但分明是在写茶,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的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写过许多茶联,例如: 扫末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莱根。 汲来江水烹新名买尽青山当画屏G 罢兰数枝宣德纸,苦其一杯成化宾。 雷文古钱八九个,日持新茶三两欧。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坐;淮南江北 片今条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有的茶联j诗写梅花月,贴片钽电容茶煎尽雨春。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泉从石出情文列,茶自峰生味更团。一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