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涿州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试卷分析实验中学 代立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中学。上学期的试卷分析会上,由我和我校的张娜老师与大家共同交流了一些关于语文考试和教学的粗浅体会。本学期初,教研室刘老师又把试卷分析的任务交给了我,可以巨大的信任与期待让我诚惶诚恐。教语文十多年,让我愈加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广博和深刻,而教语文的难度与挑战可能也恰在于此。字词积累、名著导读、语法修辞、文言诗文的阅读与背诵、现代诗文的阅读与鉴赏、写作、综合性学习这些内容仅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归纳而来的,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这些深层次的目标可能离语文教学的真谛更加近切。所以,我一直在想,要把语文教好,教师个人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思考应至少包括: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对考试的研究、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等等。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谈一些我个人的思考的看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试卷的特点及构成。板块分数题号分值试题主要来源及特点能力层级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课后古诗词上下句默写A26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B32课内生字词字音A42课内生字词字形A52病句的辨识D64句段衔接与连贯E74能力提升:哲理诗文的辨识与鉴赏D二文言文阅读14分82小石潭记:文言文上下句默写A94小石潭记: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B104小石潭记:文言语句的翻译C112小石潭记:文言语段内容的概括。B122小石潭记:文章主旨的理解C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133说明文地震:辨识说明方法B143说明文地震:提取段落中心句A153说明文地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163说明文地震:概括段落大意E课外记叙文阅读18分173记叙文没有:分析句段的作用C183记叙文没有: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E193记叙文没有:根据上下文补写相关内容D203记叙文没有:理解文章主题(筛选信息)D三作 文40分2140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选其一话题作文“改变”,要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材料作文,要求表达自己的认识。E易,较易,中, D较难,难【基础知识部分难易比】 易:中:难=29:21:103:2:1本试卷的构成如上表所示。下面就本试卷的特点略加解说。1创新意识明显,原创试题多。最初拿到这份试题时,我曾在网上搜索,试图找出现成的答案。但结果大失所望,两个课外阅读(说明文和记叙文)都没有现成答案。说明文阅读完全是一篇时文,文和题都是新的。记叙文阅读虽作过考试阅读文,便在本份试卷中的题都是新题,与网上的题并不一样。为此,在做本次试卷分析时,我专门致电话给刘老师,刘老师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猜测。本份试题基本上是刘老师的原创试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创新意识。原创考题相对于从各类中考题中选题组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首先原创保证了试题首发性,避免了老师们猜题押宝式的复习,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同时原创有利于引导老师们增强科研意识,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2贴近中考实际,设题水平高。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表现出一种知识上的逐渐深入的特点。学生即将升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八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应体现出一定的中考意识。可以说,上学期的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特点。整份试卷在结构形式、试题构成、设题角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对接中考意识。很多题的设题水平都是较高的。如第9题、第12题、第16题、第17、18、19、20题等。3考查内容全面,覆盖范围广。整份试卷共21题组成,出题范围较广,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古诗文积累、字音、字形、病句的辨识与修改、句段的衔接与连贯、文言文字词句段的理解等,现代文阅读则包含了课外说明文和记叙文,出题范围有提取并加工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辨识文章写作中的常用技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句段的写法和作用、揣摩人物心理、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等。4重知识重能力,重双基考查。在试题构成上,知识考查与能力养成并重。既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字音字形、文言字词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如说明方法的辨识、描写方法的赏析、概括段落内容、分析句段作用、揣摩人物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主旨等。5引领初三教学,导向性良好。我们说考试是指挥棒,其实就是在强调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好的试题能将教学领向更加开放,更加务实的境地,让课堂教学成为更有生机的舞台。而不好的试题会对教学产生恶劣导向,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所产生的诸多弊病,语文教学所遭受的众多非议可以说考试是不无责任的。本套试题从客观上来说,对初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导向基本上可以说是积极的。重基础,强能力,有创意,重发展。 这些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导向。二、逐题分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部分共22分,在基础知识总共60分的情况下,已占到三分之一强,可以说比重很大。这一部分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字音、字形、病句辨识、句段的衔接与连贯、哲理诗文的辨识与鉴赏共七个题,考查面较广。其实基础知识部分可考查的内容是相当多的,除已考查的七个题外,还有可能考的题型有名著知识、仿写、综合实践活动、图文信息转换等。众多的点决定了基础知识部分出题的灵活性,需要老师在备考复习时充分做好准备。下面分而述之。1按课文原句填空。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上下句填空,设题范围全部取自课后古诗词背诵。对这部分内容,我建议老师们可提早动手,要给学生略讲一下,学生结合前面的导读和下面的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做好检查,最好是多听写。2按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性默写。设题来自课内古诗词和文言文。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诗文教学时要把理解诗文的内涵,体会文言诗词之美作为重要内容。要逐步引导学生爱上传统文学,今年河北省中考添加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也在强调这一点。34字音字形题。字音字形的考查有多种设题形式,比如今年中考的用田字格书写,还有很多省份的在语境中写出汉字或注音。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可以扩大考查面,增加试题的覆盖范围。这两个题需考生选出有误的选项,而命题人所给出的错误又相当明显,所以应该属于容易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字词教学。我们认为多认识一些汉字,会读会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的首要表现。课堂上,尤其要重视一些易错字的比较,如故乡中“鄙夷”一词中的“夷”字不要混作“疑”。5病句辨识题。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还没有全方面的讲过病句,所以学生对病句的辨识主要还是靠语感。选项A,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不当,容易辨识出来,选项B、C主要是语序的问题,表意还是很明确的,所以如果不是用心体会,找出它们的毛病还是有难度的。选项D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却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学生的语言习惯往往是前面加上“通过”一词,后面往往不会使。当然如果“通过”和“使”都用的话,那就是病句了。这道题的得分率不是很高。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对病句的策略应是“讲练结合”,既要练,还要讲,精练为主,总结规律。句段的衔接与连贯题。很明显,这是一道难题。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句子衔接连贯题表现为搭配型、调序型(抽句回位题、组合选择题、自己排序题)、补写型几种。而寻找答案的规律基本一致,通常有:抓“三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代词;抓问句和其他句型;抓词语和内容的呼应等。从读写结合的思路来说,我觉得近年来这类题型的出现还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写出来文,说出来的话本身就很连贯,那么这类题不就是非常容易的了吗?所以我建议,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如何让自己的话前后连贯,条理清楚,衔接自然。如顶针法、承接法、过渡法等。7哲理诗文的辨识与理解。这个题很多学生没有得分或得分很少。可能是由于排版者的疏忽,正确选项B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印成了“是非经过不知难”,以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选项B是陆游的一副对联:原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引自:百度知道/question/124473941.html?fr=ala0以下所述有给学生找理由的嫌疑。其实说回来,只要学生认真读一下四个选项,除B外的三个选项都是课内学过的,而且明显都不是哲理句,利用排除法选对第一问应是没有问题的。但可惜的是,学生在新题型面前,缺少细致地品读与分析,造成很多人失分。(二)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为小石潭记节选,共设题5道,分值14分,突显了对文言文的重视,是一个良好的导向。8考查文言文的背诵与默写情况。9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这是一道好题。可用16个字概括一下“形式创新,难度降低,考查全面,引领初三”从去年开始,文言虚词走进了河北省中考卷。但无疑对初中生而言,虚词是难点。尤其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更是这样。第一小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有效地降低的虚词考查的难度。第二小题的实词考查也是如此,变换形式的考法也很不错。10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建议教给学生译句子的方法,从重点实词虚词入手,讲清句式特点及翻译成要注意的问题。尽量不要让学生背译文。11概括文言语段的段意。这个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从设题角度看,让学生概括描写的内容,本段所要直接描写的就是鱼,但是通过鱼侧面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所以在教参上的结构图上给出的小标题是“潭中景物”四个字。12考查对文言文作品主旨的理解。这个题不难,第一空“悄怆幽邃”有很多学生能够答对,第二空“忧乐天下”,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好吻合,好在判例上“意思对即可”的表述。其实我觉得,如果在题干上标明就用原文语句回答,难度降低了,指向也更明确,相信能有效提高能分率。综合来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不高、注重双基。大部分学生得10以上没有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是11题和12题。(三)课外说明文阅读中国一半国土位于地震高裂度区域本选文是原创类试题,在百度中输入本标题,第一篇就是一篇2007年的腾讯网的新闻稿,内容几乎一致。可以说选择这样的文章作为考试选文,关注了社会热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设题角度看,几个题出题也相当不错。13说明方法的辨识。列数字和举例子比较容易辨识出来,作比较则相对难一些。14找中心句。这个题相对容易,属于白送分的题。但在具体的教学时,要给学生明确在阅读说明文(也包括议论文)时,把握中心句对于理解全段、全篇的重要意义。15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说明文考题,主要解题思路是结合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答题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16概括段意,把握说明内容。和14题一样,本题也是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但难度相对要大很多,因为本题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这就需要考生多读几遍文段,既要整体把握内容,又要抓住关键词,还需要自己的概括与整理语言的能力。全文说的都是“防震减灾”,本段重点说“今后一个时期”,当然还需要考生补充一个“任务目标”,合起来就是本段的主要内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防震减灾方面的任务目标。”综合来看课外说明文阅读试题,以容易题为主,大部分同学能够得到8分以上,一部分同学得到10分以上没有问题。(四)课外记叙文阅读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课外记叙文阅读的主题是感恩,文章以前见过,但题目是新的,因此这也属于原创类试题。原创的基本原则是降低了原试题的难度,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是否读文章,是否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17考查记叙文中疑问句的作用。句段作用类考题是最常见的记叙文考题类型,从句段所处位置来看,有的考查标题的作用,有的考查开头的作用,有的考查中间的句段的作用,有的考查结尾的句段的作用。从句段的类型看,则有环境描写类句段的作用,过渡类句段作的作用,引入类句段的作用,议论抒情类句段作用等。本题考查的疑问句(具体说第一个问句是特指问,第二个问句是选择问,可作为对第一个问句的一种猜答。)的作用,位置在文章的中间。分析可知,其主要作用是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18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这个题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较好的把人物的心理表达出来。对于这类较难的习题可教给学生一种阶梯式思考法,也可称为问题分解法。如本题可分解为:老人为什么常对着电话发呆,或去门口查看报箱?(因为心中有所期待)老师在期待什么?(一个感恩的电话或者回信)老人常常莫名地哀声叹气又是怎么回事?(因为名单上的孩子们一直没有给老人回电话或者回信)那么,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给老人回电话或者回信呢?(因为原本应有的感恩之心可能已丢失)经过这样的问题分解,思维上的坡度得以降低,答案已呼之欲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而已。19根据上下文补写相关内容。这个题难度不是很高,关键要组织好语言,符合孩子的身份特点。20理解文章主旨。这个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但难度并不是很高,因为文章借助老人的话已点出了相关的内容,学生只要在筛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即可得出较好的答案。综合来看课外记叙文阅读试题,没有特别容易的题,但也没有特别难的题,应该说难度居中,大部分学生应该得到一半以上的分数。(五)选题作文21本张试卷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作文考查样式。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是相合的,能够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让考生都能有的可写,能够写好。从题型来看,二个题分别采用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形式,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审题障碍,便于学生发挥。但从最几年中考命题趋势来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已呈式微之势。因此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时,要更多的关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练习。从两个题的命题角度来看,第一个题要求以“改变”为话题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个题是根椐材料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两个题的要求中都有一个词“自己”,可见命题人出题时是在引领考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写出真情实感。第一个题由于要求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必须要写出真情实感。第二个题要求表达自己的认识,从文体要求上比较宽泛,应该允许写以理服人的议论文章。三、对当前九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应重视鉴赏,要超越简单的死记硬背。1背诵默写是前提。背诵默是文言诗文教学的最低要求。我认为,会背不等于会写,会写不等于能得分。所以在背诵默写方面要多检查,创新考查形式,确保不丢分。2引领学生感悟文言诗文的意境及思想内涵。如果学生有爱学习古诗文,那肯定是我们老师没有引领学生感悟古典诗文的美。望江南中的凄美的爱情、江城子中飒爽的出猎英姿、隆中对里纵论天下的兴亡、唐雎不辱使命中只身救国的勇气一定能够深深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重要内容可专题学习。九年级的学习更富于人文性,综合性。所以我建议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专题的角度进行学习。如本学期我们可以搞几个专题:三国文化专题、婉约与爽放专题、水浒专题、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专题等。每个专题搞成系列化,如三国文化专题除了相关课文(隆中对出师表杨修之死)的学习之外,我们还打算搞一次“忠义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再搞一次班级内的“三国故事会”。4重视积累文言文知识。在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一些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既是应试的需要,也是在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形成规律,完善学法。如借助江城子谈用典,借助“卑鄙”“痛恨”等语谈古今词义的变迁等。(二)现代诗文的教学既要有速度,又要有实效。1辩证认识速度与规模的关系,不要轻易删减课文。九年级了,进度很重要,但不能为追求进度而将一些重要课文做成夹生饭。对于一些重要课文,不仅要讲,而且要讲透讲全面。如故乡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范进中举等。2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引领学生体会文章之美。新课改已推行多年,但我认为,我对新教材的理解还很不到位,尤其是对一些新课文的研究还不深入。所以我主张,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才能与时俱进。例如,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我越来越觉得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真可谓是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议论性文章的最佳范本。3重视从语言、结构、思想内容、主题等角度鉴赏文本,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九年级的教材是以文学体裁的不同来安排单元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文学二字,文学是语文学习的较高阶段,我们要引导学习学会一些文学鉴赏的知识,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4突出重点专题。现代文阅读也要有专题意识。本学期我认为可进行议论性文章的阅读和小说类文章阅读的两个重点专题。具体教学习,要在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三)作文教学要成系列,让学生的文章精美起来,成熟起来,深刻起来。1明确中学生写作的两个基本写作方向和两种基本结构形式。两个基本的写作方向是指以情感人类的记叙文和以理服人类的议论文。这是初中生要掌握的两种基本文体,也是中考考场上的两类基本文体。告诉学生不要过多地迷信一些所谓创新文体,可以说如果写不好规规矩矩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那么创新文体绝对写不好。两种基本结构形式是指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是主体部分是层层深入的关系,横式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并列并系或递进关系。2作文教学的三个系列化。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作文培训与指导,我认为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从写作技法角度分系列进行。如审题、拟题、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结构、语言、点题等。从命题题型角度分系列进行。可分别进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货物代售协议书
- 员工竞业补偿协议书
- 行政管理经济法概论考试关键试题及答案解读
- 双倍工资赔偿协议书
- 风云变幻的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数字货币应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报告
- 2025年财务管理考试新视角试题及答案
- 全覆盖财务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碰撞火花市政工程考试的多元化解读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考试全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校本研修主题研修方案(2篇)
- 郑州市地图含区县可编辑可填充动画演示矢量分层地图课件模板
- 尾矿库防洪防汛安全教育
- 《学包粽子》微课
- 临床药师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素养
- 外科急腹症-李国刚
- 渔业保险与风险防控
- 输液标签漏贴原因分析报告
- 儿童科普: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
- 仓库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 平凡世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