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与防爆 考试重点完全归纳.doc_第1页
防火与防爆 考试重点完全归纳.doc_第2页
防火与防爆 考试重点完全归纳.doc_第3页
防火与防爆 考试重点完全归纳.doc_第4页
防火与防爆 考试重点完全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绪论1. 火灾爆炸事故特点1) 严重性 2)复杂性 3)突发性2.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1)人的因素 2)设备的因素 3)物料的因素 4)环境的因素 5)管理的因素3.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控制基本对策1)加强火灾爆炸规律和特点的研究2)大力发展新的安全技术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人的安全意识4)加强相关人员关于火灾爆炸安全科学知识的预防控制教育5)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第一章3.现代燃烧理论1)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 2)活化能理论 3)过氧化物理论 4)链式反应理论. 5.连锁反应机理(谢苗诺夫)1)链引发,即游离基生成,使连锁反应开始 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 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6.燃烧的类型分为闪燃、着火、自燃 。7.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8.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9.影响闪点的因素1)同系物液体的闪点随着相对分子量、相对密度、沸点的增加和蒸汽压的降低而增加。2)同类组分混合液,由烃类的同系物组成,其闪点随着馏分增加而增加。3)异构体的闪点低于正构体。4)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闪点随着浓度降低而增高。5)油漆类液体的闪点取决于油漆中所含溶剂的闪点。6)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13.自燃的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14.引发受热自燃的原因1)接触、靠近灼热物体,通过热传导、热辐射有可能将可燃物质加热升温到自燃点引起自燃。 2)用火加热 3)磨擦生热 4)化学反应 5)绝热压缩15.引发自热自燃的原因1)氧化生热 2)吸附生热 3)分解生热4)聚合生热 5)发酵生热防止油脂自燃的方法:将涂油物品散开存放,扩大散热面积,室内应有良好通风,不应堆叠或叠放,凡是装有氧气的容器与设备严禁接触油脂。防止煤自燃的方法:控制煤堆的高度及将煤压实。防止植物自然:限制堆垛高度,保持植物干燥与环境干燥,防雨防潮,注意通风加强监测温度。18.闪点与着火点的区别1)着火点燃烧的是蒸气和液体 闪点燃烧的是蒸气2)着火点移去火源则液体能继续燃烧 闪点移去火源不能继续燃烧19.热烟气的危害性作用1)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 2)减光性 3)恐怖性21.燃烧条件必要条件:可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含氧量 3)一定的着火源能量 4)相互作用22.火灾分类(根据物质燃烧特征)固液带电六类25.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26.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窒熄法、抑制法。28.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质量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第二章1.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5.爆炸破坏作用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二次事故分解爆炸举例:乙炔生成C与氢气,乙炔银生成银与C。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必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9.气体爆炸极限的实际应用1)评定爆炸危险程度 2)评定可燃物质危险等级,3)选择电器防爆类型 4)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与面积 5)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与研究防爆技术措施。防爆技术应用:消除可燃物,主要是防止可燃物泄露。 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混合,管道正压操作,设备密封,禁止空气进入设备,测爆仪,惰性物质保护。 控制着火源,使用防爆电机,使用铜质等绝缘导线,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静电保护,严禁明火。第三章2.气体的燃烧形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3.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1)温度 2)含氧量 3)惰性介质 4)压力 5 )容器 6)能源4.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 2)爆炸危险度 3)爆炸压力和威力指数 4)传爆能力 5)自燃点 6)化学活泼性 7)相对密度 8)扩散性 9.可压缩性与受热膨胀性7.液体的燃烧形式有沸溢燃烧、喷溅燃烧、喷流燃烧。发生条件:沸点范围高。8.可燃液体是以闪点作为评价液体的火灾危险性。闪点在45以下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称为可燃液体。9.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1)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2)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至低于233)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至6110.可燃液体爆炸极限1)可燃蒸汽的爆炸浓度极限2)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11.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技术参数1)饱和蒸汽压 2)受热膨胀性 3)爆炸极限 4)闪点 5)沸点,流动扩散性,相对密度,分子量,带典型13.凡遇火、受热、碰撞、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可燃固体。14一级易燃固体:红磷,三硫化璘,五硫化磷,闪光粉,二硝基甲苯。 二级 :硫磺,Ne,镁铝锰。16.评价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参数熔点、闪点燃点、自燃点 17.影响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因素1)外界火源或外加热源 2)固体材料的性质 3)固体材料的形状尺寸及表面位置 4)外加环境因素18.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24.凡与水或潮气接触能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热量而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称为遇水燃烧物质。25.遇水燃烧物质按产生可燃气体的不同可分为1)生成氢的燃烧或爆炸 2)生成碳氢化合物的着火爆炸 3)生成其他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26.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1)遇水或遇酸燃烧性 2)自燃性 3)爆炸性 4)其他27.一级自燃物质 例如黄磷、铝铁熔剂等,二级自燃物质:油污、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28.火灾危险性及灭火基本原则1) 化学性质活泼,自燃点低,易氧化而引起自燃着火。如黄磷,浸没在水里贮存和运输,如遇有黄磷着火情况,可投入盛有水的桶中,不可用高压水枪冲击着火的黄磷 2) 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而导致自燃。泡沫与水救火,并深埋。3) 具有高的键能。二级自然物质用分格的透风笼箱。29.无机氧化剂:碱金属及过氧化物,盐类。高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有机氧化剂:有机物的过氧化物与硝酸化合物。过氧醋酸,过氧环己酮。30.氧化剂危险性:氧化性与助燃性,燃烧爆炸性,毒害 与腐蚀性。31.氧化剂防护:防止摩擦、撞击、受热,通风降温,不拖拉摔碰,远离热源。有些遇到酸碱降低稳定性的,要通风防潮湿,并与酸碱水隔离。32.爆炸性物质:方式受到高温、摩擦、撞击或受到一定物质激发瞬间激起单分解与复分解的反应,并在短时间内通过机械功的形式释放能量的物质。33,。炸药的爆炸性能:感度、威力、殉爆、猛度,安定性。第四章1.防火防爆措施从以下方面考虑:预防、限制、防护、疏散、灭火。1.预防火灾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严格控制火源;监视酝酿期特征;采用耐火材料;阻止火焰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2. 预防爆炸的基本原则与措施: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生成;严格控制着火源;燃爆开始就及时泻出压力;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与冲击波对人员、建筑与设备的影响;检测报警。3. 适用于建筑物防火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4. 火灾危险性分级作用与意义:该分类是确定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布置工艺装置、选择电器设备类型等,以及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依据,依此确定防爆泄压面积、安全疏散距离、消防用水、采暖通风方式及灭火器的设置和数量等。5. 适用于电力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分三类八级。6. 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由建筑构件的最低耐火构件与燃烧性能决定,分为四级。7. 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1.)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4.5h,防火墙上通常不应开设门和窗,若必须设置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1.2h)并能自行关闭,防火墙不应设置通风排气道,可燃烧构件不得穿过防火墙体,同时,防火墙也应截断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2)防火门:甲级防火门 1.20h;乙级防火门 0.90h;丙级防火门 要求0.60h。3)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4)防爆泄压装置:采用轻质板制成的屋顶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也可用轻质墙体泄压。泄压面积与厂方面积的比值应0.05-0.22平方米每立方米,对爆炸介质威力较强或压力上升速度快的,采用较大值。对V1000M3,最低不小于0.03.应布置在靠近易爆部位,避开人多处。7.火灾监测仪器:感温报警器(定温与差动式),适用于大量烟雾、粉尘或水蒸气的地方。感烟报警器(烟雾进入外电离室,增大电阻,内电离室电阻不变,所以改变电压分配,烟雾信号转为直流电压信号)感光报警器,暗处才能用。8. 测爆仪原理:热催化原理,热导原理,气敏原理9. 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阻火、泄压、指示装置。9安全液封如何发挥作用:开敞式由罐体1与两根管子组成-进气管2与安全管3,3短于2,正常状态,可燃气体从2进入,从出气管5逸出。发生火焰倒燃时3插入液面浅,离开水面,火焰被水所阻不会进入另一侧。适合于压力较低的燃气系统。1.建筑物耐火等级1)一级的房屋构件都应是非燃烧体2)二级除顶棚为难燃烧体外,其他都是非燃烧体3)三级除屋顶、隔墙用难燃烧体外,其余也都用非燃烧体4)四级除防火墙为非燃烧体外,其余构件按其部位不同有难燃烧体,也有燃烧体。2.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通常采取的措施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间距和防爆泄压装置。3.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主要有阻火装置、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等。阻火装置有安全水封、阻火器(分类:筛网式阻火器、缝隙式阻火器、粒状材料填料式阻火器和金属陶瓷阻火器等)和单向阀。泄压装置有安全阀和爆破片。用于指示系统的压力、温度和水位的装置为指示装置。4.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1)设备密封 2)厂房通风 3)惰性气体保护 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5)危险物品的隔离贮存6)妥善处理含有危险成分的三废物质。5.消除可燃物措施: 1)用不燃物质或难燃物质代替可燃物2)改进工艺设备3)妥善保存遇水燃烧物4)及时清理可燃物污垢杂质5)存放可燃物料容器在报废后对其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选择正确清洗方法进行清洗。6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分解自燃、热辐射、摩擦与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与线路的过热与火花、静电(工艺控制,泄露法与中和法)、日光照射。7.对待火灾与化学性爆炸事故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预防与控制相结合8. 为防止设备密闭不良:在设备验收、使用中、修理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检查其密闭性能. 对阀门、阀兰、接头等易漏处在设备运转时,可用肥皂液等检查设备的密封. 在连接处应尽可能采用焊接,少用法兰连接。为了防止无味气漏出,可在其中加入少量有味气体采用正压操作,设备内的压力,要采用压力表、压力报警器等控制,开口的容器、破损的桶等不能或不易密闭的容器,不允许用来储存易燃液体。10. 厂房通风:对比空气重的,应在下方设置通风管道。排出可燃物质的空气应设置防爆的通风系统。鼓风机叶片管道内防火遮板。11. 惰性气体主要作用有:隔绝空气易燃液体用惰性气体(N2)进行输送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里,对有引起火花危险的电器、仪表等充氮气正压保护用于置换动火前置换用可燃物料泄漏时,某一区域用大量惰性气冲淡。加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12. 为防止明火成为点火源,常用的措施有: 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吸烟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并在明显处张贴警告标志 在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内不得使用明火照明,要采用防爆式或封闭式灯光照明。在工艺过程中,加热易燃液体时应采用热水、水蒸汽或密闭的电路 对设备、容器、管道等进行明火修理等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动火制度。13. 高温预防措施: 温表面应有保温、隔热措施可燃气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白炽灯等中温物体不能与可燃物接触 对日光要防止光线聚集,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库房必须采取遮阳措施要限制电气设备发热程度,同时对电气设备加强监督管理14. 撞击 预防措施: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中,必须避免使用铁制工具,而要用铜或铝 禁止穿有铁钉的鞋。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分,应进行良好地润滑。管道应经耐压试验搬运储存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禁止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并防止容器互相撞击发生火花。吊装可燃易爆物用的起重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检查,以防止吊绳等断裂下坠,发生二次事故15. 灭火剂:消防用水、泡沫、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CO2灭火剂16. 应用范围: 1)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以及一般固体的火灾。不能用来扑救带电设备与遇水燃爆物质2)直流水用于固体火灾(煤炭,粮草,棉麻),不能用于带电设备与可燃粉尘聚集处。3)雾状水用于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带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