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docx_第1页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docx_第2页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docx_第3页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docx_第4页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上海市政府1 总 则11 为了防治本市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在本市排放废气的一切单位及个体经营者。13 本标准由市和区、县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并监督执行。14 本标准包括第一类标准(表1)和第二类标准(表2):表1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第一类)| | | 排 气 筒 或 排 出 口 高 度(米)序 号| 污 染 物 | 单 位 | | | 15 | 20 | 30 | 40 | 50 | 60|1| 氧化氢 | 千克小时 | 0.13 | 0.23 | 0.55 | 0.91 | 1.40 | 2.00| 6 | | | | | | |2 |铬酸雾(换算成 ) | 千克小时 | 0.01 | 0.02 | 0.05 | 0.09 | 0.14 | 0.20|3 |氨 | 千克小时 | 1.70 | 3.00 | 6.80 |12.00 |18.00 |27.00|4 |苯(甲苯、二甲苯) | 千克小时 | 2.50 | 4.50 |10.00 |18.00 |28.00 |40.00|5 |苯乙烯 | 千克小时 | 0.09 | 0.15 | 0.34 | 0.61 | 0.95 | 1.30|6 |酚类(换算成酚) | 千克小时 | 0.17 | 0.30 | 0.68 | 1.20 | 1.90 | 2.70|沥|炭 素 |毫克标立方米 | 50|青|7 |烟|油毡浸油涂油冷却 |毫克标立方米 | 100|气| |熔炼搅拌 |毫克标立方米 | 150表2 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补充标准(第二类)单位:千克小时| 排气筒或排| | | | | |序 | 标 出口高度| | | | | | (米)| | | | | | 准 | 15 | 20 | 30 | 40 | 50 | 60号 | | | | | | |有害物质 值 | | | | | |1 |溴 |0.33 |0.60 |2.00 | 2.40 | 3.70 | 5.40|2 |溴化氢 |0.33 |0.60 |2.00 | 2.40 | 3.70 | 5.40|3 |氯乙烯 |1.10 |1.90 |4.50 | 8.00 |12.00 |16.00|4 |砷及其化合物 | | | | | |(换算成砷) |0.07 |0.09 |0.20 | 0.37 | 0.56 | 0.80|5 |锰及其化合物 | | | | | |(换算成锰) |0.17 |0.26 |0.66 | 1.20 | 1.80 | 2.70|6 |镉及其化合物 | | | | | |(换算成镉) |0.06 |0.09 |0.22 | 0.40 | 0.63 | 0.90|7 |甲醛 |0.29 |0.51 |1.10 | 2.00 | 3.10 | 4.50|8 |乙醛 |0.06 |0.10 |0.23 | 0.41 | 0.63 | 0.91|9 |丙烯醛 |0.60 |1.00 |2.30 | 4.10 | 6.30 | 9.10单位:千克小时| 排气筒或排| | | | | |序 | 标 出口高度| | | | | | (米)| | | | | | 准 | 15 | 20 | 30 | 40 | 50 | 60号 | | | | | | |有害物质 值 | | | | | |10|丙酮 |0.43 |0.86 |2.10 | 4.30 | 6.70 |10.00|11|苯并()芘 |0.00029 |0.00054 |0.0014 | 0.0026 | 0.0044 | 0.0061|12|三氯乙烷 |0.99 |1.90 |4.80 | 9.30 |15.00 |19.00|13|四氯化碳 |1.20 |2.30 |5.80 |11.00 |18.00 |27.00|14|甲醇 |1.70 |3.10 |8.30 |16.00 |24.00 |40.00|15|甲硫醇 |0.11 |0.19 |0.43 | 0.76 | 1.20 | 1.70|16|苯胺类(以苯胺计) |0.56 |1.00 |2.30 | 4.00 | 6.00 | 8.70|17|氯苯类(以氯苯计) |0.56 |1.00 |2.30 | 4.00 | 6.00 | 8.70|18|硝 基 苯 类 | | | | | |(以硝基苯计) |0.06 |0.10 |0.23 | 0.40 | 0.60 | 0.872 标准的执行21 对现有的污染源,必须执行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和第一类标准。22 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包括引进项目)的新污染源,除执行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和第一类标准外,还须执行第二类标准。23 锅炉排放烟尘,执行锅炉烟尘排放标准(384183)。24 对本标准未作定标的污染物,可按国家有关行业排放标准执行。3 标准的说明31 本标准所称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系指本标准规定的排气筒高度的最大容许排放量或排放浓度。32 表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起至排气筒出口处的垂直距离。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表列最低高度。实际高度与规定不对应的,用高度平方内插法确定排放量;高于表列最高高度的,应以表列最高高度排放量为基准,用高度平方外推法确定排放量。33 同一单位内若干邻近的排气筒(以下简称排气筒组)中最远的两个排气筒之间的地面距离不超过该组中最大排气筒高度的,则该排气筒组的同一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按一个排气筒计算,其高度由下式计算:i ii式中:i构成排气筒组第i个排气筒高度(米)i构成排气筒组第i 个排气筒排放量(千克小时)代表排气筒组的高度(米)34 排气筒出口处的排气速度不得低于该高度平均风速的15倍。各高度的平均风速见附表1。35 排放废气的监测可以排气筒或处理装置的出口为采样点;也可以在排气筒下部采样,换算成实际排放量或排放浓度。36 执行本标准的采样和测定方法见附表2。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本标准自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附表1 各高度的平均风速高度(米)|平均风速(米秒)|高度(米)|平均风速(米秒)|10 | 296 | 90 | 576|20 | 365 | 100 | 595|30 | 413 | 110 | 612|40 | 451 | 120 | 628|50 | 482 | 130 | 644|60 | 509 | 140 | 659|70 | 534 | 150 | 672|80 | 556 | |注:1排气筒高度在表列值之间,取邻近上限值。2排气筒高度在150米以上,风速取672米秒。附表2 上海市废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序号| 项 目 | 测 定 方 法 |测定方法| | |来 源|1 |氰化氢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1)|2 |铬酸雾 6+ | |(1)|(换算成 )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3 |氨 |(1)纳氏试剂比色法 |(2)| |(2)百里酚蓝检气管比长度法 |(3)|4 |苯(甲苯、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 |(2)|5 |苯乙烯 |气相色谱法 |(2)|6 |酚类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1)|7 |沥青烟气 |紫外分光光度法 |(1)|8 |溴 |(1)甲基橙比色法 |(4)| |(2)溴化银比浊法 |(4)|9 |溴化氢 |品红比色法 |(4)序号| 项 目 | 测 定 方 法 |测定方法| | |来 源|10|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 |(2)|11|砷及其化合物 |(1)钼酸铵比色法 |(3)|(换算成砷) |(2)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 |(2)|12|锰及其化合物 |(1)高碘酸钾氧化比色法 |(2)|(换算成锰) |(2)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3|镉及其化合物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换算成镉) | |14|甲醛 |(1)酚试剂比色法 |(2)| |(2)乙酰丙酮比色法 |(2)|15|乙醛 |气相色谱法 |(2)|16|丙烯醛 |气相色谱法 |(2)|17|丙酮 |(1)气相色谱法 |(2)| |(2)糠醛比色法 |(2)|18|苯并()芘 |(1)高压液相色谱法 |(2)| |(2)纸层析法 |(2)|19|三氯乙烷 |硝酸银法 |(5)|20|四氯化碳 |吡啶比色法 |(4)|21|甲醇 |气相色谱法 |(2)|22|甲硫醇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 |(2)|23|苯胺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2)|24|氯苯 |吡啶比色法 |(2)|25|硝基苯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2)注:1测定方法来源:(1)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